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SA、 PSMA、 P504S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董忠;黄秋芬;吴喜链;吴锦标;廖锦先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P504S)在前列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病理科201 1年7月~2013年7月前列腺穿刺标本157例,其中前列腺腺癌(PCa)38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 45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 11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 6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前列腺组织中PSA、PSMA、P504S的表达.结果 PSA在各种前列腺组织中均有表达;PSMA在前列腺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前列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42.2%、18.2%、9.5%;P504S在以上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则分别为94.7%、13.3%、9.1%、0%.结论 P504S在前列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阳性表达率高于PSMA,可为前列腺腺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根据PSA水平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邓晓俊;郎根强;章益峰;褚健;庄剑秋;曹建伟;徐丹枫

    目的 探讨根据PSA水平制定个体化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前列腺癌(PCa)的初次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8例PSA≥4.0ng/mL疑为PCa患者初次经直肠前列腺活检的临床资料.穿刺方法为“10 +X”和“6+X”穿刺法.分析各组PSA情况及DRE、f/T-PSA、PSAD、前列腺体积与穿刺针数、穿刺阳性率等相关性.结果“6+X”针法和“10 +X”针法共438例,在T-PSA 0 ~ 20ng/mL之间患者中,PCa 112例,其中“6+X”针法检测阳性率11.76%,“10+X”针法检测阳性率22.91%,有显著性差异(P <0.005),表明T-PSA(0 ~ 20ng/mL)之间时,对于PCa的检测率,“10+X”针法明显优于“6+X”针法.在T-PSA 20.1~50ng/mL之间患者中,PCa 59例,其中“6+X”针法检测阳性率47.46%,“10+X”针法检测阳性率5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表明T-PSA 20.1~50ng/mL之间时,“10 +X”针法与“6+X”针法相比,并不能显著性提高PCa检测率.在T-PSA≥50.1ng/mL患者中,PCa 56例,其中“6+X”针法检测出28例,占阳性率50.00%,“10+X”针法检测出28例,占阳性率50.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当T-PSA≥20.1 ng/mL,“10+X”针法比“6+X”针法增加的PCa检出率逐渐下降.结论推荐,当T-PSA≤20 ng/mL,采用“10+X”穿刺法;T-PSA≥20.1 ng/mL,采用“6+X”穿刺法.

  •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PSA值>20ng/ml患者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邓晓俊;郎根强;章益峰;褚健;庄剑秋;曹建伟;徐丹枫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PSA值>20ng/ml之间患者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血清PSA值>20ng/ml之间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活检.结果 前列腺癌54例,急性前列腺炎3例.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PSA值>20ng/ml之间患者前列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 前列腺结石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鸿杰;张殿庭;王军;杨宁刚;张项军;张骏

    目的 探讨前列腺结石对血清PSA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健康人群、60例CP、80例BPH经会阴超声检查前列腺结石的发生率,同时进行血清PSA的检测.结果 三组间前列腺结石的发生率分别为9.17%、41.67%、58.75%,差异有显著性;且三组间结石组与非结石组年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血清PSA在三组间结石组与非结石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前列腺结石在BPH、CP中检出率较高,其发病率与年龄有很大关系;前列腺结石对血清PSA无影响.

  • 炎症与血清PSA含量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张英郎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hyperplasia,BPH)是5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病,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也易发于这一人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作为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肿瘤标记物,目前在PCa诊断中已作为重要的筛选指标.正常男性血清PSA <4ng/mL,昼夜变化极小.雄激素、腺体体积、年龄及射精等生理因素均可影响血清PSA浓度.此外前列腺周围环境的变化亦是影响血清PSA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综合文献,对炎症与血清PSA含量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低危前列腺癌治疗的选择

    作者:周峰

    随着PSA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前列腺癌在临床早期得到诊断,这些患者中的相当一部分将拥有相对较低的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很可能将终生罹患前列腺癌却死于其他原因.如何优化治疗方案,必须依赖循证医学为我们指明方向.本文分析了主动监测、放射治疗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三种方案在肿瘤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特点.为低危前列腺癌患者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PSA和肌氨酸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古杰

    转移性前列腺癌组织中含量更高.本文综述PSA和肌氨酸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PSA升高前列腺穿刺阴性的处理

    作者:陆华君;王跃闽

    使用PSA作为前列腺癌筛查工具使前列腺穿刺患者检出率显著增加.然而,因PSA的低特异性,大多数PSA范围在4~10ng/ml的患者前列腺穿刺为阴性.另外,目前穿刺技术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完善此技术以增加肿瘤的检出率及减少重复穿刺数.目前出现了一些更有效的穿刺技术,通过在传统6点穿刺基础上额外增加穿刺数目、穿刺点更偏向前列腺外侧叶,其能显著增加肿瘤检出率.若出现PSA升高而穿刺阴性,各类PSA参数如PSAV、PSAD、PSAD-TZ、F/T能更好的鉴别恶性肿瘤和非肿瘤因素引起的PSA升高,并决定是否重复穿刺,其中F/T是PSA各类参数中特异性高的.另外重复穿刺需注意前角区穿刺.先前数次穿刺阴性患者需考虑饱和穿刺.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的患者再次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后被诊断为前列腺癌的几率减少,但非典型小腺泡增生重复穿刺肿瘤检出率仍较高.

  •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与泌尿系肿瘤

    作者:杨金辉;白铁男;韩瑞发

    自从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被发现后,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在前列腺组织(包括前列腺癌)中表达以外,PSMS还在多种非前列腺组织及肿瘤组织中表达,尤其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引人注意.PSMA的绝对组织特异性受到了挑战,但同时它也为人们对其他泌尿系肿瘤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与进展

    作者:邰胜;梁朝朝

    近几年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增长趋势,但早期前列腺癌基本没有特异性的症状.目前一种由前列腺和尿道旁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PSA及其相关指标仍是常用的一线前列腺癌普查及早期诊断的手段.笔者结合近年的文献就PSA及其相关指标在领域的运用及新的进展作一综述.

  • PSA对前列腺细胞的生长调控

    作者:蒋琪;韩邦旻;夏术阶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组织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记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随访.近年来,PSA对于前列腺细胞的重要生物学作用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从PSA对前列腺细胞的生长调控方面作一综述.

  • PSA倍增时间评估前列腺癌进展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林国文;姚旭东;叶定伟

    监测血清PSA浓度是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常用工具,PSA倍增时间(PSADT)是通过血清PSA动力学研究得到的监测指标,可评估前列腺癌疾病进展.本文介绍PSADT的计算方法,检索文献并阐述PSADT在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临床复发、放疗后临床进展、前列腺癌带瘤生存时间和特异死亡率、挽救性局部治疗疗效及监测观察等待治疗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情况,评价PSADT的应用价值.

  • 如何评估接受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患者PSA值

    作者:李炳坤;王翔

    PSA是诊断和随访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标记物,5α还原酶抑制剂影响血清PSA的值,对于应用5α还原酶抑制剂的患者,如何根据测出值预测患者的实际PSA值来指导诊疗呢? 本文作一综述.

  • PSA在监测前列腺癌治疗中的进展

    作者:孙建涛;徐勇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前列腺癌诊断、治疗中有价值的瘤标,主要存在于前列腺及前列腺癌组织中.PSA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中监测疗效,判断预后,提示复发,选择补救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就PSA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

  • 纳米生物感应器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方云;李本义

    纳米技术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门的课题,基于它的研究成果可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泌尿外科方面研究与应用多的是前列腺癌,包括前列腺癌的早期筛选,分子影像学诊断和靶点导向治疗.我们将全面介绍在这些方面的新历史与进展,本文是第一部分,介绍纳米生物感受器在超敏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中的研究现状.

  •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明;黄健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是一种前列腺癌相关抗原,具有较高的组织特异性和膜结合性.在前列腺癌,特别是非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及其转移灶中表达增高,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成为前列腺癌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抗原
  • 低PSA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祺琦;郑祥毅;谢立平

    低PSA前列腺癌是指诊断时PSA<4.0ng/ml的前列腺癌,如何诊断低PSA前列腺癌成为目前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对近年来低PSA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

  • 雄激素受体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

    作者:徐郑;钱立新

    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重复多态性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基因AREI G/A多态性及其交互作用影响了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及血清PSA水平的变化,本文就近年来AR基因与PSA基因多态性和前列腺癌易感性间的关系作一,并着重讨论了AR基因与PSA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对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

  • PDEF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表达的关系

    作者:黄建华;许云飞;黄国华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是由前列腺上皮分泌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前列腺癌临床筛查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具备高度的组织特异性,多种因素在不同阶段发挥着对PSA的调控作用.PDEF是Ets家族成员之一,它通过多种途径对PSA的表达进行调控,特别是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PSA表达中,通过PSA启动子及雄激素受体(AR androgen receptor)发挥其对PSA表达的正向调控作用.本文就PDEF结构及其与PSA表达关系及相关研究进展做作一综述.

  • 血清PSA与前列腺癌分级、分期的关系

    作者:宋刚;周利群;那彦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自前列腺上皮分泌后,以高浓度储存于导管腔内,极少部分通过组织屏障进入血循环,成为血清PSA.随着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Gleason score,GS)的升高,组织的恶性度升高,组织屏障受破坏加重,同时组织中血管分布更丰富,更多的PSA漏(leakage)到和/或转运(transport)到周围血循环中,导致血清PSA水平升高.分期越晚,血清PSA水平越高.可将血清PSA与GS、临床分期等影响分期的因素联合起来预测前列腺癌患者的终病理分期.

676 条记录 26/34 页 « 12...23242526272829...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