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干细胞与心脏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宜申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一直是当代医学需要攻克的重要问题.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心脏在出生后无法进行细胞分裂,不可再生,心肌细胞受损往往带来致命的后果.本文对干细胞在心脏再生领域的应用潜能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着重讲述了胚胎干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应用进行展望.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作者:王明晶;朱岩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1年8月~ 2012年7月间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患者,将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再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并在治疗后的3个月对两组的患者的运动能力、感觉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膀胱功能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能能力、感觉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膀胱功能能力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出现7例低热、2例头痛、1例腹胀、1例肢体麻木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了12例低热、12例头痛、12例腹胀、7例肢体麻木的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脊髓损伤时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疗效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40例

    作者:谢艳英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0例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于移植后1、4、8和12周进行肝功能等检测,并观察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移植1、4、8和12周后,ALB由治疗前28.26±6.08g/L升至治疗12周后的34.12±6.27g/L;CHOL由治疗前2.87±1.16mmol/L升至治疗12周后的3.69±1.29mmol/L;PT由治疗前18.08±2.59s降低至治疗12周后的16.54±2.88s.移植12周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临床症状,是一项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有效的新措施.

  • 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150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松贤;徐江海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肝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50例,其中肝炎肝硬化130例、酒精性肝病20例,其中酒精致肝硬化肝性脊髓病1例.年龄25~68岁.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通过肝动脉置管移植入肝脏,在移植后10、20、30天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改善、Child-Turcotte-Pugh分数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移植后第10天,患者血浆白蛋白由30.12±5.57g/L升至36.33±5.44g/L,丙氨酸转氨酶由术前85.71±82.86U/L.降至65.37±16.37U/L(P<0.01).凝血酶原时间从移植前的15.55±3.71秒逐渐下降至移植后的14.41±2.93秒,纤维蛋白原从2.12±0.77g/L逐渐升高至2.94±0.77g/L.凝血酶原活动度100%患者不同程度升高,由治疗前平均25.18±14.8%上升至30天52.65±22.8%.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食欲改善、体力好转138例(92.0%),腹水减少或消失及下肢浮肿减轻134例(89.3%),腹胀减轻140例(93.3%).近期未发生与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 白血病儿童骨髓干细胞特性及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作者:朱明霞;邱远梅

    目的:探讨白血病儿童骨髓来源的MSCs在白血病儿童化疗后实行自体同输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免疫重建作用.方法:通过贴壁法体外纯化扩增MSCs,获得第3~4(P3~4)代细胞用于实验观察.结果:本实验能够成功培养出白血病儿童骨髓来源的MSCs,且综上所述认为MSCs可能有潜在促进免疫重建及抗白血病的能力.结论:白血病儿童来源的MSCs具有MSCs的共同生物学特性,白血病儿童骨髓来源的MSCs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面性.

  • 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42例护理观察

    作者:杨冰;陈金秒;王爱菊;于洪亮;李华;郑晖;李道宽

    目的:观察干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大部分病例的临床症状2个月完全消失,肝功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基本恢复正常,彩超肝脏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干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治疗作用

    作者:梁斌;杨达胜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干细胞因子(SCF)对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160只8~10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I/R,B组)、I/RG-CSF+SCF治疗组(C组)、G-CSF+SCF对照组(D组).C、D组于手术后予G-CSF 50μg/(kg·日)和SCF 200μg /(kg·日),1次/日×5皮下注射,于术后第5、10、17、24、31天每组分别取8只大鼠处死,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CD34+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CD34+细胞表达变化,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C组和D组外周血中CD34+细胞百分比于第5天达高峰,与A组、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肾组织内CD34+细胞较A组、B组也明显增多(P<0.05);术后第5、10、17天C组肾脏病理学改变均明显好于B组(P<0.05),第24天C组肾脏病理学改变恢复正常,而B组仍异常.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联合应用能加速肾小管坏死的修复.

  • 研究发现一种促进骨骼形成的蛋白质

    作者:

    日本墒玉大学冈崎康司领导的研究小组将老鼠的干细胞分别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析发现,“Id4”蛋白质能够促进骨髓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而遏制向脂肪细胞的分化。

  •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谢利民

    近年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兴起和对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利用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 益气温阳活血方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庆有;陆曙;苏伟;赵立诚

    目的:对比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结扎冠脉前降支造模,检测模型鼠造模当天、第5天和第10天外周循环血干细胞数,计算治疗第8周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左室壁面积、左室腔面积等.结果:中药组外周血干细胞数在造模5 d后显著升高(P<0.001);停药5d天,仍高于西药组(P<0.001).中药组心脏重量指数下降(P<0.001),中药组心脏重量指数、左室壁面积、左室腔面积均较模型组下降(分别为P<0.05,P<0.01,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具有良好的动员骨髓干细胞作用,在防治心室重构方面有优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趋势.

  • 补肾活血方动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童晓云;杨忠奇;冼绍祥;赵立诚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补肾活血方与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心梗大鼠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空白组、rhG-CSF组(简称CSF组)、补肾活血方(简称BS)低剂量组与BS高剂量组.造模1d、5d和14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CD34+细胞,比较不同组间血管密度.结果:急性心梗5d后BS高剂量组与CSF组外周血CD34+细胞测值较空白组测值明显升高(P<0.01),BS高剂量组与CSF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5d后BS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亦具有显著差异(P<0.05);2周后BS高剂量组测值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余3组基本恢复至动员前水平.心梗5d后和14d后CSF组与BS低剂量组、BS高剂量组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浸润,梗死灶周围可见CD34阳性心肌细胞样细胞生长,且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空白组.结论:不同剂量补肾活血方均可能致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增加,高剂量补肾活血方动员效果明显强于低剂量组.动员的外周血CD34+细胞有可能流入心肌梗死部位,进而分化为心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等.与rhG-CSF相比,高剂量补肾活血方疗效确定,且动员作用更为持久.

  •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和左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杨庆有;陆曙;龚少愚;孙慧茹

    目的 对比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结扎冠脉前降支造模,检测模型鼠造模当天、第5天和第10天外周循环血干细胞数,计算治疗第8周大鼠心脏重量指数,室壁变薄率和膨胀指数.结果 中药组外周血干细胞数在造模5 d后显著升高(P<0.001);停药5 d后,仍高于西药组(P<0.001).中药组心脏重量指数下降(P<0.001),室壁变薄率升高,膨胀指数显著下降(分别为P<0.05,P<0.001).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方具有良好的动员骨髓干细胞作用,其动员作用较G-CSF持久;在防治心室重构方面有优于G-CSF的趋势.

  • 中药在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嵇玲瑛;李伊为;陈东风;姜倩娥

    软骨组织工程学是有可能解决软骨缺损的希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是软骨组织工程学的理想种子细胞.研究表明中药具有调节BMSC 向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本文就中药诱导BMSC 的软骨分化的研究现状行综述,以此来探讨中药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 黄芪、三七促进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博华;朱陵群;张娟子;牛福玲;崔巍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对骨髓干细胞体外转化并扩增EPC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常规采集下肢缺血患者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不同条件下贴壁扩增细胞.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间杂有少量圆形细胞.与对照组相比,黄芪中、低剂量组,三七中、高剂量组CD34+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增加.结论:黄芪、三七能促进EPC的转化和增殖.

  • 不同引经药对股骨头坏死模型兔骨髓干细胞归巢的影响

    作者:田能;孔祥英;王荣田;林娜;陈卫衡

    目的:观察比较活骨Ⅱ方配伍不同引经药对液氮冷冻性股骨头坏死(ONFH)兔股骨头内骨髓干细胞归巢的影响,探讨其防治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84只兔经液氮冷冻法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活骨Ⅱ方及活骨Ⅱ方分别加牛膝、细辛、独活和桔梗(简称活骨、牛膝、细辛、独活和桔梗)等6组,另14只设为假手术组.在造模同时所有动物均皮下注射rhG-CSF(30 μg·kg-1·d-1,连续7d),并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和相应中药.于注射rhG -CSF前后分别进行外周血WBC计数.分别于给药2周和4周后,股骨头经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血管墨汁灌注观察血管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及SDF-1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明显升高,血管面积和SD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活骨Ⅱ方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降低,血管面积增大、BrdU阳性细胞数和SDF-1表达升高;与活骨Ⅱ方组比较,牛膝组给药4周时股骨头内空骨陷窝率降低、血管面积增大,2周时SDF-1表达增高;桔梗组股骨头内空骨陷窝率有增高趋势,4周时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细辛和独活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活骨Ⅱ方能通过促进动员起来的骨髓于细胞定向归巢从而防治股骨头坏死;引经药牛膝可进一步提高活骨Ⅱ方的上述作用.

  • 美国发现将骨髓干细胞转成脑细胞的抗体

    作者: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近日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科学家已经找到一种可将骨髓干细胞直接转变成脑细胞的方法。此项研究结果展现了抗体作为细胞功能的通用操作器的潜力。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

  • 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骨髓干细胞动员的影响

    作者:胡元会;吴华芹;祁鑫;吴皓;周育平;石洁;李海霞;宋庆桥;商秀洋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骨髓干细胞动员的影响. 方法 将63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40 mL 稀释后静脉滴注, 每天1次.治疗 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及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的变化. 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F、SV、C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1), 组间比较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且能显著增加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促进骨髓干细胞动员,这可能是其改善心功能的机制之一.

  • 葛根素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作者:肖立中;高凌俊;马绍椿;赖少燕;林晓云;曾兆俞

    目的比较葛根素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对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9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常规西药(对照组)、常规西药加用葛根素(葛根素组)和常规西药加G-CSF(G-CSF组) 治疗,并进行治疗前后心肌梗死面积、血浆G-CS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测定.结果治疗前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与G-CSF、MMP-9、IL-6、TNF-α呈正相关(r=0.45、0.42、0.44、0.42,P<0.01);治疗28天时,葛根素组、G-CSF组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治疗7天时,葛根素组G-CSF、MMP-9、IL-6、TNF-α均降低(P<0.05),G-CSF组则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葛根素及G-CSF均可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但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完全不同.

  • 人参皂甙Rg1诱导骨髓干细胞游走分化促进家兔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内皮细胞再生的研究

    作者:王宁元;吕传江;陈学海;凑口信也;藤原久义

    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1能否促进骨髓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进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方法将家兔从髂骨处抽取骨髓液用赤色荧光色素DiI进行标记后输回家兔体内,然后将其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1治疗组,测定两组家兔缺血1周和2周末的左室功能及2周末的心肌梗死面积.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心肌缺血部位来自骨髓细胞的DiI阳性细胞率和血管内皮细胞的CD31阳性细胞率.另外还测定了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心肌间质的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水平.结果治疗组CD31染色阳性细胞中同时呈现DiI阳性的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心肌间质G-CSF的浓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好转,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结论人参皂甙Rg1通过刺激心肌局部组织分泌G-CSF而诱导骨髓细胞游走至心肌组织进而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内皮细胞的再生直接对缺血心肌组织的毛细血管再生及血流供应的维护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肠炎清联合肠黏膜下注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UC大鼠的研究

    作者:康宜兵;吕永慧;吴宇金;钟志勇;武昕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免疫复合型UC模型的DAI评分以及血清TNF-α水平,探讨肠黏膜下注射法BMSCs移植对大鼠U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模型组三硝基苯磺酸加免疫复合法造模溃疡性结肠炎,选取40只成模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模型对照B组、肠黏膜下注射BMSCs移植C组、肠黏膜下BMSCs移植+肠炎清D组,10只/组.C组、D组肠黏膜下注射BMSCs一次.连续观察14d,分别于细胞移植后第7d和第14d从所有组中各取5只动物采血、剖检,检测血清TNF-α浓度.结果:模型对照B组大鼠体重减轻,体重增长缓慢.DAI评分均升高(P<0.01).给药7d,D组DAI评分降低(P<0.05).给药14d,C组DAI评分有降低趋势(P>0.05).给药14d,与模型对照B组相比,C组血清TNF-α降低(P<0.05).结论:肠黏膜下注射BMSCs移植加肠炎清灌胃可以改善大便性状,降低DAI评分.肠黏膜下注射BMSCs移植能降低血清TNF-α,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829 条记录 1/42 页 « 12345678...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