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V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 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熊昌文

    目的 探讨PV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13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选取112例展开研究,分析比较手术治疗前、术后72 h以及1年后随访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年后,VAS评分为(2.7±0.88)分,与术前(8.3±0.69)分相比,显著下降,术前与随访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975,P<0.05);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为(13.11±1.68)mm,与术前(11.19±1.79)mm相比明显上升(t=8.2771,P<0.05).结论 采用PVP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减轻患者疼痛,能够固化椎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高度及侧弯角度改善的效果比较

    作者:黄金平;王进;何福平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高度及侧弯角度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33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跨伤椎固定治疗为A组,30例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为B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随访1年时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脊髓神经恢复及局部疼痛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均满1年,平均14.5个月.术后5d,两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后A组Cobb角矫正度丢失更明显.随访显示,A组植骨融合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时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局部疼痛方面优于A组.结论 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植骨融合、脊柱矫正度维持及局部疼痛方面较跨伤椎固定有明显优势,值得应用.

  • 经伤椎固定治疗相邻节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台会平;刘杰

    目的 探讨相邻节段脊柱骨折脱位、经伤椎椎弓根同定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2例相邻节段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伤椎及上下椎体椎弓根固定治疗,伤椎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单侧或双侧固定,并进行后路椎板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骨折椎体:Tu~T12 5例,T12~L1 4 例,L1~L2 3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脱位.脊髓损伤ASIA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5例,D级2例.对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角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随访6~26个月,平均(15.04±3.0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4±4.2)mm恢复为术后(34.8±2.3)mm,后凸角度由术前23.6°±2.3°恢复为术后4.4°±2.6°,远期随访无明显丢失.结论 经伤椎固定相邻节段脊柱骨折可有效地使脊柱骨折良好复位,固定牢靠,减少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及后凸形成.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杨永迁;刘展亮;张惠城

    目的 探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8年3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中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大,椎体后凸Cobb角较小,VAS评分较低(P< 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椎体高度丢失、术后感染、螺钉脱出发生率分别为2.17%、6.51%和4.34%,均低于对照组8.68%、10.85%和10.8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经伤椎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凸Cobb角快速恢复,且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贤平;余春燕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VCF)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80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性将其分为对照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观察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法复位),每组4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第3个月观察组的腰背部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脊柱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应用手法复位可显著减轻OVCF患者的腰背部疼痛感,缩小脊柱后凸Cobb,并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经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

    作者:周友良;饶根云;李孟军;陆沛骅;陈宇飞

    目的:评估和分析经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单椎体粉碎性骨折30例患者,分为两组,甲组20例,采用经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均行骨折椎体及骨折椎体上下相邻椎体的椎弓根螺钉+双侧连接杆固定;乙组10例,只行骨折椎体的上下相邻椎体的椎弓根螺钉+连接杆固定术.术后随访.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体后凸畸形角和骨折椎体前方高度,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平均后凸畸形角纠正:甲组15°,乙组11°,P<0.05.术后骨折椎体前方的平均高度(和正常椎体前方高度比):甲组89%,乙组81%,P<0.05;术后3个月随访:平均后凸畸形角纠正丢失,甲组2°,乙组6°,P<0.05;骨折椎体前方的平均高度(和正常椎体前方高度比):甲组87%,乙组73%,P<0.05.结论:经骨折椎体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粉碎性骨折能提供更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纠正.

  •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的影响

    作者:周廷玉;喻爱喜;钟兵;陈金;郭双红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对其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矢状位指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且两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术前(均P<0.05),且观察组术后后凸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1例(3.3%),与对照组4例(13.3%)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较佳,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较优.

  •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许志通

    目的:研究经伤椎固定及跨伤椎固定两种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方式进行复位内固定,试验组采用经伤椎方式固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内固定引流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矢状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的矢状位Cobb角均明显降低,其中试验组治疗后1周矢状位Cobb角及治疗后4个月矫正丢失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方式固定治疗,椎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跨伤椎方式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作者:樊宏杰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 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连军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并抽选同期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27例患者为对照研究(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复位情况及随访期间固定失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15.9±1.5个月,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获得显著恢复。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对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的保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3例螺塞松动,观察组无螺塞松动情况。结论两种固定方法均能较好的恢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以及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术后矫正度保持效果更为优越。

  • 体外充气复位结合 PKP 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30例

    作者:熊小春;龙亨国;肖曦;周成洪;刘久行

    目的:观察充气复位结合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形态改变。方法:对13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体外复位后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后观察手术前后对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情况、cobbˊs角的改变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外充气整复后与后凸成形术后伤椎的前缘高度及cobbˊs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应数据配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在充气复位结合PKP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椎体形态有明显改变,能有效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减少后凸畸形、cobbˊs角的改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效果比较

    作者:徐松山

    目的 探讨经皮单侧穿刺与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PKP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单侧穿刺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经皮双侧穿刺方式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每个椎体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提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3.8%)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邻近椎体再骨折,对照组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穿刺和双侧穿刺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促进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临床疗效相似.与双侧穿刺手术比较,单侧穿刺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入量小,患者发生伤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概率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临床疗效评估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原因分析

    作者:徐海栋;史新瑞;刘刚;许斌

    目的: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后路矫形内固定手术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其临床疗效及矫形后近期椎体高度丢失对提高脊柱重建生物力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至2013年就诊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胸10-腰2)36例,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每3个月定期随访,记录不同时间点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通过CT评估脊柱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建议患者术后1年随访,记录上述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手术,并完成内固定取出手术后1年门诊随访,记录不同时间患者的各项评估指标。和术前相比,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明显改善并能有效保持(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Cobb角有所丢失(P<0.05)。结论:通过分析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原因,治疗近期疗效与胸腰椎节段特殊的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损伤后的应力传递改变等密切相关。对于胸腰椎骨折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后,仍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及必要的支具保护,从而维持良好的手术效果。

  • 补肾壮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观察

    作者:唐晶;周访华;姚新苗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纳入观察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在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壮骨汤治疗,观察2组Cobb角、疼痛程度、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obb角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且研究组以上各项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提示2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Cobb角、疼痛VAS评分、骨密度值、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中线高度,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研究组80.00%,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改善脊柱侧弯程度,提高骨密度及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疼痛,临床疗效良好,具有运用价值.

  • 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李健;杨健齐;赵洪普;高梁斌;张志;肖斌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2007年6月对本院骨科3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X线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后凸角,CT测量椎管占位比.同时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52.63%(20/38)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值的95%以上,平均恢复至(89.73±9.01)%;术后、末次随访Cobb's角[(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3.96±5.48)°减少(P<0.05),椎管占位比[(16.29±11.38)%.(12.38±8.11)%]也较术前(34.23±19.65)%减少;所有患者脊柱生理曲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脱断裂,不完全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2级改善.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自体骨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确切,椎管占位恢复好,前中柱重建稳定,后柱固定牢固,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单个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形态改变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郑永华;皮安平;潘锰;辛志强;杨颖

    目的 探讨单个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形态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132例(共13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住院时行影像学和临床评价,影像学评价为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临床评价为ADL评分和VAS评分,对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ADL评分和V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为(19.08±5.43)mm,Cobb角为(11.09±6.67)°,VAS评分为(6.82±0.78)分,ADL评分为(45.95±3.50)分;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呈负相关,ADL评分与VAS评分呈正相关,ADL评分及VAS评分与患者影像学改变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单个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形态与临床症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 分析后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 Cobb角及VAS评分具体情况

    作者:韩晓川;胡鹏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对影响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的具体情况.方法:本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纳入30例为对象,采用后路椎根钉内固定手术及内固定取出术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复查,并通过X线测量不同时间点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矢状面Cobb角,并分别比较患者VAS评分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矫形手术,内固定取出术,并完成术后随访,测量评估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各项指标.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均比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VAS评分均比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均比内固定取出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与VAS评分均比内固定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手术治疗,且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术后Cobb角变小且疼痛感亦低;但是内固定取出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减低,术后Cobb角及VAS评分均比内固定取出术前高,为此患者要相应时间段的制动和进行康复指导,并给予相应的支具保护,以维持良好的手术效果.

  • 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黄明智;庄勇;尚显文

    目的 探讨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实施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5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单侧穿刺PKP术进行治疗,全部随访1年,分析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病椎后凸角度、疼痛评分状况、生活质量状况以及Oswestry评分状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明显,且病椎后凸角度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状况明显降低,且生活质量状况、Oswestry评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应用单侧穿刺PKP术治疗对后凸畸形有较好的矫正作用,可以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总体生活质量,适合进一步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