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面罩吸氧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的影响评价

    作者:陈修富;葛振华

    目的:观察分析面罩吸氧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像质量的影响评价.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10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无面罩吸氧,观察组采用面罩吸如纯氧,比较两组患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影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检查成功率基本一致(P>0.0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吸氧面罩吸氧能有效增加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应用价值

    作者:党浩丹;吴俊凤;胡智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拟诊为冠心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的患者,评价其心肌桥的长度、厚度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分为心肌桥组与无心肌桥组,比较两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结果 100例患者中30例发现心肌桥(30.0%),左前降支(LAD)段的发生率高.LAD的心肌桥组与无心肌桥组相应节段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481,P<0.05).结论 心肌桥不能仅视为解剖变异,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心肌桥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卓梅

    目的 探究平板运动试验(TET)结合多层螺旋CT(M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AD)的患者200例,2周内先后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两者结合对冠心病检出率的有关指标.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及两者结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1.3%(74/81)、70.6%(77/109)、69.8%(74/106)、81.9%(77/94)和75.5%(151/200);83.5%(76/91)、84.4%(92/109)、82.6%(76/92),85.2%(82/108)和84.0%(168/200);98.0%(53/57),100%(143/143)、100%(53/53)、97.3%(143/147)和98.0%(196/200).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结合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明确诊断或排除冠心病.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瑛;付强;齐景伟;孙阳;李淑荣;侯凤霞;刘少岩

    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检查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sCRP)检测,进一步探讨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冠脉病变稳定程度的敏感性和准确度,以利于ACS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钙化积分分析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

    作者:耿雪;高龙飞;李晓燕

    心脑血管疾病居各种死因首位,每年全球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接近3亿人.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因为其发病隐匿,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成为临床所需.长期以来,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毕竟是一项有创性的检查,且检查费用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使用.

  • 3 D 自动毫安技术在64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宋其君

    目的:观察3D自动毫安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CTC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64层CTCA检查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C、D两组各50例,对C组患者使用固定毫安技术检查,D组使用3D自动毫安技术检查,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 CTDIvol )及有效剂量,计算D组管电流及应用3 D自动毫安技术的64层CTC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D组管电流为140~680(449±124)mA。 D组、C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8±0.34、3.95±0.65,图像噪声标准差分别为(26.15±1.38)、(25.27±3.81)Hu,CTDIvol分别为(39.56±8.63)、(70.35±9.35)mGy,有效剂量分别为(10.68±2.27)、(16.02±2.61)mSv,两组图像噪声、CTDIvol、有效剂量比较,P均<0.01。应用3D自动毫安技术的64层CTCA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4.92%、92.13%、88.89%、96.47%及93.24%。结论3D自动毫安技术应用于64层CTCA检查,图像噪声相对稳定,辐射剂量低,但不降低图像质量。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疗效评估及术后左心室重构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范胜坤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疗效评估及术后左心室重构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均行CTCA、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评估其影像特点,同时依据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经CTCA检查共评价710节段血管,正常500段(70.42%),轻度狭窄74段(10.42%),中度狭窄69段(9.72%),重度狭窄至完全闭塞67段(9.44%);CAG共评价710节段血管,正常504段(70.99%),轻度狭窄75段(10.56%),中度狭窄67段(9.44%),重度狭窄至完全闭塞64段(9.01%),两种方法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为金标准,CTCA诊断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8.02%、97.09%、97.75%、98.80%、95.24%、0.946;两种方法下左心室重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CA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诊疗中疗效评估方面有重要价值,能有效评估其支架再狭窄程度及左心室重构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