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前侧入路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段骨折

    作者:张智;吴晓满;陆俊峰;黄爱文;刘道宏;赵东升

    目的 探讨应用经前侧入路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技术治疗肱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前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22例单侧肱骨中段骨折患者.术后观察肩关节及肘关节活动范围,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Mayo评分评定肘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末次随访:肩关节外展80°~120°,前屈120°~170°,外旋10°~50°,内旋T8~L3水平.肘关节屈曲100°~135°,伸直0°~20°;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78~96分;Mayo肘关节评分74~100分.结论 经前侧入路MIPO技术治疗肱骨中段骨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经前、后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陈杰;胡孙君;陈舰

    目的 探讨经前、后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患者经膝关节前、后侧联合入路暴露骨折后直视下复位并植骨,前、后侧支持钢板固定.对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和手术效果满意度定期随访.结果 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1年时行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8例,中4例.手术效果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9例,满意13例,一般3例.结论前、后侧联合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胫骨平台的各骨折块,骨折容易达到解剖复位,支持钢板固定稳定可靠,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张忠荣;杨星华;王子明;官正华;王爱民

    2002年5月~2007年3月,我院采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例,获得满意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7~15岁.均为单侧骨折.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4例.合并肱动脉受压4例,正中神经损伤1例,尺神经损伤2例,同时合并肱动脉正中神经损伤1例.开放性骨折合并肱动脉受压2例.骨折类型:Gartland Ⅱb型11例,Ⅲ型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h~72 h.

  • 前侧入路结合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肱骨干骨折

    作者:尹自飞;张伟刚;孙文阁;徐辉

    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采用前侧入路结合微创钢板接骨术( MI-PO)治疗1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万堂;任永龙;王春艳

    目的 探讨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2009-01-2013-01选取70例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前外侧入路,观察组予以后侧入路,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桡神经损伤率和临床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从总疗效情况看,对照组无效率20%,总有效率80%;观察组无效率5.71%,总有效率9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神经恢复上看,对照组轻度损伤20例(57.15%),中度损伤9例(25.71%),重度损伤6例(17.14%).观察组轻度损伤28例(80%),中度损伤4例(11.43%),重度损伤3例(5.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失血量、生活质量评分、骨折延迟愈合情况、桡神经医源性损伤情况、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侧入路治疗肱骨中远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视野清晰,桡神经解剖暴露满意,对桡神经移位能减少损伤,后侧固定符合张力带原则,有利于肱骨骨折的固定.

  • 前侧入路埋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突前内侧面骨折10例

    作者:林伟长;丁真奇;康两奇;梁勃威;徐维臻

    目的:探讨前侧入路埋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前内侧面尺骨冠突骨折(O,Driscoll Ⅱ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前侧入路埋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前内侧面尺骨冠突骨折患者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40.5岁.根据尺骨冠突骨折O’Driscoll分型:O' Driscoll Ⅱa型者2例,O'Driscoll Ⅱb型者5例,O'Driscoll Ⅱc型者3例.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及术后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术中5例患者加行外侧切口修补外侧副韧带,术后切口都一期愈合,未发现神经、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10例患者术后随访11~28个月(平均21.7个月).X线提示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4周.末次随访时肘部屈曲活动度120°~135°,平均115°;肘部伸直活动度0°~11°,平均6.7°;前臂旋前58°~76°,平均70.1°;旋后73°~92°,平均81.2°.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2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无异位骨化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对于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采用肘关节前侧入路可清晰暴露骨折,埋头加压螺钉固定效果良好.

  • 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在治疗pilon前柱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李盛龙;王喆;宫良丰;汤欣

    目的 探讨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AP)治疗pilon前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新型胫骨远端前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的13例pilon前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8 ~ 67岁,平均44.8岁;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左侧8例,右侧5例;骨折按照AO/OTA分型:43-B3型5例,43-C1型4例,43-C2型3例,43-C3型1例.按照pilon骨折的解剖四柱理论分型为累及前柱的骨折.均采用前侧手术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分别采用Burwell-Charnley评估标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Tornetta评价标准评价疗效.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0.5 min(70 ~12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9d(6 ~ 14 d).所有患者术后获3~1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骨髓炎等并发症.Burwell-Charnley放射学标评估准:解剖复位7例,复位一般5例,复位差1例;术后随访踝关节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为82.4分(75 ~88分);Tornetta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优8例,良3例,差2例. 结论 新型胫骨远端LAP在治疗pilon前柱骨折的过程当中,具有安放简单、固定牢靠、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前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新月型骨折

    作者:秦晖;安智全;姜朝来

    目的 探讨经前侧入路治疗骨盆新月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经前侧入路治疗骨盆新月型骨折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9~52岁,平均32岁.左侧10例,右侧8例.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3例;均为侧方挤压暴力.受伤至手术时间3~22 d,平均7.8 d.按照Matta等的方法测量术前骨盆后环骨折移位为5~24 mm,平均13.7 m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纠正骨盆后环骨折移位、骨折愈合时间、Hannover骨盆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110~230 min,平均175 min;术中失血量300~1 100 mL,平均561.7 mL.术后24 h骨盆后环骨折移位0~3 mm,平均1.2mm;手术纠正移位4~23 mm,平均12.6 mm.术中无腰骶神经根损伤患者.术后2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敞开切口引流、换药及应用抗生素1周,无炎性反应后缝合治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1个月.X线片示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6个月.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无内固定物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照Hannover骨盆评分标准:临床症状恢复获优10例(66.7%),良5例(33.3%);重返社会能力方面,完全重返13例(86.7%),部分重返2例(13.3%).结论 经前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新月型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 前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评价

    作者:赵明;胡懿郃;曾敏;钟达;谢杰

    目的 探讨采用前路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8月采用前侧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48例(60髋)患者临床资料(A组),并与同期采用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92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病程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arris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屈伸活动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根据X线片测量髋关节假体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并评价是否存在假体松动等迹象;采用VAS、HH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46).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2~2.5年,平均2.2年;B组随访时间2~ 2.5年,平均2.1年.A组3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牵拉损伤,1例术后出现切口红肿渗液,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B组未出现神经损伤,所有伤口Ⅰ期愈合.A组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出现假体周围感染,予以早期清创灌洗+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感染逐渐控制;B组未见假体周围感染发生.复查X线片示两组假体位置均良好,假体周围无明显透亮带,未见明显假体松动迹象发生.末次随访时两组髋臼外展角及髋臼前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HH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A组髋关节屈伸活动度显著优于B组(P<0.05),但两组VAS、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侧微创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优良,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

  • 经肘关节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徐建;孙晟轩;李成;周海斌;董启榕

    目的 探讨经肘关节前侧入路采用不可吸收缝线或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6.8d.均为闭合骨折;根据O'Driscoll等分型标准,Ⅱ a型4例,Ⅱ b型7例,Ⅱ c型5例.其中7例为单纯前内侧面骨折,3例合并恐怖三联征,4例合并孟氏骨折,2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经肘关节前侧入路采用不可吸收缝线(10例)或带线锚钉(6例)固定.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等评估肘关节功能.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5.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30周,平均17.5周.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55~100分,平均88.5分;获优10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6.7%.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为35~145°,平均118°;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为85~165°,平均138°.1例出现肘关节内翻不稳,3例存在轻微疼痛.随访期间无异位骨化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结论 对于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采用肘关节前侧入路可清晰暴露骨折,不可吸收缝线或带线锚钉固定效果良好.

  • 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肱骨干骨折疗效比较

    作者:何小健;潘福根;周凯华;庄健;陈铭吉;安智全

    目的 比较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选择标准的采用MIPO治疗的35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侧入路17例(A组),外侧入路18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活动范围;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肩肘关节功能.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35±8.00)min和(95.56±7.9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1,P=0.128).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A组无医源性桡神经麻痹发生,B组有2例(11.1%)存在一过性医源性桡神经麻痹,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6).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4个月;B组10~23个月,平均16.8个月.X线片示两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13.5±2.1)周,B组为(14.0±2.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6,P=0.491).末次随访时A、B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3.4±1.9)分和(30.6±2.0)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00分和(96.4±2.8)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31,P=0.000;t=5.293,P=0.000).结论 采用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时,前侧入路较外侧入路更为安全,术后肩、肘关节功能也优于外侧入路.

  • 两种手术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作者:蒋守海;邱东新;朱信飞;胡敬男;李亮;彭树进;董长红

    目的:探讨前侧入路与外侧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治疗肱骨骨折患者58例,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20~55岁,平均33.6岁。采用前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36例,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22例,对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桡神经损伤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5个月(15~24个月)。在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侧入路明显优于外侧入路,术中不需游离暴露桡神经,减少桡神经损伤,钢板放置于骨面贴合好,有利于肱骨骨折内固定。

  • MIPO技术中前侧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建伟;陆义安

    目的 比较微创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ing osteosynthesis,MIPO)中前侧入路和外侧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7 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MIPO技术治疗,其中前侧钢板19 例(Ⅰ组),外侧钢板18 例(Ⅱ组).Ⅰ组:男8 例,女11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3.5 岁.左侧8 例,右侧11 例.AO分型:A型7 例,B型7 例,C型5 例.Ⅱ组:男10 例,女8 例,年龄28~72 岁,平均48.5 岁.左侧10 例,右侧8 例.AO分型:A型5 例,B型7 例,C型6 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Ⅰ组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9个月);Ⅱ组10~24个月(平均15.8个月).X线片示两组骨折均获骨性愈合,Ⅰ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4±4.1)周,Ⅱ组为(12.0±3.5)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Ⅰ、Ⅱ组参照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90.1±2.1)分和(86.8±4.6)分,Mayo肘关节评分分别为(97.9±1.5)分和(95.4±2.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IPO前侧入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临床疗效优于外侧入路.

  • 刍议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

    作者:郝廷;冯卫;薛飞

    目的 探讨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6例我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依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外侧入路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桡神经损伤发生率为2.08%,较对照组的18.75%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外侧入路内固定术,前侧入路前内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低,同时因术中无需游离暴露桡神经,而有效减少了桡神经损伤的发生,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 改良小切口前侧入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作者:项东全

    目的 探索改良前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采用改良小切口前侧入路行手术75例,术后Harris评分,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随访30.5月,优51例,良17例,可7例.结论 改良前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损伤小、出血少、脱位率少、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前侧入路在肥胖症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俊波;郑宁;林涌生;杨赞礼

    目的:探讨前侧入路在肥胖症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揭阳市人民医院骨外一科行THA治疗的45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前侧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其中A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6)岁。B组27例,男8例,女19例;平均年龄(63±6)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假体位置和角度等指标。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75±11)min,明显长于B组的(57±9)min(t=6.457,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312±58)ml,明显少于B组的(376±79)ml(t=2.876,P<0.05);A组术后下地时间为(1.4±1.2)d,明显早于B组的(2.2±1.4)d(t=3.156,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的假体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为(17±7)°和(39±9)°,与B组的(18±8)°和(3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6、0.947,P>0.05);A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3±16)分,与B组的(85±1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7, P>0.05);A组患者髋关节脱位、下肢血栓形成、切口非感染性并发症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0.0%(0/18)、11.1%(2/18)、11.1%(2/18)和5.5%(1/18),与B组的7.4%(2/27)、14.8%(4/27)、18.5%(5/27)和7.4%(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0.131、0.467、0.061,P>0.05)。结论在THA中采用前侧入路能较好地保护肥胖症患者的周围软组织,创伤性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36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