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制作简易马蹄形洗头垫

    作者:纪小军

    1制作材料报废的被套1个和一次性枕芯开包时取下的塑料袋4个,宽塑料胶带1卷,塑料带1根(80cm).见图1.2方法①将报废的被套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卷成筒.②左右两端套入塑料袋,卷好成筒状,用胶带固牢好.③将卷筒围成马蒂形,两端相距约20~ 30 cm用塑料带连接并固定劳固.④后用一张完整的塑料袋套在马蒂形的卷筒上,这样就可提供给患者使用.见图2.

  • 软包装外用盐水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作者:柳美华

    软包装外用盐水在手术室中通常是用作手术切口冲洗,外伤清创.手术配合中,本科用其代替体位垫、冰袋、热水袋等使用,操作方便,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1.1代替体位垫用质地软的棉布或是报废的手术衣做成小布袋套在盐水袋外面.按需要摆放在手术中肢体悬空处.如摆放俯卧位时,可将它摆放在足尖处,避免各种原因引起的足尖自然下垂接触到床缘.

  • 浅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

    作者:欧阳武

    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现行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容乐观,仍然有帐实不符,家底不清,帐外资产大量存在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思想上认识不够,形成重拨款,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实物的观念,造成了学校财产损失浪费现象严重.财务制度不健全,一些资产购入、领用、报废、破损、外调、变价处理也不进行审批,经常手续不全,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 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作者:游冉冉;罗伟峰;李然;周豪杰;黄可君

    目的 通过分析广州血液中心血液制品报废量及其原因,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收集2011-2017年的血液报废情况,针对不同的报废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1-2017年广州血液中心共采集制备6 655 046 U血液,报废血液总量414 512 U,其中因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血量为216 488 U,报废率3.25%.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在2011-2017年逐年下降,其中常见的原因是丙氨酸转移酶(ALT)(1.33%)不合格,其后依次是HBsAg(0.83%),梅毒(0.41%),抗-HCV(0.35%),核酸检测(0.21%).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血量为198 024U,报废率2.98%.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在2011-2017年逐年上升,并在2015年超过了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率.乳糜血(2.37%)和破袋(0.15%)是非实验室检测不合格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 近7年血液报废主要原因构成有所变化,前4年以实验室检测报废为主,2015年开始以非实验室检测报废为主.应意识到血液报废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减少血液报废,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 番禺地区无偿献血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谢敬文;劳丽嫦;蓝文莉;张意钗;陈筱颍;谢美银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加强血液检测质量的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站参加无偿献血的48094名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五项传染病筛查指标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48094名献血者检验结果中,不合格标本3649例,不合格率约为7.6%.其中ALT升高2314例,不合格率约为4.81%;HBsAg项目报废365例,不合格率约为0.76%;抗-HCV项目报废348例,不合格率约为0.72%;抗-HIV项目报废163例.不合格率约为0.34%;抗-TP项目报废459例,不合格率约为0.95%.男女多项检验指标的报废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地区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报废率以ALT为主,抗-TP、HBsAg、抗-HCV次之,同时存在一定的HIV阳性献血者.建议加强献血者采血前ALT筛查和问诊,排除高危人群参加献血,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关键词: 献血 结果 报废 分析
  • 浅谈血袋离心破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杨金香;王秀莲

    血液是抢救失血病人生命的重要特殊资源,向医院提供安全、充足、有效的血液,是血站的宗旨.目前我站将全血制备成各种成分血主要采用物理分离方法,但血液在采集后制备成分血的过程中血袋离心破损是血液报废的原因之一.如何减少血液在离心过程中的破损,是避免血液浪费的重要措施.笔者对血袋离心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离心 破损 血液 报废
  • 东莞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

    作者:莫海英;雷扬;苏婉兰;叶柱江

    目的 了解单采血小板的报废原因,探讨减少报废的措施和方法,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 对东莞市中心血站2010至2012年单采血小板报废作统计分析.结果 2010至2012年东莞市中心血站共采集单采血小板9542治疗量,报废50治疗量,平均报废率为0.52%.报废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细菌污染、ALT偏高、检测阳性、过期、破损、凝块、脂肪血.结论 单采血小板报废的首要原因是细菌污染;过期、破损和脂肪血是可有效控制的关键.完善血站的管理,加强人员技术培训,建立一支固定的低危的无偿献血者队伍,能有效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

  • 血站脂肪血报废情况及其改善对策

    作者:傅钰斌;汤静儿

    目的 研究血站脂肪血报废的原因,分析改善脂肪血报废的对策.方法 以广州血液中心的脂肪血报废情况为实证,通过描述性研究,分析2014、2015、2016年2月至7月该中心各种血液制品因脂肪血报废的数据.结果 2014、2015、2016三年全血制品的脂肪血率分别为4.38%、5.25%和5.46%,普通冰冻血浆脂肪血报废占全部报废的98.52%.结论 脂肪血报废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普通冰冻血浆,为提高对脂肪全血的利用,建议对脂肪全血的利用采取离心分离后进一步加工制备洗涤红细胞悬液的方法.

  • 血液过期报废原因分析

    作者:张生吉;卓家余

    血液是宝贵的资源,血液的过期报废既是对资源的浪费,又会加大血站的支出成本.因此既要保证临床医疗机构的血液供应,又要防止血液因过期而报废,是血站人永远追求的目标.为此,笔者对本中心库2004-2008年以来的过期血液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CT球管拯救维修与寿命延长

    作者:陶乃波

    CT球管在CT机中是一个高值易损部件,在使用一定的时间,多数会出现放电打火等故障.相当多的用户都认为这无关紧要,只要还能工作,就可以继续使用,直至报废更换新的球管.甚至在出现故障或连续放电时,还要降压勉强使用.熟不知这种做法,只会使球管加速报废,大大地缩短了球管的寿命,而且这个过程是很短暂的.

  • MB/BacT-120与Bactec-460两种方法培养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陈敬捷

    80年代末,我国逐步引进了 Bactec-460快速结核菌培养系统(以下简称 460),使结核菌培养产生了变化,有力地推动了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但 460的 12B培养物含放射性污染,不利环保,在发达国家被禁用,目前国内 460的配件已很难得到,部分 460已报废.目前市场上已引进 MB/BacT-120系统(以下简称 120).为检验 120系统性能,我们将其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结果与 460进行了比较 .

  • 2009-2013年攀枝花市血液报废原因分析

    作者:何红

    目的: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2009-2013年的血液报废情况,查找血液报废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血液浪费。方法对本站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血液检测不合格、脂血、不足量所致的报废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不同原因报废的全血、红细胞、血浆三个主要血液种类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平均为2.65%,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为ALT (1.47%)>抗-TP (0.62%)> HBsAg (0.39%)>抗-HCV (0.14%)>抗-HIV (0.06%)。因ALT和抗-TP导致血红细胞(RBC)报废比例分别为53.66%、22.05%;不足量和脂血导致全血报废比例分别为57.85%、17.53%;脂血导致血浆报废的比例为67.68%。结论 ALT和抗-TP是导致红细胞报废的主要原因,不足量及脂血是导致全血报废及血浆报废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献血宣传及咨询指导、促进献血者的自我排除意识,降低血液检测不合格率与减少血液浪费。

  • 安阳市2009~2013年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新建

    目的: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方法。方法收集安阳市2009~2013年血液成分制备和血液报废情况数据,统计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对不同年度的报废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2009~2013年本站共计制备各类血液成分1022245 U ,报废57644U,整体报废率为5.6%。各类血液报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血浆报废36631U(7.5%),明显高于其他3类血液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各类报废原因中,因检验不合格报废的血液成分多,共计39104 U (67.8%);在血浆类中,因脂血报废的有15100 U (41.2%) ,明显高于其他报废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实验室检测项目中,本站整体复检不合格率为3.8%,呈逐年递减趋势;其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 )不合格占2.1%,明显高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及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P<0.01)。结论安阳市2009~2013年血液报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献血前征询,规范开展献血前筛查,可有效提高血液利用率。

    关键词: 血液 献血 报废 安阳
  • 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

    作者:倪晓丹;孟秀芹;王德付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的原因.方法 选择18 400例无偿献血血液,献血者经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合格者抽取静脉血复检.HBsAg、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抗TP抗体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检测采用速率法.检测由2个工作人员用不同厂家试剂对血液标本进行2次检测,2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均判为血液报废.结果 2010年度血液总不合格率与2011、2012年度总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在检测不合格血液的报废率中,ALT占第1位,平均1.29%;抗TP抗体报废率占第2位,平均0.51%;HBsAg报废率占第3位,平均0.46%;再次是抗HIV抗体、抗HCV抗体.脂血占血液非检测原因报废的首位,平均8.25%.结论 血站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献血前的咨询和初筛工作,建立固定的自愿献血队伍,加强质量管理和规范操作,减少血液的报废率.

  • 5年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趋势分析及措施

    作者:张春荣;赵琪;魏继娟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其趋势变化,寻找应对措施,在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通过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并统计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相关数据,分析血液报废的原因,了解可能的趋势变化。结果5年来溧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报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浆和检验不合格,检验不合格报废中2011年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主,2012年2月开始全面开展采前筛检后,总报废率明显下降(χ2=70.16,P <0.05);传染病检测项不合格报废率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梅毒螺旋体抗体(0.8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0.56%)>丙型肝炎抗体(0.4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0.07%)。结论降低血液总报废率的主要有效措施为:献血前采静脉血标本离心后,速率法检测 ALT 并判定血浆的脂肪程度,对中、重度脂肪浆和 ALT 高于标准的献血者作好延期献血的合理解释,可同时降低脂肪浆和 ALT 的报废率。加强血站质量管理,制订合理的采供血计划,及时调剂库存超量血液,加强采血前的献血知识宣传,加大力度招募固定献血者,选择敏感度和特异性双优的试剂,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并规范操作,控制好每个关键点等措施均可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 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

    作者:李军;杨培;代华友;尹丹;刘博

    目的:探讨引起单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分析降低报废率的措施,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收集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报废例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全年采集的单采血小板11933个治疗量,报废257个治疗量,报废率为2.15%,其中报废主要原因为检验不合格(230个治疗量)和其他原因报废(27个治疗量)。结论有针对性地对献血者进行干预,加强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可有效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生理性异常无偿献血者的宣教工作

    作者:卞璐;黄聪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是肝功能损害敏感的检测指标[1],但其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过度劳累、剧烈运动、喝酒、情绪激动或服用相关药物后,都可能造成A L T 增高[2]。自1998年实施献血法以来,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一直将ALT 检测列为无偿献血者实验室血液检查的主要项目之一。目前人们对是否需放宽ALT 水平控制上限,或是否保留 ALT 检测存在争议[3-5]。因初筛不严格,宣教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生理性ALT异常所致的报废血液造成血液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部分献血者得知其检测结果产生恐慌、抵触情绪,拒绝再次献血,使献血者数量减少。为了提高此类献血者的再献血率,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 重庆市主城区单采血小板报废原因分析

    作者:李军;刘博;代华友

    目的 分析造成单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探究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的相应措施.方法 收集2012-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单采血小板报废情况的资料,分别对血液检测或其他原因报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5年全年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共45 005个治疗量,报废的单采血小板为897个治疗量,总报废率为1.99%,报废的主要原因为检验不合格(860个治疗量)和其他原因报废(37个治疗量).结论 献血前有针对性地对献血者进行干预,加强献血宣传和献血前的健康征询,降低互助献血的比例,可有效降低单采血小板报废率.

  • 淘汰报废医疗设备管理的注意事项

    作者:戴启兵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科研、教学的物质基础,做好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多先进的设备进入医院,应用于临床医疗,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 国产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的质量评价

    作者:邢文革;郑怀竞;石向东;陈光增

    我国血站目前在抗HCV检验中,采用二种厂家的试剂进行初、复检,结果发现二次检验差异很大,造成血液的大量报废.为此,受医政司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

221 条记录 9/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