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试论新时期军队医学学科和人才建设
发展医学科技,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业已形成广泛共识, 其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学科人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给原有共识注入新的内涵,促进军队医学学科和人才建设的新发展,是值得认真研究探讨的新课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参考.
-
上海市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建设工作的回顾与前瞻
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创新发展的骨干力量和根本动力,而医学学科建设水平则是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上海卫生系统始终将学科人才建设作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件大事精心谋划、重点实施.
-
加强学科人才建设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1学科人才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我院党委始终非常重视学科人才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学科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总后勤部秦银河副部长在第二期全军研究型医院建设研训班上的讲话
研究型医院是我国医院管理界的新生事物.2004年解放军总医院率先开展探索实践,2010年,总后对全军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进行了统一部署.八年来,全军上下扎实有效地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在管理理论机制、学科人才建设、科研创新转化、疑难危重病诊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和突出成绩,有力推进了军队医院内涵发展和质量建设,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启示,主要体现为"六个坚持":一是只有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和军委总部关于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一系列决策指示,才能确保创建研究型医院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和姓军为兵、姓军为战的服务方向.
-
上海医学学科人才建设发展模式的探索
在我国已经加入WHO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卫生系统面临的国外医疗机构竞争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只有抓好学科人才的建设,不断增创医学人才和学科新优势,才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
上海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建设的创新模式探讨及成效分析
10多年来,我们一直把重点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作为卫生事业改革与内涵发展的核心工作,精心谋划、重点实施,拓展现代医学科技管理模式,谋求"学科,人才、项目、成果"四位一体、联动发展,从而有效保障了上海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
构建学科人才生长良性循环机制的几点思考
人才建设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学科人才建设,就要建立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机制.要完善管理体制,在务实重效上下功夫:更新管理理念、明确管理职责、强化管理效益;要强化竞争机制,在优胜劣汰上作文章:建立竞岗机制、竞职机制、竞标机制;要健全激励机制,在争先创优上见成效:营造良好环境、实施政策奖励、搞好服务保障.
-
现代化医院后勤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为适应医疗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努力保持医院的协调、持续、稳定发展,各医疗机构通过不断强化学科人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和加大科研管理力度,提升了医院的竞争力.作为现代化医院不可分割部分的后勤,其服务的效率、质量直接影响现代医院全面建设的兴衰.因此,后勤工作如何给以医教研为核心的医院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已成为医院管理者探讨的课题[1~3].
-
强化学科人才建设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学科是综合性医院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医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抓好学科建设就抓住了医院发展的关键[1].我院是一所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近年来,院党委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围绕"做行业典范、建一流名院"的发展目标,突出重点学科建设,强化特色学科建设,重视新兴学科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投入,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确保了医院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现将我院加强学科建设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
上海卫生系统学科人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近10年来,上海卫生系统紧抓学科和人才建设,先后推出了医学领先专业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计划,促进了本市卫生系统医疗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文章论述了上海卫生系统在学科人才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主要收获,总结了取得成绩的经验和体会,分析了学科人才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学科人才建设的工作思路.
-
抓好研究生教育促进医院的学科建设
"十五"以来,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在第三军医大学校部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在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院党委的重视和各相关学科的努力下,作为医院3年上台阶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仅促进了卫勤保障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还强化了学术技术和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速了医院新世纪全面建设的步伐.
-
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迎来建系40华诞
2000年11月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迎来了建系40华诞. 建系40年来,在军委总部和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空军部队的支持关怀下,该系在教学、科研和医疗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40年中,该系共为军队培养了3700多名航空航天医学专业人才,其中博士生29名,硕士生120名,本科生2647名,进修生936名.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后,又先后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基础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设岗学科. 该系以适应空军部队建设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为重点,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解决了一系列空中生理、心理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九五”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的3项,在航空航天医学基础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在重力生理研究方面接近或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40年来,该系始终把全心全意全方位为增强部队战斗力、发展部队卫生事业和保障广大官兵的健康服务,作为自己的发展宗旨和方向,通过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函授班等,加强对全军在职航医卫生干部的继续医学教育和函授教育. 为保障飞行员、航天员及空中乘员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该系制定了航空供氧国家军用标准,高质量完成了航天员选拔方法的研究,成功开发出了DXC系列多项心理测评仪、呼出气氧测定仪及呼吸流律压力测量仪等,都达到了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显著的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40年来,该系党委认真贯彻学校党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依靠建设强有力的党委班子和政治思想工作,把好建系治学的正确方向;通过落实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学科人才建设提供有力保证;通过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打牢学科发展的基础;通过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调动全系上下的工作热情和干劲;通过实施凝聚工程,获得新世纪大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庆祝建系40华诞中,该系邀请全国、全军及民航系统的航医卫生工作者、特约佳宾和校友,出席隆重热烈的系庆大会,同时还举办了学术交流、航空航天医学系40周年系史及科研成果图片展等活动。(摘自《四医大通讯》,2000-11-22,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