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成本核算软件系统在医院运营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进行,降低病人的医药负担,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益是对医院管理者的挑战.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被医院管理者认为是提高医院效益的有效途径.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整套科学的成本核算系统,将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融入到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实现科学的分析计算,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现代成本核算系统、绩效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们能有效地对医院的日常业务进行管理和评价,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依据.本文用我医院成本核算、预算控制、绩效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实例,讨论系统应用的效果.
-
浙江省各地区医药卫生科技资源与GDP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浙江省各地区医药卫生科技资源与GD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填表调查收集11个地市的医疗卫生科技资源情况,用秩和比法确定RSR值并相关性检验.结果 GDP和pGDP和科研经费RSR值之间呈显著性相关(P<0.05),年均科研产出RSR值和年均科研投入与GDP和pGDP均呈显著相关(r=0.900,p=0.037;r=0.900,p=0.037);在年均科研投入与科研产出之间未见有显著意义的相关(P>0.05).结论医药卫生科技资源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的发展.
-
“新生儿安全项目地区”经济发展及卫生投入对妇幼健康的影响
目的:判断新生儿安全项目地区经济发展及卫生投入对于妇幼健康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青海、宁夏、四川和贵州四省2008-2015年的数据.结果:人均GDP和妇幼保健财政补助对孕产妇死亡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建议中央及地方政府在保持地方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应持续提高妇幼卫生投入.有关地区还应综合考虑各地区其他相关因素,在加强妇幼卫生投入的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妇幼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
我国各地基本药物增补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各地基本药物增补数量及其种类,为各地及国家制定和调整基本药物增补目录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各省基本药物增补量与当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采用频数分析法比较样本省增补的基本药物的数量、类别、品名等方面的同异等.结果:各省增补的基本药物数量与当地的人均GDP呈正相关(r=0.575,P=0.001);样本省增补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抗微生物药品占增补总数的13.91%,中成药中清热剂占增补总数的18.17%;有59种药品被6个以上的省份增补,其中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有43种,中成药有16种.结论:社会经济状况影响各地基本药物的增补数量,各地基本药物的增补存在较为明显的趋同性,并以抗微生物药和清热剂的增补为主.
-
OECD国家经济增长与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基于1995~2009年OECD国家卫生总费用的面板数据
目的探究OECD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随经济增长的演替轨迹.方法选取OECD 34个国家1995~2009年间人均GDP和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的数据,以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为因变量,以人均GDP为自变量,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所选时间区间内,随着人均GDP的增长,OECD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有先增加后减小的现象,演替轨迹呈现明显的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特征;且在人均GDP为51664.8美元时到达拐点.结论 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会随着经济发展持续增长;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会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或出现拐点.
-
VAR模型在我国人口出生率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 基于我国人均GDP,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预测我国人口出生率,探讨其在我国卫生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1952-2013年我国人均GDP及人口出生率资料,用Excel2007和Eviews8.0建立VAR模型,并用2012-2013年的数据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VAR (2)模型拟合及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希尔不等系数分别为8.78%,0.146和3.903%,0.087.结论 VAR (2)模型对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拟合精度较高,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
中国医疗卫生收入的贡献因素分析
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医疗卫生收入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横截面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口、城市化率对医疗卫生收入的增长有显著贡献,而老龄化的贡献并不显着.其边际效果(按照2004年水平)分别为:人均GDP每增加1元,各省医疗卫生收入将增加约58万元;每增多1人,各省将增收354元;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各省将增收2.68亿元.
-
基于《世界卫生统计2015》资料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现状分析
目的 评价WHO 194个会员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千年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全球U5MR现状.方法 以《世界卫生统计2015》 U5MR、主要死因构成比为基础,采用1990~ 2013年U5MR下降幅度评估千年发展目标完成情况,通过2000年与2013年阶段性比较分析U5MR变化规律,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U5MR与“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比值”、人均GDP的相关性.结果 截至2013年,在194个WHO会员国中,46个(23.71%)国家U5MR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2000年与2013年比较,六大洲、低和高死亡率组U5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死亡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死亡率组“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死亡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与中、中与高死亡率组U5MR、“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比值”及平均下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球U5MR地区性差异明显,非洲U5MR均值高,欧洲小,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居中,亚洲渐趋中等水平.各国U5MR与“感染非感染性疾病比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2000年=0.934,r2013年=0.911,P<0.05),与人均GDP呈低度负相关关系(r2000年=-0.443,r2013年=-0.433,P<0.05).结论 降低全球U5MR任重而道远,防控重点应放在非洲和亚洲.防控感染性疾病是中、高死亡率国家的有效措施之一,防控非感染性疾病是低死亡率国家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卫生投入是进一步降低全球U5MR的重要途径.
-
山西省城乡居民享有卫生安全环境均等化状况研究
实现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我国近年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之一。通过比较山西省与陕西省、河南省、浙江省、甘肃省卫生服务资源,评价山西省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均等化状况,为山西省进一步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