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起制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案的思考
根据群众举报,大丰市卫生、公安部门联合调查处理了一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案,报告如下.
-
政策环境
医药行业环保风声又紧
近日,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8部门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8部门将开展涉及重金属和医药制造行业“回头看”,深化重点流域重污染行业水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查处重点流域、水环境污染严重区域工业园区的重金属和医药制造行业的环境违法案件。 -
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合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内部控制现状从近几年一些单位发生的涉及会计违法案件和各级有关部门对一些单位审计结果分析,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以下问题.
-
温州市职业卫生违法案件及行政处罚情况
温州市民营企业比重高,中小型企业众多,总体上呈粗放型、劳动密集型,特别是制鞋、合成革、陶瓷、电镀等行业,职业病危害形势比较严峻.<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对一批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采取了行政处罚,现分析如下.
-
杭州市2001~2002年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分析
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食品违法案件查处是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杭州市2001年和2002年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每期一案:涉嫌犯罪的安全生产违法案件在什么情况下不应给予行政处罚
[案情]2008年2月1日,某县安监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村村民王某非法生产爆竹.经调查核实,查明当事人的全部违法事实:王某自2007年10月份起,截止到2月16日,私自制造烟火药80千克,用于生产爆竹.鉴于王某的违法行为已达到追诉标准,涉嫌构成非法制造爆炸物罪.
-
博弈论解释消毒违法案件与罚金之间的关系
本文通过用统计学方法以及静态博弈分析工具,对2011年和2012年消毒产品案件与罚金案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12年较2011年违法案件数量没有明显改观,并且反而在多省份出现违法案件数量随平均罚款额增加而增加的相悖现象.静态博弈作为分析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违法案件数量与罚金数量存在悖论的原因,政府在对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监管时,也应综合考虑罚款金额、医疗机构收益和相应违法概率等因素,从而减少违法案件的发生.
-
1991~1998年江阴市食品卫生信访情况分析
建立信访登记可以使卫生监督机构掌握社会信息,了解违法案件线索,有利于对违法案件的调查和处理.江阴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在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同时,专门设立并公布了食品卫生监督举报电话,开展了信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建立了有关信访的专门档案,收到较好成效.现将1991~1998年信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
试论药品监督行政执法中电子数据的取证
近些年来,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子技术产品,数字化通讯网络和计算机装置使得信息载体的存储、传递、统计、发布等环节实现无纸化.医药领域中,各种管理软件、查询系统以及远程监控网络应有尽有,在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等各环节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信息化的趋势下,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依托的电子数据在证明案件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药品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中,涉及电子证据的采集却往往比较薄弱,药品监督部门在处理违法案件过程中,普遍偏重于各种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的收集以及调查笔录、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对电子证据还缺乏一定的认同感,从取证到实际应用都尚处于一个摸索、入门阶段.
-
浅谈对县级药品监管工作的思考
县级药品监管作为基层的药品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承担着县以下药品(包括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督抽样、市场整治、违法案件的查处等职责,其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政策的顺利实施、药品市场秩序的好坏、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同时也关系到药监系统的形象和权威.
-
药品行政处罚案件统计分析
本文对庆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至2006年3年内查处的药品行政违法案件按案件来源、违法主体、违法性质等类别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对进一步加强药品稽查提供借鉴.
-
对提高药品稽查工作质量的思考
药品稽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随着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开展,一些简单的药品违法案件已明显减少,而大量药品违法行为向技术含量高、隐蔽性强的方向发展,给稽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
浅谈医政处罚案件中违法主体的认定
2005年4月以来,按照卫生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全国各地、各部门按照专项行动方案确定的职责分工和工作重点,认真组织落实,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查处了一大批医政违法案件,在打击非法行医过程中,因医疗机构的组成方式和性质的多样化,易造成违法主体认定的错误,造成行政处罚错案发生.现就进行医政案件违法主体认定问题予以简要分析,以期规范医政案件行政处罚工作.
-
洪洞县1998~2003年食品卫生违法案件分类分析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行为是影响食品卫生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食品卫生违法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是了解这种行为状况的一条途径.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卫生违法案件的统计报表仅有食品卫生监督监测报表(卫统-30表-2)一种,只能掌握不同行业违法案件总数和处罚情况,信息量提供较少.为此,我们对山西省洪洞县1998~2003年发生的食品卫生违法案件按违法性质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对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食品卫生违法案件统计报告办法进行了探索,同时也为洪洞县今后的卫生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认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
根据<中国医药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明立近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近一个时期发生的少数工作人员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和齐二药假药案件等问题,说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还存在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繁重的监管任务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正确分析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务必从相关案件中吸取深刻教训,切实转变观念,改进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这是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面临的重要任务.
-
对一起无证分装食品违法案件法律适用的分析
本案是多个执法部门联合查处的一起无证分装食品的案件,企业无证分装生产的违法行为不仅涉及到产品出口,而且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方式不同,仅限于企业之间来料加工的分装工序,笔者对该案管辖权限、货值认定、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供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参考和借鉴.
-
对一起无证分装食品违法案件法律适用的分析
本案是多个执法部门联合查处的一起无证分装食品案件.企业无证分装生产的违法行为不仅涉及到产品出口,而且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方式不同,仅限于企业之间来料加工的分装工序.笔者对该案管辖权限、货值认定、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供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参考和借鉴.
-
江西省非法行医违法案件分析
通过对江西省2013-2014年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违法案件进行分析,探讨该类违法案件的主体、违法行为种类、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力度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治理方案,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方法:采用江西省2013-2014年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违法案件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证行医现象仍然比较突出;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是主要的违法行为;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更加隐蔽;非法行医案件处罚力度偏低;涉嫌非法行医案件移送不顺畅.结论:继续健全完善打击非法行医体系;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非法行医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标准及程序;加快建立实施全国统一的无证行医“黑名单”制度;加强非法行医的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