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旧拔针法的对比
我院2003~2004年分别对428例患者进行了新旧拔针法的对比观察.患者年龄均>20岁,性别不限,住院日均>6天,拔针后按压均按压1分钟.
-
手背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观察
目的: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上举式按压法的改进--上举不按压法.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临床试验方法,将静脉输液患者,按住院号分组.然后,观察不同拔针方法临床止血的效果.结果:对上举按压法和上举不按压法的效果比较,两种方法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同时,86%的患者认为不按压法比按压法痛苦小.结论:认为此方法简单、适用、有效、疼痛感减少.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上举按压法和上举不按压法的效果,不按压法明显优于按压法.
-
静脉输液时不同拔针法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拔针法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本文对不同静脉输液拔针法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新拔针法在减轻病人疼痛及出血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拔针法.结论提示新拔针法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血液透析治疗结束时的一种新的内瘘拔针法及其应用
目的 为减轻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穿刺后拨针的疼痛,观察到改良拨针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选取两组(200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分别为传统组和改良组,六名固定医务人员予以随机对入选的200例患者每位采取两种不同方法拨针一次,每次拨针后立即让患者予以痛感打分,让患者对疼痛分六个等级,对不痛视为有效,其他视为无效,得出数据予以统计,采用两个总体标准化率的假设检验P值;结果改良后的血管内瘘拔针法的痛感与传统的血管内瘘拔针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改良后的内瘘拔针法优于传统的内瘘拔针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患者更容易接受,提高护理质量.
-
静脉输液完毕采用不同拔针法的对比分析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人静脉内,以达到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内环境稳定状态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临床体会.方法 选用同型号头皮针对60例患者行静脉输液,按首次输液顺序,单日行观察法拔针,双日行对照法拔针.结果 对照法疼痛程度:很痛患者为11%,无痛患者率为8%,轻微痛者为80%,针头回血率为90%,皮下淤血为零.观察法疼痛程度:很痛患者为0,无痛患者率为67%,轻微痛者为33%,针头回血率为零,皮下淤血为零.结论 新法拔针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效避免针头回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和探讨.
-
改良静脉输液拔针法的综合优势分析
目的 探讨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较传统拔针法在临床应用上的综合优势.方法 选取120例患者,其中60例先接受传统静脉输液拔针法,再采用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另外60例首次就采用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分别进行疼痛程度、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患者满意情况的比较,从而探讨出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的综合优势.结果 采用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较传统拔针法能降低疼痛程度、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低、患者更满意.结论 新式静脉输液拔针法较传统拔针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综合优势,有推广价值.
-
胰岛素笔注射后两种拔针方法漏液与注射剂量的相关分析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胰岛素笔注射后,在针头部位胰岛素漏液现象时有发生,使胰岛素利用度降低,影响到降糖的效果.本实验采用两种拔针方法对胰岛素漏液现象进行观察,在排除可能的相关因素以后,发现采用注射完药液后停留5 s,退出一半针头后再停留5 s的方法比传统的拔针方法能够明显减少因注射剂量的增多而造成的漏液现象,报告如下.
-
关于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新拔针方法与旧拔针方法在临床上引起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普外科100例住院患者进行手背双侧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对比观察研究.左侧采用快速旧式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常规快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式拔针法(观察组:常规快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新式拔针方法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旧式拔针方法(P<0.01).结论:新式拔针方法可减轻患者对肌肉的刺激,使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减轻,方法可靠.
-
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改进
目的 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 静脉输液患者200例,采用单、双日自身对照法,单日采用常规拔针法,双日采用改进拔针法.比较2种拔针方法的疼痛、渗血发生情况.结果 改进法疼痛发生率低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种方法的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拔针法可减轻患者疼痛,避免皮下出血,有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
无痛静脉穿刺与拔针的探讨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治疗疾病和急救的基本手段,是护理工作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穿刺的成功与有无疼痛是患者与护士关注的焦点[1].通过对200例次护士实施静脉穿刺操作进行现场观察,分析浅静脉难度情况、血管显露方法,扎止血带时间、进针时间各个细节,探讨浅静脉血管显露方法和如何运用佳的进针手法达到无痛穿刺,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笔者经临床实践摸索总结出一套浅静脉血管显露方法、简易无痛静脉穿刺及拔针技巧,临床效果理想,现介绍如下.
-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法临床观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也是护理人员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静脉穿刺时对血管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但应避免拔针时操作方法不当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教科书中"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穿刺点上方片刻"操作,病人疼痛十分明显.对此,我采用新拔针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静脉穿刺后减轻拔针疼痛的临床观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诊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人性化.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中普通、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随着病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拔针时所造成的疼痛也成为评估护理质量效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拔针法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病人有明显疼痛感,某些病人主观上感到拔针时比穿刺时更痛.笔者将本院800例门诊静脉输液病人分别应用新老拔针法不同疼痛结果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易滑动内瘘拔针方法的改进
临床上有些年老体弱、血管较细或长期穿刺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内瘘触之易滑动,在拔针时极易出现血管滑动移位导致渗血或皮下血肿。为此,我科采用2人合作拔针法,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改良式拔针及按压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护士的常用操作,但传统的拔针法为先关掉调节器,再边按压皮肤边拔针,回血较明显,病人常常会产生紧张情绪及明显的疼痛感,自2006年1月以来,我科改进拔针手法,配合新的按压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静脉穿刺后新拔针法减轻拔针疼痛的临床观察
静脉穿刺后拔针是临床中普通、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传统拔针法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病人有明显疼痛感,某些病人主观上感到拔针时比穿刺时更痛.为了减轻病人的疼痛反应,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力学原理,改进了拔针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三指拔针法在输液病人拔针操作中的应用
为输液病人拔针发生针刺伤是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常见的一种,主要缘于护理人员拔针时的不良习惯.为避免职业暴露、防止医院感染,我们采用三指拔针法,经500例病人应用未发生一例针刺伤及血液污染.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两种静脉采血拔针法的比较
目前,深圳市临床用血均来自于无偿献血,但诸多献血者担心的是拔针时的疼痛和皮下出血.为减轻献血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采用无痛采血拔针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比较观察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操作之一,穿刺后拔针的方法不同对血管的损伤及疼痛反应也不同.临床上常用3种拔针法,第1种是<基础护理学>教材中介绍的静脉穿刺拔针法均为"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以下称旧法),运用此法操作,病人的血管损伤和疼痛明显[1,2];第2种方法是"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以下称普通法),病人的血管损伤明显减轻;第3种方法是"两点连线顺式压迫止血拔针方法",即右手迅速拔针的同时,左手中指轻推压针眼上方0.5 cm~1.0 cm处,并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下称两点连线法),病人的血管损伤及疼痛大为减轻且无淤血现象[3].旧法由于血管损伤大,疼痛明显,临床已少用,因而我科护理人员从临床角度主要进行了普通法和两点连线法两种拔针方法对血管损伤的同体对比实验.现报告如下.
-
拇腹按压拔针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后的应用研究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而静脉穿刺后的按压方法不当引起针眼出血、皮下淤血、血管损伤的现象非常多见.而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及特殊需要.因此,对小儿穿刺的拔针方法进行分析、探索、总结.只有采取正确的按压拔针方法才能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减低疼痛程度[3].拇腹按压拔针法在临床的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运用,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