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发性损伤患者临床预后转归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菊红;刘威;乐爱平

    目的 探讨多发性损伤患者临床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2名多发性损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入院后24 h内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输注量将患者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其中输血组患者164例,未输血组378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和临床预后相关指标,并采用COX回归分析对患者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多发性损伤患者临床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未输血组与输血组患者年龄(45.72±13.96 vs 45.54±13.14)、性别(292/86vs120/44)、多发性肋骨骨折发生率(31.2%39.0%)、体温(36.83±0.55vs36.73±0.58)和致伤原因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类型、颅骨骨折、骨盆骨折、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急诊手术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输血组患者院内死亡率、24h死亡率、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未输血组(P<0.05),输血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4)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颅骨骨折、ISS、GCS、HR、SBP、Hb、Plt、PT、APTT、INR、RBC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均为多发性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仅显示年龄、颅骨骨折、HR和RBC输注量是多发性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颅骨骨折、HR和RBC输注量是多发性损伤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积极止血,合理输血可减少患者总用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多发性损伤患者临床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