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位核酸杂交检测前列腺癌中结核杆菌L型DNA

    作者:赵芳芳;刘勇;唐素兰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L型DNA表达在前列腺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改良抗酸(Intensified kinyoun IK)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5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结核杆菌L型和结核杆菌抗原,原位核酸杂交,检测20例前列腺癌细胞内结核杆菌L型DNA.结果:结核杆菌L型阳性率37.9%,结核杆菌抗体(BCG)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39.7%.40%前列腺癌细胞核内有结核杆菌L型DNA阳性信号,前列腺癌Ⅰ、Ⅱ、Ⅲ级阳性信号分别为20%、30%、80%,随着前列腺癌级别的增加,结核L型感染率显著增高.改良抗酸(IK)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核酸杂交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常伴有结核L型感染,结核杆菌L型DNA可进入前列腺腺上皮细胞核内,引起细胞增生、异型增生和癌变,提示结核杆菌L型感染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德志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有效率分别为66.7%、90.5%和81.0%。患者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82.3%。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前列腺癌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 前列腺癌组织COX-2表达及其与MVD关系

    作者:王鹏;周荣祥;杨荣辰;陈强;王友宝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分别检测39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COX-2的表达和MVD.结果 COX-2 在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13.846,P<0.05);前列腺癌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22、0.005),而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4);前列腺癌组织中COX-2表达阳性者MVD明显升高(t=30.470,P<0.05);MVD与COX-2的染色积分呈正相关(r=0.647,P<0.05).结论 COX-2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MVD和COX-2的表达密切相关,COX-2通过上调前列腺癌组织MVD,在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的分子机理

    作者:刘太阳;王志平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前列腺癌在平均12~18个月后逐渐对抗雄激素治疗失去反应,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转变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现了很多可能的机理,包括前列腺癌干细胞的作用、凋亡调节异常、雄激素受体机制、基因融合、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合成等.本文就有关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生的分子机理作一综述.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周亮;韩兆东;何慧婵;邓军洪;陈佳鸿;杨盛帮;钟惟德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P1)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蛋白组学二维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2D-DIGE)检测4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之中TRAP1蛋白的表达,并质谱分析鉴定.ELISA检测84例前列腺癌、35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和21例志愿者TRAP1蛋白的血浆浓度,分析TRAP1蛋白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蛋白组学结果显示: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之中TRAP1蛋白的表达差异明显(P<0.05).ELISA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TRAP1蛋白的血浆浓度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P=0.029)及志愿者(P=0.045).前列腺癌患者中,TRAP1蛋白血浆浓度与患者年龄(P=0.547)、血清PSA(P=0.287)、Gleason评分(P=0.937)及是否转移(P=0.098)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前列腺体积相关(P=0.032).结论:TRAP1蛋白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血清辅助标志物,同时可作为抗肿瘤的潜在分子生物学靶点进一步研究.

  •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12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择庆

    目的 探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技术及效果.方法 对12例诊断为B1期及B2期的前列腺癌患者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3.5 h,术中平均出血量550 ml,术后病理报告:肿瘤均局限于包膜内.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均存活.无直肠、输尿管损伤,无完全性尿失禁及手术死亡发生.术后3~6个月患者均恢复完全控尿.术后50%恢复勃起功能.结论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解剖层次清晰,较易掌握,可有效切除肿物,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启动子调控促凋亡基因caspase-7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作者:张更;王禾;张波;于翠娟;武国军;秦卫军;孟艳玲;王成济;杨安钢

    目的: 构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启动子(PSAP)调控的促凋亡基因caspase-7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法获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启动子(PSAP)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方法以PSAP替换掉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的pCMV启动子,构建PSAP- pCDNA3载体.测序正确后,将PSAP分别替换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IRES2-EGFP和克隆入带有效应型caspase-7基因的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IRES2-EGFP-Csp7中的pCMV启动子片段,分别获得由PSAP启动子调控的绿色荧光蛋白载体和带有效应型Caspase-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AP-pIRES2-EGFP-Csp7.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该载体分别转染至PC-3m(前列腺癌)、Hep2(喉癌)及MC3T3(正常成纤维)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细胞中效应型caspase-7蛋白的表达状况,细胞计数观察转染不同表达载体后各类细胞生长变化.结果: 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证实所构建载体正确.转染PSAP-pIRES2-EGFP-Csp7载体后,①在PC-3 m细胞中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可检测到效应型Caspase-7蛋白表达,而在Hep2及MC3T3细胞中未观测到绿色荧光,②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前列腺癌PC-3 m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并出现凋亡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证实转染的PC-3 m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而其余细胞生长未受影响.③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转染PSAP-pIRES2-EGFP-Csp7后的PC-3 m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结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启动子(PSAP)可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特异性调控其下游caspase-7基因的表达,并发挥其促凋亡作用,从而特异性地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发生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及非前列腺起源细胞不产生影响.

  • 经直肠超声联合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李法亮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TRUS)联合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就诊于本院的14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病史资料.以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TRUS、PSA以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TRUS诊断的灵敏度为69.79%,特异度为68.18%,准确度69.29%.PSA诊断的指标分别为75.00%、54.55%、68.57%.联合诊断指标为81.25%、为93.18%、85.00%.结论:TRUS、PSA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诊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