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芍药甘草汤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震球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结合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我院从2014年5月—2017年6月间门诊和住院部接诊的患者中抽取68例作为本次实验受试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运动疗法结合芍药甘草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评分形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100—60分、59—20分、19—0分分别为7例、21例、6例,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例、18例、12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肌痉挛治疗采用运动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痉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小玲

    目的:研究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注意力障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作者:韩波

    目的 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注意力障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注意力障碍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经对比,实验组患者TM-A、TM-B明显短于对照组,ADL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注意力障碍患者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辅助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注意力以及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广泛应用.

  • 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

    作者:何惠燕

    目的 为避免脑卒中患者因吞咽功能出现障碍而影响其生活,尽早做好康复训练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1],选取有吞咽困难患者149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74例,对照组75例.利用分级法,将两组患者在一周之内进行为期3个月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结果 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比较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吞咽能能力.

  •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控制血压升高的有效护理方法

    作者:常黎乾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控制血压升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血压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血压升高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患者预后,建议临床应用。

  •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康复护理临床研究

    作者:曲艳玲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单双数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其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使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提升了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艳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8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知道,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大于了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进行神经内科护理的时候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并加入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进一步提高有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王春燕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脑卒中二级康复患者中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54例脑卒患者中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随机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天数短、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住院医疗费用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护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方法

    作者:张培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方法,探讨系统康复治疗法应用效果.方法把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31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结果采取系统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MMSE、FMA、SES评分更高.结论系统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脑卒中后恢复期康复治疗方法,应在临床医学上积极推广这一种治疗方法.

  • 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萌

    目的:对神经内科部门中脑卒当中的 护理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抽选A医院神经内科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接诊的160例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患者,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这些神经内科的患者在经过手术之后要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出现脑部问题.结论: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的脑卒症状的诱因多种多样,其中为核心的一点是康复护理.

  • 推拿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痉挛肢体中的应用

    作者:孔远英

    目前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据统计,在脑卒中患者中,约有75%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加重家庭负担.其中肢体肌肉痉挛导致运动时阻力增加,导致运动功能不协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阻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恢复、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康复功能恢复的重点和难点.

  • 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吴晓彤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于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效果的实际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2例脑卒中患者实施随机和平均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性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加用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开展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强,P<0.05;研究组患者肢体功能运动状态更佳,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着.结论:医院社区联动护理管理模式对于脑卒中患者效果显着,值得推广.

  • 康复训练在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作者:张华丹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在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7月收治的脑卒并发上肢功能异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可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上肢感觉水平和上肢功能评分明显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脑卒合并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指导,能够加快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速度,对脑卒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作者:董天彩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病,该疾病已成为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在逐年上升,得到社会与临床广泛重视.因此怎样治疗这种疾病,降低致死致残率,提升患者生活及生存的质量,成为现今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对患者致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肢体康复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病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探究康复护理的疗效具有医学价值.

  • 脑卒中病人应用中医护理的价值评估与分析

    作者:陈志琦

    目的:研究脑卒中病人应用中医护理的价值评估与分析.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盲选方法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施行常规性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与接受治疗后的吞咽能力做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前,吞咽能力比较,P> 0.05,无临床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较,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有显著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病人应用中医护理的价值显著,可以使患者的吞咽能力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观察

    作者:蒋红

    脑卒中在临床上比较普遍,其常见的并发症为偏瘫.病情严重的,导致患者不能行走,丧失基本生活能力.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偏瘫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伤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此,有必要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邓颖颖;陈秀丽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的Fugl-Meyer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66.72±21.3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45.73±20.62),实验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67%,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脑卒偏瘫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早期综合康复对神经内科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探讨

    作者:刘金香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神经内科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观察组开始接受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照组仅开展未经医护人员指导的自我锻炼.评定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锻炼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78 条记录 4/4 页 « 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