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997-2002年文登市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作者:王洪荣;邵培敏;荣风仙;侯爱军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文登市传染病疫情资料,客观反映文登市传染病实际发病情况,为制定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规划及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文登市连续多年有计划地对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1997-2002年文登市各级医院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分析如下.

  • 1998年海东县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作者:冯刘栋

    通过对我县居民法定传染病报告的调查,掌握我县实际传染病发病水平,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我们于1998年10~11月份开展了居民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2000-2007年新疆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张京萍;郑强

    为了解新疆法定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其流行特点和影响因素,找出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0-2007年新疆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 2007年滦县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曹玉莲

    唐山市滦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滦河西岸,全县辖区共12个镇[1].为了解滦县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制订相应的传染病防治策略.

  • 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分析

    作者:唐华菊

    目的 了解门诊传染病流行特点.方法 对2000-2006年广西区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所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6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 046例,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乙肝、丙肝、梅毒、淋病和艾滋病)病例数多,共1 963例(64.45%).结论 乙肝、性病、肺结核和痢疾是该地区门诊传染病的主要病种,农村是该地传染病防治的重点.

  • 2006年海盐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罗丰卫;姚燕群;张礼根

    浙江省海盐县2004年在县级医院试点,2005年全县所有乡镇以上医院(卫生院)实行法定传染病报告由报告卡邮寄改为传染病网络直报,为了解实行网络直报后海盐县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6年海盐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 2014-2016年肇庆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朱碧柳;麦炜

    目的 了解肇庆市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特征和发病特点,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计描述及假设检验对肇庆市2014-2016年法定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6年肇庆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108952例,死亡195例,年均发病率898.36/10万,死亡率1.61/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22种37446例,发病率为308.76/10万,报告死亡192例,死亡率为1.58/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71506例,发病率为589.60/10万,死亡3例,死亡率为0.02/10万.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发病(42.20%).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数较其他年龄段人群高(53.89%);死亡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高(53.33%).结论 今后的传染病防控重点是加强以手足口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的防控,还应着重加强5岁以下儿童和农民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 2014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张云娜;康殿巨;蔺红;许军红;刘润友;杨长虹

    目的 了解四川省传染病流行状况和特征,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四川省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类32种,报告发病282 919例,报告死亡17 49人,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348.98/10万、2.16/10万、0.62%.结论 四川省仍需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重点疾病包括:肺结核、乙肝、艾滋病和手足口病;重点人群为农民、散居和幼托儿童;重点地区为甘孜州、凉山州、阿坝州和成都市.

  • 2013年本溪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屈辉

    目的 了解本溪市2013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布与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本溪市法定传染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本溪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 102例,发病率为474.14/10万;死亡10例,死亡率为0.59/10万,病死率为0.13%;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五位病种顺位为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梅毒和猩红热.结论 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仍是本溪市今后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 2012年涪陵区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鞠登会;杨德明;毕玲

    目的 了解法定传染病发生情况、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各类网络报告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0种,3 412例,总发病率317.76/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中,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肺结核(88.47/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65.19/10万)、病毒性肝炎(60.81/10万)、梅毒(30.92/10万)、痢疾(19.00/10万).结论 2012年涪陵区网络报告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是今后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要特别加强对乙肝和肺结核的防控与管理力度.

  • 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蔺鸿;许军红;张静靖;刘润友;刘伦浩;谭柯;罗湘蜀;杨长虹;康殿巨

    目的 了解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方法 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11年四川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四川省21个市(州)、181个县(区、市)、2个高新区、1个科学城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国家甲乙丙法定管理传染病34种,报告发病总数288 412例(居全国第7位),报告死亡总数1 427人;年报告发病率358.64/10万(居全国第26位),死亡率1.77/10万,病死率0.49%.结论 丙类传染病对2011年传染病总体疫情的影响较大;对重点疾病、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干预,以小的成本取得大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疫情
  • 2005-2013年阿坝州法定传染病监测疫情分析

    作者:周燕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四川省阿坝州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情况,分析传染病疫情.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阿坝州2005-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阿坝州共报告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7种46 888例,死亡5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97.80/1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是2005年为889.98/10万,低是2013年为370.57/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75/10万,2005年死亡率高为1.29/10万,低为2011年,死亡率为0.33/10万;年均病死率为0.13%,高为2005年,病死率为0.21%,低为2009年,病死率为0.07%.结论 2005-2013年阿坝州甲乙丙类传染病呈逐年下降趋势.

  • 四川省通江县乡镇以上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调查

    作者:赵廷明

    目的 了解四川省通江县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主管部门制定并落实行之有效的报告管理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采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漏报率、及时报告率、完整率、准确率和录入信息一致率评价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并分析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10-01/2013-09-30通江县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漏报率和及时报告率分别为100.00%、0和100.00%.纸质卡、网络卡总的完整率分别为75.29%和79.92%,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0,P>0.05);总的准确率分别为70.27%和78.3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5);纸质卡与网络卡信息一致率为42.47%.纸质卡完整性、准确性主要影响因素均为现住地址不详、病人属于未勾选和病例分类未勾选;网络卡完整性和准确性主要影响因素均为现住地址不详;纸质卡和网络卡信息一致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现住地址、病例分类、疾病名称和出生日期(或年龄)不一致.结论 通江县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无法定传染病漏报和不及时报告情况,其他报告质量指标尚处于较低水平,应当进一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疫情报告队伍,切实加强疫情报告组织领导、规范化管理、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加大疫情报告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

  • 2007-2011年成都市新都区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刘华;周晓锋;胡云;黄持;任山

    目的 了解成都市新都区2007-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成都市新都区5年来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新都区2007-2011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7 385例,年均发病率219.3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71/10万.2007年报告发病率高,为264.61/10万;2009年低,为177.20/10万.发病率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乙肝、梅毒、细菌性痢疾及淋病.引起死亡的病种主要是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主要为梅毒、丙肝及艾滋病等经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呈下降趋势的传染病主要为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及甲肝等.结论 2007-2011年新都区传染病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应将发病率较高的病种及有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列入新都区今后一段时期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 2010年襄阳市襄州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刘光定;李苌辉

    目的 了解2010年襄阳市襄州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的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襄州区传染病法定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区2010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3042例,死亡19例.总报告发病率为240.80/10万,死亡率为1.50/10万,病死率为0.62%;以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以单病种计,肺结核为乙类传染病第1位,发病率为56.52/10万;第2位是乙肝,发病率为41.56/10万;第3位是梅毒,发病率为9.82/10万;手足口病为丙类第1位,发病率为88.02/10万.结论 目前影响襄州区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病居前4位的是肺结核、乙肝、梅毒和手足口病.

  • 2011年泸州市龙马潭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王群;雷启云;代勇

    目的 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龙马潭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龙马潭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种1 349例,死亡1种4例,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390.38/10万、1.16/10万、0.30%,比2010年分别下降了23.01%、33.84%、14.08%.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是:乙肝、肺结核、腹泻、梅毒、手足口病.发病上升较快的病种是艾滋病和手足口病.结论 2011年龙马潭区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与2010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传染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乙肝、肺结核、艾滋病、以及手足口病和流腮等聚集性病例防控仍然是重点防控病种.

  • 军团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雷;陈建平

    军团病(Legionnaires' disease,LD)是由军团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表现的常伴多系统损害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易暴发流行.目前,军团菌属有42种64个血清型[1,2].与人类关系为密切的是嗜肺军团菌种(Legionella pneumophila, Lp),已发现其有15个血清型(Lp1~Lp15).除Lp外,其它常见的致病性非嗜肺军团菌包括米克戴德军团菌(Legionella micdadei, Lm),杜莫夫军团菌(Legionella dumoffii, Ld),佐丹军团菌(Legionella jordanis, Lj)、博兹曼军团菌(Legionella bozemanii, Lb).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道,普通肺炎中约15%由Lp感染引起,军团菌肺炎中约85%由Lp1引起.近的研究[3]表明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Lp为第2位的病因.LD临床表现主要有肺炎型和Pontiac型,但军团菌还可引起全身器官组织感染.由于LD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加之存在众多的血清型,故易造成误诊误治,病死率高达25%~50%.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已将其列为法定传染病或者监测疾病.我国自1982年以来,亦报道多起爆发及散发.因此,早期、特异、快速、灵敏的诊断技术对于军团菌的早期合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军团病在诊断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

  • 以《温病条辨》太阴温病理论解读非典

    作者:梁建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自2002年11月在广东省首次发现的具有广泛流行的以肺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我国卫生部确定为法定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2月16日确定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简称"SARS".4月16日正式宣布"SARS"的病原体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并命名为"SARS"病毒.正当世界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对"SARS"从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中医药工作者也对"SARS"从中医学角度进行着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然而中医理论如何认识非典、如何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指导防治非典等问题值得深入探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重温有关中医著作,略有收获.本文谨就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1]太阴温病理论诠释非典,并望从中获得启迪,以利于抗击非典.

  • 手足口病防治进展

    作者:吕晓菊

    近期在我国多个地区流行的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分别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法定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1~3].

  • 综合医院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唐勤

    目的 了解我院近几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软件对2005~201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05~2010年我院共报告23种法定传染病2880例,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1280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1600例.主要报告病种为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占报告发病总数的47.47%.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各年报告均排前5位.结论 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是我院报告儿童常见病,肺结核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因此应加大对周围食品餐饮业管理力度,做好托幼机构疾病预防工作,同时加强对人员密集区域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防止传染病流行.

1207 条记录 55/61 页 « 12...52535455565758...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