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探讨

    作者:张翠珍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4例消化道溃疡并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枸椽酸铋钾、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两组相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5);观察组在12h、24h、36h的止血患者例数、平均止血时间和复发再出血例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血凝酶在临床上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较质子泵抑制剂的常规疗法具有更好的疗效,具有见效快,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具有临床使用意义.

  • 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妮;陈林涛

    目的 探讨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患者均给予禁食、扩容、输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B组给予止血敏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时间、输血量、48h再出血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止血时间、输血量均优于B组(P<0.05);A组48h再出血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快,疗效好,再出血率低,值得推广.

  • 胃内注入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欣;兰田

    目的:探讨胃内注入血凝酶(立止血)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患儿5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碳酸氢钠液洗胃,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及静脉推注血凝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胃管注入血凝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内注入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

  • 血凝酶、云南白药与微波联合治疗鼻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银珠;曹素兰

    鼻出血多因鼻腔、鼻窦炎症、外伤损伤黏膜血管、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等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疾病所致,但以前者多见,出血部位多在鼻中隔前下方的利特尔静脉丛.2005~2009年采用血凝酶、云南白药、微波联合治疗鼻腔可视性出血患者6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内镜下钛夹与电凝联合注射血凝酶治疗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陶兴慧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与电凝联合注射血凝酶治疗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6例重症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钛夹组(n=68例)和电凝组(n=68例),钛夹组患者钛夹钳止血后予以内镜下注射血凝酶治疗,电凝组患者电凝止血后予以内镜下注射血凝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结果:钛夹组即时止血率为100%(100/100),术后1周内再出血2例,止血成功率为97.06%(66/68);电凝组即时止血率为97.06%(66/68),术后1周内再出血4例,止血成功率为94.12%(64/68);经χ2检验,钛夹组与电凝组的止血成功率比较,统计结果显示无差异,P>0.05.钛夹组患者治疗后3d内出现2例呕血患者,急行内镜复查后发现出血原因为钛夹脱落,经二次治疗后患者未再出现出血现象;电凝组2例患者止血失败,转为外科手术治疗,4例患者手术后再出血再次行内镜下钛夹治疗后成功止血;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镜下钛夹与电凝联合注射血凝酶能够大限度改善因消化性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且不良反应少,临床治愈率高,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止血手段.

  • 血凝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政;钟士銮;姚群;王静;华国昌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血凝酶对患者凝血功能及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血凝酶)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各20例,术前分别肌肉、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在不同时间段抽取周围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D-D)、抗凝血酶(AT)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的凝血凝血酶原时间(AP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用药前后检查双下肢静脉血管超声.结果 远端静脉血栓11例中包括实验组5例、对照组6例.除tPA略有变化外,其他血栓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术中应用血凝酶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手术创伤、术后制动及血栓的高危因数有关,术中应用血凝酶不会增加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但可能会促进纤溶活性,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无相关性.

  • 巴曲亭—蛇毒血凝酶在普通外科手术后腹腔渗血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焦伟;李明明

    目的:研究巴曲亭—注射用血凝酶在普通外科手术后腹腔渗血应用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本科行腹部手术治疗后术后腹腔内出血的住院病人10例,随机分为两组,于分别应用巴曲亭(实验组)及冰肾盐水(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用后渗血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用后渗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血量也较少,止血效果好,使用次数少,止血时间快.实验组病人未出现用药相关并发症.结论:巴曲亭—注射用血凝酶局部应用能有效治疗普通外科手术术后腹腔内渗血,疗效确切,未发现并发症,临床应用安全.

  •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与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余婷;陈俊英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是胃壁细胞中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是奥美拉唑的S-异构体,通过特异性的质子泵抑制作用减少胃酸分泌.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亦为白色冻干块状物,是一种靶向性生物止血剂,可加速血液凝固和促进出血血管上皮细胞生长,使伤口愈合.

  • 微泡增强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肝局部微血管阻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昕乐;杨倩;高琴琴;周晓东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肝局部微血管的损毁及阻断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微泡组和微泡联合血凝酶组(联合组).各组均分别在实验前后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专用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各组实验前后造影的视觉图像及峰值灰阶值(GSV)的变化,并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 实验前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超声图像造影视觉改变及定量分析峰值GSV均无明显变化(P>0.05).微泡组和联合组视觉观察有造影灌注缺损,联合组更为明显;定量分析微泡组峰值GSV从(62.94±6.19)降至(36.36±7.30) (P<0.05),联合组峰值GSV从(63.52±8.53)降至(22.91±5.39)(P<0.05).实验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病理无明显改变;微泡组偶见局灶性小片状出血;联合组可见明显的细胞变性和坏死,伴有微血栓形成.结论 微泡增强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以造成更明显的兔肝局部微血管的损毁及血流阻断.

  • 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增强兔肝脏微波热消融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石颖;谷芬;朱燕妮;杨倩;贺建国;周晓东

    目的 探讨微泡诱导的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正常肝脏微波热消融效率的增强作用.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4组均经相应的空化治疗后行微波热消融治疗,通过大体病理学、HE光镜观察及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比较4组微波热消融的效果.结果 大体病理结果显示,微波热消融后D组的肝脏凝固坏死体积大于其他3组(P<0.05),C组坏死体积大于A组和B组(P<0.05);HE染色显示消融区域与未消融区域分界明显;电镜显示D组内可见更多的细胞核和细胞膜的破坏.结论 微泡诱导的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可更显著地增加低能量微波消融体积,增强消融效果.

  • 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VX2肝癌微血管阻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石颖;谷芬;杨倩;贺建国;周晓东

    目的 探讨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对兔VX2肝癌微血管损毁及阻断的作用.方法 32只VX2荷瘤兔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血凝酶组、空化组和联合组,每组均为8只.4组均经相应的空化假辐照或空化治疗,于实验前后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使用定量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实验前后CEUS的峰值灰阶值(Peak)变化,通过光镜(HE)观察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比较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前后,生理盐水组和血凝酶组超声造影图像视觉分析及定量分析Peak值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空化组和联合组视觉观察可见造影灌注缺损,联合组缺损更为明显.HE染色显示:空化组内偶见局灶片状出血;联合组可见大片状出血及明显的细胞水肿.透射电镜显示:空化组和联合组的微血管壁破坏,基底膜不完整.结论 微泡诱导超声空化联合血凝酶能促进内皮损伤并导致更广泛的血栓形成,同时验证了血凝酶可选择性针对肿瘤组织局部损伤的血管,引起快速血栓形成及血流阻塞,并有增强热消融的作用.

  • 血凝酶在急性外伤性出血创面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孔德全;张自立;郑艺中;梁晔桦;苏彩恋

    目的 评价血凝酶在急性外伤性出血创面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84例急性四肢外伤性创面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分别应用血凝酶加压迫止血和单纯压迫止血处理出血创面,观察2组患者止血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血凝酶组在止血时间、创面出血量和单位面积出血量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122.00±13.60)s/[(176.00±14.30)s;(6.24±0.44)g/(10.20±1.06)g;(0.14±0.06)g/(0.25±0.04 g)],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外伤性出血创面局部应用血凝酶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其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奥曲肽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作者:张伟广;任志永;邹利军;宋利军;赵鸿;胡日旺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对近、中期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每组31例.奥曲肽组采用奥曲肽治疗,血凝酶组采用血凝酶治疗,联合组采用奥曲肽+血凝酶治疗,3组均持续治疗5d.统计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的血小板计数与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12、18个月的疾病复发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奥曲肽组与血凝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增高,且联合组患者高于奥曲肽组及血凝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奥曲肽组、血凝酶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2、18个月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奥曲肽组、血凝酶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采用奥曲肽及血凝酶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可增加血小板计数,降低疾病复发率,改善近中期预后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 血凝酶加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52例临床观察

    作者:赵雨旭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情重.我院于2003年4月至2006年2月间共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96例,其中,52例用血凝酶(巴曲酶)加奥美拉唑治疗,44例用传统方法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佳宾;王烨;贺天遥

    目的 分析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11月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两组各80例.单一组静滴奥美拉唑,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静推血凝酶.比较两组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止血时间、平均疗程;患者不适症状.结果 联合组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止血时间、平均疗程短于单一组(P<0.05);两组不适症状相近(P>0.05).结论 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止血,缩短止血时间和疗程,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 巴曲亭致过敏反应2例抢救与护理

    作者:张梅莲;刘碧兰;赖明媚

    巴曲亭又名注射用蛇毒血凝酶,主要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或止血,临床应用较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过敏反应实属罕见.我科两例因静推巴曲亭致过敏反应,经及时抢救与护理,病情稳定,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血凝酶与肾上腺素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息肉电切术中预防出血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文燕;冀明;张澍田

    目的 比较血凝酶与1: 10 000肾上腺素用于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扁平息肉摘除术的预防出血作用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07年4~11月在我院内镜中心因食管、胃、结肠局部病变行内镜下EMR者60例,随机分为血凝酶组和肾上腺素组,每组30例.于病变基底部注射血凝酶或肾上腺素液体垫至病变抬起,行EMR或分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切除后观察切缘残端有无出血.操作中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记录不良反应(心悸、头晕、疼痛、恶心等). 结果 即刻出血血凝酶组1例(1/30,3%),肾上腺素组6例(6/30,20%),2组差异无显著性(χ2=2.588,P=0.108),24小时2组均无出血病例.血凝酶组和肾上腺素组液体垫注射剂量分别为(11.0±6.0)ml(5~30 ml)和(11.9±7.0)ml(5~28 ml),差异无显著性(t=-0.535,P=0.595).肾上腺素组注射液体垫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较注射前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注射前(96.9±7.9)mm Hg,注射后(99.9±8.1)mm Hg,t=-3.005,P=0.005;心率:注射前(79.8±7.9)次/min,注射后(84.3±8.1)次/min,t=-3.585,P=0.001],血凝酶组无显著性变化.注射后肾上腺素组5例出现一过性头晕伴心悸,2例食管病变患者出现注射部位明显疼痛,血凝酶组患者无明显不适.结论血凝酶作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扁平息肉摘除的液体垫成分,预防出血效果与肾上腺素相同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 醋酸去氨加压素和蛇毒血凝酶在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止血作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凌琪;邬一军;陈斌鑫

    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止血药,在心脏手术、鼻窦内窥镜等手术中均有良好的止血功能[1-3],而蛇毒血凝酶在外科围手术期的止血作用已经得到认同.

  • 眼镜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可行性报道两例

    作者:令狐恩强;李惠凯;王向东;杜红;王红斌;孟江云

    病例1:患者男,68岁,胃镜检查见食管管壁半月形结构形成(LingⅡb型)[1].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手术操作步骤:齿状线距门齿约48 cm,于距门齿38 cm处黏膜下注射美兰、0.9%氯化钠溶液注射液后,于食管右侧壁切开约1.5 cm的横行切口,于黏膜下层与肌层之间建立一纵行隧道,隧道向下延伸至贲门下4 cm.用三角刀离断7 cm的内环肌后,继续离断相应的纵行肌,但于齿状线相对位置保留1 cm左右的纵行肌,内镜下形似"眼镜"(图1),故称之为眼镜式肌切开,肌切开长度约7 cm.环肌切开完成后,隧道内喷洒血凝酶4支.用8枚钛夹夹闭横行切口.

  • 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李明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分为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治疗组(简称观察组)35例,法莫替丁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7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为100%.对照组显效率75.68%,有效率24.32%,总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法莫替丁与血凝酶联合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305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