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腧穴热敏化规律临床研究

    作者:刘其昌;黄长军

    目的 探究不同发病时期周围性面瘫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 采用热敏灸疗法配合普通针刺对80例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发作期组1~10天,共40例;恢复期组11~30天,共22例;缓解期组31~60天,共18例.腧穴热敏化探查方法:以陈日新教授等所著的《热敏灸实用读本》腧穴热敏化"四步"探查法为依据.结果 在80例患者中探查到的高探热敏化腧穴分别为:百会穴、翳风穴(急性发作期);牵正穴、下关穴、头维穴(恢复期);颊车穴、颧髎穴、神阙穴、足三里(缓解期).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热敏化腧穴分布不同,且各有规律可循,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腧穴热敏化规律研究

    作者:林煜芬;卢健敏;苏燕娜;钟泽斌;张作丹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瘁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翠蓉;肖慧华;陈日新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热敏灸与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比较研究

    作者:宋南昌;何金保;徐涵斌;吴吉锋

    目的:观察热敏灸和西药舒利迭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症状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32例)和西药组(32例).热敏灸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水平线之间,或前胸部第1肋间隙、第2肋间隙自内向外至6寸范围内的敏化穴,采用热敏灸治疗,开始连续治疗8天,每日1次,第1个月内的后22天保证12次治疗,后2个月保证每月治疗15次,每次时间30~90 min,共治疗50次;西药组采用舒利迭治疗,每次1吸,每日2次,共治 .疗3个月.对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进行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3个月后,热敏灸组和西药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均较前有所提高(均P<0.05);治疗后6个月,热敏灸组哮喘症状评分保持原有水平,而西药组评分下降,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能有效缓解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与舒利迭吸入剂相当,但热敏灸远期疗效更佳.

  • 腧穴热敏化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价

    作者:邓永文;张全辉

    目的 观察输穴热敏化对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2017年11月-2018年3月符合标准的35名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腧穴热敏化组)18例、对照组(中药组)17例,观察2组治疗后首次排大便时间,以及治疗前、后排便间隔、粪便干结、排便时间的症状得分.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排便间隔、粪便干结、排便时间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首次排大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4.4% (17/18),明显高于对照组76.5% (13/1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腧穴热敏化可有效缓解便秘症状,且无毒副作用.

  • 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脾胃疾病临证举隅

    作者:洪恩四;金兰;邓玲

    腧穴热敏化现象是我院陈日新教授在长期灸疗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疾病在体表产生的病理反应的一种新现象.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酸、胀、压、重、麻、冷)等现象,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临床上凡能出现腧穴热敏化的疾病,均可运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这里列举笔者在临证中运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治疗脾胃疾病的案例,和同道交流学习.

  • 壮医药线热敏化取穴点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作者:蒋耀平;肖敬;尹智功;韦锐斌;李拥军;刘江;徐宏;蒙继勇;张国峰

    目的 观察热敏化取穴进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壮医药线治疗组30例,空白线灸组30例,西药对照组30例.壮医药线治疗组和空白线灸组分别采用壮医药线、空白苎麻线点灸,常规取穴和根据腧穴热敏化方法取穴,同时3组患者配合西药治疗.结果 药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关节肿胀、压痛和晨僵有明显缓解,反映RA活动的炎性指标CRP、ESR、RF、PLT也有显著下降.同时药线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晨僵和CRP、ESR与空白线灸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指标比较也有显著性改善(P <0.05或P<0.01).结论 壮医药线热敏化取穴点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研究

    作者:王丹;梁育;谌莉媚

    目的:探讨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中老年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65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口服龙胆泻肝汤、阿昔洛韦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外搽,对照组外搽二味拔毒散,共治疗10 d。治疗前后观察症状、体征积分,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并随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30/35)、66.67%(20/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PH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CD4、CD4/CD8、IL-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腧穴热敏灸联合二味拔毒散治疗中老年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二味拔毒散,尤其在改善神经痛、睡眠及减少PHN发生方面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升高CD4、CD4/CD8、IL-2,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力有关。

  • 脑疲劳状态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研究

    作者:任泓宇;钟正;杨朔;柴小雨;黄泳

    目的 观察脑疲劳状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61例受试者分为31例脑疲劳组(试验组)和30例非脑疲劳组(对照组),通过“脑保健”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风池(双侧)、命门(双侧)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试者各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各种热敏灸感的强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受试者均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试验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试验组百会穴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频率高(96.8%).试验组的百会穴透热、扩热、传热、压感,命门穴扩热、传热等热敏灸感均较对照组强(P <0.05或P<0.01).结论 脑疲劳状态下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较非脑疲劳状态下高.

  • 腧穴热敏化悬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44例临床观察

    作者:梁永妍

    目的 探讨腧穴热敏化悬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疗效.方法 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腧穴热敏化悬灸治疗,每周治疗5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包括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大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比较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量占正常预计值百分比(V75%、V50%、v25%),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水平.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指标PEF、FEV1、FEV1/FVC、V75%、V50%、V25%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血清TNF-α和HMGB1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 结论 腧穴热敏化悬灸辅助治疗可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下调血清TNF-α和HMGB1水平,提高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

  • 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Ⅱ、Ⅲ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作者:郑峰;张衡;阮明军;傅辉

    目的 探讨腧穴热敏化艾灸应用于压疮患者效果.方法 将80例Ⅱ、Ⅲ期脑卒中后出现压疮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腧穴热敏化艾灸.结果 观察组压疮愈合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腧穴热敏化艾灸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利于脑卒中后压疮愈合.

  • 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

    作者:孔维民;郑军文;黄玲

    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笔者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36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腧穴热敏化在艾灸抗运动疲劳中的应用

    作者:孔叶平;张宏如;顾一煌

    运动疲劳属传统中医“虚劳”范畴,而艾灸可以有效地缓解的缓解运动疲劳.腧穴热敏化是近年来灸法临床应用领域的一个应用性突破和创新.热敏化腧穴是开通经络艾灸疗法的佳施灸部位,可以有效提高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而可以把腧穴热敏化作为抗运动疲劳有效切入点.

  • 慢性疲劳综合征群体中腧穴热敏化现象的研究

    作者:赵迪;曾婷;陈志杰;钟正;黄泳

    目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对人体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13例受试者分为两组,5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为试验组,55例非慢性疲劳综合征为对照组.通过热敏灸法刺激两组受试者百会、关元、命门等腧穴,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受试者各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出现频率及各种热敏灸感的强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受试者均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试验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关元穴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的频率(81.03%)高.试验组百会穴透热感、关元穴扩热感、命门穴扩热感较对照组强(P<0.05).结论:处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状态下的人体更易出现腧穴热敏化现象,且不同腧穴出现的热敏灸感有所差异.

  • 读陈日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有感

    作者:卢圣锋

    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针法在临床应用广泛,而灸法却处于一种逐渐萎缩的状态.近年来,在陈日新教授带领的团队的努力下,使处于萎缩状态的中医艾灸疗法看到了新的光明,也因而出现了"针看天津,灸看江西"的格局.近日敝人拜读陈教授的著作<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感触颇多,现归结如下.

  • 灸法红外效应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郑英

    灸法是临床常用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外治法,除药物的作用外,红外温热和辐射效应也是其作用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内艾灸热辐射、红外光谱特性研究文献多从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的影响因素、温热在穴位和组织的传导规律、艾灸的辐射光谱效应、仿灸仪的研制和应用以及腧穴热敏化等方面进行论述.通过文献研究,作者对艾灸红外温热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

  • 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不同中医体质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的观察

    作者:陈建国;黄泳;万盈盈;钟正

    目的: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不同中医体质下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差异性及特征分析。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志愿者,采用热敏灸疗法对风池(双侧)、命门(双侧)、百会进行干预,并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各腧穴热敏化现象出现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66例 CFS 大学生志愿者,其中阴虚质24例,阳虚质17例,湿热质17例。3组 CFS 志愿者腧穴热敏化出现频率为81.0%,阳虚质志愿者百会穴的热敏化现象出现率高(P =0.046),而在风池和命门穴中3种体质间则无差异(P >0.05)。结论不同中医体质下慢性疲劳综合征大学生腧穴热敏化现象存在差异性,阳虚质者更容易诱发出热敏化现象。

  • 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21例

    作者:王力;陈虞文;张凤婷;刘翔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观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5、7天术膝肿胀值和术膝周皮温值.结果:两组治疗3d,膝周肿胀减轻程度、膝周皮温下降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d后,膝周肿胀减轻程度、膝周皮温下降程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减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肿胀及降膝周皮温疗效显著,是一种合理、有效的中医特色治疗方法.

  • 腧穴热敏化治疗痔术后肛门疼痛35例

    作者:姚玉乔;张全辉;邓永文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治疗痔术后肛门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在我院接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腧穴热敏化组,N=35例) 和对照组(体针组,N=36例).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是痔术后镇痛的又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腧穴热敏化的体表-内脏相关规律浅识

    作者:田宁;陈日新

    探讨腧穴热敏化现象,阐述腧穴热敏化的特征及其相关规律与体表-内脏相关理论的联系.认为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新的疾病反应形式,属于体表-内脏相关的范畴,符合体表-内脏相关基本规律,充分的体现了腧穴动态、辩证的本质,也是对体表-内脏相关理论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