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飞虎;齐万志;王皖湘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有关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予以补中益气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在流涕、鼻塞及鼻瘁等方面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喷嚏积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颗粒口服是治疗脾气虚弱型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在改善喷嚏这一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小青龙汤对单纯型和复合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Th1/Th2失衡的影响

    作者:纪雯婷;潘利叶;刘敏;范盎然;于雪;胡京红

    目的:建立单纯型和肾阳虚复合型2种不同变应性鼻炎模型,探讨小青龙汤对2种变应性鼻炎模型Th1/Th2失衡作用的异同.方法:将105只雄性豚鼠随机分7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A组),单纯模型对照组(B1组),小青龙汤干预单纯模型组(B2组),息斯敏干预单纯模型组(B3组),肾阳虚复合模型对照组(C1组),小青龙汤干预肾阳虚复合模型组(C2组),息斯敏干预肾阳虚复合模型组(C3组).B1、B2、B3组进行单纯变应性鼻炎造模;C1、C2、C3组在单纯变应性鼻炎的模型上进行肾阳虚复合模型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进行用药观察,记录各组局部过敏反应;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中IFN-γ、IL-4、IL-2和IL-10等细胞因子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测脾组织中IFN-γ mRNA、IL-4mRNA、T-bet mRNA、GATA-3 mRNA等转录因子的相对含量.结果:变应性鼻炎单纯模型和肾阳虚复合模型均出现IFN-γ降低(P<0.01),IL-4升高(P<0.01),IFN-γ/IL-4比值降低(P<0.01),IFN-γ mRNA降低(P<0.01),IL-4 mRNA升高(P<0.01),IFN-γ mRNA/IL-4 mRNA比值降低(P<0.01),T-bet mRNA降低(P<0.01),但可使GATA-3 mRNA升高(P<0.01),因而T-bet mRNA/GATA-3 mRNA比值也相对降低(P<0.01).小青龙汤可使单纯模型IFN-γ升高(P<0.01),IL-4降低(P<0.01),IFN-γ/IL-4比值升高(P<0.01);升高IFN-γ mRNA(P <0.01),降低IL-4 mRNA(P <0.01),使IFN-γmRNA/IL-4 mRNA比值升高(P<0.01);使T-bet mRNA升高(P<0.01),但可使GATA-3 mRNA降低(P<0.01),从而使T-bet mRNA/GATA-3 mRNA比值也相对升高(P<0.01).小青龙汤可降低肾阳虚复合模型中IL-4的含量(P<0.01),对IFN-γ作用不明显,升高IFN-γ/IL-4比值(P<0.01);可使IFN-γmRNA升高(P<0.01),但对IL-4 mRNA变化不大,IFN-γmRNA/IL-4 mRNA比值升高(P<0.01);对T-bet mRNA作用不明显,但可使GATA-3 mRNA降低(P<0.05),因而T-betmRNA/GATA-3 mRNA比值也相对升高(P<0.01).结论:小青龙通过调节IFN--γ/IL-4比值、IFN-γ mRNA/IL-4 mRNA比值和T-bet mRNA/GATA-3 mRNA比值,来调节Th1/Th2平衡,对单纯变应性鼻炎模型的过敏反应的改善更为明显.

  • 变应性鼻炎肾阳虚复合豚鼠模型筛选与评价

    作者:潘利叶;马重阳;刘敏;李姝玉;于雪;范盎然;王旭;王淑艳;闫凯

    目的:在卵清蛋白致敏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羟基脲、腺嘌呤3种不同阳虚诱导剂诱发,建立变应性鼻炎肾阳虚复合模型,以筛选建立理想而稳定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羟基脲或腺嘌呤建立肾阳虚复合模型,观察动物宏观体征及死亡情况、局部过敏症状,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血清中 sIgE 和组胺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肾和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糖皮质激素、羟基脲和腺嘌呤3种致肾阳虚药物均可使动物表现出肾阳虚症状及体征、体重下降并具有一定的致死率。与空白组相比,糖皮质激素对肾脏和睾丸组织形态影响较小,羟基脲和腺嘌呤对肾脏和睾丸等形态结构影响较大。结论:对比3个肾阳虚复合模型,羟基脲复合组模型比激素复合组和腺嘌呤复合组模型更稳定,且死亡率较低,较为理想。不过变应性鼻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指标评价标准尚待进一步研究。

  • 电针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

    作者:曾德容;刘军

    目的:分析电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75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37例及电针组38例,所有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曲安奈德鼻喷剂法,1次/d,患者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方法,同时接受电针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攒竹穴、足三里穴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鼻部症状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结果:1)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97%,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优于对照组.针对临床症状评分方面,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平均均有所下降,其中电针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2)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4/CD8和NK细胞均显著升高,CD8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1);2组患者治疗后相比,电针治疗组患者的CD4、CD4/CD8和NK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CD8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患者的IgA、IgG、IgM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相比,电针组的IgA、IgG、IgM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与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以及体液免疫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相关.

  • 孔嗣伯老中医清热化湿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

    作者:段颖;支楠

    孔嗣伯老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孔老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湿热内蕴是鼻鼽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称之湿热鼻鼽。清热化湿通窍是治疗湿热鼻鼽的总则,临床治疗应注意整体观念,多因素考虑,辨别湿热所在脏腑经络而遣方用药。

  • 疏肝清肝法治疗变应性鼻炎

    作者:肖伊;刘真;李洵

    研究表明,古今医家治疗变应性鼻炎,多从肺脾肾论治。临床中作者发现,部分患者的病机与肝有关,属于肝气郁结或肝经风热,作者从肝论治,治以疏肝解郁,益气固表,或清肝泻火,疏风止痒,疗效满意。文章分析了肝病引发变应性鼻炎的病机,探讨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用药特点,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拓宽了思路。

  • 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元;侯珣瑞;李丽红;杨濛;梁飞红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R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穴注组,每组8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诱发AR模型.穴注组于分组后第1、5、9、13天取双侧“迎香”穴及“印堂”穴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每穴注射转移因子、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液0.1 mL,共4次.采用HE染色法高倍镜下计数鼻黏膜EOS,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黏膜组织中Eotaxin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鼻黏膜EOS计数、鼻黏膜Eotax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穴注组鼻黏膜EOS计数、鼻黏膜Eotax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可下调鼻黏膜Eotax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减少EOS的募集和局部浸润,从而减轻鼻黏膜组织的炎性损伤.

  • "迎香""印堂"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胺受体H1、H4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飞红;侯珣瑞;李丽红;梁欣;卢雨微;杨红;张元

    目的 :观察"迎香""印堂"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胺H 1受体(H1R)和组胺H 4受体(H4R)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注射治疗AR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和穴注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模型.穴注组每隔3d于双侧"迎香"和"印堂"注射转移因子、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混合液各0.1mL,共4次.非经非穴组于大鼠左右腋下5 cm处和左臀部"后海"与"环跳"连线中点注射,方法与穴注组相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症状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鼻黏膜组织H1R、H4R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症状评分及鼻黏膜H1R、H4R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穴注组症状评分及鼻黏膜H1R、H4R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非经非穴组比较,穴注组症状评分及鼻黏膜H1R、H4R蛋白和m 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H1R和H4R参与了AR的发病过程,穴位注射治疗可有效下调H1R、H4R蛋白和mRNA的表达,减少炎性介质组胺生物学效应的发挥,起到治疗AR的作用.

  • 穴位药物注射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效源因素分析

    作者:杨濛;李丽红;王荻;侯珣瑞;张元

    目的:观察穴位药物注射疗法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穴位刺激因素和药物因素在穴位药物注射疗法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8只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卵清蛋白致敏的方法复制AR模型.模型成功的大鼠保留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穴位注射药物组(穴药组)、穴位注射生理盐水组(穴生组)、非经非穴点注射药物组(非经非穴药组),每组11只.穴药组将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和转移因子混合液注射于双侧“迎香”穴及“印堂”穴,每穴0.1 mL,隔日1次,共7次;非经非穴药组将药物混合液注射于大鼠左右胁下1寸处和左臀部“后海”穴与“环跳”穴连线中点3个非经非穴点,给药剂量、时间同穴药组;穴生组将生理盐水注射于穴位,取穴、注射剂量和时间同穴药组.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的一般行为学变化并评分,HE染色法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组胺含量.结果:模型组症状评分、血清组胺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穴药组、穴生组较模型组症状评分、血清组胺含量明显降低(P<0.01),非经非穴药组无明显变化(P>0.05).3个治疗组间症状评分、血清组胺含量比较,穴药组明显低于穴生组、非经非穴药组(P<0.05,P<0.01),穴生组明显低于非经非穴药组(P<0.01).结论:穴位药物注射疗法对AR有治疗作用,能有效缓解症状,有效抑制鼻炎发生重要介质组胺的释放,减轻鼻黏膜局部炎性损伤.穴位药物注射疗法的效源根本因素来源于穴位刺激,而效源增效因素来源于药物.

  • 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脾虚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曲舒涵;赵吉平;陈晟;温志宏;张怡;侯学思;曾炜美;贾一凡;景向红

    目的:评价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脾虚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雷诺考特组和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组,各30例.雷诺考特组予雷诺考特鼻喷雾剂鼻腔局部用药,每日每侧鼻孔2喷(每喷64 μg),连续治疗8周.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隔药灸治疗,取印堂、足三里、合谷、神阙,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的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鼻结膜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脾虚症状积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4周鼻部症状VAS评分、RQLQ评分、脾虚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1,P<0.05),治疗8周较治疗4周鼻部症状VAS评分、RQLQ评分、脾虚症状积分均有降低(P<0.05,P<0.01),治疗结束后4周与治疗8周相比,两组患者鼻部症状VAS评分、RQLQ评分、脾虚症状积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1,P<0.05),治疗结束后4周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组鼻部症状VAS评分、RQLQ评分较雷诺考特组降低(P<0.05).隔药灸联合雷诺考特组、雷诺考特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83.3%(2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联合鼻喷激素与单用鼻喷激素均可有效治疗脾虚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与单用鼻喷激素相比,隔药灸联合鼻喷激素对治疗后疗效的维持更有优势.

  • 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腧穴热敏化规律研究

    作者:林煜芬;卢健敏;苏燕娜;钟泽斌;张作丹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瘁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 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莉莉;马惠芳;卢婧

    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针刺蝶腭神经节,有针感后出针,针刺双侧迎香和印堂穴,留针20 min,隔2~3 d治疗1次,每周治疗2次,蝶腭神经节交替单侧取穴,共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及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91%(20/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17%(13/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鼻炎症状评分及VAS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评分和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局部取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鼻炎症状,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 督脉铺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定明;李思康;张正龙;马岚;黄海燕;李涛

    目的::观察督脉铺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铺灸组34例和中药组32例。铺灸组采用督脉铺灸疗法,每周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2个月。中药组给予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剂,每次5 g,每日3次,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血浆白介素(IL)-2、IL-6、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计算cAMP/cGMP 比值。结果:铺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1.2%(31/34),明显高于药物组的81.3%(26/32, P <0.05)。铺灸组及中药组血浆 IL-2、IL-6、cGMP 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cAMP 较治疗前升高(P <0.01), cAMP/cGMP 比值升高;铺灸组 IL-2、IL-6、cGMP 下降较中药组更为明显(P <0.01),cAMP 上升更为显著(P <0.01),cAMP/cGMP 比值上升幅度更大(P <0.01)。结论:铺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可能与其更有利于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 电针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的影响

    作者:李月梅;庄礼兴;赖新生;江钢辉

    目的:探讨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神经免疫学机制.方法:将100例PA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选取蝶腭神经节、印堂、迎香、上迎香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于饭后口服西替利嗪片,10 mg/次,每日3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其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VIP和S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对VIP水平的影响更为明显(P<0.05).结论: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的方法能显著降低PAR患者升高的鼻神经肽,推测电针蝶腭神经节为主治疗PAR可能是通过调节鼻神经肽类物质,控制鼻神经源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的.

  • 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袁颖;符胜光;郭忻

    目的:观察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鼻黏膜黏附分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喷雾法致敏造成大鼠AR模型,鼻炎喷剂鼻腔给药.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鼻黏膜中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炎性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大量地表达ICAM-1,而鼻炎喷剂各剂量及立复汀喷雾组均能降低ICAM-1在鼻黏膜中表达.模型组鼻黏膜固有层血管内皮及上皮细胞有较强的VCAM-1阳性着色,鼻炎喷剂各剂量组均有一定降低VCAM-1在鼻黏膜中表达的作用.立复汀喷雾组无明显作用.结论:鼻炎喷剂治疗AR的作用途径之一是通过抑制鼻黏膜的黏附分子,从而影响炎症细胞的聚集和迁移.

  • 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作者:杨清;李建荣;姜孝芳;司红莉;王宏伟;高丽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药效.方法:用卵蛋白加福氏佐剂乳剂主动致敏,制作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观察辛芷鼻敏胶囊灌胃给药对模型大鼠的影响;用大鼠炎症模型,小鼠疼痛模型,观察其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辛芷鼻敏胶囊对大鼠过敏性鼻炎模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轻其鼻黏膜病理组织学的改变,提高其免疫功能;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和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抑制热刺激和化学刺激致小鼠的疼痛反应.结论:辛芷鼻敏胶囊缓解大鼠过敏性鼻炎鼻部症状,并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 鼻炎喷剂对鼻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研究

    作者:袁颖;潘颖宜;郭忻

    目的:观察中药鼻炎喷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用卵清蛋白生理盐水喷雾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中药鼻炎喷剂鼻腔给药治疗,采用鼻腔在体灌流方法观察药物对模型大鼠鼻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模型组经卵清蛋白激发后鼻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鼻炎喷剂各剂量组均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结论:鼻炎喷剂可能通过降低鼻黏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鼻塞、流涕等变应性鼻炎的症状.

  • 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骨髓及外周血IL-5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作者:杨清;高丽;姜孝芳;王宏伟;司红丽;刘富太

    目的:探讨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骨髓及外周血中IL-5和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用卵清蛋白(OVA)致敏SD大鼠制成模型,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鼻炎康组、辛芷鼻敏胶囊组,分别ig生理盐水、鼻炎康片(3g·kg(-1))和辛芷鼻敏胶囊(3.6g·kg-1),连续10d.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定量测定骨髓及外周血中白介素-5(IL-5)含量,骨髓和外周血涂片瑞氏染色计数EOS.结果:辛芷鼻敏胶囊组骨髓及外周血中IL-5,EOS比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5),且与鼻炎康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辛芷鼻敏胶囊组大鼠鼻黏膜EOS计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鼻炎康组(P<0.01,P<0.05).结论:辛芷鼻敏胶囊可以减少IL-5水平,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 芪龙颗粒对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1和IL-4水平的影响

    作者:刘瑶;彭顺林;尹红;邓婧;李菁;王平;蔡青

    目的:探讨芪龙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自由喂养1周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肺气虚型AR模型组,芪龙颗粒组,阳性药物辛芩颗粒组,每组15只.用刨花烟熏的基础上,以卵清蛋白致敏造成肺气虚型AR大鼠模型,予以芪龙颗粒(20 g·kg-1)、辛芩颗粒(20 g·kg-1)治疗2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IL-4[ (127.67 ±4.58),(106.87±2.04)ng·L-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芪龙组IL-1,IL-4[( 86.95±4.54),(74.35±2.63)ng·L-1],辛芩组[(104.61±3.85),(88.67±2.06)ng·L-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芪龙组水平明显低于辛芩组(P<0.01).结论:芪龙颗粒可降低肺气虚型AR大鼠血清IL-1,IL-4水平,可能是治疗肺气虚型AR的作用机制之一.

  • 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IgE和IL-6,IL-17的变化及消风宣窍汤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萌;汪受传;魏肖云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白介素(IL)-6、IL-17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消风宣窍汤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用卵蛋白(OVA)通过腹腔注射结合滴鼻的方式建立AR豚鼠模型,造模周期共21 d,将6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高、中、低剂量组(42,21,10.5 g·kg-1)、氯雷他定组(1.34 mg· kg-1).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检验豚鼠模型制备情况,ig治疗1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和IL-6,IL-17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gE和IL-6,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风宣窍汤高、中剂量组IgE水平显著降低(P<0.01),IL-6,IL-17水平降低(P<0.05或P<0.01);低剂量组IgE水平降低(P<0.05);氯雷他定组IgE水平降低(P<0.05),IL-6,IL-17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消风宣窍汤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IgE和IL-6,IL-17水平实现的,并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提示IL-6和IL-17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3647 条记录 8/183 页 « 12...567891011...18218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