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静结合理论与现代骨科学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化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种运动观是形成"动静结合"理念的思想基础.1958年,中国骨科前辈方先之、尚天裕等在对传统中医骨伤科治疗经验进行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发展,提出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为中国接骨学治疗骨折四大原则,并确立"动静结合"在4个基本原则中的主导地位[1].
-
中医自稳调节概说
在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自稳调节学说,用以揭释人的生命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人体存在着自稳调节网道,并通过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现,阴阳对立统一、五行生克制化观,自稳调节运动观,谨守象数信息、自稳调节精准观四个方面阐释自稳调节功能特征和内涵以及动力来源.
-
对中医五行学说的思考与认知
对中医五行学说从生命哲学观、运动观、象数观、信息观四个方面探其本源、究其内涵,宏扬特色,彰显这一学说的科学性、生命力.正确认识、准确把握中医五行学说不仅有历史意义,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医治糖尿病以耐力运动为主
不少“糖友”(糖尿病患者)想了解,什么运动、如何运动能够缓解病症.笔者就此请教了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和医师,他们认为,糖尿病不可怕,要树立正确的运动观,持之以恒可以大限度地减轻病患.
-
试论太极拳整体观
太极拳运动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整体运动.运动整体是个圆,因是阴阳运动的统一体,它的理论基础是太极整体观和整体生命观;整体运动是形、气、神运动的统一体.所以太极整体观和整体生命观都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这两种整体观在太极拳中运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整体观和太极拳整体运动观.太极拳运动整体观说的是太极运动的全面性.它和太极拳整体运动观相结合,就是太极拳整体观.太极拳整体观是拳术运动与生命运动相结合的整体观.练太极拳不只是形体练习,还要练意和气,达到形、气、神俱练,使太极拳成为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整体健身术.
-
"病"(症)"证"辩证的逻辑现象刍议
在临床上,中医所说的证或证候是从宏观总体上把握人的整体运动观和疾病质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那种离开研究对象本质自身--邪正抗争的辩证过程--整体层次以下"动物造模"的严重局限性是明显的.由于动物区别于人,它们没有情志和语言,没有抽象思维的表达方式,不能"察色按脉",不能实施"四诊"的唯象辨证,不能如实地反映人的脏腑经络气化功能活动与自然及社会内外环境紧密联系的辩证规律,因而没有心理学、信息学等特征可供临床研究与实践.这就是说,动物的"证候模型"并不能客观如实地复制出来.故我们在实证"证的概念"时,决不可忽视了疾病与人的生命运动规律的联系性.因为任何割断联系的"研究证的实质"的"确切性"到头来都是不真实的,如像在癌症等病的实验室研究中很多药是有特效的,但临床上在具体的病患者面前却很难显效就是例子.
-
浅谈中医学的运动观
本文从生理病理的运动观、辨证论治的运动观和中医学的静止观三方面,阐释了中医学所蕴含的科学的运动观思想.
-
从《黄帝内经》运动观看调畅气血阴阳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从天地运动变化、人的生理病理变化等各方面阐述了运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对于养生和治疗中注意调畅气血阴阳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黄帝内经养生论探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期达到防病延衰的目的.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合同于道.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正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养生论的理念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