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伤寒论》条文,论述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以及“火”病的治疗要点.结果:五行之中,唯“火”一分为二,日“君火”“相火”,二者乃火行中的一对阴阳,且相火有胜于君火;火性炎上,炎上不及则为君火不明,炎上太过则为相火不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君火之用在于气能浮越温煦,相火之用在于气能浮极而降,君火之升与相火之降又有赖于中气的枢转斡旋.结论:火分君相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
关于“君火”“相火”的思考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于心,主神明,总领全身气血阴阳,抑制相火僭越.相火于五脏,在君火的统摄下,支配各脏腑的正常生理活动,又能抑制君火过及.君火相火是人体生理之火的主要内容,“君火”寄于“心”“相火”寄于五脏,君火可以激发相火,又可以抑制其过亢使其归于本位;相火是君火的基础,为君火主神明提供物质基础代君行令,同时防止君火过及.两者互根互用,互相影响,任何偏颇都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
李东垣"阴火"的内涵及特征浅议
"阴火"是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中的关键,金元时期"阴火"是病理"心火",即君火失制、相火妄为之"心火",病因为脾胃气衰,湿气下流.笔者认为"阴火"致病,主要表现为非独发热,首犯冲、督二脉,致病广泛、证候多端,阴火法时、升降浮沉等特征.
-
少阳相火当慎清
少阳相火根于少阴命火,少阳相火发挥正常功能需命火支持,妄清少阳相火会损及少阴命火及君火,戕害真阳.对于少阳病之治,用药寒热把握非常重要,不可过分温或清,尤其清热宜慎重.
-
论中医之“火”
通过对君、相二火的深入研究,认为君火是事物生长和变化的高主持者和动力,是生命活动的中枢,有了君火,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相火是在君火的指挥下具体完成、促使机体生长发育的火,处于臣使地位,有了相火,君火的作用才能具体落实.明是君火的正常表现,位即安于本位,充分发挥其本身应尽的职责;而阴火、龙雷之火是君、相二火失常时表现出来的.君火为生气之源,相火为气化之本;君火宜静,相火动中守节.君相和谐,则形与神俱;二火皆亢,则成炎上之势;二火皆衰,则生气无根,诸病生焉.
-
相火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火是推动脏腑运动和升降运动的原动力,同时也是七情发生的原动力,其促进七情发生的根源--动机的形成.相火为人体阳气,对精神活动有激发作用,同时可助心火主神明,并推动肝脏疏泄气机,在维持正常的情志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从症状和临床实验资料分析,抑郁症存在着相火不足的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认为相火不足引起心肾不交、肝失疏泄、痰瘀交阻、脑神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基础.
-
君火、相火与“君相互感”学说
君火专指心阳,相火为除心之外其他各脏之阳.心火炽盛之“壮火”,宜苦寒直折其势;阴虚阳亢之相火,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饮食劳倦思虑伤及心脾之“阴火”,治当温补中气.若临床见诸般火证伴随中土虚弱之象,应视病情采用温补中土而敛相火之法.君火相火理论为后世“心肾相交”理论和肝肾同源理论的基础,“君相互感”学说从生命的高层次上揭示了人体心和身的整体调控模式.君火与相火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人的情欲活动.
-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我见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在人体脏腑经络之生克关系协调及阴阳升降、气机调畅之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君火以明的异常状态就是君火不明,包括心火不足而出现精神萎靡、神识不清等症;相火失位,或因元阳不足,水寒不养龙;或因元精亏损,水浅不养龙,致坎水失其蛰藏,相火浮游在上而出现阴虚火旺;或由心君失其镇纳,致相火失去主宰致肝胆疏泄不利;或熏蒸三焦致气机调达失畅;或由脾胃虚弱,中焦土不伏火,致“阴火”乘位.总之,君火不明,相火不位则心肾不交、相火妄动.
-
从四逆汤肾气丸方证解读君火相火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1]367首次提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历代医家学术观点颇多,而于阳火衰微病症的辨证施治,概不离四逆汤、肾气丸等温阳经方.本文通过四逆汤、肾气丸方证简析、名家君火相火医论撷要,跟师临床验案举隅,解读君相有别、君相互用、君相合一辨证关系.1四逆汤肾气丸方证简析以经方药证诠释经典医理,是中医研修的基本方式.辨析经方温阳益火重剂四逆汤、肾气丸药原医理,当是证悟君火相火的门径.
-
相火理论探讨
历代医家对相火的认识颇不一致,众说纷纭,并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使得后世学者对相火的认识懵懂不清,影响了相火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本文参考历代医家文献,结合临床,对相火理论进行了整理阐述:相火理论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古代医家所说之相火分为生理之相火和病理之相火.生理之相火源自肾间命门,而寄养分布于肝胆、肾、膀胱、三焦、心包等脏腑内,其中主要是寄养在下焦肝肾两脏.病理之相火则是由于肝肾阴精亏虚,不能制约节制生理之相火,"相火妄动"而形成.相火与君火关系密切,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
张锡纯之君相二火探究
君火、相火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然后经历了漫长的理论演变和临床实践,到清末民初时期医学家已对君相二火具有深刻的理解.张锡纯汇总了前人的思想,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君火相火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与阐发,认为君火发于心中,相火起于命门,寄于胆,游行于三焦.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机探讨
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是中西医研究的重点疾病。中医对本病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联合西药能较好的控制病情、保护内脏。但目前中医对本病病机理论尚不完善,辨证分型众多,难以解释整个疾病发展过程,治疗近期效果明显但易复发。艾儒棣教授精研红斑狼疮,结合50年临床经验提出本病根源是真阴不足导致君火不明、相火妄动,卫气不藏,郁而化火,积热成毒。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三焦与"气虚发热"关系初探
从"中焦不化,上焦不行,下焦不通,郁而发热"的病机入手,探讨三焦与君相之火的关系以及从生理、病理、临床治疗方面看三焦在"气虚发热"中的意义.
-
心脏激素-骨髓干细胞-肿瘤相关性假说
笔者认为肿瘤的基本病机可形象地表述为君火不明,相火离位.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去认识君火与心脏激素、骨髓干细胞与相火等之间的紧密关联,为了全面深入地弄清肿瘤的发病机制,提出心脏激素-骨髓干细胞-肿瘤相关性假说,并用现代医学成果论证了"癌由心生"的理论合理性,为癌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即利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进行具体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