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抗痨:澄清误解请遵医嘱

    作者:陈秋兰;吕青

    你知道达沃斯吗?你也许会说,哦,那个瑞士小城,因世界经济论坛而闻名天下.可是你知道吗?达沃斯很早就名冠欧洲,不是因为经济论坛,而是因为在有效的抗结核药发明之前,达沃斯因其海拔高、四面环山、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著名的结核疗养地,是富人结核病患者的不二选择.

  • 常用抗结核药对肝功的影响

    作者:曲陆平;林欣;曹辉

    在我们常用的抗结核药中,有部分药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对应用3HRZA/6HRE治疗方案的患者410例作了回顾性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 抗结核药严重副作用1例

    作者:张海华;伍美玲

    目的 抗结核药副作用很多,血小板严重减少为一严重威胁生命生命的副作用,加强对抗结核药副作用的重视,保证结核患者的生命安全.

  • 胸腔置管注药结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东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注药结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治疗的9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胸腔穿刺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置管注药结合抗结核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症状迅速改善,胸水消失时间短,抽放胸水量多,胸膜肥厚发生率低.结论 给予胸腔置管注药结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显著,无创伤,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 抗结核药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48例的 临床效果

    作者:尤辉

    目的 观察抗结核药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8例,抗结核药治疗)和治疗组(48例,抗结核药+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痰菌阴转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3、6、9个月,治疗组患者痰菌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9个月,治疗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9个月,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93.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81.25%(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药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可以改善患者痰菌阴转情况及病灶吸收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并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自拟中药抗痨汤辅助治疗肺结核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赵英华

    目的:研究分析在肺结核病患者中使用自拟中药抗痨汤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7年9月,病例数为72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抗结核药物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自拟中药抗痨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有效率、痰菌转阴率、胸片吸收好转率、血沉正常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肺结核患者采取常规抗结核西药联合自拟中药抗痨汤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用药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莫西沙星治疗耐药结核病一例

    作者:张博

    患者男,50岁,无业,因"咳嗽,胸痛1个月"于2013年3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患肺结核病30年,期间多次复发,均未坚持规律全程治疗.此次患者于2013年2月10日受累后出现左侧胸痛,活动或深呼吸时明显,为牵扯痛,同时咳嗽,无明显咳痰.由于处在口服抗结核药巩固治疗期,一直未拍X线胸片复查,但胸痛一直存在,也未见加重或减轻,直到3月6日,自认为3个月未复查肺CT,于是到锦州市第二医院拍肺CT,显示双肺上可见索条状阴影,左肺下可见空洞形成.纵隔未见明显增大淋巴结.

  • 服用抗结核药品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作者:傅丽宾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品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对临床进一步完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247例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记录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47例结核病患者病例分析中89例发生不良反应,占36.03%.其中严重的是肝功能损害,占24.3%.结论 为了能保障结核病患者安全有效的完成疗程,让患者早日康复,一定要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做出处理措施,调整给药方案.

  • 应用Alamar Blue和MTT测定抗结核药物低抑菌浓度的研究

    作者:陆宇;王彬;郑梅琴;赵伟杰;李芃

    目的 建立并评价微孔板Alamar Blue和MTT试验方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药物低抑菌浓度的测定.方法 应用Alamar Blue和MTT显色法对12种抗结核药物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的低抑菌浓度进行测定,并与传统的试管二倍稀释法进行比较.结果 Alamar Blue和MTT试验分别在6和8d报告结果,Alamar blue法与试管法相比较,一致率是91.7%(11/12);MTT法与试管法相比较一致率是75%(9/12),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Alamar Blue和MTT方法测定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MIC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新抗结核化合物的大量快速筛选.

  • 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隔日疗法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雁;张进国;房登楼;张永强;张保宗

    目的 评价国产抗结核药物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隔日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抗结核FDC隔日疗法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两组试点市(县)地貌、人口数、总体经济状况、结核科仪器设备和工作人员水平等基本接近的原则,“抗结核药物FDC隔日疗法试点组”(简称“FDC组”)为保定市12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计1225例;“抗结核药物板式组合药对比观察试点组”(简称“组合药组”)为保定市另11个市(县)中纳入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328例,通过人口容量比率概率法抽取1225例患者.对两组临床治疗完成率,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疗程末X线实变阴影及空洞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完成率抗结核FDC组为94.53%(1158/1225),组合药组为90.94%(1114/1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3,P<0.01);2、3、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抗结核FDC组分别为91.29%(262/287)、94.08%(270/287)、97.56 %(280/287),组合药组分别为89.05% (244/274)、93.07% (255/274)、96.72%(265/27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9、0.24、0.36,P值均>0.05);FDC组疗程末X线胸片实变阴影有效吸收率及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3.06%(845/908)、89.60%(181/202),组合药组分别为91.99%(781/849)、88.95%(169/19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3、0.04,P值均>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抗结核FDC组为21.35%(237/1110),组合药组为22.62%(235/10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0,P>0.05);实验室检测结果血常规异常、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方面,抗结核FDC组和板式组合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6、0.00、0.21,P值均>0.05).结论 国产抗结核FDC与板式组合药疗效相似,且能提高患者治疗完成率,可作为传统板式组合药的替代品.

  • 肝脏基础疾病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评价

    作者:雷建平;邓国防;刘

    目的 探讨肝脏基础疾病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及评价若干肝损伤防治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全部1337例患者(A组)实施肝损伤防治措施(其中有肝脏基础疾病患者287例),肝损伤患者245例为B组;B组又分为肝损伤前未接受防治措施211例为B1组和接受防治措施后发生肝损伤34例为B2组.分析肝脏基础疾病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并评价防治效果.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有肝脏基础疾病患者肝损伤发生率40.4%(116/287),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12.3%,129/1050);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发生率58.5%(83/142),高于全部患者(18.3%,245/1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2320、119.7547,P值均<0.01).B1组丙氨酸转氨酶(ALT)≥8倍正常值上限(ULN) (41/211)或(和)总胆红素(TBIL)≥4倍ULN者(44/211)高于B2组(0/34和2/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9344、4.3033,P<0.01或P<0.05).B2组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173.8±197.0) IU/L、(113.3±208.6) IU/L、(74.5±73.4) IU/L、(22.3±84.9) μmol/L、(11.3±36.9)μmol/L、(10.7±25.4) μmol/L]均低于B1组[(343.4±235.4) IU/L、(270.7±246.6) IU/L、(115.5±83.5) IU/L、(84.6±102.6) μmol/L、(34.7±42.8)μmol/L、(30.5±30.7)μmol/L],而白蛋白(Alb)[(35.5±3.8) g/L]高于B1组[(32.5±3.7)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805、3.5226、2.6990、3.2093、2.8648、3.4089和t’=4.0968,P值<0.01或<0.05).B2组治疗中断率低于B1组(2/34,211/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2098,P<0.01).结论 肝脏基础疾病可增加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抗结核治疗中执行肝损伤防治措施可减少肝损伤的发生并减少治疗中断率.

  •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勃

    目的 评价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3,抗结核药治疗)与观察组(n=43,抗结核药治疗+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3个月后,观察组血沉、CA125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后,两组白细胞下降率、丙谷转氨酶升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腹膜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性,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作者:夏露;卢水华;李锋

    目的 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在治疗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为治疗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搜集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住院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患儿74例.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意愿,25例患儿口服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药物治疗(抗结核治疗组),44例患儿接受微卡治疗(微卡组),5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口服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抗结核十微卡治疗.比较抗结核治疗组和微卡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应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抗结核治疗组100.0%(25/25)患儿淋巴结肿大均逐渐消退,微卡组95.5%(42/44)淋巴结肿大逐渐消退,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0,P>0.05).抗结核药物治疗组16.0%(4/25)的出现肝功能损伤,微卡组无患儿出现肝功能损伤,两组肝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3,P<0.05).结论 采用微卡治疗卡介苗反应性淋巴结炎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可减少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

  • 肺结核患者不同年龄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剑波;张丽祥;陆华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今后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采取有效预防和处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乌兰察布市结核病防治中心结核科诊断、收住入院时间>30 d、治疗前无其他基础疾病、治疗已满疗程的肺结核患者631例,其中≥65岁年龄组221例(老年组);40~岁年龄组224例(中年组);15~岁年龄组196例(青年组).对3组患者应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频次进行比较.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1%(91/211)、31.7%(71/224)、13.8%(27/196);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次分别为2.30(209/91)例次、1.68(119/71)例次、1.18(32/27)例次;30 d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1%(81/91)、73.2%(52/71)、63.0%(17/27);对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频次、30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老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x2=5.982,P=0.021)、不良反应发生频次(x2=6.870,P=0.025),30 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x20d=6.546,P=0.039)均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发生频次多,应严密监测、及时预防和采取各种处理措施,尽量减少患者治疗中断,保证顺利完成疗程.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

    作者:赖晓宇;黄培生;刘桂芬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来我站就诊的肺结核患者1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HBsAg阴性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以HBsAg阳性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伤情况及肝功能损伤程度.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经抗结核治疗后肝损伤率为30.56%(33/108),显著高于对照组肝损伤率12.20%(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74,P<0.05);观察组随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程度的加重(单阳、小三阳、大三阳)肝损伤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5.52%(9/58)、35.48% (11/31)、68.42% (13/19),小三阳患者肝损伤率与单阳比较,x2 =4.623,P<0.05;大三阳患者肝损伤率与单阳比较,x2=1.963,P<0.05;大三阳患者肝损伤率与小三阳比较,x2 =5.12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抗结核治疗后血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L)指标分别为(394.25±48.39) U/L、(91.83±19.02)μmol/L,显著大于对照组的(247.61±52.48)U/L、(48.15±12.91)tmol/L(t=19.946、18.828,P值均<0.01).观察组肝损伤恢复时间为(28.09±15.32)d,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1.26±7.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04,P<0.01).结论 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程度显著高于HBsAg阴性患者,且随着HBV感染程度的加深,肝损伤也随之加重,提示HBsAg阳性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有明显影响.

  • 磺胺类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及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于霞;赵立平;姜广路;马异峰;黄海荣

    目的 评价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和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探讨SMX与其他抗结核药物的体外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法测定TMP联合SMX对121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低抑菌浓度(MIC).同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设计方法,抽取1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观察SMX在与利福平、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卡那霉素、氧氟沙星、利福布丁联用时MIC值的影响,以H37Rv为对照,通过计算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观察SMX与其他抗结核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DR菌株、非MDR菌株、敏感菌株间MIC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0.08%(109/121)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可以被MIC为1/19(TMP∶ SMX) μg/ml的复合制剂抑制生长,5株菌株的“TMP∶ SMX=1∶19”的MIC为2/38 g/ml,仅有7株“TMP∶ SMX=1∶19”的MIC≥2/38 μg/ml,包括敏感株5株,MDR菌株2株.“TMP∶SMX=1∶19”对敏感株、MDR菌株及非MDR菌株MIC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111,P=0.946).对于H37Rv,SMX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药后,除了利福布丁表现出协同作用(FICI为0.281)外,其余药物均表现为无关作用.对18株临床分离株,SMX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药后,77.78%(14/18)表现为与利福布丁协同,FICI范围为0.205~1.063.结论 TMP联合SMX有较好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并且这种活性与细菌对其他药物是否耐药无关;SMX与其他常用抗结核药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无关.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对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的影响

    作者:李艳静;高微微;常占平;孙瑞敏;韩喜琴;李站领

    目的 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对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的血药峰浓度的影响,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为观察组(左氧氟沙星组30例,吡嗪酰胺组20例),单纯肺结核为对照组(左氧氟沙星组30例,吡嗪酰胺组20例),两组分别服用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在服药7d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者抗结核药物的血药峰浓度,两组间进行对比,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氧氟沙星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的血药峰浓度较单纯肺结核组明显升高[分别为(8.03±2.60) μg/ml和(6.66±1.76) μg/ml,t=2.39,P=0.02];而吡嗪酰胺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24±4.79) μg/ml和(14.86±5.74) μg/ml,t=0.37,P=0.71].结论 左氧氟沙星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体内的血药峰浓度较单纯肺结核患者明显升高,提示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左氧氟沙星时应该注意其血药峰浓度.有无糖尿病对吡嗪酰胺在体内血药浓度没有影响.

  • 117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注射用抗结核药物耐药水平的研究

    作者:宋艳华;马丽萍;陆宇;付育红;高孟秋

    目的 对临床Mtb菌株进行链霉素(Sm)、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卷曲霉素(Cm)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了解其耐药程度和交叉耐药水平.方法 采用微孔板Alamar blue试验(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MABA),检测117株Mtb临床分离菌株的Sm、Km、Am和Cm的体外低抑菌浓度(MIC)值.Sm、Km、Am、Cm的临界浓度分别为2、4、1、2.5μg/ml.将Sm、Km、Am的MIC值大于临界浓度≤16 μg/ml、32~64 μg/ml、>64μg/ml分别为低度耐药、中度耐药、高度耐药;Cm的MIC值大于临界浓度≤20μg/ml、40~80 μg/ml、>80μg/ml分别为低度耐药、中度耐药、高度耐药.结果 117株临床分离株中,83株耐Sm,其中63株(75.9%)为高度耐药,18株(21.7%)为低度耐药,2株(2.4%)中度耐药;23株耐Km和19株耐Am的耐药株中分别有78.3%(18/23)和94.7%(18/19)高度耐药,其余分别为两药的低度耐药菌株,未发现中度耐Km或Am的菌株;14株Cm耐药株的MIC值都在5~20 μg/ml,未发现高度耐药株.83株Sm耐药的菌株中有27.7% (23/83)和22.9%(19/83)分别对Km和Am耐药,71.1%(59/83)对Am和Km均敏感.Km耐药株和Am耐药株中分别有78.3%(18/23)和94.7%(18/19)同时耐Km和Am(x2=1.157,P>0.05),且对Km和Am均高度耐药;5株对Km低度耐药,但对Am敏感.Am耐药株和Cm耐药株中,分别有68.4%(13/19)和92.9% (13/14)同时耐Am和Cm.结论 耐Sm或Km或Am的Mtb临床分离株绝大多数为高度耐药,耐Cm的Mtb临床分离株以低度耐药为主;绝大多数的Sm高度耐药株仍对Am、Km敏感;高度耐Am或Km的菌株互为为完全交叉耐药,Km低度耐药的菌株对Am敏感;Am高度耐药株多数对Cm为低度耐药,绝大多数Cm耐药株对Am高度耐药.

  • 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和疗效分析

    作者:薛海滨;张聪;顾苏熙;谢明玖;田斌;简伟;李大伟

    目的 评估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初步探讨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方法 总结解放军第三○九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资料完整的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或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脊柱结核,开始治疗时选择保守方法治疗的5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54例患者采用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式,需要在标准化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缓解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调整.抗结核治疗时间9~18个月,服药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影像学检查判断病灶愈合、脊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根据疗效情况调整治疗疗程.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3.0±0.8)年.结果 54例患者中49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病灶愈合,其中45例局部疼痛消失,4例轻微背痛,不需服用止痛药物;49例患者中的32例X线或CT片显示椎间骨性融合,17例显示纤维愈合;49例脊柱局部后凸角度平均增加(5.5±0.8)°;47例ESR、CRP下降至正常范围(正常标准:男性ESR<15 mm/1 h,女性<20 mm/1 h;CRP<5 μg/L);18例治疗期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等治疗恢复正常.54例患者中5例分别因为治疗期间疼痛加重、出现神经损害症状或后凸畸形明显加重而选择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局部疼痛不严重、不伴畸形或神经损害、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脊柱结核患者,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良好效果.

  • 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对于诊断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价值及意义

    作者:孙勤;沙巍;桂徐蔚;曾维宏;肖洋炯;肖和平

    目的 评价药物淋巴细胞刺激试验(DLST)对确定因何种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14例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发生超敏反应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超敏反应组,同期入院的96例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未发生超敏反应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各抽取外周静脉血10 ml进行DLST,并与“金标准”药物激发试验(DPT)结果相比较,计算DLST的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 114例超敏反应组共发生了127例次超敏反应,其中药物性皮疹37例次,药物性肝损伤65例次,药物热25例次.DLST对诊断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INH、RFP、EMB、PZA)引起超敏反应的敏感度分别为64.5%(20/31)、48.3%(28/58)、54.2%(13/24)和31.6%(6/19),特异度分别为93.3%(167/179)、94.7%(144/152)、97.3%(181/186)和98.4%(188/191),假阳性率分别为6.7%(12/179)、5.3%(8/152)、2.7%(5/186)和1.6%(3/191),假阴性率分别为35.5%(11/31)、51.7%(30/58)、45.8%(11/24)和68.4%(13/19).结论 DLST对于诊断因何种抗结核药物所致超敏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与较低的敏感度,对于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

961 条记录 1/49 页 « 12345678...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