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62例

    作者:黄志先;谭峰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压缩骨折应用后路钉棒系统间接复位或减压及术后脊髓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10年6月对新鲜胸腰椎爆裂、压缩骨折62例均行后路钉棒系统复位、椎管间接或直接减压及内固定.结果:61例患者随访8~24个月,1例失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平均35%和后缘93%恢复至术后的前缘92%和后缘98.3%,Cobb角由术前26°恢复至术后5°,术后随访除5例完全性截瘫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脊髓、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获得Frankel分级1~3级神经功能恢复,随访患者中无1例出现迟发性脊髓、神经损伤,2例出现椎弓根钉断裂,但无椎体高度丢失和不适.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固定坚强,手术并发症少及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 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胡家华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后路跨节段内固定常规外侧植骨治疗,比较治疗疗效。结果2组术后3个月时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较术前增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2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观察组E级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术前评估为A~D级而术后升高2个级别者,观察组为36.67%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大程度恢复伤椎高度及Cobb角,复位良好,疗效可靠。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李昊;肖延河;陈峰;司枫;杜发会;姜涛;张磊

    目的 对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笔者选取了2006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胸腰脊椎骨折患者,其中68例为男,42例为女性,年龄为14~83岁,平均(46.16±7.2)岁,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度有了显著的改善(P<0.05),且脊髓神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后路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L1椎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的疗效

    作者:冯阳阳;武政;刘向栋;常宝生;周煜虎;赵程锦

    目的:探究后路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对L1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84例L1椎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采取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采取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椎管容积减少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同时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远、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组间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椎体压缩率、Cobb角、椎管容积减少比均明显降低,且以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各项指标手术前后及术后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和Cobb角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内固定失败率低于对照组[11.90%(5/42)vs 30.95%(13/42)],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治疗L1爆裂性骨折压迫髓腔所致不全瘫的近远期疗效均较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后路钉棒系统治疗47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疗效分析

    作者:赵景飞

    目的 探究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以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7例应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以及脱位的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分析各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手术后胸腰椎椎前缘高约(23.4±2.0)mm,手术后患者椎后缘高约(25.0±1.8)mm,手术后患者的Cobb角约为(2 0°±0.9°).患者手术后椎前缘以及椎后缘明显高于手术前,患者的Cobb角明显小于手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操作简单,出血少,且固定较为牢固,可以有效的恢复患者脊柱的自然生理弯曲,对治疗胸腰椎的骨折以及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后路钉棒系统治疗47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疗效分析

    作者:董征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7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Franke1分级情况。47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管减压复位及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的治疗方式。结果47例患者的Franke1分级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脊椎序列恢复正常,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未出现钉棒断裂、松动等情况。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椎体序列的恢复并维持其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 测量胸腰椎骨折复位后椎体"空壳"的体积

    作者:钟泽莅;胡海刚;林旭;谭伦;吴超;曾俊;邓佳燕

    背景: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常运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T11-L2),但目前对于固定后"空壳"现象只着重于影像学的发现,缺乏相关深入的临床研究.目的:探索胸腰椎骨折复位后椎体"空壳"体积测量的新方法,评价不同"空壳"大小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骨一科72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行后路内固定复位后存在椎体"空壳"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X射线片、CT及MRI),记录分析椎体前缘压缩程度、Cobb角、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复位相关并发症情况;采用Mimics软件测量椎体"空壳"和伤椎的体积,计算空壳/伤椎体积比,随访观察椎体"空壳"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72例患者中,空壳/伤椎体积比<5%的有16例(A组),5%-10%有30例(B组),>10%的有26例(C组);②"空壳"愈合情况比较:A、B组"空壳"不愈合率显著低于C组(P < 0.05),但A,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伤椎前缘压缩程度比较:A、B、C组患者在复位前及复位后即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在末次随访时A、B组伤椎前缘压缩程度显著高于C组(P < 0.05);④Cobb角比较:3组患者在复位前、复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目测类比疼痛评分:A、B组在复位后即刻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在末次随访时要明显优于C组(P < 0.05);⑥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发现1例切口渗液,B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和1例螺钉松动, C组发现2例螺钉松动和1例单侧连接棒断裂,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⑦结果提示,空壳/伤椎体积比>10%时,"空壳"不愈合发生率高,易出现后期椎体高度的丢失及慢性腰背痛;椎体"空壳"体积的测量对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脊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作者:尹安高

    目的:观察分析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脊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总体治疗效果情况,为后期骨科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大限度上提高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改善神经损伤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收治治疗的胸腰脊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这些患者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以及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处理.结果:对参与实验研究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的具体恢复情况、Cobb角变化以及神经损伤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P<0.05),提高了胸腰脊椎骨折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临床治疗数据结果显示,对于存在胸腰脊椎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来说,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的治疗方法是为行之有效的.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34例

    作者:李双平

    目的 探讨对胸腰段脊椎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34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并进行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Cobb角的变化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比较.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半年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半年进行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显示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治疗胸腰脊椎骨折并神经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后路钉棒系统在胸腰椎骨折的应用

    作者:范义平;陈恩祥;蒋泰媛;刘伟军;龙正友;陈晓松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骨折,近年来由于椎弓根螺钉的出现使得手术治疗变得相对简单,我们从2003年-2006年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5例,效果尚可,现报道如下: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型骨折26例分析

    作者:黄建;纪敏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过去3年我科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2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资料,其中摔伤23例,车祸碰伤3例.均于伤后10 d内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全麻俯卧体位,均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手术均顺利,术后均得到定期复查及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均一期愈合,椎体高度恢复85%~100%,平均95%,根据评价治疗标准,优良率96%.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是治疗胸腰段椎体屈曲型骨折的有效内植物,后路手术内固定安全可靠.

  • 后路钉棒系统应用治疗上中胸椎骨折脱位

    作者:蔡永捍;段世儒;黄荣清;李增鸿;毛文华

    目的 分析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中上胸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O骨折分类:B2型13例,C2型6例,脱位均为前脱位.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7例,C级4例,D级3例.结果 其中5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者无改善,B级7例中5例有1级改善,2例无变化,C级4例中1例恢复至E级,另3例恢复至D级,D级3例恢复至正常.术后脊椎序列恢复正常,随访表明,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结论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脊髓损伤严重,多合并肋骨骨折及血气胸.如果病情允许,应尽早手术治疗,恢复脊柱序列及稳定性,为患者大限度恢复创造条件.

  • 带拉力螺钉的后路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松;杨函;王高举;叙双;康建平;王清

    [目的]探讨带拉力螺钉的后路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经后路钉棒系统行C2/C3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带拉力螺钉的颈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试验组)26例,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照组)2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采用X线片和CT扫描观察手术前后两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和颈部疼痛VAS评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手术顺利.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3.8±23.7) min和(119.5±47.3)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79.9±128.2) ml和(216.7±137.2) ml;透视次数分别为(11.5±2.6)次和(14.9±4.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椎弓根螺钉置入顺利,无神经和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 ~48个月,两组植骨融合满意,脊髓损伤者Frankel分级均有1~2级的改善.VAS评分改善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8%±20%和72%±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C3成角矫正率分别为83%±10%和73%±17%;移位矫正率分别为87%±15%和7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拉力螺钉的后路钉棒系统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可获得与普通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相似临床疗效,但前者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射线透视次数,骨折复位更满意.

  • 加自制横连的后路C2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

    作者:李新武;刘锦;韩旭;朱锋;肖俊;许沛荣;金根洋

    [目的]探讨加自制横连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4月在解放军101医院接受加自制横连联合C2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13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随访X线片和或CT观察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6.52±14.14) min,术中出血量(77.31±14.73) ml,术中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血肿形成及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2~ 36个月,平均(22.32±8.51)个月,骨折部位于术后3个月复查时均正常骨性愈合,随访钉棒在位良好,无移位、滑脱现象.术前颈部疼痛VAS评分(6.84±1.23),末次随访时为(1.2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自制横连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固定可靠,手术复位简单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确切满意.

  • 钉棒内固定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贵军;朱林;林毅兴;成惠林;廖可立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效果。方法对13例上颈椎不稳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其中11例行钉棒系统枕颈融合术,2例行钉棒系统环枢椎融合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6.5个月。结果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术后神经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影像学复查钉棒位置均良好,均形成良好骨性融合,脊髓无受压。术后3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变率为(65.5±35.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上颈椎不稳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 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5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进要;蔡宗新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对于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52例应用后路钉棒系统进行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手术后5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椎前缘高约23.9±2.1mm,明显高于术前10.6±1.1mm;手术之后患者椎后缘高约25.1±1.2mm,明显高于术前20.0±1.3mm;手术之后患者Cobb角约2.0°±1.0°,明显小于术前17.9°±2.5°,手术前、后患者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操作简捷,复位较为准确,固定牢固,可以较好的恢复脊柱自然弯曲,对于胸腰椎骨折及脱位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后路钉棒系统治疗86例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疗效分析

    作者:徐晶

    目的:研究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脱位疗效.方法:收集了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6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并观察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椎管横截面积、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为0.819±0.038、椎体后缘高度为0.928±0.102、椎管横截面积0.921±0.117、Cobb'角为6.2°±1.39°,明显大于术前各项指标;手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也明显好于术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可以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状况和神经功能,对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

    作者:耿生贵;邱松;康秀莲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较术前显著增加,Cobb角较术前显著减小,经配对 t 检验,P<0.05;除2例全瘫病人外其余神经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