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饲生大黄粉在重症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陈碧;许新新;梅慧奇

    目的:了解生大黄粉对重型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将72例重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潘托拉唑治疗)及治疗组(生大黄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治疗组胃肠功能衰竭发生率(27.02%)明显低于对照组(6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粉对防治重型多发伤患者的胃肠功能衰竭具有较好效果.

  • 固脱清腑汤胃肠道灌注对重症多发伤患者血液细菌16S rRNA的影响

    作者:张竝;王伟;张庚;俞勇;金冶;陈扬波;陈云;蔡乾荣;詹元起;周钰

    目的 观察固脱清腑汤早期胃肠道灌注对重症多发伤患者血液细菌16SrRNA基因的影响.方法 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伤后两组经胃肠营养管分别滴入自拟中药汤剂固脱清腑汤和生理盐水,两组其余治疗原则相同.观察两组患者伤后第3、6、9天的血细菌16SrRNA基因阳性率、体温、白细胞计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阳性率、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伤后第9天体温[(37.6±0.12)℃]显著低于对照组[(38.10±0.15)℃,P<0.05];伤后第6、9天CRP治疗组分别为(52.4±6.3)mg/L和(42.9±7.5)m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4.3±20.1)mg/L和(92.5±17.1)mg/L,均为P<0.05];伤后第6、9天血细菌16S rRN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3.3%和30.3%,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3%和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伤后血培养结果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30.3%)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9.3%,P<0.05).结论 固脱清腑汤早期胃肠道灌注可能有益于严重创伤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对减少肠道细菌易位,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

  • 严重多发伤的紧急救护

    作者:李玉萍;梁雪惠;陈祥莺

    我院2005年8月~2006年7月共救治重症多发伤564例;伴休克312例,抢救成功率98.2%.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382例,女182例,年龄1岁~94岁.致伤原因:车祸致伤、坠落伤、撞击伤、事故、塌方、殴打致伤.其中以车祸致伤尤为多见占总数的65.4%.致伤类型:头颅伤、颈椎损伤;胸、腹部外伤;泌尿生殖系统损伤;骨盆骨折、肩胛骨以及四肢各长骨骨折;四肢广泛撕脱伤等.凡具备以上伤情两条以上者常称为多发伤.

  •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预测重症多发伤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胡晓蕾;尧银光;武蓉珍;刘素霞;赵志钢

    目的 探讨连续监测单核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表达率变化在重症多发伤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为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感染预防治疗寻找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ICU收治的54例重症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入院时以及第2、4、6、8、10、15天外周血CD14阳性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率;根据患者28 d内感染情况分为多部位感染组15例、非多部位感染组39例,分析HLA DR表达率变化规律与多部位感染的关系.结果 54例重症多发伤患者中有15例发生多部位感染,感染率达27.8%;ROC曲线分析显示,第4、6、8天的HLA-DR表达率及其与入院时的HLA-DR表达率的差值预测重症多发伤患者多部位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4、0.913、0.953、0.768、0.875、0.934;HLA-DR8≤58%预测多部位感染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9.7%;HLA-DR6≤49%预测多部位感染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9.7%;△HLA-DR6-0≤-27%预测多部位感染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82.0%;△HLA-DR8-0≤-7%预测多部位感染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76.9%;各参数的阳性预测值低,阴性预测值高.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率的连续监测在预测重症多发伤患者多部位感染,判断预后和预防治疗感染中具重要价值.

  • 重症多发伤救治研究进展

    作者:郭飞飞;吕召旺;周子超

    重症多发伤伤情往往较为复杂,患者机体内环境紊乱,容易引起低体温、凝血障碍、酸中毒“创伤死亡三联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如不能及时有效救治,病死率高达20%~70%.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本文就重症多发伤救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重症多发伤的救治(附2例报告)

    作者:朱焱;雷兆华;陈三琳;王金球

    1病例报告例1, 男,26岁.因井下砸伤,呼吸困难,伤后1h入院.检查:T36℃,P88/min,R32/min,BP10/7kPa,左胸叩击痛,左肺呼吸音消失,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血尿.

  • 道路交通事故致重症多发伤552例救治分析

    作者:张东;张勇;王小刚

    道路交通事故伤因伤情复杂急重、来势凶、发展快和死亡率高,急诊科医生创伤急救的应变能力及其水平高低对创伤急救的效果至关重要[1].

  • 急诊早期多部位螺旋CT检查在重症多发伤的应用价值

    作者:毕宗福

    目的:探讨急诊早期多部位行螺旋CT检查在抢救重症多发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来院后是否直接行多部位螺旋CT扫描而分为两组,对可疑损伤的多个部位直接行螺旋CT扫描者为A组,按传统检查方式检查(即头部可疑损伤者查螺旋CT,胸部、脊柱、骨盆可疑损伤者先查X线片,腹部可疑损伤者先查B超,对X线片和B超无法明确诊断或损伤与症状体征不符者再行螺旋CT扫描)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急诊诊断时间、总死亡率、术前死亡率、漏诊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急诊早期多部位行螺旋CT检查能缩短重症多发伤的急诊诊断时间,降低总死亡率、术前死亡率和漏诊率.

  • 重症胸腹联合伤39例诊治分析

    作者:周国林

    随着现代交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严重多发伤病例增多[1],其中胸腹同时受伤者占有相当比例.我院自1990年3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重症胸腹联合损伤39例,占同期收治的重症多发伤26.3%(148例).本文就其诊断和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 医护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体会

    作者:李素彦;齐惠军;赵茜;贾晓英;陈紫叶

    目前我国急诊外科普遍运行模式不合理,多数医院仍实行仅强调医师作用、急诊-各外科医师会诊的陈旧救治模式[1].而重症多发伤的救治强调短时间内集合多学科资源完成动态评估病情、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持血气平衡、甚至心肺复苏术等多种监护抢救措施,推行医护一体化的急诊外科单元,有助于保证重症多发伤患者抢救的及时性及有效性[2].我院自2010年10月实行医护一体化的急诊外科单元,对重症多发伤的救治,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集束化体位护理在1例重症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春燕;杨岚;伍小梅

    体位护理是在病人休息时或为适应医疗及护理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 适当的体位护理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进行各种检查、预防并发症、减轻病人疼痛、促进舒适均具有良好的作用[1].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效果观察

    作者:田瑞锋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重症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