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藏高原格尔木地区远距离院前急救分析
格尔木市位于边远的青藏高原,地域辽阔无际,人员居住散远,急救半径广,急诊急救任务繁重,开展院前急救十分困难.现总结分析我院远距离(市区外)院前急救现状,查找存在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对策,以期为急救半径宽广地区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
上海市突发事故流行病学和应急反应
目的:寻找上海市突发事故的某些规律,就如何提高对突发事故的现场救护能力进行探讨.方法:对1987~1988年期间,由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院前急救的101次突发事故的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和Foxplus处理.结果:突发事故类型前三位构成比依次为交通事故22.7%、火灾20.77%和房屋倒塌12.87%;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1~50岁的年龄段;事故主要发生在上午10:00至下午4:00之间;对突发事故应急反应3项指标均有延长趋势.65%的反应间期超过10min;一半以上的伤员在10min内得到现场诊治和转运.结论:为提高对突发事故的现场救援能力,应向市民普及急救和安全知识,及时更新救护中心的通讯设备,增加救护站点,合理安排伤员的现场诊治和转运时间.
-
重庆市主城区120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重庆直辖市有42个行政区域的区县,人口3235.32万人,面积8.24万km~2~([1]).人口多、面积广、山区地形复杂,120急救体系以急救中心与各区县120既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分中心为特色.中心急救半径与在线网络主要分布在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六个区的泛指主城区;受理呼救调度,并直接参与主城区的急救出车.
-
部队冬季执行高原救援作战任务中皮肤冻伤防护的卫勤保障探讨
部队冬季执行高原救援作战任务的卫勤保障特点是[1],突发性强,作战进程快,要求各种保障与部队行动同步进行,加之高原寒区冬季气温低,气候多变,干燥多风,环境恶劣,物资匮乏,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急救半径大,急救力量薄弱[2],部队官兵面临冻伤的威胁,给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针对这些特点,做好部队高原救援作战任务的准备工作及行军过程中皮肤冻伤防护,本文就冬季高原救援作战任务中如何搞好卫勤保障,进行探讨.
-
五例急性心肌梗死院外急救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持续痉挛或狭窄、阻塞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坏死而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急症.同其它危急重症一样,多发生在医院外,在院外急救占较大比重,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据报导,60%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患者发生在起病几小时之内.所以,抓住院外有效急救半径及反应时间进行抢救是成功的关键[1].
-
豫北农村区域性颅脑创伤急救模式初探
随着机动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增加,安阳市农村地区颅脑创伤(TBI)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TBI救治的特殊性,安阳市农村地区创伤急救所依托的乡镇卫生院已难以承担,市县"120"急救半径又过长,从而使发生于该地区的TBI成为伤后"黄金1h"救治的"弱势群体",TBI急救的低"时效性"[1-3]是制约农村创伤急救水平的瓶颈.如何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加强农村TBI专科救治,一直是基层神经外科单位苦苦探索并力图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安阳市重型TBI救治系统[4]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的回顾总结,就建立农村地区TBI加强急救模式的可行性与技术经验进行初步探讨.
-
浅谈基层医院急诊急救
乡镇卫生院是急救网络的枢纽,是急诊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非常重要,加强乡镇卫生院急诊工作,可以缩小急救半径,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及时挽救患者生命.乡镇卫生院除承担院前急救外,还要开展急诊室急救,以稳定生命体征为目的,降低死亡风险率,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做到下面几点:
-
医保前后急救用车比较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翼,占地425平方公里,2001年底常住人口82.96万,流动人口近35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19%.以东西走向的文藻浜为界,南部8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近80万人口.宝山区医疗救护站设在吴淞镇,同时在南部的高境镇和庙行镇设立分站,两个分站的工作量占全站的2/3以上,南部急救半径为7公里左右.
-
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在院前急救中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在院前急救中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前急救患者997例,急救半径分别取3km、5km,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别选取10min、15min,分别对患者进行急救,观察急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本次急救的满意度。结果:对比白班、夜班接警受理时间、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以及急救反应总时间发现,P >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白班与夜班急救成功率发现,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不同急救反应时间以及急救半径发现,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结论:急救半径、急救应急时间影响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应尽可能划分急救范围,建设急救点,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应急时间,确保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
渝东边远山区不同院前急救模式的比较与优化分析
目的:研究重庆东北边远山区巫溪、巫山、奉节三县县人民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探寻高效的模式.方法:对巫溪、巫山、奉节三县县医院分别采用指挥依托型院内兼院前型、依托型院前急救相对独立型、指挥型三种模式,测量三家医院一定急救半径下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各模式下一定急救半径范围的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找出速度快的模式.结果:巫溪县医院平均急救半径4.3km时的院前反应时间为22分22.2秒,速度为28.16km/h;巫山县医院平均急救半径4.78km时的院前反应时间为22分52秒,速度为30.28km/h;奉节县医院平均急救半径4.55km时的院前反应时间为21分46.2秒,速度27.25km/h.三个县之间总体的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各县之间的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各急救模式在边远山区的运用总体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各县之间的急救模式也存在显著差异.巫山县医院采用的依托型院前急救相对独立型优于巫溪县医院采用的指挥依托型院内兼院前型,奉节县医院的指挥型模式两种模式.
-
柳州市院前急救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柳州市院前急救体系的现状,为提高柳州市院前急救水平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政策法规梳理 、2013~2017年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接处警数据分析 、现场调研 、发放统计表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柳州市急救站(点)配制不足,部分地区急救半径过大,急救站医护人员紧缺 、接警员及担架员不足,急诊科医师的执业范围不明确等.结论 确保对院前急救系统的财政投入,为加快院前急救系统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增加基层急救网点,推进胸痛中心 、卒中中心 、创伤中心建设.
-
355例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
本文对355例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创伤院前急救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共院前救治创伤患者355例,其中男236例(66%),女119例(34%),年龄2~80岁,平均38.4岁.急救半径为1~5公里,到达时间1~6分钟,现场救治6~15分钟.途中救护2~7分钟.
-
猝死的家庭急救
目前认为在温度正常的环境中,一个心脏猝死的患者只有在4分钟内得到复苏,才有望生还.而结合我国的实情,即使是急救网络比较健全的北京,急救半径尚过长,并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及时到达现场.有资料显示,从目击者发现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到专业急救人员赶到现场为患者救治的平均时间为9分钟,将使大部分患者因得不到早期救治而死亡.国外发达国家民众心肺复苏等现场急救普及率高,提高了院外高危人群的生存率,比如美国猝死患者的生存率为28.7%而我国则不到1%.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国人一味依赖医院或院前急救组织(如120等)被动等待的传统急救理念亟待更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急危重患者多在院外家庭中发病,而家庭做为一个社会中基本的组成单元,亦是展开急救挽救生命前沿的场所,故倡导家庭自助急救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怎样开展院前家庭自助急救呢?
-
距离和时间指标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距离和时间指标是院前急救行业经常使用的指标,但出诊急救半径指标用于实际工作中多有偏差,实用性不强.本文以每诊往返计程计时的方法,对青岛市急救中心海慈医院分中心127车次的出诊状况进行分析、汇总,计算设定急救半径5~10 km时其出诊距离(S)、出诊时间(T)、平均救治速度(V).结果表明,S以1~5、6~10 km两个距离段频数多,T以4~40 min多见,实际救治病人时的平均速度为13.92 km/h.本文结果为急救分中心的院前管理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