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辽阳市2014年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李滨;顾卫国;丁善飞

    目的 了解辽阳市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辽阳市2014年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简称麻疹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辽阳市201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529例,发病率为29.41/10万;发病高峰为3-4月;辽阳县位居首位,占29.49%;男女性别比为1.30∶1;以≥20岁人群为主,占65.22%;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有免疫史者仅75例,占14.18%,无免疫史和不详者占85.82%,其中≥20岁人群占62.38%(330/529).结论 辽阳市2014年麻疹疫情反弹明显,20岁以上农民为高发人群.应加强重点人群的监测及疫苗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 钦州市2005-201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符发怡;吴桂良;玉家权;裴桂

    目的 分析钦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简称强免)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以2009年9月1日为分界点,对2005-2014年麻疹病例按强免前后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强免前后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群年龄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8月龄~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散居儿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免前后麻疹高发人群都是以8月龄~5岁组儿童及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根据钦州市麻疹流行特征,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加强查漏补种,并有计划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这些措施是降低麻疹发病率、终消除麻疹的关键.

  • 甘肃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分析

    作者:唐宇;李慧;梁雪枫;张晓曙;高丽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0年和2011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live MV)强化免疫活动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工作.方法 收集2010年和2011年甘肃省AEFI监测系统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2010年和2011年MV强化免疫活动共报告AEFI病例346例,报告发生率为14.17/100万,男性略多于女性.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2.82/100万,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19/100万,异常反应主要以过敏性皮疹为主.接种MV后,发生AEFI的时间多在1d之内,占总报告病例数的76.41%,并呈现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两次MV强化免疫活动AEFI报告发生率较低,接种MV后的1d之内需要重点监测,加强主动监测,提高AEFI的预防和处理水平.

  • 景德镇市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作者:吴琦芳;程明亮

    目的评价2009年景德镇市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景德镇市2009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的摸底调查、现场接种、评估报告等资料和强化免疫前后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289901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6.69%,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为98.38%;强化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58%、保护率为87.39%。抗体GMT从免疫前的1∶572上升到免疫后的1∶1620,免疫前后人群麻疹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5,P<0.0001)。强化免疫后1年景德镇市报告麻疹病例3例,年发病率为0.19/10万,且均为<8月龄与>20岁人群,较强化免疫前5年(2004-2008年)的平均发病率(10.44/10万)明显下降,发病率同比下降了98.18%。结论高质量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能迅速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加快麻疹控制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 表达三聚物模式糖蛋白的重组狂犬病疫苗在远交系小鼠中使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升高

    作者:苗鑫;江丽君

    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致死性脑炎的疾病,对野生动物、家畜和处于高风险暴露地区的人群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可以控制狂犬病。目前可用的疫苗价格昂贵、生产繁琐、需要强化免疫以诱导和维持保护性免疫。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描述基于表达单体( RABV-mG)或其三聚体结构( RABV-tG)的原型狂犬病毒的糖蛋白G( RABV-G)来开发候选狂犬病重组亚单位疫苗,使用或不使用Matrix-M T M 佐剂。通过远交系NIH瑞士白化病小鼠测试各个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在免疫原性和有效性方面, RABV-tG候选疫苗优于RABV-mG疫苗。添加佐剂可以提高RABV-mG疫苗的弱免疫原性。一个单一低剂量的RABV-tG联合Matrix-MT M 诱导高水平的中和抗体可以保护所有小鼠抵御RABV致死剂量的攻击。因此, RABV-tG联合应用Matrix-MT M 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候选疫苗,克服了目前所使用的疫苗的局限性。

  • 甘肃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唐宇;李慧;付红;张宁静;高丽;张晓曙;王颖

    目的 总结甘肃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评价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方法 收集甘肃省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甘肃省2010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1 272 003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前血清阳性率为90.34%,免后血清阳性率97.62%,免疫成功率为99.09%.结论 甘肃省2010年MV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显著降低,达到了预期效果.

  • 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作者:杨劲英;陈志青;张玮;邹勇文;林立新

    目的 综合评估分析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综合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场调查资料、评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麻疹发病率的变化;随机对辖区内1~12岁健康儿童21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强化免疫前及完成二次强化免疫后麻疹l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监测人群完成二次强化免疫后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100.00% (216/216),2009年强化组、2010年强化组麻疹IgG抗体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82.08% 、87.62%和1958.83、2050.26,均显著高于强化免疫前;2009年强化免疫后麻疹年发病率由强化免疫前五年平均发病率1.71/10万下降至0.22/10万,下降率87.13%,2010年强化后麻疹年发病率再次下降(0.039/10万),下降率82.27%.结论 梅州市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均大幅度降低了麻疹发病率、提高了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 青海省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分析

    作者:张守荣;赵建海;朱向路;张永基;马小军

    实验中对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进行了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1100315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接种后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为0.66/10万,较强化免疫前发病率9.15/10万下降了82.51%,约有1/3不良反应者确诊为风疹;2006年7月-2007年6月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目前88%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有32%病例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因此强化免疫接种人群的确定必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监测资料并尽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保证>95%接种率是该次强化免疫活动的前提,同时须作好充分准备以应对可能发生预防接种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建议在提高常规免疫服务质量的情况下,每3~4年仍需开展后续强化免疫.

  • 郑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李锋;陈伟博;李国伟

    目的 了解郑州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对疾病流行特征的影响,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郑州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10年和201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郑州市强化免疫后麻疹病例大幅减少,2011年较2010年病例数减少90%;全年病例散发,无明显季节性高峰出现;病例构成仍以1岁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为主;城区发病高于农村.结论 此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明显,致使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

  • 枣庄市2008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李夫国;李明军

    为了评价枣庄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于2008年在所辖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麻疹血清学监测和费用-效益分析等,对MV强化免疫进行了评价.枣庄市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在强化免疫前为14.1/10万,对1-6岁儿童开展MV强化免疫后,2010年麻疹发病率为0.8/10万,降低了93.5%;1-6岁儿童麻疹发病构成,强化免疫前为39.87%,强化免疫后为25.90%,大大减少了5岁以下儿童的麻疹发病;强化免疫后,1-6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9.3%,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从强化免疫前的1∶563.0增长到强化免疫后的1∶814.9.开展MV强化免疫费用-效益比值为1∶2.23 ~1∶3.12.开展MV初始化强化免疫是加速麻疹控制有效的措施之一.

  • 强化免疫阻断HBV宫内感染临床观察

    作者:马雪玲;窦秀琴;习尚芝

    目的:探索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就我院分娩的180例HBV阳性的孕妇,临床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妊娠20周开始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HBG) 200IU共5次;对照组妊娠28周开始注射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 HBG)200IU共3次.结果: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3.0%和28.4%(P<0.05).结论:强化免疫是阻断HBV DNA阳性的孕妇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

  • 同德县2006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巩秀华

    目的:了解同德县2006年麻疹疫苗免疫强化效果.方法:接种率快速评估方法,每乡调查30名儿童,以乡卫生院为中心,近、中、远距离各随机抽查(1~2)个村,每村入户调查10名目标儿童,累计调查30名儿童,每乡随机抽查1所学校,调查30名目标儿童.农牧区、市场调查时不查在校学生,结果判定以儿童家长认可及接种记录同时符合为准.结果:强化免疫结束后,县疾控中心督导组对乡镇、学校和市场进行了接种率快速调查,共调查适龄儿童400人,实种388人,调查接种率97.00%.结论:本次结果显示,强化免疫结束后,2006年全县无麻疹报告,效果显著.

  • 海南藏族自治州2006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作者:尕日毛

    目的:分析海南藏族自治州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利用统计局提供的适龄儿童数和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同队例数评价适龄儿童数摸底情况,进行快速接种率评价.结果:2006年全州M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96.87%,快速调查接种率99.36%,利用州、县统计局公布的适龄数估算接种率107.41%.2005年海南州麻疹发病率57.48/10万,通过MV强化免疫,2006年报告确诊麻疹3例,发病率0.73/10万,下降98.73%,效果显著.结论:高质量的强化免疫是短期内控制疫情有效的手段.本次强化免疫组织到位,经费保证,为今后开展类似的重大公共卫生活动提供了宝贵经验.搞好基础免疫是消除麻疹的必由之路.

  • 固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志军;曹文延

    目的 了解固原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情况,为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固原市2010年健康人群麻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血清学调查方案>中规定的方法,对固原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采集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抗体总阳性率为96.0%,1~19岁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100%,20岁以上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81.7%~98.3%,其中>35岁低,为81.7%;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6,P<0.05).结论 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查漏补种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和消灭麻疹的重要措施.

  • 永宁县1993-1997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作者:韩占宏;施云涛;孙清海;王洪;蔡尚文

    目的分析宁夏永宁县冬春季节开展的4次8轮全国性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的效果.方法 4岁以下儿童分别于当年12月5日至次年1月5日用凉开水各服一粒脊髓灰质炎疫苗(简称糖丸).结果 8轮的脊髓灰质炎苗接种率均达97%以上,且每年以2%的幅度递增;零剂次免疫儿童数逐年减少.结论通过连续性的强化免疫活动,对进一步提高薄弱地区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仍应主要依靠高质量的常规免疫和监测.

  • 2008年阿勒泰地区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马妮娜·哈吉曼;杰恩斯·斯马胡勒;于雷华;古丽努尔

    目的 总结阿勒泰地区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活动,加速控制麻疹,到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 收集汇总全地区麻疹后续强化免疫报表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地区麻疹减毒活疫苗后续强化免疫接种8月龄~6岁目标儿童共45 616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根据地区统计局公布的人口资料推算,估算接种率为89.32%.结论 本次强化免疫覆盖了大部分"零"剂次免疫及未进行第二剂次接种的儿童,有效地减少了易感儿童的积累.强化免疫的顺利实施对今后阿勒泰地区控制麻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2007年新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实施评价

    作者:刘全民;帕提古丽;勾艾莉;热依汗古丽;崔惠;玛合木提江;彭力吉;热孜万;宁静;关静

    目的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为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2007年全疆范围开展了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报告应种儿童数为1207124人,实种儿童数为1 196 490人,强化免疫前 "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57 585人;第二轮报告应种儿童数为1 269 185人,实种儿童数为1 256 889人,强化免疫前 "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为29 917人;两轮共服苗2 453 379人次,每个年龄组每轮报告服苗率均>97%;还对87 502名"零"剂次免疫儿童进行了接种,对建立免疫屏障起到了积极作用.结论 通过OPV强化免疫活动,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 1993~2006年新疆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工作成效分析

    作者:符俐萍;马尔当·阿不都热合曼;帕提古丽·艾则孜;刘全民;勾艾莉

    虽然新疆与全国同步于2000年10月证实为无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状态,但由于与新疆接壤的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等国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使新疆一直面临着随时有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发生的巨大压力.

  • 2007年和硕县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评价

    作者:郭世英

    自1993年以来新疆和硕县已连续开展14轮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至今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麻痹性病例.为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的部署,2007年和硕县继续开展了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强化免疫活动,现报道如下.

  • 2002~2006年新疆轮台县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胡学翎

    为继续巩固和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的成果,彻底消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和流行,实施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NID)是消灭脊灰的有效措施,轮台县自2002年3月1日~2006年4月3日连续5次10轮,在全县范围对0~47月龄儿童开展了 OPV 强化免疫活动,现将 5次活动的实施情况汇总分析如下,以便正确评价轮台县 NID 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为今后制定更加科学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421 条记录 20/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