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肢周围神经磁共振神经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祥虹;王植;万业达

    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临床查体、肌电图、超声等,但这些方法缺乏对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性,并且有些方法(如肌电图)还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近年来随着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其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价研究也愈加受到关注。就上肢周围神经MRN检查方法、正常和常见疾病的MRN表现以及新型周围神经MR对比剂等内容予以综述。

  • 正中-尺神经间变异交通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邵珩;舒衡生

    目的:研究正中-尺神经间变异交通支(Martin-Gruber交通支)的发生率及分型.方法:对新鲜上肢72侧(男30,女42;左35,右37)进行解剖观察.结果:17侧存在正中-尺神经间变异交通支,发生率23.6%.依解剖学形态可分为5型:(1)交通支在骨间掌侧神经与尺神经之间.(2)交通支在正中神经与尺神经之间.(3)交通支在支配指深屈肌的肌支之间.(4)交通支在骨间掌侧神经与尺神经之间,支配指深屈肌的神经肌支由交通支发出.(5)交通支起于正中神经,以两个不同点注入尺神经,并与指深屈肌尺侧半的肌支相连.经组织学检查,证明均为神经组织.结论:该变异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了解其存在及分型可避免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误诊.

  • 正中神经鞘瘤1例

    作者:魏武;张玉和;郑继元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左上臂内侧2年前出现一皮下包块,逐渐缓慢增大,睡眠至深夜苏醒时自觉示中指麻木,平时做30个俯卧撑后出现同样症状.查体:左上臂上段内侧皮下可及一1.5 cm×1.5 cm×2.0 cm包块,局部皮肤无色素沉着及静脉曲张,捏持包块未及皮下粘连,包块活动度不大,可及蒂部,外力压迫包块时患者感觉左手中指指尖掌侧麻木.

  • 超声技术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李莉;余永生;王少特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19侧腕管综合征患者行腕部超声检查,在桡骨远端、豌豆骨及钩骨平面测量正中神经轴径及截面积,计算正中神经肿胀率(MNSR)及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结果]上述患者中,13例15侧正中神经在进入腕管处增粗,腕管内正中神经回声模糊,而外膜回声增强.计算正中神经肿胀率为1.1~3.4:1(平均2.32:1),在钩骨钩平面,正中神经扁平率为1.5~5.4(平均3.6).以术中所见情况为标准,超声诊断符合率79%.[结论]超声检查具有直观、无创、价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明确病因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的解剖学观察和临床应用

    作者:李长青;费起礼

    目的:了解有关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的解剖,总结应用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6具成人上肢标本,测量其旋前方肌支、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的横径,以及正中神经鱼际肌支起始处、尺神经深支起始处至旋前方肌上缘的距离。1996年4月~1997年3月,临床应用5例。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陈旧性尺神经损伤3例,陈旧性正中神经损伤1例,急性正中神经损伤1例,其中3例需游离神经移植。结果: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在旋前方肌上缘处、正中神经鱼际肌支起始处、尺神经深支起始处,神经干横径分别为1.3~1.9、1.5~2.3、1.8~2.3mm。正中神经鱼际肌支起始处、尺神经深支起始处至旋前方肌上缘的距离分别是75.2~84.8 mm、53.5~74.0 mm。临床应用经12~23个月随访,4例手内在肌功能恢复M3~M4级,1例未见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和尺神经深支可达到肌支-肌支修复的设想,缩短再生距离和时间,有利于手内在肌的功能恢复。

  • 正中神经错构瘤1例

    作者:王海平;温献东;马忠发

    1 病历报告患者,男,9岁.左手腕及手掌肿物伴手指麻木无力6个月,于1999年11月17日人院.入院查体:自左手腕至远端掌横纹间可见3cm×6cm肿块,质软,压痛(+),界限不清,无活动度,用力握拳及腕背伸时手指发麻,以桡侧三个手指为著,无手内肌萎缩,腕上正中神经叩击试验(+),电生理检测腕管内正中神经段传导速减慢,潜伏期延长.诊断为左腕掌部脂肪瘤.即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肿物探查切除术,术中可见:腕管内正中神经及其手掌分支被肿物包裹,于瘤体沿神经干纵形切开达神经外膜,可见神经外膜增生变厚,肿物肉眼可见脂肪及纤维组织,无明显包膜,由近向远端沿神经干剥离肿物,切除肿物约4cm×7cm.显微镜下探查被包裹的正中神经部分,无正常神经束膜,神经纤维无髓鞘,神经纤维膨大增生,神经纤维之间可见增生的纤维、脂肪等结缔组织,以腕管内为著,将神经纤维间增生的组织给予切除.病理报告示:切片内有正常的纤维、大量脂肪组织,增生的血管及纤维组织,病理诊断为神经错构瘤.随访1年,无复发.

  • 针刺疗法治疗尺、正中神经损伤1例

    作者:崔浩;徐阳

    枕臂而眠所致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鲜有报道.笔者通过回顾1例针刺治疗因枕臂而眠致神经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发展、愈后,探讨针灸作用机制.1 病历介绍患者,男,55岁,于2009年10月24日因右手无力及活动受限10d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该患者因10d前饮酒后枕臂而眠,次日出现右手无力,持物不能,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按脑血管病给予改善脑循环药物治疗,诸症状无明显改善并有加重趋势,后转至我院门诊.患者右手呈猿掌状,肌力1级,活动严重受限,无痛,尺侧及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浅感觉障碍,未发现明显肌萎缩.

  • 尺神经及正中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治疗上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进展

    作者:邓凯;王素云;吴成龙

    随着现代工业及交通的发展,因机械损伤和交通事故所致的臂丛神经损伤是严重威胁青壮年生活及正常工作的创伤.随着临床工作及实验研究的进展,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有了显著提高.臂丛神经损伤依不同的标准可分为部分损伤及完全损伤,根性损伤、干性损伤、股的损伤等.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的电生理研究

    作者:裴保萍;胡昇;任安平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改变特征.方法:对58例临床确诊的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对刺激所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对比,糖尿病组中MCV减慢(72.41%),DPL延长(56.89%),波幅降低(34.48%),时限延长(53.45%),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和分析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有助于了解糖尿病性远端神经病变的电生理改变,有助于DPN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阴部神经刺激的皮肤交感反射正常值探索研究

    作者:吕锦瑜;何帆;庄丽;王珏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刺激的皮肤交感反射(P-SSR)的正常值.方法:收集20例正常成人的P-SSR和正中神经刺激的皮肤交感反射(M-SSR)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分析,建立正常值.结果:P-SSR较其M-SSR的四肢潜伏期均延长,上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波幅比较上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SR与M-SSR的反射通路不同,阴部刺激的反射时间较长,而波幅所受影响因素较大,仅作为参考指标.P-SSR对研究盆底自主神经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掌刺激法在轻度腕管综合症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韩峰;陈莹桦;田东

    目的:探讨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在早期腕管综合症(CT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体征、症状符合腕管综合症(CTS)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符合神经电生理腕管诊断正常的患者(即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DML≤4.5)加做环指刺激法、拇指刺激法、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掌刺激法).结果:掌刺激法中的掌-腕SCV低于41.8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三种诊断方法中,掌刺激法敏感度为67%(结合样本量大的相关专业文献中得出的统计数据为敏感度高达100%),远高于环指刺激法55%和拇指刺激法36%.结论:CTS患者正中神经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损伤由卡压处开始逐步向神经末梢发展,累及正中神经神经末梢,直至重度CTS,导致SNAP消失.腕-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在腕管早期诊断往往非常敏感,掌刺激法中的掌腕SCV低于41.8 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患者出现CTS症状,但常规法无法鉴别时,可加做掌刺激法作为常规鉴别诊断.

  • 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探讨

    作者:王晓聆

    目的:利用肌电图检测技术,通过刺激环指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NAP)潜伏期之差值,对腕管综合征(CTS)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4例CTS患者及20例正常人在环指近端放置一组环形记录电极,分别在腕上屈面正中神经、尺神经处刺激,对二组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正中神经与尺神经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正常人对照组:0.137±0.005,CTS组:0.368±0.019.结论:当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处于0.368±0.019范畴时应高度怀疑CTS的可能.

  • 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

    作者:王扬扬;田东

    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的指标.

  • 肌电图在前臂正中神经卡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东;张航;韩峰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在前臂正中神经卡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00例临床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前臂正中神经的神经肌电图检查资料,分析其电生理阳性指标.其中腕管综合症(carpal tunnelsyndrome,CTS)75例,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anterior interosseous entrapment nerve syndrome,AINS) 12例,旋前园肌综合征(pronator teres syndrome,PTS)10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recurrent median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RMNES)3例.结果:肌电图检测发现CTS患者正中神经腕部潜伏期延长,腕部以下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异常;AINS患者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功能正常,拇短展肌EMG正常,前骨间神经支配肌有自发电位或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TS患者正中神经支配肘下肌有自发电位,前臂NCV减慢,波幅降低,正中神经干动作电位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异常.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综合症仅拇短展肌有异常电位,掌部潜伏期延长,感觉神经功能正常.结论:肌电图技术在诊断和鉴别前臂正中神经卡压疾病中有重要价值.

  • 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诊断

    作者:田东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0年2月期间,术后证实为单侧下干型胸廓出口综合征45例的临床资料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电生理资料.结果:所检正中神经运动(LAT MNCVAMP)异常40例,但感觉神经电位出现异常仅7例.结论:正中神经运动功能异常MNCV异常而感觉神经SNAP正常或损害程度与MNAP损害不成比例是诊断下干型TOS的重要依据.

  • 腕管综合征30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作者:沈峻峰;张承洁;陈惠玲;赵丽梅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手指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症侯群,是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中常见的一种,临床上易误诊为颈椎病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CTS与手工操作劳动有关,目前我国手工操作劳动人口仍是大量的,故CTS的发病率不少,当属电生理室的重点病种[1].电生理检测能够帮助诊断,其研究对于临床诊治是必要的.

  • 30例腕管综合征的神经传导检查分析

    作者:赵莉

    2003年1月至12月我科对临床有双手或单手麻木疼痛,重者手无力伴大鱼际肌萎缩的30例患者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挠神经的节段性运动和感觉传导检查,现报告如下: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上肢神经的超声研究

    作者:陈斌娟;穆晶晶;王媛;王引弟;童明辉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上肢神经多个位点的横截面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0例确诊为DPN的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的多个位点:包括正中神经腕管处、前臂中点、肘窝处及上臂中点的横截面积;尺神经平腕横纹处、前臂中点、肘管处及上臂中点的横截面积;桡神经桡神经沟处、肘窝处的横截面积,对比分析各位点的横截面积及神经的声像图特点并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 DPN组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前臂中点、肘窝处和上臂中点处的横截面积,尺神经在腕横纹处、肘管处和上臂中点处的横截面积,桡神经在桡神经沟的横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为DPN的早期发现和评价提供临床依据.

  • 高频超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正中神经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丽清;杜红枝;陈武;李淳;刘聪雅;郝美芳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者正中神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88例 T2DM 患者按照症状、体征及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非 DPN 组(42例)和 DPN 组(46例)。分别测量正中神经的6个位点(腕横纹处、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方6 cm、肱骨内上髁上4 cm、肱骨中点)的宽(W)、厚(T)及横截面积(CSA)。绘制 ROC 曲线,评价不同位点各径线对 DPN 的诊断价值。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DPN 组 W 在腕横纹处、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方6 cm 增宽,T 则在除肱骨内上髁上4cm 外5个位点均增大(P 均<0.05),CSA 在全部位点均增粗(P 均<0.01);非 DPN 组 W 在腕横纹处、钩骨及肱骨中点增宽(P均<0.05),T 在腕横纹处、豌豆骨处增大,CSA 在除腕横纹处以外其余位点均增大(P 均<0.01)。与非 DPN 组相比,DPN 组 W 于腕横纹处,T 于肱骨中点,CSA 在腕横纹处、豌豆骨、钩骨、腕横纹上方6 cm 增大(P 均<0.001)。②不同位点的 W、T 及 CSA 对 DPN 诊断价值高时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80.4%,84.8%,84.8%,特异性均为54.8%,CSA 和 T 对 DPN 的诊断价值高于 W,诊断价值高时CSA 及 T 对应的位点均位于钩骨,对应的临界值分别为0.097 cm2,0.233 cm。结论高频超声可以评价 DPN 者正中神经主干及各径线的异常改变情况,DPN 者正中神经各个位点 W 及 T 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 CSA 在所有位点均增大,不同位点的 W、T 及 CSA 诊断价值高时分别对应的敏感性均高于特异性,且以钩骨水平处的 T 及 CSA 对 DPN 的临床诊断价值高。

  • 高频超声诊断正中神经纤维脂肪瘤1例

    作者:何秀珍;梁峭嵘

    患者男,23岁.因右侧腕掌部肿块6年就诊,无自觉症状.查体:右侧腕掌局部隆起,约 40 mm×35 mm,质软,境界欠清,移动性差,各手指形态正常,无神经感觉及运动障碍.临床拟诊腱鞘囊肿或腕掌部脂肪瘤.超声检查:右侧正中神经自前臂至腕掌部逐渐弥漫性肿胀,以腕掌部明显,每束神经均较左侧粗大,呈低回声.各神经束间为强回声包绕,无包膜,呈"藕状"改变(图1).超声提示:右侧腕掌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考虑来源于正中神经,正中神经纤维脂肪瘤可能.术中见正中神经增粗,其周围由脂肪纤维组织包裹.病理诊断:正中神经纤维脂肪瘤.

533 条记录 6/27 页 « 12345678...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