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军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用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联合应用6-氨基己酸与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98例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69.39%、80.61%、92.86%,全组出现再出血17例(17.35%),出现脑缺血18例(18.37%),出现脑积水19例(19.39%)。治疗中出现恶心3例(3.06%),血压下降4例(4.08%),不良反应发生率7.14%。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采用6-氨基己酸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能较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及再次出血的概率。

  • 尼尔雌醇治疗D-炔诺孕酮埋植剂致月经紊乱临床分析

    作者:吴淑惠

    目的:治疗D-炔诺孕酮埋植剂(Norplant)皮下埋植术后的副作用——月经紊乱.方法:接受Norplant避孕术后月经紊乱的292例患者按临床症状随机分两组,分别用尼尔雌醇、6-氨基己酸治疗.结果:尼尔雌醇组调经、止血效果明显优于6-氨基己酸组,且疗程短、复发率低.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orplant致月经紊乱与卵巢功能、雌孕激素水平有关.用尼尔雌醇治疗,可减轻不良反应,治疗月经紊乱,降低取出率和提高使用率.

  • 雌激素治疗Norplant皮下埋植避孕法致月经紊乱临床分析

    作者:钱玲惠

    目的探索Norplant皮下埋植避孕法致月经紊乱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接受Norplant皮下埋植避孕法术后月经紊乱的292例患者按临床症状随机分两组,分别用尼尔雌醇、6-氨基己酸治疗.结果尼尔雌醇组调经、止血效果明显优于6-氨基己酸组,且疗程短,复发率低.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orplant皮下埋植避孕法致月经紊乱与卵巢功能、雌孕激素水平相关.用雌激素类药物治疗,可减轻不良反应,降低取出率,提高使用率.

  • 6-氨基己酸致严重头痛

    作者:汤蕊;张宏誉

    1例17岁女性患者确诊为Ⅰ型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后给予6-氨基己酸4 g/d静脉滴注。第1次用药约1h时患者出现头痛、恶心,逐渐发展为双颞侧剧烈跳痛,伴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行动困难等症状,静脉滴注结束后约1h上述症状消失。第1~8天静脉滴注6-氨基己酸后上述症状复现,且逐日加重,均在用药结束后约1h症状消失。

  • 二尖瓣替换术中运用6-氨基己酸减少术后出血的研究

    作者:杜正隆;况竹生;熊荣生;王志刚;刘邕波;夏洪韬;白韬;邓盛;张赋

    目的探讨6-氨基己酸在二尖瓣替换术中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 1997年6月~1999年3月选择50例成人二尖瓣替换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治疗组在切皮之前静脉注射6-氨基己酸10 g,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每例在给药后ACT、关胸期、术后6 h、术后24 h胸部及纵隔失血量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6 h及24 h胸部失血量分别为:(290.0±41.3) ml和(393.4±73.6) ml及(336.3±81.3) ml和(450.0±79.6) ml,两者相比,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6-氨基己酸可减少二尖瓣替换术后失血。

  • 大鼠胃黏膜电切术后止血治疗前后局部组织中CTGF和EGF-R的变化

    作者:谭庆华;曾菁;王健;周力

    目的:明确大鼠胃黏膜电切术后创面局部胃壁组织中CTGF和EGF-R变化的意义,以及止血治疗对这一变化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未治疗组、酚磺乙胺组和6-氨基己酸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均接受剖腹手术.通过胃窦前壁小切口行胃窦黏膜电切术.用酚磺乙胺注射液(0.09 mg/kg)和6-氨基己酸注射液(0.72 mg/kg)行腹腔内注射,2次/d.未治疗组术后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酚磺乙胺组、6-氨基己酸组和未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1、2、4周用离断颈椎法分批处死.正常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留取电切术后局部胃壁组织行石蜡切片.用SABC法进行CTGF和EGF-R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测定2种生长因子阳性表达部位的积分密度值(IOD).结果:正常大鼠胃壁组织中有少量CTGF及EGF-R表达.电切术后这种阳性表达明显增加;而酚磺乙胺注射液和6-氨基己酸注射液腹腔注射后,2种生长因子的IOD增加更明显,特别是术后第14天.结论:电切术后壁细胞参与了黏膜损伤修复的调节,酚磺乙胺与6-氨基己酸的运用有助于切除部位创面的愈合.

  • 6-氨基己酸不能减少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出血

    作者:简锴陶;魏民新;郭志刚;寇党培;边卫;谷月茹;于景丽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手术(OPCAB)技术现已非常成熟,与体外循环手术相比可以减轻由此造成的炎症反应及血小板(PLT)数目减少、功能损害和纤溶亢进等问题[1].但由于外科创伤和手术操作的特点,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手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出血和需要输血[2].6-氨基己酸(EACA)作为赖氨酸类似物可以减少外科术后出血和输血,但EACA在OPCAB中的应用研究尚少见报道,为此,笔者观察OPCAB术后D-dimer及引流量的变化,探讨EACA对OPCAB术后出血的影响.

  • 立止血联合6-氨基己酸治疗肺癌并咯血疗效观察

    作者:张艳;任国栋

    原发性肺癌患者常有刺激性咳嗽,易引起癌组织损伤而出血.2000年以来,我院应用立止血和6-氨基己酸治疗肺癌并咯血患者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6- 氨基己酸联合尼膜同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建新

    目的 评价6- 氨基己酸联合尼膜同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 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尼膜同10g 每天,微量泵持续静滴,用10 天后改为口服尼膜地平40m g 每天3 次,联合6- 氨基己酸12g 每次,每天二次,治疗10 天后改口服.对照组单用6- 氨基己酸12g 每次,每天二次.两组疗程均为三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1);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 ﹥ 0.05,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 氨基己酸联合尼膜同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起效快,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 6-氨基己酸经输液泵持续输注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护理

    作者:蔡惠平

    蛛网膜下隙出血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破入蛛网膜下隙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颅内血管畸形.再出血是蛛网膜下隙出血主要的急性并发症[1].给予足够疗程的6-氨基已酸是预防蛛网膜下隙出血再出血的有效方法[2].但因其药理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腹部不适、结膜充血,其次为眩晕、瘙痒、头晕、耳鸣、全身不适、鼻塞、皮疹、胃灼热感、红斑等[3].我科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输液泵持续输注6-氨基己酸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64例,经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6-氨基己酸和抑肽酶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何涛;杨林花

    目的比较6-氨基己酸(epsilon-aminocaproic acid,EACA)与抑肽酶(aprotinin)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中抗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探讨EACA在CPB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分为抑肽酶组和EACA组,于CPB转机前、CPB30 min和停机即刻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0浓度.结果 EACA和抑肽酶组患儿CPB开始前血浆IL-6和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点两组比较,EACA组血浆IL-6和IL-10浓度CPB转机30 min和停机即刻和抑肽酶组相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试验结果可以认为EACA和抑肽酶在CPB中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EACA的作用较抑肽酶作用弱,可是因其价格便宜、无过敏反应等优点,值得今后临床更多地使用观察.

  • 6-氨基己酸对体外循环时纤溶系统的影响及与抑肽酶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新卫;郭林静;李大奇;张勇;李志英;傅昱

    目的探讨儿童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期间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观察6-氨基己酸(EACA)对纤溶系统有关变量及术后出血和输血的影响,并与抑肽酶比较.方法随机选择45例择期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重10~30kg),分为抑肽酶用药组(A组,15例)、6-氨基己酸组(B组,15例)、对照组(C组,15例).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T1)、CPB 15 min (T2)、CPB 30 min (T3)、术后2 h (T4)、术后24 h (T5)分别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PAI-1)活性、D二聚体(D-D)含量、红细胞压积(HCT),记录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量(失血量)及术中术后输库血量.结果①对照组:术中t-PA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2 h仍高于术前(P<0.05),术后24 h恢复正常;PAI-1活性术中及术后2 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24 h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t-PA/PAI-1比值术中及术后2 h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术后24 h恢复正常;D-D含量术中至术后24 h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②用药组(A组和B组):术中及术后2 h t-PA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 PAI-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及术后D-D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用药组之间同时点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A、B组术后24 h失血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46%和42% (P<0.05),术中及术后输库血量分别比对照组减少40%和35%(P<0.05);两用药组术后24 h失血量和输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 CPB期间纤溶系统被明显激活,t-PA活性增加,t-PA、PAI-1间的平衡失调为其主要机制;CPB术中及术后早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持续增高,干扰了机体正常的凝血机制,是导致术后异常出血的原因之一;② EACA与抑肽酶一样可有效地抑制儿童CPB期间纤溶系统的激活,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和输库血量,且以其价廉、安全的特性,易于在儿童CPB术中推广使用.

  • 6-氨基己酸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排;吴家幂;储照虎;刘春梅

    目的探讨6-氨基己酸(EACA)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SAH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EACA合并尼莫地平治疗)及对照组(49例,单用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均于发病3天内接受治疗.1月后根据GOS评定疗效,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治愈率、致残致死率及Barthel indexes(BI)并无明显差别.EACA治疗组再出血的发生率(15%)较对照组(33%)明显减少(P<0.05),而两组中脑缺血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基本相同.结论 EACA与尼莫地平合用并不能改善SAH患者的预后,但可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

  • 6-氨基己酸治疗大白兔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宝秋;胡国新;陈永平;许烂漫;黄瑜;李海龙;陈冰冰

    目的:观察6-氨基己酸(EACA)治疗内毒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实验1:将10只大白免随机分为两组,所有动物静脉滴注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造内毒素发热反应,试验组静注EACA,对照组肌注非那根联合静注地塞米松.实验2:将9只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三组动物都经麻醉,颈动脉插管,应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物的平均动脉压,三组动物都缓慢静注LPS,然后分别应用非那根联合地塞米松、EACA及生理盐水.结果:实验1中,两种方法都能治疗输液发热反应,控制发热反应所需的时间,对照组为(30.04士3.13)min;治疗组只要(2.36±1.12)min(P<0.001).实验2中,两组药物都有抗LPS而引起动物血压下降作用,EACA起效较快,在治疗后10 min及30 min可以观察到差异的显著性(P<0.05),地塞米松组起效稍晚,随着时间推移,该组效果明显好转.结论:在治疗LPS引起的急性中毒的时候,EACA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好药物.

  • 6-氨基己酸治疗兔内毒素发热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宝秋;胡国新

    目的观察6-氨基己酸(EACA)治疗内毒素发热反应的疗效. 方法将1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各5只,所有动物先静滴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脂多糖(LPS)制造内毒素发热反应,试验组动物静脉注射EACA,对照组动物肌注异丙嗪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两种方法都能治疗输液发热反应,控制发热反应所需的时间对照组M=29.1min,而试验组M=2.3min,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在处理内毒素发热反应时,EACA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好药物.

  • 腐植酸钠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9例

    作者:张红国;安维新

    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某些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虽经内科多种常规治疗仍不能止血,我们试用5%腐植酸钠(SH)溶液口服或经胃管注入,收到意想不到的止血效果.近3年应用SH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共9例,均获得很好止血效果.分析报告如下:

  • 6-氨基己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卫军;耿怀旺;李树林

    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应用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的疗效.方法将8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基础治疗均应用脱水剂、抗血管痉挛、止痛药物、抗感染和降血压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EACA 6g+5%GS 500ml静滴,1~2次/d,连用1~2周,观察病情转归和预后.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治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2.5%和22%,40%和45%,37.5%和35%.结论 EACA用于治疗SAH其死亡率、治愈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降低再出血发生率,而增加迟发性脑缺血的发生,对SAH使用EACA的利和弊有待进一步评估.

  • 6-氨基已酸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

    作者:聂磊;宋淑欣;李焕歌

    在早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药物流产(药流)中,即使它完全流产后,阴道出血较人流后时间长,量多.为了减少米非司酮抗早孕后阴道出血,作者加用了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并进行了临床观察.

  •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纤溶系统变化的探讨

    作者:江虹;陈川;贾劲;周静;韩帅;廖娟;王霞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抗纤维蛋白溶解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用药的监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79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根据抗纤溶药物的使用被随机分为2组,即6-氨基己酸组(39例)和抑肽酶组(40例).为观察患者围术期机体纤溶系统的变化,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主动脉开放后、手术后72 h三个时间点外周血中D-二聚体、α2-抗纤溶酶水平.结果 (1)横向比较:术前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血浆中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主动脉开放后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两组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纵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和抑肽酶组(组内)术前与术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而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 h 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中、术中与术后72 h D-二聚体和α2-抗纤溶酶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可见其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这一变化提示围手术期机体纤溶系统存在明显改变,因此应在术中及术后密切监测其变化.(2)横向比较6-氨基己酸组与抑肽酶组纤溶指标,术中主动脉开放后D-二聚体与α2-抗纤溶酶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术后72 h无明显差异,说明两种抗纤溶治疗方式对手术过程中机体纤溶系统的影响是有差别的,而对术后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血凝酶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疗效

    作者:袁逾喆

    目的比较血凝酶与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在腹部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50例腹部外科手术(肝硬化门脉高压56例,肝癌94例)随机分成3组.A组50例,予血凝酶静脉注射,术前1 d 2 kU,术前30 min 1 kU,术后连续3 d,1 kU/d;B组50例,予酚磺乙胺静脉滴注,3.0 g/d;C组50例,予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6.0 g/d.结果3组止血显效率分别为96.0%,66.0%,62.0%.结论血凝酶止血效果明显优于酚磺乙胺、6-氨基己酸,能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且使用安全.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