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湖北襄阳分离株获得性耐药元件研究

    作者:史莉;孙光成;宋涛;翁幸鐾

    目的 调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元件基因的携带情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10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15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用K-B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5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21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0种町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15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高;15株菌每株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总阳性率达100.0%,共检出7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仅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1株,占6.7%,同时检出2种9株,占60.0%,同时检出3种5株,占33.3%;样本聚类分析可见有一定的聚集性,并可分为A与B二个群;除A群有2个菌株属克隆传播,其余菌株亲缘关系稍远.结论 本组15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 耐药基因与管家基因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亲缘关系研究

    作者:张顺;黄左安;胡珊珊;费秋萍;胡笑蓉;江雪;陈琳;蔡挺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情况及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到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用 gy rA与parC基因测序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6种获得性耐药基因、12种MGEs标记、膜孔蛋白基因(ompK35、ompK36)以及喹诺酮类作用靶位基因(gyrA、parC),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膜孔蛋白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2种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0号为孤立株,其余19株呈明显的聚集性(A家族);A家族可分为A1和A2;A1又可分为A1-1和A1-2;A1-1再可分为A1-1-1和A1-1-2小家族;A1-1-1和A1-1-2小家族聚集性更为明显,并分别出现克隆播散。结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管家基因检测结果提供了本组菌株耐药的遗传基础,并且与耐药表型相对应,样本聚类分析是监控医院感染实用手段。

  •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分析

    作者:高慧;蔡培泉;郁震;曹娟;糜祖煌;姜秀峰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20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PDR-KPN)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情况,并进行相关耐药机制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株PDR-KPN进行10类61种耐药相关基因的PCR法检测,包括A、B、C、D类β-内酰胺酶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喹诺酮类作用靶位gyr基因,接合性质粒、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遗传标记基因.结果 20株PDR-KPN均同时检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共检出8类20种耐药相关基因,分别为A类β-内酰胺酶基因bla TEM、blaSHV、blaCTX-M-1、blaLAP、blaKPC,C类β-内酰胺酶基因blaDHA,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喹诺酮类作用靶位gyr第83位基因突变,接合性质粒标记基因traA、trbC,整合子标记基因int Ⅰ 1,转座子/插入序列标记基因tnp513、ISEcp1、IS26、IS903、ISKpn6.结论 20株PDR-KPN均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加速临床耐药及播散.

  • 20株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检测与菌株亲缘关系研究

    作者:杨丽华;陆利君;吴毅凌;翁幸鐾;糜祖煌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元件,以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医院分离到的20株鲍氏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1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 PGM A法)。结果本组菌对11种抗菌药物均耐药(100.0%),共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和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每株均能检出β‐内酰胺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耐药元件检测结果共分为6种阳性模式;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鲍氏不动杆菌呈明显的聚集性,其中2‐5‐7‐8‐9‐10‐13‐15‐17‐20号株(共10株),11‐12‐16‐19号株(共4株),1‐4‐6号株(共3株)为克隆传播。结论本组菌携带的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一一对应,携带的可移动遗传元件是获得性耐药基因快速传播的原因,特定耐药元件的检测是研究细菌耐药性的一种实用方法。

  • 质粒型AmpC酶DHA基因在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研究

    作者:鲁艳;李从荣;刘东华;胡小平;穆海霞

    目的 调查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DRK)获得性耐药基因及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 浙江浦江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分离株获得性耐药元件研究

    作者:朱葵向;张财富;应华永;金妙玲;兰蕾

    目的:调查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的携带情况,以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了解其耐药机制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浙江省浦江县人民医院患者标本中分离鲍氏不动杆菌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再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 PGM A法)。结果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blaTEM、blaADC、blaOXA‐23群、blaOXA‐66),3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 b、ant(3″)‐Ⅰ),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intⅠ1、tnpU、tnp513、ISaba1、IS26);阳性基因检出率高,可分为6种阳性模式;样本聚类分析显示,菌株分为A与B两个群,并均存在克隆传播:A群的1‐2‐4‐5‐7‐9‐17‐19号株,3‐10号株等,B群的16‐18号株,6‐14‐20号株,8‐11‐12‐13号株。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检出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获得性耐药基因是对该二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并且这些获得性耐药基因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获得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对院内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 携带blaK PC基因肺炎克雷伯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元件研究

    作者:张筠;马红映;汪丽;常燕子;邓在春

    目的 调查宁波两家医院24株携带blaK PC基因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并分析其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两家医院2016年1月 -12月分离出的24株携带blaK PC基因的CRKP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将氨基糖苷类耐药元件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菌 rmtB和ant(3")-Ⅰ基因均阳性,1株菌仅 rmtB基因阳性,接合性质粒标记 traA、trbC检出率分别为91.7% 和95.8%,插入序列 IS26、IS903、ISEcp1检出率分别为87.5%、91.7% 和87.5%,样本聚类分析显示菌株分为A与B二群,A群菌株有明显的聚集性.结论 本组CRKP菌株携带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导致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菌株之间存在克隆传播.

  •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元件研究

    作者:徐燕;刘霞;张卉;周彦;刘小林

    目的:探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的22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2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2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为A1、A2、B的3个家族,这3个家族均提示为医院感染。结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对应,携带blaIM P、blaT EM、blaCA RB、blaOX A‐10群、blaV EB基因和伴膜孔蛋白基因op rD2缺失以及携带若干个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陈乐宝;黄东标;李云亭;周茂亮;胡晓燕;马拥军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CRKP ,用 gyrA测序后BLASTn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 rRNA甲基化酶、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和blaK PC型与 ISK pn6连锁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20株CRKP对9种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均耐药;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KPC、blaIMP),1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SKpn6、intⅠ1);5株CRK P blaK PC-ISK pn6连锁检测为阳性;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 blaIMP与tnp513强关联;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blaSHV及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 rmtB与 ISKpn6、ISEcp1、traA强关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aac(3)-Ⅱ与 IS26、IS903、intⅠ1、trbC强关联。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 blaTEM、blaSHV、blaKPC、blaIMP、aac(3)-Ⅱ、rmtB相关。

  • 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作者:史莉;孙光成;宋涛;翁幸鐾

    目的 调查一组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了解该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到的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均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20株菌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20株菌共检出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20株菌有明显的聚集性,分A与B二个群,并有4个克隆传播.结论 本组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了β-内酰胺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本组菌检出的4个克隆高度疑似医院感染,同一克隆菌株携带相同基因.

  • 铜绿假单胞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

    作者:渠巍;莫非;黄志卓;张姝;夏曙华;糜祖煌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方法 分离自贵州省贵阳地区(A组)和江苏省苏南地区(B组)PAE各20株,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smr、smr-2、qacE△1),质粒遗传标记(traF、trbC),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1133、ISEcp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pU、tnp513),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又为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进行Biast分析.结果 两组PAE呈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药耐药;A组检出qacE△1、merA等两种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5.0%;B组检出qacE△1、merA、tnpU、tnp513等4种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85.0%、5.0%、55.0%.结论 两组为多药耐药的表型,与携带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

    作者:朱健铭;马兆龙;姜如金;吴康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住院患者中分离的62株MDR-AB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插入序列(ISabal、IS1133、ISEcp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sA),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 1、int Ⅰ2、int Ⅰ3)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将先前报道的转座子遗传标记新型转座酶基因tnpU、tnp513合并总结分析.结果 62株MDR-ABA中,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基因ISabal、tnpU、tnp513和int Ⅰ 1阳性株数分别为55株(88.7%)、34株(54.8%)、35株(56.5%)和34株(54.8%),其余8种基因均阴性;55株(88.7%)至少检出1种基因,33株(53.2%)同时4种基因阳性.结论 MDR-ABA存在严重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多药耐药状况可能与ISabal、tnpU、mp513和int Ⅰ 1等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携带率高有关,在MDR-ABA中检出ISabal、tnpU、tnp513等3种基因插入序列和转座酶基因为国内首次.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

    作者:姜文明;蒋海燕;吴国荣;戴小平;翁幸鐾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及与常见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种经 gy rA基因测序确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76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20株菌共检出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基因可分为8种阳性模式;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 blaK PC、blaT EM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intⅠ1、ISEcp1、ISK pn6高度连锁,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 rmtB与插入序列 IS903也高度关联;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菌可分为A、B两个簇群;A簇群又可分为A1和 A2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中的1~2、7~9号株、11~12号株3组分别为克隆传播,B簇群也可分为B1和B2两个亚簇群,B1与B2亚簇群分别为克隆传播。结论该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一致,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密切相关,样本聚类分析提示本组菌株存在多个克隆传播。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元件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研究

    作者:童辉;蒋虹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某县级市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其余28种基因未检出;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指标聚类分析可见,ant(3”)-Ⅰ、aph (3 ')-Ⅰ由tnpU、tnp513、int Ⅰ 1介导,其他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也相关联;样本聚类分析示,3、12~15号株;4、11、16、19号株;5、8、10号株为3个克隆传播.结论 在细菌耐药基因研究中,将检测结果分别作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用于探讨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获得性耐药状况和菌株亲缘性简便有效.

  • 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

    作者:翁幸鐾;糜祖煌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株中质粒、转座子和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宁波市第一医院2008年10月~2009年3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8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 分析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traA、trbC、tnpA、tnpU、tnp513、tnsA、merA、int I 1、int I 2、int I 3.结果 28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3种基因:traA、trbC、int I 1,其余7种基因未检出;各种基因阳性率以traA高25株(89.3%),int I 1次之19株(67.9%),trbC 8株(28.6%);所有28株(100.0%)至少检出1种基因,各菌株基因阳性数1~3种,5株ECO同时检出3种基因,13株同时检出2种基因,10株仅检出1种基因.结论 同时检测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国内首次报道,traA和int I 1基因阳性率较高,而trbC基因阳性率较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各种耐药基因使受体菌表现为多药耐药,检出trbC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 2006-2008年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金辉;赵旺胜;翁幸鐾;麋祖煌

    目的 了解耐药大肠埃希菌多药耐药机制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8年11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多种耐药基因,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指标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除对亚胺培南敏感外,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β-酰胺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基因突变、消毒剂和灭菌剂相关基因、可移动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均有检出;2007年大多耐药基因检出率低于其他两年;qacE△1和intI1存在时间上的差异(P=0.045),2008年的检出率是高的;3年间膜孔蛋白突变率、teha和mdfa检出率均为100.0%;聚类分析发现intI1和qacE△1、tnp513和ISCR1相对稳定,但质粒traA、trbC和插入序列IS26、ISEcpl的位置不固定;2008年菌株的同源性更明显.结论 耐药基因时间变化特征不明显,但耐药机制同可移动遗传元件紧密相关.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的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凌月明;兰小鹏;蔡媛媛;王建福

    目的 调查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了解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收集2010年7-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g yrA和parC基因的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0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3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等.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连锁检测ISaba1-ADC、ISaba 1-OXA-23均呈阳性,而ISaba1-OXA-66均呈阴性;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ADC、OXA-23、OXA-66、ant(3”)-Ⅰ、aph(3)-Ⅰ,adeB、qacE△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高度相关.结论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 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高天明;冯旰珠;姚静;崔进;王良梅;赵水娣;张扬

    目的 探讨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两所三甲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的23株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法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靶位编码基因gyrA、parC和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aac(6')-Ⅰ bcr、qnrA、qnrB、qnrS、qepA基因进行检测,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作BLAST对比分析.结果 23株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检出拓普异构酶ⅡA亚单位编码基因,gyrA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第83位密码子TCC→ATC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I),第87位密码子GAC→GGC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D→G),且23株菌株均出现拓普异构酶ⅣC亚单位编码基因parC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第80位密码子AGC→ATC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S→I);但23株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由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aac(6')-Ⅰ b-cr、qnrA、qnrB、qnrS、qep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23株产KPC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gyrA与parC基因QRDR区的有义突变是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加重了其耐药性,给临床抗菌药物选择带来困难,需引起重视.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的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陈辉英;金法祥;钟建平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ICU 2009年1月-2010年3月痰液标本检出的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法,对20株PDRAB检测54种耐药基因与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结果采用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PDRAB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类检出TEM-1、PER,检出率分别为95.0%、25.0%,C类检出ADC-30,检出率为100.0%,D类检出OXA-23,检出率为100.0%.结论 该组菌株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可导致相关抗菌药物耐药,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菌株及不同菌株间快速传播,UPGMA分析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高度相关.

  •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的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刘春明;韦柳华;朱胜波;唐石伏;孙一帆;马兴璇

    目的 调查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MDRPA中共检出4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联;aac(3)-Ⅱ、aac(6')-Ⅱ与Tn 21/merA、ISpa7、intⅠ 1、trbC高度关联,IMP、aph3'-Ⅱb、DHA、aac(6')-Ⅰ b与之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20株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75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