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状及建议
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不仅为基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我国现阶段多数疾控中心,特别是基层疾控中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均无法对实际工作需求进行满足,其申请资质也有一定差异存在.为此,该研究针对基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来将其服务水平提高,对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仪器进行广泛应用,确保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将服务水平提高.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探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职业病防治机构的职能已逐渐转变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当下相关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质量不高、技术服务内容少等。为此按照相关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在保证服务质量、预防及控制职业病等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公共产品理论在职业病防治体系中的应用
运用公共产品(public goods)理论对当前职业病防治体系加以剖析,从公共产品的特性出发,分析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的关键问题,职业卫生监管、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及职业病患者权益保障等是职业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等.因此,对其准确理解有助于定位政府、用人单位等核心主体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及相关模式与制度才能深入其根本并促进有效治理.并从公共产品的视角阐述相关各方在职业病防治领域中应履行的职责,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2014-2016年全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抽查情况
目的 了解国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变化趋势,为完善政府监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14-2016年检查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发现的问题并归纳为10种类型,分别对2016年和之前2年、甲乙丙级资质机构之间、有限公司和事业单位之间的问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检查的88家机构共发现766个问题,2014-2016年机构问题平均数、问题种类平均数(以下统称2类平均数)分别为(9.86±3.00)个、(6.68±1.31)类,(9.86±2.11)个、(6.50±1.22)类,(7.65±3.19)个、(5.54±1.50)类.2016年和之前2年比较,2类平均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现场采样、审批培训和采样检测流程、维持资质认可条件、网上公开技术报告等4类问题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级机构和有限公司类机构的2类平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级、丙级机构和事业单位类机构的2类平均数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年来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的问题总体明显减少,甲级机构和有限公司类机构从业规范性显著提高,但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等6方面问题依然较多.政府应强化规范引导和执法监督,加快资质认可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激励各类机构规范从业积极性.
-
鞍山地区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及新形势下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通过对我地区乡镇企业职业卫生现状的分析,认识到做好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工作问题较多,难度较大.提出在新形势下加强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对繁荣我地区经济建设,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十分重要.
-
县级疾控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证的困难与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必须依法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
-
广州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回顾与展望
广州市1990~2000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主要是经常性监督、检测和定期职业性体检,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如为2 686家企业建立职业卫生档案,为424 843名工人及365 597名机动车驾驶员建立了职业健康档案,建立了部分数据库,开展了一些追踪研究.通过对965家乡镇企业和768家"三资"企业的劳动卫生抽样调查,基本上掌握了7万多家乡镇企业和3 000多家"三资"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实施了劳动卫生许可证制度;对10 234个职业危害作业点进行了分级评价、挂警示牌,并推行告示周知卡制度,使劳动者享有知情权.职业病发病率由80年代初的16/10 000下降至6/10 000.其主要缺陷是:监督与技术服务混为一体、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未得到有效实施、政府尚未真正把职业卫生纳入公共卫生范畴.因此,未来10年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目标是使广州市职业病发病率控制在5/10 000以下、突发性职业中毒事故下降50%以上,并在2010年杜绝矽肺病新发病例.
-
佛山市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机构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力和设备资源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对各机构的人员数量、学历、专业、职称以及各主要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佛山市各职业病防治机构人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总人数的61.5%;职称构成以初、中级居多,分别占44.2%和26.9%;评价人员多于检测人员,分别占55.8%和32.7%;专业构成以预防医学为主.除紫外线和振动分析仪外,各机构主要的仪器设备配备较齐全.结论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职业卫生服务人员工作能力.
-
佛山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回顾与展望
通过对100多家企业的劳动卫生抽样调查,基本上掌握了全市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调查发现职业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主要缺陷是: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未得到有效实施、政府尚没有足够的力度把职业卫生纳入公共卫生范畴,监督与服务协调不够顺畅.因此,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使佛山市职业病年发病率控制在5/10万以下,突发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逐年下降,年矽肺发病率控制在5/10万以下,并逐步杜绝矽肺病新发病例.
-
焦炉扩容改造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在焦炉扩容改造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某焦化厂有代表性岗位空气中主要毒物浓度的监测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主要毒物危害因素,评价其设备的配套性能,并提出设备改造和毒物治理相关的建议.[结果]某焦化厂的主要毒物危害为沥青、氨、焦炉逸散物等;1998、2002年2次焦炉扩容后,沥青、氨等岗位空气中毒物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苯、二甲苯等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但总体样品合格率保持稳定(P>0.05);该焦化厂先后2次采纳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出的暂缓和逐步对焦炉气回收处理系统扩容改造方案的建议,使其6700余万元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向更趋合理,节约了2700余万元.[结论]紧密联系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一线,为企业创效赢利是当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新模式之一.
-
温州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调查与改进建议
[目的]掌握温州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情况,为有关部门开展职业卫生监管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制作调查问卷,采用普查法,对所有在温州开展业务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员结构、业务范围、检测能力及其2014-2016年在温州的工作业绩进行调查.[结果]在温州开展业务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有17家,包括本地机构3家(占17.7%),外地机构14家(占82.3%);民营机构15家(占88.2%),公立机构2家(占11.8%);甲级机构4家(占23.5%),乙级机构13家(占76.5%),无丙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呈梭形,年龄、职称结构呈金字塔型;外地机构的业务范围、重点检测项目整体实现了全覆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业绩逐年增长,3年累计完成检测、评价8 898家次,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远低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要.[结论]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在保障企业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同时保证其质量.
-
一例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职业卫生学调查
目的 通过一例职业性布鲁氏菌病的职业卫生学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在职业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农林系统职业卫生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对发生在温州市某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职工中的一例职业性布鲁氏菌病进行职业卫生与防护情况调查.结果 该病例具有明确的兽医职业史,职业活动中存在接触布鲁氏菌的机会.该检查站未在检疫工作场所设置排风机等职业病防护设施;检疫人员虽配备一次性使用口罩等防护用品,但口罩不符合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的要求,且检疫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并未完全按照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检查站未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未配备职业卫生管理员,未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职业病防护措施,未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培训,未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结论 浙江省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林领域职业病防治的监管,加强生物因素类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机构建设.
-
珠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珠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状况,为政府对市场和机构的监管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市场分析法,从需方、供方、行政监管三个方面分析珠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 珠海市存在有毒有害企业3 263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8.8万人,全市备案登记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达30家,但实际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不足20家;2015年定期检测1 086家职业病危害程度较重以上企业,占全市职业病危害较重以上企业总数的80.68%;近3年累计完成现状评价149个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项目,占全市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总数的59.84%;但技术服务质量问题较为突出,发现不合格项97个.结论 目前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缺乏实质性监管,企业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
-
基于文献分析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问题
目的 探讨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方法 通过《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发表于2012-2017年且主题含“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文献,归纳分析文献第一作者分布情况和技术服务存在的问题.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245篇,纳入分析135篇.文献第一作者地区分布居于前4位的依次为广东省、山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市,共70篇(占51.8%);第一作者单位属于非民营单位的共计121篇(占89.6%).文献反映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存在35个问题,其中,技术服务水平问题9个,技术服务机构内部管理问题8个,技术服务市场环境问题10个,政府履行职能问题8个.结论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旺盛和技术服务机构服务供给能力不平衡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应针对问题研究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励产生更多机构,供给更多优质服务.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评析
目的: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以下简称《检测工作规范》)的相关条文内容进行分析,为其正确理解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其他已发布的规范和标准,对《检测工作规范》重点和易误解条文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和总结。结果《检测工作规范》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全过程的各项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附件和表格,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个别条文仍可商榷。相关部门在规范实施过程中有必要予以解释、补充和完善,避免规范实效偏离。结论《检测工作规范》可用于指导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有利于提高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规范性。建议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规范。
-
职业病防治体系构建之管见——以公共产品理论为视角
文章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职业病防治体系加以分析,认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准公共产品,应由企业和国家共同分担其出资;职业病患者保障是私人产品,但其责任主体和支付主体是企业;职业病防治监督是纯公共产品,应由国家承担.要将获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谁出资,谁受益"原则变为"共同出资,共同受益"原则,并通过制度设计,鼓励企业主动开展或购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并应当调整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补偿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