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手术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后入路)对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外展角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行小切口THA治疗的115例患者(151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入路不同将病例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组包括55例患者(72髋),后入路组包括60例患者(79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和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3 d内摄双髋正位X线并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随访观察患者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2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全部患者使用生物固定型人工髋关节假体.手术切口长度前入路组(9.3±0.8)cm,后入路组(8.9±1.0)cm.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入路组(39.1±4.2)°(30.1°~47.8°),后入路组(44.2±6.3)°(31.8°~62.1°).前入路组髋臼假体外展角全部在30°~50°内,后入路组中11髋(13.9%)的髋臼假体外展角>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入路组髋臼假体外展角误差为(3.3±2.5)°,小于后入路组的(5.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22.2±3.5)个月,未见人工髋关节脱位病例.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THA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小切口THA髋臼假体外展角更准确.
-
减小髋臼杯外展角预防偏瘫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假体脱位
背景:目前关于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后的脱位率报道差别很大.目的:通过减小外展角降低老年偏瘫患者患侧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后的脱位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人工全髋置换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19例患者资料.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期为3个月~7年,平均4年3个月.除2例置换后2年内因其他疾病死亡外,所有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无髋关节脱位,置换后3个月参照Harris评分标准,其中优5例,良12例,优良率达89%.说明通过减小髋臼外展角是预防偏瘫患者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脱位较可行的方法.
-
骨盆歪斜对髋臼外展角影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正常骨盆标本在骨盆歪斜不同角度时的髋臼外展角进行测量,得出髋臼外展角在骨盆绕身体矢状轴旋转时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方法: 手动测量21具骨盆标本共42髋在骨盆绕身体矢状轴向头侧和尾侧歪斜的9个不同角度时的髋臼外展角的度数.结果:骨盆歪斜角度同相应的外展角之间呈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9、P=0.000,通过对歪斜角度和外展角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47.21773+0.9397977X,P=0.000.结论: 骨盆歪斜0°位的外展角平均值为46.5°,变化范围为43.8°~49.2°;骨盆的外展角的大小敏感地受骨盆歪斜角度的影响,骨盆歪斜10°时外展角变化达9.4°,这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判断髋臼位相、术中精确置臼提供一解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