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胰腺炎手术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少武;胡先贵;金钢;刘瑞;唐岩;康俊升

    目的总结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2002年5月手术治疗的13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反复上腹痛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3例,吻合口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术后97.8%的患者腹痛明显减轻.124例(89.9%)获1~9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9年,13例症状复发,复发率为9.4%.新发糖尿病7例,脂肪泻5例,死亡5例,其中死于慢性胰腺炎并发症2例.结论慢性胰腺炎手术时机的掌握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进程的控制至关重要.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45例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何平;石景森;陈武科;王作仁;王林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2000年间收治的4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有乳头周围区癌29例(64%),乳头下部癌10例(22%),乳头上部癌6例(13%).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71%(15/21).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节段性肠切除术2例,单纯癌肿切除术3例,胃肠、胆肠吻合术12例,剖腹探查术4例,手术切除率为6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1%和24%,行胃肠、胆肠吻合术患者均于术后6~15个月死亡,平均生存期为9个月,行剖腹探查术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以乳头周围区癌多见.能获得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远期生存较好.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部慢性局限性胰腺炎的探讨

    作者:李叶臣;惠希增;孙卫红;陈占锋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部慢性局限性胰腺炎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方法对11例胰头部慢性局限性胰腺炎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7例行Whipple手术,4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结果本组有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切口感染,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无胰瘘发生,术后生活质量良好.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部慢性局限性胰腺炎是合理、安全的,效果良好.

  • 胰十二指肠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治疗胰头部恶性肿瘤

    作者:戈小虎;陈福真;赵大健;蒋劲松;蔡铭智;李建平;陆树洪

    目的探讨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证和方法. 方法回顾1994年4月~2001年3月多家协作医院44例联合血管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资料.本组4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全组均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其中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者分别为4例和2例.1例胰头癌因与下腔静脉前壁粘紧不能分开则合并下腔静脉前壁部分切除修复. 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7%).无胆、胰瘘及人工血管感染发生.病理检查结果:胰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1例,其余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侵润.本组失访2例.随访时间3~87个月,7例死于术后7个月至3年,其中6例为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动脉切除重建者.存活超过3年者21例,超过5年者6例,其余病例尚在随访中. 结论在选择适宜的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延长存活时间,手术安全.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治疗胰腺分隔症并发慢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建新;Widmaier U;Schoenberg MH;黄(艹延)庭

    目的探讨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对胰腺分隔症并发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1997年间22例胰腺分隔症并发慢性胰腺炎患者接受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d,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3个月,胰腺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外分泌功能受损,腹痛分数由术前的5.8±1.1降为3.4±1.2 (P<0.05).结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是一种治疗胰腺分隔症并发慢性胰腺炎的理想手术.

  • 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周光文;陈曦;彭承宏;李宏为

    目的探讨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6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21例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1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7例可扪及腹块.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12例肿瘤位于胰头,9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平均直径9.5(3~20)cm.1例合并肝转移.12例胰头肿瘤中 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肿块切除术;9例胰体尾部肿瘤均行胰腺体尾部加脾切除术.1 4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明确,另有3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报告为胰岛素瘤或其他恶性肿瘤,终由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明确诊断.免疫组化染色报告15例NSE染色中14例阳性,10例Vimenti n染色中8例阳性, 8例PAS染色中7例阳性,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及嗜铬颗粒素A均阴性.18例获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24(1~60)个月,均无瘤存活. 结论对年轻女性出现的胰腺巨大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作者:张云利;郭剑民;周立新;杜义安

    目的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0年11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6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10项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3%,病死率为7.7%.术前有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高血糖(血糖>10mmol/L),手术时间超过6h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明显升高(P<0.01).围手术期的APACHEⅡ和POSSUM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呈正相关.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风险大,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必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手术人员应专业化.

  • 胰头及十二指肠第二段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四例

    作者:陆朝阳;姜洪池;孙备;孟庆辉;谭宏涛

    目的研究胰头十二指肠第二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4例胰头十二指肠第二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包括3例良性和1例低度恶性病变.平均手术时间417 min,术中平均输血量533 ml,平均住院时间28.6 d.无手术死亡和近期严重并发症,仅出现1例术后胃排空延迟.随访6~36个月,4例患者现均存活.出现轻度脂肪泻伴消瘦1例;无新发糖尿病和严重的胃肠道症状.1例潜在恶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随访2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转移征象. 结论对于壶腹周围的良性和某些低度恶性病变,胰头十二指肠第二段切除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 Whipple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诊治问题的探讨

    作者:周易冬;肖毅;赵玉沛

    目的探讨经典Whipple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9月至2001年8月所行226例经典Whipple手术.结果 226例中62例(27.4%)术后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行保守治疗,胃蠕动平均恢复时间为21d,长为48d.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术前糖尿病、消化道梗阻、黄疸,术后胰瘘、腹腔感染有关.术后应用生长抑素不会增加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危险性.

  • 门静脉节段切除治疗进展期胰腺癌

    作者:房巨波;朱建平;栗洪升;张洪宇

    目的研究侵犯门静脉(PV)的胰腺癌的切除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胰腺癌患者在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部切除时清扫区域淋巴结,并联合切除受侵犯的一段PV或肠系膜上静脉(SMV).结果行PV或SMV楔形切除修补者6例,节段切除者8例,其中5例行端端吻合,2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转流.平均手术时间7.5h,平均术中输血600ml,无围手术期死亡.2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存活6个月1例,12个月3例,18个月6例,24个月8例,36个月4例.结论侵犯PV和 (或) SMV的胰腺癌切除加广泛淋巴清扫是安全可行的,且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实用外科血管解剖学研究

    作者:韩德恩;孙庆峰;胡占良;陆朝阳;钟翔宇;李玉兰;王志东

    目的研究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的血管解剖,为临床上开展关于十二指肠、胰头以及胆总管末端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对30例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和10例新鲜尸体的十二指肠、胆总管下段及Vater壶腹的血液供应进行解剖研究. 结果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血运由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及分支供应;胆总管下段血运主要是由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供应;Vater壶腹血运主要是由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发出的乳头动脉供应. 结论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是供应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胆总管下段和Vater壶腹的主要动脉.在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时应注意保护前、后动脉弓.

  • 十二指肠癌的诊治分析

    作者:吴健雄;邵永孚;荣维淇;单毅;崔修铮;高继东;吴铁成;毕建军;冯强;郑朝旭;车旭;易进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癌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45例十二指肠癌的诊治方法及预后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行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的十二指肠癌确诊率为95%(20/21),十二指肠X线低张造影检出率为96%(22/23),腹部B超及CT的检出率分别为29%(13/45)及73%(19/26),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4例显示肿瘤.手术治疗44例,肿瘤切除率为53%(24/45),根治性切除率为42%(19/45).根治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9%、26%,肿瘤未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仅为5个月. 结论联合应用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能较理想地诊断各段十二指肠肿瘤,B超、CT及MRI均能判断梗阻性黄疸者的梗阻部位,且有助于检出转移瘤.手术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壶腹周围癌合并糖尿病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糖代谢功能的变化

    作者:周先亭;孟珂伟;刘小方;宋占文;许政;孙世杰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共104例,有15例术前血糖增高(占14.4%).现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前后对血糖代谢的观察报告如下.

  • 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戴显伟;马凯;杨福全;孙威;刘宝林;何贵金;卜献民;赵海鹰;徐进

    我们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80例,占同期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5.6%,现将对本组行PPPD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联合血管切除和重建的FortnerⅠ型和Ⅱ型胰腺癌区域性切除术

    作者:蒋劲松;邹寿椿;姜蔚;赵大建

    目的探讨联合切除血管和重建的区域性胰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SMPV)切除的Ⅰ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SMPV等多根血管切除的Ⅱ型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6例胰腺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胰体癌联合切除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肝动脉行人造血管间置移植术,术后存活13个月死亡; 5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人工血管间置移植术,随访 5~34个月,无复发,超声和CT显示移植人造血管通畅.结论在严格选择的病例中可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腺癌区域根治术.

  •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仁云;杨俊涛;顾红光

    目的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近15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不能排除胰头癌.17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发生胰漏1例,其余恢复顺利,效果良好.结论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早期诊断困难,尤其应与胰头癌相鉴别.对不能排除胰头癌或出现顽固性疼痛,胆管、胰管及十二指肠梗阻时,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Whipple术中应用改良式胃造瘘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玉沛;王维斌;张太平;廖泉;戴梦华;刘子文

    目的 探讨Whipple术中应用改良式胃造瘘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6例Whipple术中行改良式胃造瘘术加空肠造瘘术(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4例同期Whipple术中行传统胃造瘘术加空肠造瘘术(对照1组)及22例同期行Whipple术加空肠造瘘术(对照2组)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术后留置鼻胃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胃瘫、胰瘘、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2组术后胃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术后留置鼻胃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2组(P<0.01);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行肠内营养时间、胰瘘、胆瘘及腹腔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hipple术中行改良式胃造瘘术安全、可靠,可以明显缩短术后鼻胃引流管留置时间;与传统胃造瘘方法相比,可明显降低术后胃瘫的发生率.

  • 应用两种定义标准判断胰头部导管腺癌切除标本R1切缘的临床研究

    作者:彭颖;修典荣;蒋斌;马朝来;原春辉;苏静;石雪迎;李磊;陶明

    目的 探讨用统一的方法处理标本后分别采用国际抗癌联盟和英国皇家病理学会两种R1切缘定义标准判断胰头癌切除标本R1切缘的发生情况.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因胰头周围肿瘤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获得由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70例.采用统一的方法对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标本进行取材,除胰颈断端、胆总管断端、胃体空肠断端外,用不同颜色标记胰头前表面、肠系膜上静脉沟切缘、肠系膜上动脉切缘与胰头后表面.每3个月通过门诊复查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70例胰头部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高、中、低分化分别为3、30、37例,pT1、pT2、pT3期患者分别有7、15、48例;40例(57.1%)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pN1),16例(22.9%)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3例(18.6%)同时行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部分切除吻合术.采用UICC标准时,26例(26/70,37.1%)为R1切缘,总共33个切缘为R1切缘,肠系膜上静脉沟切缘和肠系膜上动脉切缘均占全部R1切缘的39.4%(13/33).采用英国皇家病理学家学会标准时,39例(39/70,55.7%)为R1切缘,总共51个切缘为R1切缘,肠系膜上静脉沟切缘和肠系膜上动脉切缘分别占全部R1切缘的35.3%(18/51)和37.3%(19/51).随访至2014年4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6~ 42个月).结论 采用统一的方法处理胰头部胰腺导管腺癌切除标本时,环周切缘有较高的R1切缘发生率,并且R1切缘发生率与不同的R1切缘定义有关.肠系膜上血管切缘是R1发生率主要的部位.

  • 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高红桥;杨尹默;庄岩;王维民;吴问汉;万远廉;黄莚庭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42例PPPD与同期104例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SPD)围手术期并发症,对可能影响PPPD术后发生DGE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PPPD与SPD手术时间、失血量相当,PPPD组术后胰瘘明显少于SPD组,两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PD组DGE发生率为35.7%,显著高于SPD组的18.3%(P=0.024).与手术时间<6 h者相比,手术时间>6 h者DGE发生率明显增加(17.2%对76.9%,P<0.05).结肠后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DG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者(50%对20%,P=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胰瘘、胆瘘等腹腔并发症并非导致DGE的危险因素,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也无预防DGE的效果.结论 PPPD术后DGE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采取结肠前十二指肠空肠吻合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目前尚无确切药物预防方法.

  •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王靖;高继东;邵永孚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PDC)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方法回顾分析1983~1997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的PDC 22例.腹痛及上腹部不适11例、黄疸5例、恶性呕吐4例、上腹部胀满感2例,内镜、十二指肠低张造影、B超及CT扫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0%(9/10)、86.7%(13/15)、33.3%(4/12)及58.3%%(7/12).本组22例患者均行开腹手术,包括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D)12例、节段性肠管切除术(SR)4例及短路手术6例. 结果 PDC无特异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及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本组随访率为86.4%(19/22例),无肿瘤残留的根治性切除病例(包括PD 12例及SR 4例,1例PD患者失访)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13/15)、46.7%(7/15)及26.7%(4/15).PD组5年生存率为27.3%(3/11)、SR组4例患者5年后存活1例,而短路手术者(2例失访)无一例生存超过1年,2者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6.84, P<0.01). 结论根治性外科切除治疗可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长期生存率.

169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