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理社会应激与综合健康效应的多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量化评价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对人群健康不同损害程度的作用强度.方法以四川省简阳市三组人群978人(门诊病例177例,住院病例214例及健康对照587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用各量表测量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及健康损害程度.进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多类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拟和以及有序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拟和.结果有序结果logistic模型示,负性事件刺激量OR=1.335(P<0.01).社会支持利用对健康损害程度有保护作用(OR=0.513).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是危害综合健康的主要因素,与健康的损害程度成剂量-效应关系;社会支持利用是健康的维护因素.
-
远洋渔业作业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狭窄单调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作为一种较持久的心理社会应激源,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1、2].笔者旨在通过此项调查了解远洋渔业作业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为进一步科学地管理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合理化建议.
-
从陈逸飞之死谈中年养生保健
年仅59岁的著名画家陈逸飞去世了,又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年人在社会各种岗位上充当着骨干或中坚的角色,虽然他们已较成熟,心理生理状态都较稳定,但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不如人意的生活变动或应激事件如住房紧张、拖老带小、生活负担重、子女上学或就业以及职称职务等问题,会构成他们大量的心理社会的紧张刺激,而这些心理社会应激源是中年人患癌症或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的主要诱发因素.
-
心理训练对军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兵役制度的改革,军人与以往相比面临更多的心理社会应激源,突出地表现为身心疾病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这严重影响了部队日常工作和战斗力的提高.如何通过心理学干预使官兵心理状况稳定在一个合适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实施心理训练措施,观察受试军人神经行为功能在军事应激后改善情况,以期为决策部门完善军事训练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藏族与汉族大学生生活事件比较
生活事件是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自上世纪30年代提出应激概念以来,生活事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就引起了学者广泛的关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