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铁路电气化改造对机车司机室劳动卫生条件影响的研究——机车司机室微小气候及空气环境卫生质量评价
目的 为了解提速及电化改造后机车乘务人员的劳动卫生现状,对机车司机室微小气候及空气环境卫生质量进行监测.方法 按照《旅客列车卫生及监测技术规范》(TB/T 1932-2009)及《铁路司机室照明测量方法》(TB/T 2011-87)、《电力机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3317-2006)进行监测与评价;以≥31℃为高温判定标准.结果 风速、可吸入颗粒、CO、照度等项目无论冬夏季合格率均为100%,CO2合格率也较高.但温度与相对温度的合格率尚不尽如人意;电力和内燃两种类型机车司机室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CO2、可吸入颗粒、照度等指标的监测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空气质量较好而微小气候上存在不足仍是机车司机室突出问题;温度的合格与人的舒适感相矛盾是因评价标准不同;吸烟可导致空气质量的急剧恶化;内燃机车机械间CO、CO2浓度含量较高但对司机室空气质量影响有限;部分机车司机存在中暑、CO2中毒及空调所致疾病的潜在威胁.
-
某坑道空气质量与屯兵数额的调查分析
目的掌握坑道内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分析战时屯兵数额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方法用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和标准评价法,找出坑道内空气质量影响进驻人员身体健康及作业技能的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该坑道微小气候基本达标:
-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监测及病原体分离研究
[目的]了解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病原体的情况.[方法]在检疫锚地对来自国外的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包括鼠类、蚊类、蝇类、蠓类、蚋类和蜚蠊类等进行采集并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对携带输入性蚊蝇在入境船舶上的栖息场所的微小气候因素进行测定分析,对输入性蚊类携带的虫媒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结果]2000-2006年共调查5400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来源地涉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已鉴定确认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6类95种,其中鼠类2种,蚊类22种,蝇类51种,吸血蠓类12种,蚋类5种,蜚蠊类3种.并采获5个新种,7个中国新记录种.上述蠓种和蚋种均为国内首次发现.输入性蚊蝇与入境船舶上的微小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在来自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的6个国家的15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935只输入性蚊类体内分离出13株虫媒病毒,其中乙脑病毒8株,甲病毒属病毒5株.[结论]调查证明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及病原体的情况相当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蝇类与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蝇类与船舶上微小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以便有效指导控制工作.[方法]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存在蝇类的部位场所的微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进行测定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4月~2006年11月共调查230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秦皇岛港入境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蝇类自4月初当室外气温高于10℃时开始出现,至11月初气温低于10℃时基本消失.输入性蝇类主要栖息于船舶生活区外后甲板等特定场所,其密度与栖息场所的温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风速大于5m/s时基本不再飞翔.[结论]结果显示入境船舶携带的输入性蝇类与栖息场所的微小气候因素特别是温、湿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青岛港国际航行客轮微小气候卫生质量调查
[目的] 为制定<国际航行客轮微小气候监测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对往返于青岛港与日本、韩国之间的4艘国际航行客轮的微小气候进行了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 一氧化碳、温度、湿度、噪声、风速、照度6项指标的合格率为100%;二氧化碳的合格率为91.7%;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6%.[结论] 建议制定<国际航行客轮微小气候监测标准>时,各项卫生学监测指标的参考值可定为:风速<0.3m/s,夏季>0.15m/s;CO2咖啡厅、酒吧间、餐厅≤1500ppm,船员、旅客住舱<1000ppm;CO≤4ppm;相对温度40%~65%;噪声≤65db(A);照度>100LX;细菌总数≤40个/皿(沉降法).
-
国际航行客轮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分析
[目的]了解远洋航行船舶旅客及船员生活场所的卫生条件,加强对船舶的卫生检疫和监督.[方法]对船舶进行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照度、噪声、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及空气细菌总数等10个指标的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9673-1996)进行评价.[结果]客舱所有指标均100%合格;船员休息舱中照度、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5%,其余指标均100%合格.[结论]远洋航行船舶的大部分场所卫生学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但船员休息舱内存在部分卫生学指标超标现象,要求船舶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对船舶生活及劳动设施的改进更新及维护保养,为船员和旅客创造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国际候机厅和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状况,为口岸疾病监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冬季至2007年夏季对国际候机厅区域内的4个场所以及国际交通工具机舱等公共场所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结果]候机厅各区域的温、湿度合格率均为77.8%,机舱的温、湿度合格率为66.7%,检验检疫工作区、候机区以及登机口区的照度合格率为88.9%,其余公共场所的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候机厅和国际交通工具的公共卫生总体状况较好,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大部分符合国家标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
公务机客舱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公务机客舱的卫生条件,加强对公务机的卫生检疫和监督.方法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机型的公务机,分别在关舱前、平飞阶段、落地后开舱前3个阶段,对其客舱进行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音、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及细菌总数等10个指标的监测,根据GB9673-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和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阶段的污染物指标(CO、CO2、可吸入颗粒物、甲醛及细菌总数)都达到国家标准,但是部分温度、相对湿度、照度和关舱前的风速和噪音指标超标.结论 公务机客舱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
无锡空港口岸航空器空气质量和微小气候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无锡空港口岸航空器客舱内微小气候与空气质量情况,为进一步提升卫生监督质量,保障国际旅行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航空公司在无锡空港口岸执行飞行任务的航空器客舱内的空气质量与微小气候现状进行了监测,对不同载客量情况下进行了空气质量状况对比研究,并采用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在1年的监测周期中,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在0.21~0.50之间,空气污染指数属于一级和二级,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在空舱与50%载客量时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与满员时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无锡空港口岸国际通航航空器卫生状况良好,微小气候与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大部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
沪九直通车内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沪九直通车车内空气状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3年5月-2014年3月沪九直通车车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 夏季各项目合格率普遍高于冬季;同一车厢内的空气状况差别不大;随着行车时间的增加,温度、CO2、噪声、可吸入颗粒物、甲醛与行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席别车厢中,CO2、噪声、可吸入颗粒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沪九直通车的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状况有待提高,席别不同、季节、变化和行车时间的增加对车内微小气候及空气质量具有一定影响,而同一席别车厢内部的空气状况则大致相似.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时期虹口区部分医院就诊环境空气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时期医院就诊环境空气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消毒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区内8所综合医院部分科室进行空气消毒方法调查及空气微小气候和细菌菌落数测定.结果总合格率为78.57%.大部分医院候诊室可吸入粉尘颗粒数超标,急诊候诊室和门诊候诊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较高,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的高低与现场人员多少有关.结论必须加强医院环境的湿性扫除.用有效的对人体无刺激的消毒剂对空气进行足量的喷雾消毒,以降低空气中可吸入粉尘颗粒数,杀灭致病微生物,有效控制空气细菌菌落数.
-
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检测
目的 了解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安装运行及其性能状况,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法 用仪器测定法对实验室39台生物安全柜进行工作区洁净度、工作窗口气流流向和风速等6项指标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 该疾控中心生物安全柜以噪声合格率低,为79.5%;工作窗口气流风速合格率为92.3%;柜内空气洁净度合格率为97.4%,其他指标亦存在不合格现象.生物Ⅱ级B2型生物安全柜各项目不合格率高.结论 该中心实验室使用中的生物安全柜内空气洁净度和其他微小气候存在问题,应加强生物安全柜选用、安装调试和使用管理.
-
广西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综合性能的检测
为了解广西部分医院洁净手术室的洁净效果,以便改进和提高洁净效率,采用现场检测方法,对六所综合医院的新建的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洁净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所检测的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空气细菌含量和尘埃粒子数全部合格.微小气候参数超标严重,其中相对湿度合格率仅为20.0%,噪声、截面风速、照度合格率范围在56.0%~66.0%,换气次数合格率为86.7%.结论,新建洁净手术室主要参数细菌含量和尘埃颗粒数全部合格,但微小气候合格率较低,说明在硬件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缺陷.
-
医院层流洁净室综合性能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层流洁净室的洁净效果,改进和提高洁净效率.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26所新建的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的洁净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26所医院222间洁净室在净化之后,生物颗粒(沉降菌)数合格率为97.3%,尘埃粒子数合格率为100%;洁净室内温度、换气次数、新风量、静压差等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相对湿度和截面风速合格率分别为76.5%、81.0%,噪声和照度合格率分别为76.5%和81.6%.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建的层流洁净室的洁净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设计布局有不合理之处,部分微小气候指标合格率低.
-
陕西省宝鸡市医疗机构层流洁净手术室 综合性能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洁净手术室综合性能指标,为加强洁净手术部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现场查看和仪器检测法,对宝鸡市16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154间洁净手术室洁净度等微小气候质量进行监测.结果 该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部的洁净度合格率总平均为90%;核心区域空气中尘埃粒子数合格率为85.07%.洁净手术室微小气候的静压差、湿度、温度、照度和换气次数等微小气候质量合格率分别为100%、87.01%、77.27%、79.22%和77.97%;手术室微小气候中的风速不均匀度、噪声和截面平均风速等合格率仅为60%左右.结论 该市医疗机构洁净手术部综合性能较差,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
人防工程改建工作车间夏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与评价
目的 测定由人防工程改建的工作车间内夏季的微小气候、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与细菌总数,为改善人防工程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在人防工程外的对照采样点和工程内的工作车间内采样,测定各项空气质量参数,并且对 2 个地点的空气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各个采样时段,人防工程内作业环境中的温度和风速均显著低于外界对照采样点,而相对湿度则显著高于外界对照采样点.空气中的 TSP 浓度和细菌总数也显著高于对照采样点.结论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人防工程中的空气质量状况.
-
坑道微小气候及菌相变化与坑道类型的关系
坑道内空气质量对进驻人员身体健康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我们对20条不同类型坑道内的空气质量进行调查,现就其微小气候及菌相变化与坑道类型的关系报道如下.基金课题:北京军区基金课题(No.02A004)
-
3种空调方式对医院Ⅱ类环境空气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使用中央空调和分散式空调对Ⅱ类环境空气影响的研究,探讨Ⅱ类环境适宜使用的空调方式及空调使用中对室内小气候产生的影响及对策. 方法分组:中央空调风机盘管组、风道组与柜式空调3组,每组有使用不同空调的Ⅱ类环境房间4 ~5间,分别于空调开放前和空调开放1h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同时测量室温、相对湿度、气压、电压、空调风速等相关因素.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柜式空调开放前、后,空气微生物数量无明显变化;风机盘管式(30%新风)和风道式中央空调系统开启后空气中微生物数量明显减少,分别P<0.05和P<0.005;3组空调开放后空气相对湿度明显降低,柜式空调和风道组P<0.001,风机盘管组 P<0.005;空气采样检出真菌、枯草杆菌、微球菌等10种微生物. 结论 3种空调方式使用在Ⅱ类环境均不会引起明显空气污染;中央空调风道式加新风,配中效以上过滤装置首选,但不得用于感染手术及有传染患者的ICU;中央空调风机盘管用于Ⅱ类环境手术室等无菌区,须增设净化装置;无条件安装中央空调,普通空调也可使用;使用空调时必须保持空调系统的清洁,防止因空调引起的空气污染;注意调整空调房间的室内湿度和保持室内清洁.
-
地下医院内环境微小气候及微生物调查
目的:调查了解地下医院内环境微小气候及微生物状况,为地下医院的科学管理及卫生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撞击法测定空气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数,沉降法测定空气中厌氧菌数,采用棉拭子法测定物体表面真菌数.结果:空气中细菌总数平均为3 195 cfu/m3;真菌平均数为18 046 cfu/m3;厌氧菌数平均为6.6 cfu/皿;木床架及床垫表面真菌数平均分别为27 840 du/cm2及104 960 cfu/m2.结论:地下医院内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特别是真菌污染尤为突出;厌氧菌增多对进驻伤病员有潜在威胁.
-
"冬病夏治"FBP方案与改善室内微小气候相结合防治慢性支气管炎
微小气候.2年后随访,按同一标准对所有入选患者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估、统计、对比、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观察组为91.7%,两组经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应用"冬病夏治"FBP方案防治慢件支气管炎有较好效果,结合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居家微小气候防治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