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8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转运及护理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转运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统计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89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在转运过程中的急救与护理.结果 成功85例.急救途中死亡2例,入院后死亡2例.成功率95.5%.结论 经过院前评估,途中正确的转运及护理,能够促进转运成功率.
-
956例急救转运患者流行病学特点
目的分析急救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院前急救管理水平.方法对2000~2001年我院956例急救转运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956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0~39岁年龄组患者391例,占40.9%;50~69岁组患者400例,占41.8%.全部患者中一般急诊患者671例(70.2%),危重患者241例(25.2%),死亡患者44例(4.6%).急救转运病种前3位依次为颅脑创伤(17.4%)、脑血管病(16.0%)和心血管病(13.5%).急救转运时间主要分布在9~12时和15~18时.患者来源依次为乡镇医院(53.8%)、县级医院(26.0%)和市级医院(20.2%).结论根据急救转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加强院前急救管理.
-
灾害医疗救援中伤员转运的组织与管理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急救中心受北京市卫生局的委托,第一时间集结了北京市51所医院的73辆救护车和297名急救人员,配置300多万元的近百种物资,组建了全国大的急救转运救援队伍,于5月15日奔赴灾区.与日常急救工作不同,突发灾难时伤员转运工作具有伤员人数多、伤情种类繁、行驶里程长、救援投入大、工作难度高等诸多特点.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伤员的转运工作,对于圆满完成整体救援工作和对伤员的进一步救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综合医院对SARS病人急救转运管理与防护
面对突如其来迅速传播和输入性的大量SARS病人,医院院前急救如何有效应对,既做到积极救治及时转运又做到管理有序,防止传染病在转运过程中的传播,是急诊护理管理者遇到的新问题.制定医务人员的指引,从应急处理程序和方法入手及提高院前急救转运的质量和病人、医务人员的安全.
-
移动重症监护单元系统在院前急救转运体系中的运用
目前我国存在多种院前急救模式~([1]).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院前急救的"急"、"救"、"转"三方面的任务,即以快的速度到达患者身边,并进行针对性的救治,然后再迅速转运到医疗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于2007年10月借鉴法国院前急救模式,组建了依托于综合医院急救科,专业化的,用于医院间陆路急救转运急危重患者2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儿科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院前急救转运方式探讨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各种危重病抢救水平的提高和急救意识的加强,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是当务之急,但由于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国内建立急诊医疗体系起步较晚,儿科急救领域尚属空白,我院于1988年3月在ICU和急诊室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院前急救网络,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完善的儿科急诊医疗体系,现将院前急救转运243例患儿报道如下.
-
开展直升机转送危重病伤员提高城市急救功能
空中急救转运伤员速度快,大大地缩短了院前急救患者转运的时间;而且机动灵活,不受地面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可以更大范围内选择治疗医院,比急救车转运危重伤病员存活率更高[1,2].发达国家开展空中急救较为普及,如:10年前,美国直升机年运送伤员14万人[3],德国全国49个空中医疗救援站,在该国版图上任何一点到近的救援站的距离不超过15 min的直升机航程[4].武汉市急救中心2000年开始探讨直升机转送业务,2002年元月至2003年8月成功进行空中急救转运任务8例.总航程:3 030 km;总飞行时间约29.3 h(其中,待机、登机时间约2.5 h).
-
特区儿童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及管理对策
我院成立于1997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唯一儿童专科医院。2001年5月急诊科成立了“儿童重症急救中心”,配备了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以及两台专用急救车,实行急救转运制度,负责深圳市关内外及周边大小医院的危重儿童的急救转运工作,形成了危重病人一条龙的绿色通道急救服务,为危重病人抢救赢得了时间。
-
喉罩通气在新生儿急救转运与复苏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应用于新生儿急救转运和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90例出现窒息需要接受急救转运、复苏干预的新生儿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采用喉罩进行正压通气,对照组采用面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患儿的成功插入时间、不良反应、复苏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复苏成功率、平均通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5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一次性成功放置率、成功插入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需要采取急救转运和复苏干预的新生儿,喉罩通气可以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开通气道,保证急救顺利进行,提高成功复苏率.
-
2008年至2011年不良结局的转运新生儿病例分析
目的 对近4年来转运入院的新生儿中发生不良结局者的特点进行分析,为提高本省围生儿的生存质量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转运病例中发生不良结局者2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按时间先后分为A组124例(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及B组131例(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分析其基本资料、围生期因素及主要疾病等情况,并比较患儿在不同时期相关特点的变化.结果 发生不良结局者中男性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女为3.05∶1,192∶63),早产儿比例高(73.3%,187/255),剖宫产比例高(49.0%,125/255);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71.4%,182/255),其次为循环系统疾病(40.4%,103/255)及严重先天发育异常(26.3%,67/255).B组与A组比较:(1)住院时间<24 h者比例上升(73/131 vs 50/124,P<0.05);(2)经过2次以上转院者增加(41/131 vs 23/124,P <0.05);(3)极低出生体重儿(包括超低出生体重儿)显著增加(75/131 vs 43/124,P <0.05);(4)呼吸系统疾病(131/131 vs 124/124)及窒息(9/131 vs 22/124)、缺氧缺血性脑病(6/131 vs 16/124)显著下降(P<0.05);(5)循环系统疾病(60/131 vs 31/124)及先天发育异常者(51/131 vs 23/124)显著上升(P<0.05);(6)机械通气(115/131 vs 88/124)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85/131 vs 52/124)显著增加(P<0.05);(7)血液制品使用率显著下降(39/131 vs 53/124,P<0.05);(8)因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者显著减少(22/131 vs 37/124,P<0.05).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对转运时机及转诊医院的选择,可能影响不良结局的发生率;高剖宫产率可能增加不良结局的发生;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能力可能直接影响不良结局的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对不良结局影响大,但同时伴随的循环系统疾病对不良结局的影响近年增加.
-
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203例分析
为了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发挥NICU病房的优势,在辖区内建立危重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系统,对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降低病死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9月转运危重新生儿203例报告如下.
-
院前转运在小儿急救网络实践中的探讨
儿童紧急医疗救护是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不同年龄危重和受伤的儿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得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救助和治疗,其目的是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儿童院前急救是为基层医疗单位向上级医疗、急救条件较好的儿童医疗急救中心安全转运危重患儿的重要纽带,是保证其能否及时得到救治的重要保证.我院于2001年6月1日成立了山西省儿童院前急救转运网络系统,至2003年2月已经转运危重患儿265人次,现初步总结如下.
-
急救网络建设在小儿急救转运中的作用(附888例报告)
院前急救是完整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是急诊室抢救和重症监护(ICU)的基础.而急救转运又是重症患儿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基层医疗单位向急救条件较齐全的急救中心或上级医院安全运送的重要环节.我院在开展院前急救转运的过程中摸索急救网络的建设,使其更好地在急诊医疗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
基层医院小儿危重症的急救转运128例报道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急救转运模式及方法,提高本地区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患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对丰顺县人民医院近3年来转运的危重患儿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危重病患儿均安全转运至上级医院相应专科病房,在转运患儿的原发病以新生儿疾病、重症肺炎和各种感染为主,无1例在途中发生意外或死亡.结论加强转运前、转运途中质量控制,充分估计病情变化,密切监测病情是安全转运的前提条件,快捷安全的转运,提高了本地区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患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是非常有效的.
-
一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致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转运体会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亦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部分的传导能力异常降低,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而引起完全性房室分离.它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极易引起心搏骤停 [1].一旦出现心搏骤停时必须立即按心肺复苏步骤紧急抢救, 复苏成功后采用临时心脏起搏.现将我们近期对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致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转运体会报道如下.
-
昏迷伴呼吸困难24例使用纳洛酮疗效观察
昏迷伴呼吸困难的患者病情危重,在院前急救转运过程中有极大风险,我们对24例昏迷伴呼吸困难的患者使用纳洛酮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高原高寒地区突发事件院前急救转运中的护理组织管理
目的 探讨护理组织管理在高原高寒地区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08年6月~2010年5月转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的145例危重患者为对照组,以2010年6月~2012年5月转入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的133例危重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的院前转运护理,对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护理组织管理;比较两组在急救转运时的意外发生率、死亡率、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率,并评价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实施护理组织管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及死亡率、护理投诉率依此为9.0%、0.8%、5.3%,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3.1%、7.6%、17.9%,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0、5.701、8.303,均P < 0.05).结论 加强护理组织管理,提升出诊护士的专业技能、应变应急能力及处理风险的能力,可提高高原高寒地区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转运的安全性.
-
309例新生儿急救转运的临床意义及分析
目的建立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方法2003年12月我院新生儿救治中心先后与周边52家医院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协作关系,并配置整套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结果2年来共转运309例,占同期总住院病人的16.33%,转运病人中占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共占89.63%).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结论新生儿急救转运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与基层医院的沟通与合作,减少医疗纠纷,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
-
院前急救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脑血管意外是目前院前急救转运的主要对象之一.我们对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院前急救来院和自行来院的两类患者分别进行了观察,发现经过院前急救的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均高于未经过院前救治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 对象此期间我院收治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7 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2 分.院前急救(患者经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现场抢救后送入院)63 例,自行入院(患者未经任何处理,由家属直接送入医院)44 例.
-
急救转运呼吸机分类、特点与选择
归纳了急危重症患者急救转运的临床特点,研究分析了目前常用急救转运通气设备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比较了各种急救转运呼吸机在急救转运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介绍了国内外急救转运呼吸机的技术发展现状.指出微型化、多功能是急救转运呼吸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际临床中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