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TV感染及复制与原发性肝癌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

    作者:李国坚;吴继周;梁远;黎乐群;刘志明;梁任祥;韦忠亮;陈茂伟;吴健林;苏明华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及复制在原发性肝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HCC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配对方法在广西肝癌高发区中选择肝癌高发家庭成员的同时,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相同民族、相同性别,年龄士5岁的无癌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将HBV及HCV的感染作为混杂因素进行控制,应用χ2检验方法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TTVDNA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阳性率分别为33.0%(33/100)和21.0% (21/1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3 0,P=0.039 6)(RR=1.85,95%可信区间为0.980~3.502);两组在男、女性别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7%(23/75)、40.0%(10/25)和20.0% (15/75)、24.0%(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255 6,P=0.094 2;χ2=1.470 6,P=0.181 8).结论:TTV感染及复制与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TTV的致肝癌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HBs和HBx基因在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吴继周;陈茂伟;吴健林;苏明华;梁任祥;韦忠亮;刘义

    目的:探讨HBs(S基因)和HBx基因(X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为制定HCC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配对原则在肝癌高发区选择肝癌高发家庭成员的同时,选择相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同民族、同性别,年龄±5岁的非癌家庭成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和探针杂交法及免疫荧光显影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S和X基因进行检测,应用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基因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两组的男、女性及男女合并后的阳性率及分别为60.5%(46/76)、52.9%(18/34)、58.2%(64/110)和15.8%(12/76)、29.4%(10/34)、20.0%(22/110)(P<0.005、P<0.05、P<0.05).X基因在HCC高发家庭成员组中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非癌家庭成员组,两组的男、女性及男女合并后的阳性率分别为26.3%(20/76)、14.7%(5/34)、22.7%(25/110)和2.6%(2/76)、8.8%(3/34)、4.5%(5/110)(P<0.005、P>0.05、P<0.005).结论:HBV的S基因和X基因与HCC的家庭聚集性存在密切关系.S基因的检出率比X基因检出率高,可作为HBV感染的参考标志物,S基因及X基因在致HCC作用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 安徽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病例的调查

    作者:胡晓申;王海波;王军;蒋江辉;朱海燕;胡宏斌;程鹏;柏德刚;程婧

    目的 分析安徽省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追溯感染来源及传播模式,为预防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例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结果 首例患者2016年2月4日发病,2月27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有活禽市场暴露史,非重症病例;其密切接触者(儿子)2月15日发病,24日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为重症病例,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与患病母亲的密切接触;经积极防控处置和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此疫情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感染途径可能为活禽市场暴露或者有限的人传人;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活禽市场环境污染监测,加强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管理、规范市场管理是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 渝西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家庭聚集性研究

    作者:刘慧;唐启明;周泽伟;王敏

    目的:了解重庆市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家庭聚集性状况。方法随机抽取重庆市渝西地区500个家庭成共1622例行14 C呼气试验,然后对其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622例中感染幽门螺杆菌832例,感染率51.29%,分布在339个家庭,其中以家庭中2例感染、2例及以上感染、家庭中无人感染为主,分别占22.80%、36.40%、32.20%,家庭中独立1例感染占少数为6.60%。不同家庭角色中,父母感染率63.22%,高于子女感染率(3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不同性别中,男性感染率52.11%,女性感染率50.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庆市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父母感染率大于子女感染率,感染者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同时应鼓励家庭成员同时检测、同时治疗,避免生活中交叉感染。

  • 1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周卫东;涂磊;刘丽;罗莹娟

    目的 针对吉安市发生的首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探索可能的感染来源,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名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其相关呼吸道标本,采用RT PCR方法开展H7N9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首例患者于2016年4月1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途径为活禽市场暴露和与禽类接触;其母亲4月5日发病,17日确诊,被感染的可能途径有2种:(1)禽肉处理;(2)母亲与首例病例的密切接触.经过对患者的积极处置和救治,2名患者已出院,此次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 此次疫情所涉及的2例病例确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家庭聚集性病例,首发病例通过禽类暴露而感染,续发病例因共同暴露感染可能性大,但无法完全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性.

  • 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家庭聚集性特征分析

    作者:云雪霞;刘建华;蔡衍珊;许建雄;张春焕;王鸣

    [目的]分析广州市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为今后各型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2008年8-11月全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其中家庭成员完全接受调查的完整户数为3 101户.用自制统一问卷对人口学基本特征、相关疫苗免疫史、既往患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并现场采集静脉血进行各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分析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结果]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率分别为:68.94%,10.94%,10.54%,11.16%.对各型肝炎的家庭聚集性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甲肝的家庭聚集率农村与城市之间有差异(P < 0.05),农村高于城市,其余各型肝炎聚集率地区之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加强以户为单位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对降低广州市各型肝炎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用二项分布分析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家族聚集性

    作者:梁雪枫;高丽;刘建峰;甄晓荣;张晓曙;傅鸿;李慧

    [目的]研究甘肃省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分布是否有家庭聚集性.[方法]2006年甘肃省乙肝血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949户家庭,其中有605个乙肝病毒感染标志阳性病例,分布在398户家庭.本研究针对该数据,采用二项分布进行拟合.如果该数据不服从二项分布,则乙肝表面抗原的分布呈家庭聚集性.[结果]利用二项分布进行拟合,所得统计学检验P值分别为0.000 0,表明该数据不服从二项分布.[结论]甘肃省乙肝感染标志的分布呈家庭聚集性.

  • 农村居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作者:张天哲;袁聚祥;徐应军;范红敏;程继顺

    [目的]探讨河北农村居民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家庭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在河北遵化市下属两农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居民Hp感染情况,共调查人数735人,男性320人,女性415人,年龄在6~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岁.所有被调查者均采集静脉血检测HpU-IgG抗体,确定是否感染Hp.[结果]735例被调查者中Hp总感染率为67.35%,不同年龄组Hp感染情况不同(x2=24.7789,P=0.000 4);但性别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6 5,P>0.05).通过二项分布拟和优度检验,Hp感染的家庭分布符合二项分布(χ2=6.698 7,P>0.05),在理论分布上未发现Hp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分布倾向,但夫妻之间的Hp感染情况一致(χ2=1.373,P>0.05),符合率为65.50%,双亲感染家庭儿童的Hp感染率为65.96%,高于双亲未感染家庭儿童的Hp感染率31.58%(χ2=6.714,P=0.003 5).密切接触家庭成员间Hp感染存在一定家庭聚集现象.[结论]该地区农村居民的Hp感染率为67.35%,男女性别间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分布上看家庭内Hp感染符合二项分布,无聚集性,但密切生活接触仍能增加家庭成员间感染的可能性.

  • 一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陆小军;祖荣强;洪镭;史薇;田秀梅;李解权

    [目的]为明确两名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探索病例间是否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总结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经验及教训,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病例诊断、报告、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 [结果]共发生两例H5N1确认病例,系父子关系.首例病例感染来源不明,在发病后d 8抢救无效死亡.第2例痊愈出院,其感染来源大可能是在医院内护理首例病例期间,与其近距离接触感染. [结论]此起疫情是我国大陆第一起确诊的家庭聚集性人禽流感H5N1发病.提高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特别是直系亲属的管理是及早发现病例、提高救治率和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 应用判定分布类型参数法分析几种常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家庭聚集性

    作者:岳强;田孝学

    为探讨几种常见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是否具有家庭聚集性,采用判定分布类型参数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 饮服行业人群HBsAg携带者的HBV DNA检测

    作者:仲志鸿;韩方岸;陈新;徐岚;龚玉华

    目的:检测饮服从业人员HBsAg携带者HBVDNA,研究阳性者的家庭聚集性,分析其传染性.并评价该指标在修订相应法规和标准,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中的价值.方法:检测乙肝5项HBV-M指标、ALT、HBsAg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对HBsAg阳性饮服从业人员跟踪检测HBV-DNA.并对HBV-DNA阳性者的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11416名饮食服务人员中检出HBsAg阳性412人,阳性率3.61%.其中HBeAg阳性或ALT>40者75人,HBV-DNA阳性69人,阳性率92.00%;HBeAg阴性、ALT<40、且HBsAg≥1:512者76人,HBV-DNA阳性率60.53%;HBeAg阴性、ALT<40且HBsAg<512,符合办理健康证的270人,HBV-DNA阳性率34.07%.HBV-DNA阳性者的家庭聚集率为86.49%,家庭成员HBV感染率为64.38%,相对危险性6.58.提示HBV-DNA阳性者的家庭成员HBV感染呈家庭聚集性.结论:HBeAg阴性且HBsAg<1:512、ALT<40的饮服从业人员仍有一部分是HBV危险的传染源,对饮服人群HBsAg携带者开展HBVDNA检测,以发现和控制这些传染源.

  • 甘肃省宕昌县利什曼原虫感染人群的家庭聚集性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作者:白雪飞;官亚宜;伍卫平;王立英;韩帅;王莹;朱曜宇;冯宇;李凡;任德毅;杨国兵

    目的 为了解甘肃省宕昌县沙湾乡山丘型黑热病流行区人群利什曼原虫感染的分布是否存在家庭、空间聚集性特征,为山丘型黑热病防控工作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结合甘肃宕昌县现场调查的人群血样巢式PCR检测结果与手持GPS对受访家庭的定位数据,进行了二项分布拟合优度x2检验和Scan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两个行政村的96户家庭,215人.215名受检者中,巢式PCR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有49人,人群阳性率为22.8% (49/215);96户家庭中,有巢式PCR检测阳性受检者的有41户,占42.7% (41/96).x2检验显示本次受访家庭中利什曼原虫感染者的分布服从二项分布(P>0.05);Scan分析提示不同地域间人群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次调查虽未发现甘肃省宕昌县黑热病流行区利什曼原虫人群感染呈现家庭聚集性或空间聚集性分布特征,但巢式PCR检测阳性率高,提示当地仍需广泛全面开展黑热病预防控制,重点落实驱蛉灭蛉工作.

  • 重庆市长寿区首起羊群养殖户家庭聚集性布鲁菌病疫情调查

    作者:雷群建;杨亮;毛晓峰

    目的 了解重庆市长寿区首起羊群养殖户家庭聚集性布鲁菌病(布病)疫情,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感染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和畜间疫情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畜间共检疫46头羊,布病血清学阳性率39.13%(18/46).该家庭5口人,共发现4例布病感染者,无现症病例.男女各两例,大年龄65岁,小年龄1.4岁.感染者长接触时间为2年.结论 应加强羊群养殖人员和羊群布病疫情监管.

  • 一起急性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作者:刘士俊;栾玉明;赵丽庆

    目的 查明中毒事件发生经过及发生原因,提出针对性防范对策.方法 应用统一的中毒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病例调查,收集患者吐泻物、共同食物进行检验;实地考察中毒现场环境,并在现场进行模拟中毒试验,使用直读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有毒气体浓度.结果 住户安装和使用燃气热水器不规范,事故现场通风严重不足;现场模拟试验中,中毒现场环境空气中测出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我国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7倍以上;患者吐泻物、共同食物中未检出食物中毒致病源.结论 确认该事件是1起因住户缺乏安全使用燃气热水器的常识,在相对密闭居室内安装并长时间使用燃气热水器,导致大量一氧化碳污染室内空气引发的急性家庭聚集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 四川眉山地区血吸虫病家庭聚集性分析

    作者:蒙先洪;杨羽;吴子松;张奕;钟波;邱东川;蔡兴平;山建中

    用二项分布齐性检验的G统计量,对四川眉山完整的369户粪检资料,进行日本血吸虫感染阳性人数分布的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血吸虫病有家庭聚集现象.

  • 利用Excel进行疾病家庭聚集性的分析

    作者:陈凤

    1 资料来源以文献中一流感病例调查数据为原始资料.某医师研究流感发病是否有家庭聚集性,调查了21户99人,结果见表1.

  • 贵阳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措施分析

    作者:韦继芳;陆朝国;高岚;王秋云;何璐

    目的:分析贵阳市2013~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麻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年龄分布、免疫史、就诊史等特征,尤其是聚集性病例的特征.结果:贵阳市2013年麻疹发病9例,发病率2.08/100万;2014年发病14例,发病率达到3.24/10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4~8月为发病高峰;2013年病例呈散发,2014年出现家庭聚集性疫情,其中两起发生在母亲与6月龄以下婴幼儿之间,并有1例婴幼儿死亡,另一起发生在一家三兄妹之间;2013~2014年总共23例病例中,0岁~组、2岁~组和15岁~组病例占到病例总数的86.21%;散居儿童是麻疹高发人群;无明确麻疹类疫苗接种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到病例总数的86.96%,2014年3起聚集性疫情中无一例按免疫程序要求接种完相应的剂次;39.13%的病例在发病前7~21天到过医院就诊,此比例在2014年3起聚集性疫情中占到71.43%.结论:贵阳市2013 ~2014年麻疹高发与传染源增加、易感人群积累、流动人口基础免疫薄弱和医院感染等有关,应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做好适龄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成人强化免疫工作,加强医院内麻疹病例的管理.

  • 母子四人同患鼻咽癌

    作者:邹浩元;幸超云

    鼻咽癌发病有明显家庭聚集性,但母子四人同患鼻咽癌少见,现将一母子四人先后发病的家庭聚集病例报告如下:

  • 河南省某县成年居民不同类型肥胖的家庭聚集性调研

    作者:孙亮;王重建;李永旗;张卫东;胡东生

    目的 探讨河南省农村地区人群不同类型肥胖的家庭聚集性.方法 资料来源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趋势和综合控制研究的河南现场调查,家庭聚集性分析应用二项分布拟合优度卡方检验,以及患者与非患者一级亲属间患病率的比较;遗传度的计算采用George和Elston的回归模型;利用偏相关分析不同人体测量学指标一级亲属间的相关性.结果 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家庭患病数不符合二项分布,且不同类型肥胖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患者一级亲属患病率,体重指数、腰围和腰身比的遗传度分别为(44±6)%、(48±6)%和(46±6)%.亲子、同胞和夫妻间各肥胖测量指标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河南省某农村地区成年人群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患病均呈现家庭聚集性.

  • 甘肃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家庭聚集性研究

    作者:梁雪枫;李慧;高丽;张晓曙

    目的 研究甘肃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原的分布是否有家庭聚集性.方法 2006年利用乙肝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调查甘肃省379户家庭,其中有7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例,分布在65户家庭中.本研究针对该数据,采用负二项分布和二项分布进行拟合.如果该数据服从负二项分布或不服从二项分布,则乙肝表面抗原的分布呈家庭聚集性.结果 利用负二项分布和二项分布进行拟合,所得统计学数据P值分别为0.683 2和0.0004,表明该数据服从负二项分布、不服从二项分布.结论 甘肃省乙肝表面抗原的分布呈家庭聚集性.

151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