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推拿手法为主综合治疗腰骶髂劳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奎

    腰骶髂劳损是指腰骶、骶髂关节近上缘,即相当于腰、骶、髂所形成三角形区域遭受慢性劳损后,发生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退行性变(以下统称为骶髂三角区软组织劳损).既往按摩、针灸、脉冲中频电、封闭等单一的治疗方法,其效果多不理想.1998年以来,笔者用推拿手法为主结合脉冲中频电治疗骶髂三角区软组织劳损77例,并与常规口服"布洛芬"加外用"追风镇痛膏"治疗43例对比观察,获得满意的效果.

  •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T细胞型并胃B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范辉;朱宏丽;姚善谦

    1临床病例患者男性,72岁,1996年2月无诱因出现腰痛,翻身及用力时症状加重,随之感左腿麻木,理疗及热疗等治疗无效.于96年3月行CT及X片检查见第五腰椎溶骨性破坏.同位素扫描示:第五腰椎放射性浓聚,右侧骶髂关节、右髂骨、右肩峰、右第六、第八肋、腋前线点状浓聚.遂以骨肿瘤待查入院.入院查体:左锁骨上可触及2枚绿豆大淋巴结,质软无触痛;腰椎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余无异常.

  • 强直性脊柱炎之骶髂关节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作者:丛黎;左瑞;张亮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表现并进行分级.结果:0级1例(占2%);Ⅰ级1 1例(占21%);Ⅱ级22例(占42%);Ⅲ级1 6例(占29%);Ⅳ级3例(占6%).在MDCT上病变多累及骶髂关节髂骨侧,表现为关节面不整、毛糙,关节面下小囊状变,间隙变窄或融合.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分辨出AS不同阶段的骶髂关节的表现,提出早期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诊断依据.

  • 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分析

    作者:陈倩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脊柱小关节和椎旁韧带等,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股骨头坏死而致残[1].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商品名云克)是一种抗风湿药物,我院应用99Tc-MDP治疗AS11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综合护理干预对2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响

    作者:薛翠兰;路俊彩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功能障碍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侵及骶髂关节、脊柱,炎症可导致骨质破坏,当炎症消退后,骨开始自身修复并取代已发生炎症的肌腱韧带等弹性组织,骨开始慢慢融合,活动渐受限,当脊柱纤维环外缘被骨质替代后,椎体融合成一个长骨柱,即所谓"竹"节样脊柱.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

    作者:兰鹏

    目的:探讨比较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在CT与MRI诊断中的不同影像学表现,以及两种方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都进行CT 与MRI双重诊断,分析两组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变共分为5级,其中螺旋CT检查下出现0级病变3例,Ⅰ级病变4例,Ⅱ级病变14例,Ⅲ级病变9例,Ⅳ级病变0例;而使用MRI扫描的结果是0级病变6例,Ⅰ级病变18例,Ⅱ级病变13例,Ⅲ级病变8例,Ⅳ级病变3例.所有患者在MRI扫描均出现了骶髂关节异常;MRI扫描对<=Ⅱ级病变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的诊断率,其中Ⅰ级病变的诊断率高出29%.结论:MRI对及早发现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有显著作用,临床上应该推广使用MRI扫描.

  • 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特点及治疗效果

    作者:龚飞鹏;陈钢;周亚男;龙智生;李宇旭;温家宾;廖观祥

    目的:分析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60例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手法调整骶髂关节,对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分析,结合改良Macnab 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 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实施手法调整和关节内封闭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简单,建议临床推广。

  • 单侧腰椎-髂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在骶髂关节结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明伟;杨素珉;许英;刘朝阳;徐凯;李磊;曹帅;马广仁;周伟东

    目的 探讨单侧腰椎-髂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在治疗骶髂关节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确诊为骶髂关节结核的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10例,女6例;年龄21~55岁,平均(38.0±5.2)岁;Kim分型,Ⅲ型5例、Ⅳ型11例.采用单侧腰椎-髂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手术治疗,术前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进行常规检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患者影像学变化,并于末次随访时进行VAS评分.结果 本组16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18±21)min、出血量(402±76)ml,手术切口均工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5~76个月,平均23个月,均无局部结核复发,术后3~7个月全身结核中毒症状消失.CT扫描显示,患者植骨均于术后6个月达骨性融合.16例患者术前VAS评分为(7.58±1.20)分,高于末次随访的(1.02±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P<0.05).结论 单侧腰椎-髂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骶髂关节结核,可以迅速恢复骶髂关节的稳定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 早期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陈晶;张军;吴小娥;黄楠;左振华;韩光;樊水平

    目的 探讨早期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方法及疗效.方法 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在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20例早期骶髂关节结核患者,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按照Kim分型,其中Ⅱ型8例,Ⅲ型12例.行手术病灶刮除、取自体骨进行植骨术.观察其治疗效果,采用Majeed评分系统,从疼痛(30分)、工作(36分)、就座(10分)、性生活(4分)和站立(20分)方面分别评分,总分为100分,计算总分后进行临床分级,优(>85分)、良(70~84分)、中(55~69分)、差(<55分)四级.本组患者术前Majeed评分,其中优0例、良2例、中14例、差4例.结果 2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无复发、感染及骶髂关节分离脱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训练及出勤.术前Majeed 评分平均(61.75±6.5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92.75±3.70)分,术后Majeed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t=3.481,P<0.001).结论 早期骶髂关节结核可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得以早期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进行系统规范的抗结核药物及手术治疗,预后及疗效满意.

  •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

    作者:顾森文

    目的:探究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病变CT检查和MRI检查的结果的比较。方法:收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32例,对所有患者的CT检查和MRI检查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和分级。结果:对于Ⅰ级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患者,MRI检查比CT检查可以诊断出更多的病灶;对于患者的骨质硬化和骨质侵蚀的诊断,CT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的检出率,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科采用MRI检查,但对于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级的诊断可采用CT检查。

  • 骶髂关节螺钉安全区域的骶骨翼斜位影像学研究

    作者:吴宏华;李宇能;孙旭;王颢;吴新宝

    目的 寻找新的X线投照角度,以直观、可靠且简便的方式确定骶髂关节螺钉的安全区域.方法 采集2011年5-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30例正常成年人志愿者骨盆CT数据,以计算机重建三维骨盆模型确定投照角度.利用尸体骨盆标本,以坐骨大切迹顶点与对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作为投照角度标志,对11例骨盆标本分别进行左右两侧的透视,观察安全区域.结果 在骶骨翼斜位上,11例骨盆中,9例健侧的髂嵴投影在S1神经根管上方,1例在S1神经根管中线,1例在S1神经根管偏下方.将患侧的大切迹与健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后,以安全区中央为螺钉入点,以得到此斜位时X线方向为进针方向置入克氏针,置钉安全.结论 对于Tile C1-2型骨折,将患侧的坐骨大切迹和健侧髂前上下棘间切迹重合作为骶骨翼侧位.螺钉入点尽量选择在安全区中心,或偏上,尽量避免伤及S1神经根.

  • 经皮穿钉固定骶髂关节针道参数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文翠;王大平

    目的:计算经皮穿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螺钉针道参数.方法:通过对十具防腐尸体的解剖学研究,确定椎弓根窄处在髂骨后外侧的投影区,将骶1椎体纵形剖开,自一侧骶1椎体通过椎弓根向投影区逆行穿针,确定闭合打钉时拉力螺钉的置入范围、角度、螺钉长度,根据测量数值自另侧骨盆顺行打钉,验证螺钉针道参数.结果:在所有进行实验的尸体骨盆中椎弓根窄处在髂骨后外侧投射区相对固定,在骶骨翼及S1锥体置入1根长拉力螺钉达骶1锥体1/2,置入螺钉小长度为6.99厘米(为骶髂关节穿钉点髂骨小厚度+骶骨体横径+第1骶椎体上面大横径的1/2),置入螺钉大长度为7.71厘米(为骶骨翼前缘耳状面骶l椎体外侧缘间距+骶1椎体横径的1/2+骶髂关节穿钉点髂骨人厚度).钉道范围:骶1进针点为以髂后上棘、髂后下棘连线为底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进针方向与冠状面央角为20~25度,与水平位夹角为20度.结论:闭合打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从解剖学研究角度认为是可行的的,但进针点及方向、螺钉长度需要根据椎弓根在骨盆壁体表投影数值及与骶1椎体的夹角确定.在不具备导航系统的情况下,以上参数可供临床参考.

  • X线、CT和MRI在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对比

    作者:张文全

    目的:关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应用多种手段进行疾病诊断效果的探讨.方法:选取40例在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与确诊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对所有患者应用X线、CT、MRI技术,进行三项检查,对比分析不同诊断方法的确诊率.结果:三项检查中,确诊率高的为MRI诊断法,较之于其他检测数据,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疾病,可以准确的呈现患者骶髂关节的病灶具体情况,误漏诊率较低.

    关键词: AS 早期 骶髂关节 诊断
  •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刘祥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与MRI检查.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两种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病变分级及骶髂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MRI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MRI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病变分级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大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方法对患者早期骶髂关节骨质异常的诊断准确率明显大于CT诊断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疗效显著,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骶髂关节MRI扫描SPAIR技术及IR技术的对比应用

    作者:师红莉;詹浩辉;杨静

    目的:对比分析SPAIR技术、IR技术在骶髂关节成像中的优缺点,意在临床工作中选择优序列.方法:30例AS患者行双侧骶髂关节MRI检查,采用超导磁共振扫描仪,相同的扫描参数中分别使用频率选择反转恢复衰减序列(SPAIR)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IR)两种不同的脂肪抑制技术,对所获图像由2名高年资MRI诊断医师从图像的对比度、信噪比、均匀性、空间分辨力、压脂程度及伪影6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在体内没有金属伪影干扰下,SPAIR技术所获图像高于IR技术所获图像,图像质量好,信噪比高,压脂效果好,扫描时间也较短;对发现AS患者早期骶髂关节病变也较IR技术敏感.IR技术对金属伪影干扰小,周围组织解剖结构低信号盲区范围局限,图像变形、缺失程度轻.结论:高场强MR在行骶髂关节MRI扫描中,SPAIR和IR压脂技术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体内无金属异物及植入物的患者SPAIR技术应作为首选;而对与体内有金属异物及植入物的患者,为减少图像变形和缺失程度,提高图像质量应采用IR脂肪抑制技术.

  • 中西医结合配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雪梅

    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多发于15~40岁男性,主要侵犯脊柱为主的中轴关节.一般首先累及骶髂关节,病变由下而上发展,逐渐累及腰、胸、颈椎.主要病理改变是肌腱附着点炎症.后期脊柱椎间关节突关节间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体骨质疏松、韧带骨化终致脊柱强直或驼背固定,丧失劳动能力.由于本病认知度很低,加之发病隐匿,常发生漏诊、延诊,甚至误诊.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007年以来,中西药结合配合小针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扭伤40例临床体会

    作者:聂清培

    目的 探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的休息、理疗和药物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例80例髂关节扭伤患者,采用手法治疗(下称治疗组)髂关节扭伤患者40例,并与常规的休息、理疗和药物治疗(下称对照组)作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扭伤比常规的休息、理疗和药物治疗疗效明显,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痛苦、降低费用,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CT与MRI诊断比较

    作者:蒋强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CT、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CT、MRI检查资料.结果 两种方法0级、Ⅰ级强直性脊柱炎检出率具显著差异(P<0.05).CT对骨质侵蚀、骨质硬化检出率显著优于MRI(P<0.05).结论 CT可较准确的观察骶髂关节病变分级,MRI可较好的显示脂肪沉积、骨髓水肿与关节软骨异常等改变.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作者:解国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

  • 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缝127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志令;曹玉举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疗效.方法 放松腰臀部软组织及点穴后,通过侧卧位侧扳法、仰卧位整复法、俯卧位整复法等手法复位治疗.结果 127例患者,治愈120例,占94.49%.好转5例,占3.94%.未愈2例,占1.57%.总有效率98.43%.结论 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疗效显著.

1056 条记录 1/53 页 « 12345678...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