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边缘性人格障碍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蒋国栋;欧红霞

    目的 探讨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与单纯抑郁症患者之间短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末分别对22例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BPD组)和22例单纯抑郁症患者(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第2周末,BPD组HAMD17总分、情绪因子分和认知障碍因子分分别为(15.5 ±4.50)分、(6.32±1.70)分、(1.09 ±0.75)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7±3.75)分、(4.77±2.18)分、(0.59±0.73)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第4周末,HAMD17总分、情绪因子分、睡眠因子分、精神焦虑因子分、躯体焦虑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分别为(11.73±4.26)分,(5.41±2.13)分、(1.68±1.17)分、(1.91±.92)分、(1.95±1.10)分、(0.73±0.63)分,高于单纯抑郁组[分别为(5.91±2.74)分、(3.00±1.54)分、(0.77±.69)分、(1.05±0.38)分、(0.82±0.85)分、(0.18±0.4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D组与对照组HAMA14总分减分和各因子分减分在第2,4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周末,BPD组HAMD17、HAMA14总分减分率[分别为(50±16)%、(58±12)%],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4±11)%、(74±1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PD组与对照组在HAMD17疗效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会影响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缓解.

  •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情感反应与情绪认知调节特征

    作者:刘莹;曹曦瑜;钟明天;席畅;蚁金瑶

    目的 探讨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情感反应强度及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特征.方法 使用人格障碍问卷中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分量表筛选765名被试进入边缘性人格障碍组(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776名被试进入正常对照组.使用简明情感强度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估被试的情感反应强度和认知性情绪调节方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的得分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BPD组在负性情感强度,负性情绪认知调节策略[分别为(3.88±0.74)分,(44.77±6.36)分]高于非BPD组[分别为(3.08±0.66)分,(37.20±5.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性情感强度:t=22.29,P<0.01;负性情绪认知调节策略:t=24.16,P<0.01),且统计效应值高(Cohen''s d>0.8);负性情感强度(B=1.38,Exp(B)=3.97,95%CI:3.15~5.00,P<0.01)、负性认知情感调节策略(B=0.19,Exp(B)=1.21,95%CI:1.18~1.25,P<0.01)在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发生中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结论 BPD个体具有更强烈的负性情感强度,更多采用负性情绪调节策略.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及其与临床类型的关系

    作者:黄晶晶

    目的:探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及其与临床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相关的研究基础.方法: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Ⅲ)选取32例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首发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性别、年龄、婚姻匹配的正常人32名及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30例分别作为正常对照组和BPD对照组.采用成人亲附量表(AA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有关轴II障碍的结构性访谈(SCID-II)为主要的测量工具.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成人亲附类型中不安全型较多,并且焦虑维度得分高;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不同性别的亲附类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BPD对照组的成人亲附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中,非偏执型患者成人亲附以先占型居多且焦虑维度得分高;偏执型患者成人亲附以回避型居多且亲近依赖(回避维度)得分低.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成人亲附类型以不安全型为主,主要表现为强烈地担心被拒绝或担心不被喜欢,其中,偏执型患者以回避型为主,非偏执型患者以先占型为主.

  • 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药物治疗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小舟;施琪嘉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对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药物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疗效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择B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15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还给予心理动力学治疗.应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的边缘分量表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3月和治疗结束后6月进行问卷施测,评估2组疗效和预后.结果:治疗后、治疗后3月及6月,联合治疗组的边缘症状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 0.001).结论:使用心理动力学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更适合治疗BPD患者.

  • 辩证行为疗法的回顾与前瞻

    作者:刘将;舒姝

    辩证行为疗法(DBT)是一种新兴的主要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心理疗法.通过对DBT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模式、治疗阶段与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介绍了国外近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DBT疗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亲附特点

    作者:杨灿;施琪嘉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和不安全的亲附(attachment)紧密联系.笔者试图参考有关文献,用亲附的理论来理解BPD,这对今后预防、诊断、治疗BPD将有帮助.

  • 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在大学生中的试用

    作者:凌辉;钟妮;张建人;阳子光;易艳;李银

    目的:检验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elief questionaire,BPDBQ)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方法:随机抽取230名大学生,选择BPDBQ和人格诊断问卷(PDQ-4+)为测量工具.结果:①BPDBQ各一阶因子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742-0.904,二阶因子为0.904-0.937,总量表为0.966.一阶因子分半信度系数为0.673-0.890,总量表分半信度系数为0.888.②BPDBQ的二阶因子与边缘型人格障碍亚型相关显著.③正常组与边缘型人格障碍阳性组在BPDBQ各因子(除“不确定的我”)上的得分差异显著.结论:边缘型人格障碍信念问卷在大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鉴定边缘型人格障碍功能不良信念的有效工具.

  • 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者的述情障碍及与抑郁的关系

    作者:陈纹;苗冰;唐秋萍;颜双

    目的: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倾向者的述情障碍及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对110名临床心理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经协方差分析控制抑郁水平,BPD倾向组的述情障碍总分(F=6.86,P=0.002)、情感识别困难(DIF) (F=9.08,P<0.001)、情感描述困难(DDF)(F=7.80,P=0.001)均显著高于非BPD倾向组;②控制抑郁障碍共病的影响,BPD特征与述情障碍总分、DIF、DDF及抑郁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364-0.440,P均<0.001);③对抑郁水平的分层回归分析显示:B PD特征主效应(B=0.441,P<0.001)、BPD特征与述情障碍的交互作用(B=-0.181,P=0.029)显著.进一步分组回归发现,非BPD倾向组中述情障碍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抑郁(B=0.427,P=0.023),而在BPD倾向组中述情障碍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B=-0.009,P=0.954).结论:BPD倾向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但述情障碍对抑郁的预测作用在BPD倾向组和非BPD倾向组中存在明显差别.

  • 用"代际-脑-经验模型"理解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病理机制

    作者:梁耀坚;钟杰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在西方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而在中国大陆没有进入CCMD诊断系统,因此缺乏相应的研究.本文将对BPD的临床现象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澄清,并在国外有关研究BPD的脑神经科学、神经生化学和发展心理病理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代际-脑-经验模型"(Intergenera-tional Brain-and-Experience Model, IBEM),并以之为线索探讨BPD的病理机制,以期深入理解BPD作为一种人格障碍的独特性,后对在我国大陆开展BPD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 高边缘性人格障碍特质者的自我-重要他人表征

    作者:张英俊;胡昭然;Khusravsho Rahmatulloev;涂翠平;张逸梅;段以晗;樊富珉

    目的:探究高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特质者的自我-重要他人表征特征.方法:采用自我参照范式.实验一对比28名高BPD特质者与26名低BPD特质者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任务成绩,实验二对比29名有情绪唤起与29名无情绪唤起的高BPD特质者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任务成绩.结果:实验一发现高BPD特质组的自我参照再认成绩显著低于低BPD特质组;高BPD特质组的自我与重要他人参照再认成绩无显著差异.实验二发现高BPD特质者中,有情绪唤起组的自我参照再认成绩显著低于无情绪唤起组,有情绪唤起组的重要他人参照再认成绩显著高于无情绪唤起组.结论:高BPD特质者自我感相对低,自我概念受到重要他人影响,且情绪唤起会增加二者的严重程度.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靳鑫虎;雷小霞;蚁金瑶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常见的轴Ⅱ类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与自身攻击性行为、不稳定的自我认同和紧张的人际关系.由于其高发生率和后果的严重性,BPD已成为目前精神医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都相当关注的一个课题.关于BPD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与BPD症状相关的脑区,包括前额叶-边缘系统,主要有眶额皮质(OFC)、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mPFC)、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前扣带回(ACC)、海马、杏仁核等.本文主要从不安全依恋、童年创伤、冲动和情绪失调等四个方面总结了关于BPD的神经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为BPD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工作记忆特征

    作者:刘莹;钟明天;靳鑫虎;席畅;凌宇;姚树桥;蚁金瑶

    目的:考察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工作记忆功能是否存在缺陷.方法:31名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和31名正常对照组受试完成了改良版N-back任务(0-back和2-back).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工作记忆指标(反应时、总正确率及连续反应正确率)上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工作记忆负荷主效应显著,2-back任务的总正确率显著低于0-back任务;边缘性人格障碍组的连续正确反应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但连续正确反应率与冲动得分相关不显著.结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工作记忆存在某些缺陷.

  •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情绪反应研究

    作者:谢莉;陶嵘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情绪反应已受到西方精神卫生界的普遍关注.许多研究认为情绪反应是探讨边缘性人格障碍发病原因的核心问题.本文就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情绪反应特点和诊断模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诊断和评估等领域提供理论框架.

  • 非自杀性自伤与边缘性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概述

    作者:吴名道;毛绍菊;唐寒梅;傅燕艳;李瑊妮;邱红恒;朱金云;黄鹏

    非自杀性自伤现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提示,边缘性人格障碍可通过心理依赖、痛觉改变等机制影响非自杀性自伤的发生;但也有研究认为,非自杀性自伤可通过改变皮质醇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增加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病风险.鉴于此,本文拟就非自杀性自伤与边缘性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辩证行为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陈胡丹;及若菲;黄国平

    辩证行为疗法(DBT)由传统认知行为疗法(CBT)演变而来,强调接受与改变之间的平衡,是一种以辩证法为特征的新型心理疗法.目前主要用于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和自杀行为的治疗,在其他疾病中的疗效研究也处于进展阶段.通过阐述DBT的起源、理论体系及其新进展,总结归纳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BT临床应用的研究成果,展示其广泛的适应症和应用前景.同时对DBT在东方国家的推广应用进行展望.

  • 边缘性人格障碍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余明;付树旺;王世彤;王晓慧

    本文对15例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于后。 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为1998~2000年住我院的病人,均符合DSM-Ⅳ的诊断标准。无严重躯体疾病及其它精神病。本文共15例,占同期精神科住院病人总数的6.08‰,其中男3例(20%),女12例(80%);初中文化4例,高中(中专)6例,大专以上5例:农民3例,工人4例,干部2例,军人2例,无业4例;未婚4例,离婚11例。……

  • 氯氮平致吸入性肺炎2例报告

    作者:赵山

    1 病例病例1:男,28岁.主诉"反复阶段性情绪压抑、悲观厌世欲自杀10年",于2012年10月25日入院.患者近10年来反复多次出现心情压抑,悲观自责,多次自杀;并反复多次自伤自残,诉"喜欢看血流出来的画面",诊断为:1.复发性抑郁症,2.边缘性人格障碍.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访谈与治疗

    作者:任会鹏;于鲁璐;张道龙

    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从小就怀疑人类,喜欢与狗相处.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总是因为难以与同学相处和不快乐而转学.曾被诊断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并服用多种精神活性药物但治疗无效.她的不稳定情绪和易怒曾导致多次自残行为和自杀意念.父母和老师不得不让她休学治疗.目前被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并给予精神活性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如辩证行为治疗.

  • 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在精神科临床样本的初步应用

    作者:刘京惠;陈浩;钟杰;刘一星;芦红艳

    目的 研究米氏边缘性人格障碍检测表在精神科临床样本的初步应用.方法 选择以MSI-BPD和CPDI-BPD对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心理科精神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MSI-BPD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为0.781.②对MSI-BPD与CPDI-BPD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两者之间的Pearson相关为0.706,P<0.001.③以5分为分界点各种精神疾病所占比例分裂情感40.9%,分离转换性障碍42.9%,焦虑障碍38.9%,双相障碍33.3%,精神分裂症27.9%,抑郁症23.9%,物质滥用17.4%,其中情感性疾病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似.结论 MSI-BPD可以作为精神科临床快速筛查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有效工具.

  •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情绪相关认知过程研究

    作者:颜双;苗冰;唐秋萍

    既往研究表明不良认知加工过程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维持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与作为BPD核心特征的情绪失调关系密切.这些不良认知加工方式涉及注意、记忆、思维和信念等方面.文章回顾和总结了BPD患者的情绪相关认知过程的有关文献,旨在为深入理解BPD的病理机制及发展BPD的有效治疗策略提供借鉴.

40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