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干细胞输注修复放疗免疫抑制的动物实验

    作者:秦雨琪;张丽娟;任伟东;董坚

    目的 探讨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对放疗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修复作用,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后免疫抑制的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只小鼠经照射剂量为8 Gy的6 MV直线加速器X线照射,随后实验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注小鼠骨髓干细胞1×107个,0.2 mL,对照组小鼠通过尾静脉输入0.2 mL生理盐水,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于移植后第15、25、35天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常规,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变化情况,并观察生存状态和存活率.结果 经放疗所致免疫抑制的小鼠经骨髓干细胞输注后35 d存活率为80%,未经输注的小鼠35 d存活率为10%;放疗后小鼠经骨髓干细胞输注后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例及CD3+T细胞亚群较未经输注干细胞的小鼠高(P<0.05);在骨髓干细胞移植后第15天,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M低,随后逐渐升高(P<0.05);骨髓干细胞移植后能降低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P<0.05).结论 骨髓干细胞的输注能够修复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这为干细胞用于临床修复放化疗所致的免疫抑制的病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骨髓干细胞移植可影响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者:张瑞成;董念国;侯剑峰;法宪恩

    目的 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AMI模型,将制备的BM-MNCs悬液和培养液分别经心外膜下植入实验组和对照组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末,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Bcl-2、Fas、FasL蛋白在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BM-MNCs及其周边区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 移植后4周末,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cl-2蛋白吸光值显著升高(P<0.05),Fas、FasL蛋白吸光值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存活.结论 同种异体大鼠BM-MNCs移植可调节Bcl-2、Fas、FasL蛋白表达,抑制AMI后心肌细胞凋亡发生.

  • 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昕;陈纪林;胡奉环;杨伟宪;杨跃进;陈在嘉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于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后的定植、生长、分化特点和疗效.方法中华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90 min再灌注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于心肌梗死后1周分别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PKH26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等体积培养基.心肌梗死后6周通过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图指标检测心功能变化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在移植了骨髓细胞的梗死区域内可找到发出红色荧光的移植细胞,其Ⅷ因子和Desmin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HE染色、PTH染色及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幼稚的心肌细胞,未见细胞融合现象.移植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示心肌梗死6周时,较结扎后左室舒张末压显著改善(P<0.05),较同期对照组左室压力大上升速度显著升高(P<0.05);心肌梗死6周时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术后-术前射血分数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梗死区的小血管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定植于心肌梗死区,并向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同时能显著地促进小血管再生,有改善心功能的潜能.

  • 骨髓干细胞动员对高龄大鼠缺血心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敏;吴贤仁;闫纯英;黄林喜;陈畅;张钰;陈广玲;李玉光

    目的:了解从老年大鼠中动员出的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心肌和分化的能力,以及对缺血心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分为3组:高龄心肌梗死+动员组、高龄心肌梗死组和青年心肌梗死+动员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制作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动员组大鼠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干细胞因子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释放并归巢于心肌梗死灶,于建模后24h、48 h和4周杀死各组大鼠,取出心脏,通过免疫组化、HE染色方法观察老年大鼠心肌梗死灶、边缘区和正常心肌组织CD34阳性细胞浸润及心肌再生的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比较动员前后外周血中CD34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应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老年大鼠心功能指标.结果:使用干细胞因子后,高龄动员组及青年动员组大鼠外周血中CD34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两组大鼠心肌梗死灶均可见大量CD34细胞浸润;高龄动员组大鼠在制模4周时心功能指标显著比高龄心肌梗死组改善,而高龄动员组和青年动员组的心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均显著改善.制模后24h,高龄动员组大鼠和青年动员组大鼠心肌梗死程度轻,可见CD34阳性的幼稚心肌细胞样细胞,4周后瘢痕组织少,缺血心肌的基本结构得到保护.结论:在骨髓干细胞动员剂作用下,从老年大鼠个体中动员出的骨髓干细胞归巢梗死心肌能力仍得到增强,有较多干细胞向梗死灶迁移,并向心肌细胞等分化,保护缺血心肌基本结构,改善心功能.

  • 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武峰;王海昌;王跃民;李伟杰;张荣庆;秦涛;李虎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干细胞因子(SCF)动员心肌梗死大鼠的骨髓干细胞并观察对心功能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经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①动员组:皮下注射rh-CSF和rh-SCF.②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8 d后通过测定血流动力学观察大鼠心功能变化,通过伊文氏蓝-TTC染色方法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的变化.通过HE染色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染色和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染色观察心肌梗死范围内心肌纤维化、血管和心肌再生的变化.结果:动员组心肌组织梗死范围内成纤维细胞增生程度轻,新生血管和心肌细胞的特异蛋白染色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动员组左室收缩压显著增大(P<0.05),舒张末压显著减小(P<0.05),左室压上升/下降变化大速率显著增快(P<0.05).动员组的缺血范围和心肌梗死的范围比对照组均有所缩小(P<0.05).结论:G-CSF和SCF动员骨髓干细胞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心功能.

  • 骨髓干细胞对急性梗死心肌修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晓旭;于玲范;姜雪松;刘文华;吕勃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和干细胞动员剂(GM-CS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坏死区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同基因背景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动员剂组),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的方法制造AMI动物模型.移植组模型建立1周后再次开胸,于梗死区内注射经BrdU标记的自体骨髓干细胞.注射后4周观察移植细胞分化情况和促血管生成作用,并用超声检测心脏功能改变.动员剂组于AMI模型建立后即刻注射特尔立(巨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与细胞移植组在同一试验终点进行上述项目的观察.结果: 细胞移植4周后,可以在坏死区内找到增殖的BrdU标记的移植细胞,另外VWF因子染色可见移植组和动员剂组坏死区内有大量的血管新生(24±5/HPE、20±3/HPE),而对照组中却发现较少(11±1/HP),两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组心脏功能显著改善,其中射血分数由0.36±0.08增加到0.62±0.07,移植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后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员剂组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细胞移植和动员剂注射治疗,均能促进大耳雄兔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区及其周边区域的毛细血管新生明显,而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方面有明显作用.

  • G-CSF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雪婷;罗明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心脏有直接保护作用,也可以通过刺激骨髓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间接发挥作用,加速损伤修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近年来涌现出大量关于G-CSF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文章,G-CSF使用的剂量、时机、疗程、联用药物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可为G-CSF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干细胞移植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张航向;李源;臧益民

    近两年干细胞研究是个热点.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的细胞,组织坏死和功能缺失的心脏能否被移植的干细胞替代和修复?本文综述了干细胞的特征、分类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作者:左玉兰;董晓惠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数量大量减少,而心肌细胞又是终末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生,已坏死的心肌必然被纤维组织所代替,存活的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导致心室重塑.当前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搭桥手术,均不能挽救已经发生坏死和凋亡的心肌细胞.

  • 脂肪干细胞及其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李春明;刘毅

    随着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脂肪干细胞因其来源丰富,扩增量大(具有向骨、软骨、脂肪、神经等组织分化的潜能),不易衰老等特点,成为继骨髓干细胞后又一研究的热点[1-2].本文就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 自体骨髓干细胞促进角膜苯酚烧伤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应方微;黄丽娜;赖铭莹;王丽纯;何静

    目的:了解自体骨髓干细胞促进兔角膜苯酚烧伤后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0只家兔双眼角膜用300g/L的苯酚棉签烧伤后,随机一眼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滴眼,另一眼为对照眼,用无细胞的培养液滴眼,观察双侧角膜愈合时间,进行的统计学的配对分析t检验.结果:在自体骨髓干细胞滴眼的干预下,角膜烧伤的愈合时间平均为3.2d,对照眼的愈合时间平均为7.2d,根据统计学检验,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应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滴眼,对于角膜苯酚烧伤的愈合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肝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铁军;方驰华

    1958年Wilson和Leduc在研究小鼠营养性肝损伤的修复机制中发现增殖的毛细胆管细胞(终末胆管细胞)具有干细胞样特性,可分化为具有典型形态特点的成熟肝细胞或胆管细胞,于是提出原始肝脏细胞(肝干细胞)的概念 . 随着肝干细胞在分子生物学等其他学科方面的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肝干细胞移植取代肝移植必将使供体肝脏缺乏问题得到解决. 本文我们主要就肝干细胞的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糖尿病心肌缺血大鼠骨髓干细胞动员及心肌组织细胞因子的表达

    作者:赵庆斌;刘丹丹;周娟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缺血大鼠外周血骨髓干细胞动员和归巢的变化以及缺血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首先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雄性 SD大鼠糖尿病模型,然后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糖尿病心肌缺血模型,并分为缺血1d组、缺血3d组、缺血7d组、缺血28d组;另设相应时间点的糖尿病对照组(开胸但不进行动脉结扎)和正常对照组(不进行腹腔注射和动脉结扎),每组6只。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动物缺血心肌中CD34+细胞归巢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大鼠糖尿病心肌缺血组于术后出现骨髓干细胞动员,1周内达高峰,随时间延长减弱;同时术后1周内缺血心肌组织中相应地出现骨髓干细胞归巢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缺血心肌早期可通过组织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升高而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并归巢至缺血心肌,从而启动自体保护机制。

  • 骨髓干细胞心肌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喻本桐;尹邦良

    缺血性心脏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疾病.目前对于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有药物、介入以及手术等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只能恢复一部分心肌的再灌注、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却不能逆转已坏死的心肌,远期效果仍欠理想[1].这主要是由于局部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发生大量不可逆性坏死,而成熟心肌细胞虽然现在已被证实不是终末分化细胞[2],但仅有极为有限的再生和增殖能力,不能完全替代损伤的心肌而恢复收缩功能.

  • 加味银杏饮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邹瑾;李雅;尹进

    目的制作大鼠心肌损伤模型,采用加味银杏饮联合骨髓间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 s,BMSCs)移植干预,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心功能,从而探讨加味银杏饮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松开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损伤的模型,将大鼠分为移植组、加味银杏饮联合移植组等两组,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MCD)、心肌纤维化。结果联合移植组与单纯移植组大鼠心功能均有所改善,而加味银杏饮联合移植组改善更明显。其AI较单纯移植组明显减少,而缺血区MVD明显增加。结论在心肌损伤大鼠模型中,加味银杏饮联合细胞移植可以减少梗死区面积,增加梗死区心室厚度,促进梗死区血管再生,改善心功能;同时,加味银杏饮干预能促进大鼠心肌细胞增殖,比单纯细胞移植效果明显;加味银杏饮联合细胞移植能增加移植BMSCs的存活率,在改善大鼠心功能,促进血管再生,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方面优于细胞移植组和中药组。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作者:杨阳;丁芳宝

    自2001年骨髓干细胞被首次用于治疗心肌梗死以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已历经了10余年。近年来,BMSC因其可塑性、遗传稳定性和免疫耐受性而成为用于心肌修复较为理想的细胞。本文主要对BMSC移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加以综述。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的临床研究

    作者:焦建中;周小平;李晓云;周一鸣;郭世民

    目的:研究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和慢性重症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 100~200 ml,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行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移植到肝脏.观察移植后的临床症状、术后不良反应、肝功能检测及2年的生存率.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症状好转,肝功能明显改善,生存率提高,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肝硬化失代偿和慢性重症肝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方;周一鸣;张小岗;张静

    目的:研究不同的骨髓干细胞移植途径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注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门静脉移植和肝实质内移植干细胞两种方式对急性肝功能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对于药物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干细胞移植后3周,两种方式的移植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肝实质内移植组明显高于门静脉移植组(P<0.05);肝实质内移植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高于门静脉移植组(P<0.01).结论: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白蛋白恢复;肝实质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易引起肝脏损害.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左室或双心室的扩张和收缩功能损害为特点的心肌疾病,临床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基本特征.近年来,虽然药物治疗有一定进展,但对长期预后仍不乐观,一般认为症状出现后的5年生存率在40%,晚期仅有心脏移植和左心室部分切除术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命[1].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作者:魏有英

    报告5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缺血心肌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采集干细胞过程中注意保护干细胞质量,术后实施严密周到的观察与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829 条记录 41/42 页 « 12...343536373839404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