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各地
北京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综合支付方式改革的通知》,明确自2016年起,各区县要选择按床日、按病种(单病种或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等付费方式,将支付方式改革覆盖到统筹区域内50%以上提供住院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2018年全面推广至所有机构和病种。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诊服务采取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方式。原则上,以新农合可用基金的30%作为签约参合人员的年度门诊补偿费用包干到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各区县可结合前3年补偿情况确定具体付费标准。 -
解读《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
2012年3月21日,卫生部医政司首次召开全国康复医疗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康复医疗管理与发展.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会上指出,康复医疗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短板.康复医学的建设和发展要纳入医改的大盘子,其中,人才培养和经济政策是康复医学发展的生命线.根据卫生部日前印发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我国将初步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患者在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早在2011年7月,《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优化布局和结构、统筹区域内康复医疗资源、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减少残疾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生存质量,促进社会和谐.该“意见”标志着中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以下就“方案”的基本思路做一简介.
-
哈尔滨:2014年实施医疗云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据悉哈尔滨市2014年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逐步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在乡镇卫生院推行签约服务,推进6个试点县区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居民健康卡和电子病历试点项目。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9%以上。逐步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统筹区域内政策性报销补偿比不低于80%。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和大病保险制度。
-
省内医保异地即时结算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2011年,我国将全面启动省内异地就医的医保即时结算工作,以逐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报销医疗保险费用"跑腿"和"垫支"问题.医保费用即时结算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的重要举措,但目前还面临着不同统筹区域之间医保政策不统一和医保信息网络不健全等问题,短时间内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即时结算的目标.
-
经济强则医疗强
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县域是承上启下的行政区划单元,是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直接、有效的载体;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既在宏观经济中承担着“末”的作用,又在微观经济中扮演着“首”的角色.没有发达的县域经济,县域医疗卫生发展也会积贫积弱;有了县域经济的强劲增长,才能支撑起县域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凡是卫生强省,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县域经济发达.不管是广东、山东,还是浙江、江苏,医疗卫生的发展与县域经济的腾飞是相辅相成的.
-
徐州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江苏省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医疗服务中心,目前徐州市市区医院接收的病人中有1/3来自鲁豫皖等周边省份。近年来,为满足淮海经济区广大参合农民日益增长的异地就医需求,我们组织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与周边的枣庄、菏泽、济宁、宿州、淮北、商丘和宿迁等地新农合经办机构签订新农合服务协议,新建一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同时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和现场刷卡结报,覆盖范围已达到苏鲁豫皖4省8市58个县5000万参合人口。初步建立跨省市新农合沟通协调机制,解决了淮海经济区广大参合农民跨省市异地就医结报问题。提前4年完成了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报,初步实现了跨省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报”的工作目标。
-
签约服务亟待协同发力
浙江省近期完成的专题调研发现,签约服务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医保配套政策不到位.政府文件明确,要调整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制度,科学设置门诊、住院和重大疾病报销政策,差别化设置不同等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引导签约服务对象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已有医保配套措施的地区,签约服务对象对签约内容的知晓率和参与签约的积极性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说明医保政策的引导作用还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