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玻璃和壳聚糖改性的多孔活性骨水泥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李阳;雷伟;王征;张毅;牛二龙;于龙;吴剑维;臧渊;刘峙辰

    目的 探讨新型多孔活性骨水泥(porous bioactive bone cement,PBC)在体内的生物力学特性,观察材料降解及新骨形成情况.方法 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粉末、生物玻璃粉末和壳聚糖颗粒按照不同质量百分比(W/W,%)比例配制成3种PBC:PBC Ⅰ(50∶40∶10)、PBC Ⅱ (40∶50∶10)和PBC Ⅲ(30∶60∶10).32只10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4.0~4.5 kg;制备直径4 mm、深10 mm的双侧股骨髁部缺损模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分别于双侧缺损处植入单纯PMMA骨水泥(A组)、PBC Ⅰ(B组)、PBC Ⅱ(C组)和PBC Ⅲ(D组).术后观察实验动物一般情况,1周时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3、6个月取标本行生物力学测试和Van-Gieson染色组织学观察;取未植入的对应骨水泥行生物力学测试,作为对照.结果 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1周X线片检查示各组植入骨水泥位置良好.生物力学测试示,植入前及术后3、6个月,C、D组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较A组明显下降(P<0.05);B组压缩强度及3、6个月弹性模量较A组明显下降(P< 0.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前及术后3个月,C、D组两指标均较B组明显下降(P<0.05);6个月,C组压缩强度和D组弹性模量较B组明显下降(P< 0.05).与植入前相比,B、C、D组术后3、6个月两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A组无显著变化(p>0.05).组织学观察示,术后3个月,A组纤维结缔组织环绕在PMMA和骨组织之间;B、C、D组壳聚糖颗粒有不同程度降解,其中D组降解明显;6个月,A组较前无明显变化;B、C、D组可见骨组织沿壳聚糖降解后形成的空隙向骨水泥内部生长,C、D组骨生长优于B组.定量分析显示,A、B、C、D组骨组织含量百分比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各组内术后6个月显著高于3个月.结论 以PMMA粉末、生物玻璃粉末和壳聚糖颗粒按照质量百分比(W/W,%)40∶50∶10及30∶60∶10比例制备的PBC较单纯PMMA骨水泥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特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