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晓敏

    目的:研究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3例脱离范围<1/3角膜面积的前房注入空气,6例脱离范围1/3~2/3角膜面积的注入含50% C3F8的混合惰性气体,2例脱离范围>2/3角膜面积的采用角膜缝合联合50% C3F8的混合惰性气体前房注入.结果:注入空气的3例患者,气体吸收时间3~5天,注入50% C3F8的混合惰性气体的8例患者,气体吸收时间2~4周.11例患者角膜后弹力层均复位成功.结论:根据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面积大小选择注入不同的气体或联合角膜缝合,能确保复位成功.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景珂;孙兰萍;杨顺玲;崔红;李惠;任瑞珍;吕伟

    目的 观察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9眼)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采取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将脱离的角膜后弹力层手术复位.结果 复位术后第1d7例角膜水肿明显减轻,1周后完全恢复透明.2例于复位术后3d角膜仍明显水肿,复查UBM见后弹力层在位,分别于术后12d及15d角膜恢复透明.结论 UBM是诊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角膜水肿时它的应用既避免了误诊又为治疗赢得了时间.

  • 白内障术后长期广泛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手术复位1例

    作者:叶霞;周健;张自峰

    1 病例患者女,82岁.因“左眼白内障术后视物模糊1月”于2014年5月27日就诊于解放军第413医院眼科.患者缘于1月前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于外院行“左眼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仍觉左眼视物模糊,视力改善不明显,无眼痛或分泌物增多,不伴头晕头痛.当地医院以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局部滴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50%葡萄糖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等,进行抗炎、脱水及营养角膜治疗.用药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视物模糊逐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遂就诊于我院.

  • 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侯艳宏;崔红平

    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是一种发生率小但可致盲的眼内手术并发症,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操作的刺激、术中灌注液或黏弹剂的错误使用、手术器械不达标或重复使用,以及术者操作欠娴熟等.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对预后具有关键意义.主要治疗策略包括保守治疗、前房气体填塞、前房注射黏弹剂、手法复位、缝合、后弹力层置换及穿透性角膜移植等.本文对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

  •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初步临床观察

    作者:吴护平;谢素贞;董诺;闫蕾;刘昭升

    目的 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自2007年9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术中均未处理患眼角膜内皮.直接用植入镊将制作好的直径为8.5mm的角膜内皮植片植入受体前房,气体顶压植片进行固定.术后随访6~20个月,观察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对手术前后的视力进行比较,检查植片透明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5例患者术后植片与受体内皮面始终贴附良好;1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层间裂隙,经改俯卧位后植片贴附良好.6例患者植片均透明,其中5例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同术前,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眼外伤造成的视神经萎缩.6例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1648±384)个/mm~2.随访过程均未发现有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结论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

    作者:吴护平;董诺;谢素贞;李程;李学治;刘昭升

    目的 探讨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非对照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7例患者,进行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前节相干光断层成像术、超声活体显微镜和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观察植片透明度及植片贴附和植片移位等情况,应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对比手术前后的视力.结果 术后无1例免疫排斥反应、植片移位及晶状体损伤发生.3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继发性青光眼,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3例术后第3天随前房空气的逐渐吸收而眼压下降.1例术后高眼压控制不佳,在术后2周行睫状体光凝术后眼压控制正常.7例患者植片均透明,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显示术后供受体界面、供体角膜基质的高反光性随着时间明显下降,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角膜内皮植片与受体内皮面贴附良好且虹膜及角膜内皮粘连分离.6例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术后视力不提高的原因为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176.6±267.6)个/mm2.结论 不剥除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移植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角膜失代偿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该病的手术方式之一.

  •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初步疗效观察

    作者:黄挺;王玉娟;高娜;陈家祺

    目的 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以及对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住院的8例(8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术中剥除患眼角膜中央部直径7.75 mm的后弹力层和病变的内皮层,再将植床周边部基质表面刮粗糙,然后按常规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方法植入内皮植片.术后观察植片与植床贴合和植片移位等情况.随访3~9个月,记录患者视力、植片透明度、角膜散光及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8例患者术后植片与植床贴合良好,未出现植片移位.术后第1天,1例患者出现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 h后缓解.8例患者术后植片透明,术前存在眼痛的6例患者术后眼痛缓解.8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提高,好矫正视力为0.3~0.7,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1.90±0.70)D,平均内皮细胞密度为(2014±192)个/mm2.结论 与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比较,角膜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的操作较简单,对受体角膜和前房的创伤更小.术中将植床周边部基质表面刮粗糙,可有效预防术后植片移位.

  • 临时锚状缝线在无晶状体眼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挺;王玉娟;罗妍;胡安娣娜;陈家祺

    目的 探讨在无晶状体眼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DSEK)中采用临时锚状缝线固定内皮植片的可行性、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7年4至12月期间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对12例(12只眼)无晶状体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采用临时锚状缝线固定内皮植片进行后弹力层剥除内皮移植术.12例患者均为白内障术后,佳矫正视力(BSCVA)均低于或等于0.04,8例有眼痛.术前与术后3、6及12个月行BSCVA、角膜散光、角膜曲率、角膜厚度测量,术后6和12个月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术后随访12~20个月.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行DSEK.术后12只术眼植片均位于受体植床中央,无植片移位.术后第1天,2例患者出现瞳孔阻滞性青光眼,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术后第2天,随前房中空气减少眼压降至正常.术后12只术眼内皮植片均出现轻至中度水肿,术后8~15 d,植片恢复透明.随访期间,12只术眼角膜均透明.术后12个月,有2例BSCVA为0.7,有3例为0.5,有4例为0.4,有3例为0.3.术后12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2.40±0.70)D,平均角膜曲率为(45.40±1.50)D,平均角膜厚度为(591.5±20.4)μm.术后6和12个月,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088±146)个/mm~2和(1857±101)个/mm~2,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28.9±3.9)%和(36.7±3.1)%.结论 临时锚状缝线能有效地固定内皮植片,防止植片移位和滑入玻璃体腔.

  •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洪晶;郝燕生;马志中;王艳青;刘敬;陈雪

    目的 探讨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的术后疗效、并发症、处理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2007年9至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眼科中心选择9例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行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自动角膜刀取材及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透明性的恢复、植片的脱位率、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随访时间3~7个月.结果 手术中1例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患者的角膜内皮植片植入失败,改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其余8例患者术后植片明显脱位1例,再处理后复位.术后8例手术成功患者视力全部提高,植片透明,角膜厚度为(775±30)μm;角膜曲率为(44.19±2.28)D;角膜散光度数为(2.20±0.83)D;角膜内皮细胞数为(1439±296)个/mm~2.结论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重要术式.

  • 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值得关注和存在争议的问题

    作者:高华

    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角膜盲的主要方法.常见的角膜移植手术方法包括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近来年随着显微手术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在临床得到逐步推广.由于DALK术后的光学效果与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相似且并发症更少,故其有望成为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主流方式.在推广DALK的过程中,临床医师给予了广泛关注,在学习使用中出现了一定的学习曲线和认识方面的争议.本文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

    作者:邓娟;朱思泉;戚朝秀;李群英;朱秀娟

    目的探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个月内施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70例患者170眼进行观察,将术中或术后后弹力层脱离按脱离范围不同分为5个等级记录.结果26眼发生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其中需临床处理者为10眼,占5.88%.经前房注入空气泡、粘弹剂或缝线缝合后复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切口靠前及器械反复进出切口是造成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重要原因.早期复位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国文;曹景;唐艳辉;李宇航;李思珍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39例(43眼) 白内障手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病人给予前房注气或粘弹剂顶压复位等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角膜恢复情况.结果 角膜后弹力层复位后,39例病人43眼角膜均恢复透明,未出现视力功能障碍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 白内障手术中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及视力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 不同病因对角膜内皮移植术后视力的影响

    作者:彭荣梅;洪晶

    背景 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是目前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但不同角膜病变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国内外的报道有所不同.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所致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DSAEK术后视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不同角膜病变对DSAEK术后视力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角膜内皮失代偿患者67例71眼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因的不同将其分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19例22眼、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36例37眼及其他因素引起的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其他病因组)12例12眼,所有患眼均行DSAEK,分析其术后第1、3、7、30、90、180天各组术眼视力改善情况,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的x2检验和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术眼手术前后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及不同病因组在不同时间点LogMAR视力的差异进行比较. 结果 入选的71眼中,71.83%的患眼术前视力低于0.1,所有患眼视力均低于0.3.术前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总体比较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27,P>0.05).术后第1 8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0.8者5眼,占22.73%,略高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10.81%和其他病因组的8.33%,但3个组间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0,P>0.05).3个组患眼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LogMAR视力值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00,P<0.01);术后第7天,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LogMAR视力值为1.29±0.57,明显高于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的0.82±0.43和其他病因组的0.91±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0天,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LogMAR视力值为0.40±0.28,明显低于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的0.64±0.44和其他病因组的0.73±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80天,3个组间LogMAR视力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组视力在术后3个月时达稳定,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组和其他病因组术后90~ 180 d视力仍有变化. 结论 DSAEK是治疗各种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有效方法,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其他病因引起的角膜病变行DSAEK术后6个月视力均恢复较好,但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 AS-OCT在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马远东;夏露露;蒋梅森

    目的:评价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32眼白内障术后出现角膜水肿的患者采用眼科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处理方法,并对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s membrane detachment,DMD)较重的1眼进行手术复位.结果:所有角膜水肿情况都得到及时的判断和处理,严重DMD患者的角膜恢复透明.结论:使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是判断DMD的有效手段.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陈杰汉;戴国圣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01/12间954例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87例87眼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87眼发生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5例严重脱离,经穿刺注入气泡等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白内障手术中切口的方式、宽度、位置及手术器械的机械性损伤,患者角膜可能存在的病理改变,是造成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的脱离的主要原因,术中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及视力的恢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 兔血管内皮细胞对角膜后弹力层代谢的影响

    作者:易伟斌;胡竹林;徐岩泽;王廷华;黄桂琴;陈娟;罗哲文

    目的:检测移植后生长于角膜内皮面的自体血管内皮细胞对角膜后弹力层代谢的影响.方法:家兔26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10只,将培养的自体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到无后弹力层的角膜内皮面;实验对照组10只,移植无角膜内皮层的自体植片;空白对照组6只,移植带角膜内皮细胞的自体植片,术后观察3组角膜植片的水肿变化.术后15d,取下各组角膜植片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植片的角膜后弹力层变化及其上的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角膜植片的内皮面长满培养的自体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切片显示,生长的细胞呈单层分布,内皮面未见明显的后弹力膜样物质形成;实验对照组角膜植片高度增厚,内皮面无细胞生长和后弹力膜样物质形成;空白对照组角膜植片内皮面可见明显的后弹力层,其上可见单层细胞分布.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角膜内皮细胞样功能,但不能产生角膜后弹力层样物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