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5例AIDS病人8年HAART疗效分析

    作者:李重熙;白劲松;田波;杨吟;刘俊

    目的 评价长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AIDS)病人的免疫学、病毒学、机会性感染及死亡情况等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12月底,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陆续入组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持续观察8年,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随访,观察基线及每年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病毒载量、耐药情况、死亡情况、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等.结果 共调查55例病人,9人在治疗过程中转诊至其他治疗点继续治疗,6人停药,1人失访,3人死亡,其余36人坚持治疗8年至今.36人中2人发生耐药,其余病人免疫功能及临床情况较前明显好转,病毒载量均抑制在检测线以下.36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从未出现过机会性感染.结论 HAART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避免机会性感染,降低死亡率.长期坚持治疗和良好的依从性是减少耐药、保证病人治疗有效和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 CD+4 T淋巴细胞增殖与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燕;徐慧芳;韩志刚;梁彩云;高凯

    目的 探讨CD4+T淋巴细胞增殖与中国艾滋病病毒(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用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示踪染色法,检测中国正常人、感染HIV-1的典型进展者(TP)和长期不进展者(LTNP) CD4+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对三组人群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相比,TP和LT-NP病例的CD+T淋巴细胞增殖系数(PI)和CFSElowCD+T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P<0.05;P<0.01,P<0.01);其中TP病例的PI和CFSElow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又低于LTNP病例(P<0.01,P<0.01).对于HIV-1感染者(包括TP和LTNP病例),CFSElow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PI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R=0.946,P<0.01;R=0.585,P<0.05),与病毒载量均呈负相关(R=-0.634,P<0.05;R=-0.528,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增值能力和艾滋病疾病进展相关,CD4+T淋巴细胞保持较高的增殖能力,对中国HIV-1感染者长期不进展是一种保护因素.

  • 艾可清连续治疗24个月HIV感染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钱锋;符林春;谭行华;陈淑云;左小庭;赖艳妮

    目的 观察艾可清颗粒治疗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连续治疗24个月的HIV感染者8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组(44例)、西医组(17例)和中西医组(24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测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24个月的各项指标并对其分析.结果 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中西医组治疗24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中医组治疗后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除第12个月外,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各时点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洛夫斯基积分中西医组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指标西医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5.191 8±0.228 06)与治疗前(5.920 0±0.23744)比较下降,血小板计数治疗后(213.411 8±11.831 87)与治疗前(191.941 2±10.816 13)比较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中西医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后(6.160 7±0.291 36)与治疗前(5.333 3±0.356 26)比较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中医组各项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 长期服用艾可清颗粒可稳定和提高病人CD4细胞计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 茂名地区HIV感染者合并TP HBV和HCV感染及对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家图;许铭清;张彩华;廖国东;罗雪梅;彭淑萍

    目的 了解茂名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合并感染梅毒(T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现状及对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影响,为艾滋病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茂名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CD4细胞数并已确证的HIV感染者564例,检测分析TP、HBV和HCV合并感染情况,并比较治疗6个月后CD4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564例HIV感染者中,单一HIV感染、HIV-TP、HIV-HBV、HIV-HCV、HIV-TP-HBV、HIV-TP-HCV、HIV-HBV-HCV和HIV-TP-HB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72.7%、11.3%、11.0%、3.0%、0.9%、0.4%、0.5%和0.2%.与单一HIV感染组比较,除HIV-HCV合并感染组在年龄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在性别、年龄、地域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TP、HIV-HBV和HIV-HCV合并感染的CD4细胞平均数,比单一HIV感染分别低19个/μL、35个/μL和47个/μL,只有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4细胞数与单一HIV感染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茂名市HIV感染者合并TP、HBV和HCV感染率较高,HIV合并HBV感染降低了CD4细胞的恢复数,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应加强TP、HBV和HCV感染标志物的筛查.

  • 辽宁省2013年新报告HIV/AIDS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状况分析

    作者:马宁;康续;赵砚;盖小群;周丹;鄂爽;周金玲;王莉;姚文清

    目的 了解辽宁省2013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病例报告和随访数据库,选取其中采用单平台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计数,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辽宁省新报告并检测CD4细胞的HIV/AIDS病人共1675例,首次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399.38±264.85)个/μL,45.3%(759例)的病人CD4细胞≤350个/μL;年龄、婚姻状况、地区类别和结核症状对CD4细胞计数影响较大.49.4%(828例)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在14天之内完成.结论 辽宁省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有大量的长期感染者,加大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工作力度,合理分配CD4细胞检测能力,保证新发现HIV/AIDS病人能够及时检测CD4细胞数量,在艾滋病防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 冰火两重灸联合HAART对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昕;周成鹏;柴琳;张容秀;冮顺奎

    目的 动态监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接受冰火两重灸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探索冰火两重灸在重建HIV/AIDS病人的免疫功能上的作用,为中医灸法治疗HIV/AIDS病人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70例HIV/AIDS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冰火两重灸联合HAART)36例,对照组(单纯HAART) 34例.监测2组治疗0、6、12个月的CD4细胞绝对计数.结果 1)在2组基线CD4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的CD4细胞计数分别为(372.61±240.47)个/μL、(398.33±207.98)个/μL,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73.53±159.26)个/μL、(284.59±129.69)个/μL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61,P<0.05);2)HAART初治的试验组治疗后6、12个月,CD4细胞计数分别为(497.38±291.92)个/μL、(494.23±201.63)个/μL,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79.11±104.94)个/μL、(330.56±111.77)个/μ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27,P<0.05).结论 冰火两重灸可明显提升HAART初治及HAART≥2年后的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计数,尤其是在HAART初治时联合使用冰火两重灸,对CD4细胞计数的提升效果优.

  • 四川省2014年HIV-1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苏玲;杨洪;胡莹;叶黎;袁丹;魏东兵;周更生;余佳;刘红露

    目的 了解四川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人群和地域分布.方法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采集2014年7-9月新报告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血样400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HIV-1 pol和gag基因区,对获得的核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比较不同亚型毒株感染者首次随访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结果 四川省HIV-1流行毒株的亚型有:CRF07_BC(58.22%)、CRF01_AE(29.50%)、CRF08 BC(4.96%)、CRF85 BC (3.39%)、B(2.09%)、C(0.78%)、CRF02_AG(0.52%),以及CRF07_BC/CRF0 1_AE重组型(0.52%).毒株分布显示出明显的地域特征.CRF01_AE感染者的基线CD4细胞水平更低.结论 以C亚型为骨架的BC重组亚型,在四川省表现出明显的流行优势.提示应结合流行毒株有针对性地提供艾滋病防治工作建议.

  • 76 例经艾滋病母婴阻断治疗的 HIV 阳性孕妇产后的临床体征和免疫功能变化

    作者:刘帅凤;邓小娥;于丽;唐志荣;刘伟

    目的 分析经艾滋病母婴阻断治疗(PMTCT)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孕产妇,产后的临床体征、血色素、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指导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提供科学治疗依据.方法 对广西2004-2010年76例经PMTCT的HIV阳性孕产妇,在产后2年定期随访,其中31例产后继续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45例产后停止HAART,对比分析她们的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测的血色素(HGB)、中性粒细胞(NC)、肝功能(ALT)和免疫功能[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的变化.结果 在31例产后服药的孕产妇中,4例在产后平均2年后出现司坦夫定(D4T)药物关联的体型改变,2例自产后1年内出现严重的齐多夫定(AZT)贫血;45例产后停药者未出现相关临床体征.31例产后服药的孕产妇,在产后2年内CD4细胞计数比PMTCT前有显著性提高.45例产后停药的孕产妇,其CD4细胞计数在产后1年以后有显著性下降.31例产后服药和45例产后停止服药的孕产妇,产后2年定期随访HGB,NC,ALT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广西孕产妇在服用AZT药后,对部分孕产妇血色素影响明显,部分孕产妇服用D4T治疗2年后有脂肪转移严重不良反应.艾滋病母婴阻断后停药的孕产妇CD4细胞水平下降较快.在艾滋病母婴阻断后停药或继续服药的孕产妇,其产后2年内的HGB、NC、ALT影响不明显.

  • 175例新发现HIV-1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试验带型与机体免疫状况相关性分析

    作者:周昀;杨新智;周秋颖;王建华;孙玉萍;杨政权

    目的 了解丹东地区新发现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阳性者的疾病进程,探讨不同疾病进程阶段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的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进行临床分期,对不同疾病期感染者组的WB特异性条带检出率及带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2016-2017年新发现的175例HIV-1阳性者中,WB特异性条带gp160、gp120、gp41、p66、p31及p24检出率均为100%,p51为95.43%,p17为86.29%,p55为64.57%.p51检出率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7和p55在艾滋病(AIDS)期的检出率与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带型共出现6种类型:①全带型(未缺失),②缺失p55,③缺失p55+p17,④缺失p55+p51,⑤缺失p17,⑥缺失p55+p51+ p17,各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60.57%(106人)、22.29%(39人)、8.57%(15人)、3.43%(6人)、4.00%(7人)、1.14%(2人);①全带型出现率在AIDS期组、原发感染组和感染中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I0.817,p=0.001;x2=8.805,P=0.003),②次全带(缺失p55)出现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v带型和pol带型的出现率不受疾病病程的影响;gag带型p55和p17的转阴可以作为疾病发展为艾滋病期的一个潜在判别依据.

  • HIV/AIDS病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

    作者:徐安辉;彭健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影像表现与CD+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60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的病人为研究组,同一时期HIV阴性肺结核病人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人均摄取X线胸片,比较两组影像学特点,记录病人临床资料及研究组CD4细胞计数结果.结果 研究组病变累及肺叶不典型,以下几种X线表现显著高于对照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43.1%vs 11.0%,P<0.05)、胸腔积液(25.0%vs6.0%,P<0.05)、大叶性浸润与实变(28.8%vs 4.0%,P<0.05)、粟粒性结节灶(12.3%vs 4.0%,P<0.05);而以下几种X线征象则更多见于HIV阴性对照组:肺容积减小(21.5%vs 51.0%,P<0.05)、纤维增殖病灶(18.0%vs62.0%,P<0.05)、空洞形成(12.0%vs 37.0%,P<0.05).研究组260例病人的CD4细胞平均数为125/mm3.其中CD4细胞>200/mm3者96例(36.9%),< 200/mm3者164例(63.1%).在96例CD4细胞>200/mm3病人中,41例(42.7%)胸片表现为非典型结核病灶;164例<200/mm3病人中,140例(85.4%)胸片表现为非典型结核病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IV/AIDS病人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病人有显著不同.影像表现与CD4细胞计数有相关性,当CD4细胞低于200/mm3时,胸片更容易出现不典型肺结核表现.

  • 结核菌素试验在艾滋病合并结核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赵红心;张福杰;韩宁;卢联合;郜桂菊;李鑫;赵燕

    目的研究和分析结核菌素(PPD)反应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中的应用;评价结核菌素反应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CD4+细胞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核菌素反应的变化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24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男19人,女5人,测定其CD4+细胞计数,并进行PPD皮试.结果21例的CD4+细胞在50个/μl以下,有2例CD4+细胞分别是198个/μl和132个/μl,另有1例CD4+细胞是600个/μl;PPD皮试结果:无反应的23例,1例出现强阳性;另有1例在HAART治疗5个月后出现阳性反应(直径为10cm).结论PPD阳性在HIV感染者/AIDS患者中不是活动性结核的必要指标;PPD反应率随患者的不同的CD4+水平而异.随着患者免疫状况的好转,反应可发生阳转,并且对下一步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中医药对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干预的系统评价

    作者:彭鑫;张毅

    目的 对中医药干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及病毒载量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反思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现状.方法 由2名研究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分别独立检索并筛选1996-2016年现有数据库以及纸质论文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提取资料,进行交叉复核.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分别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并用GRADEprofiler3.6软件进行证据质量强度级别评价.结果 初检得到2 676篇文献,经过两次筛选,终纳入16篇文献,总计1 716例HIV感染者.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感染者的CD4细胞计数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D) =56.43,95%可信区间(CI):29.73,83.14,P<0.000 1];中药对HIV病毒载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均数差(SMD) =-0.27,95%CI:-0.60,0.07,P=0.12].两项结局指标的GRADE系统证据证明,质量强度级别分别为低级和中级.除轻度不良反应外,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等安全性事件.结论 中医药有提高或稳定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的潜在效果,对HIV病毒载量的干预效果不显著;相关证据证明质量强度级别不高.

  • 2010-2013年云南CD4+T淋巴细胞检测实验室质量考核分析

    作者:董莉娟;陈敏;马艳玲;杨莉;苏莹珍;陈会超;杨朝军

    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临床分期、疾病进展监测、机会性感染的风险评估、抗病毒治疗适应证选择及疗效评价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室间质评作为CD4细胞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是CD4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不同实验室间检测结果可比性的重要保证.为提高云南省CD4细胞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自2005年起,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每年均对全省CD4细胞检测实验室进行年度质量考核,现将2010-2013年云南CD4细胞检测实验室质量考核结果报告如下.

  • 45例HIV/AIDS病人合并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霖;林丽芬;孙蕊;杜芳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因免疫机制受到破坏而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抗病毒治疗的系统化推行,机会性感染的致死性病例已逐渐减少,但由于对合并的恶性肿瘤认识不足导致的肿瘤性致死病例逐渐增多.本文统计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患者中,45例HIV/AIDS病人合并恶性肿瘤,现分析报告如下.

  • AIDS合并PC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意义

    作者:叶宁;李茜茜;朱明利;师金川;叶荣夏;喻剑华;刘寿荣;徐纪茹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主要发生于艾滋病(AIDS)和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是导致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的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使CD4细胞减少、功能减退,同时也会造成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等不同程度的损害,致使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导致严重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甚至造成AIDS病人的死亡[1].为了寻找AIDS合并PC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探讨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对AIDS病人感染PCP的预警作用,对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47例AIDS病人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200例HIV/AIDS病人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

    作者:沈芳;卢洪洲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关系,以及HIV/AIDS病人心电图有无特征性改变.方法 根据CD4细胞计数结果分级(Ⅰ级:>500个/μL;Ⅱ级200个/μL至≤500个/μL;Ⅲ级≤200个/μL),比较三组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的差异和各组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的差异.结果 心电图异常率,CD4细胞计数Ⅰ级为25.0%,Ⅱ级60.5%,Ⅲ级76.7%,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51,P<0.01).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按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快心律失常、ST-T改变、左房室肥大、慢心律失常、低电压、右房室肥大.不同CD4细胞计数组别的异常心电图比较,快心律失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P<0.05).结论 HIV/AIDS病人心电图异常率、快心律失常均与CD4细胞计数分级有关.

  • 南京市2016年首次申请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的传播途径及临床特征

    作者:孙丙虎;胡志亮;成骢;池云;魏洪霞

    目的 了解2016年南京市首次申请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诊确诊为HIV/AIDS病人的550例新发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550病例中男女比例为11.2∶1,20~39岁占67.81%,61.82%未婚,主要传播途径为同性性传播(76.18%).104例合并机会性感染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和体重下降、吞咽疼痛和吞咽困难及皮肤黏膜损伤等典型HIV/AIDS病人感染症状,其中发热21例(20.19%)、腹泻22例(21.15%)、带状疱疹38例(36.54%)和肿瘤33例(31.73%).289名(52.55%)病人血常规结果异常,110例(20.00%)总淋巴细胞、81例(14.73%)白细胞、39例(7.09%)血红蛋白及30例(5.45%)血小板计数降低,111例(20.18%)转氨酶水平升高.550例病例的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为(284.49±186.57)个/μL.四种并发症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中低三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病人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应当重视同性性传播的干预;HIV/AIDS病人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各种机会性感染,密切关注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

  • 一家四人感染HIV原因分析

    作者:张明泽

    为进一步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该文对一家四人感染HIV的原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艾滋病发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且三种传播途径并存.开展艾滋病咨询检测,是防止艾滋病家庭内传播的重要措施.

  • 308nm准分子激光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17、CD4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福娟;丁杨峰;于宁;陆家睛;易雪梅

    目的 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治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CD4的表达,为阐明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2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0例正常人对照者皮肤,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IL-17、CD4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可见IL-17、CD4+T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而正常皮肤组织仅有微量CD4+T、IL-17细胞表达.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后患者皮损IL-17、CD4阳性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 银屑病患者皮损内IL-17、CD4细胞数目增多,表示其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显著降低皮损中IL-17、CD4阳性水平可能是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 与艾滋病相关的外鼻Kaposi肉瘤一例

    作者:房高丽;孙挥宇;伦文辉;柳月红;马爱民;陈帆;吴焱

    患者男,48岁,同性恋,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18个月,右侧鼻翼肿物8个月,视力下降2周入院。患者18个月前因“肺炎”入院,检查发现HIV(+),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详,未进行高效抗逆转录治疗。8个月前右侧鼻翼出现紫黑色结节,逐渐增大,呈结节状重叠生长,肿瘤组织与正常皮肤交界处时有瘙痒感,表面小痂皮,去除后少量出血,可自止,无疼痛。在日本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Kaposi肉瘤,人疱疹病毒8型感染,接受更昔洛韦治疗3个月,肿物无缩小。

371 条记录 4/19 页 « 12345678...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