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俞募配穴治疗胃脘痛120例

    作者:张官印

    目的 探讨针灸法治疗胃脘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俞募配穴.结果 本组120例中,痊愈75例,显效24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中医辨证,俞募配穴,针灸并用,治疗胃腕痛疗效显著.

  • 电针悬灸配合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喜瑞

    目的 观察电针悬灸配合治疗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 取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次髎等穴,俞募配穴,以电针为主配合悬灸治疗术后尿潴留36例,每日1次.结果 经过1~5次治疗,总有效率97.2%.结论 电针悬灸配合治疗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 俞募配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郑海鹰;曲雷鸣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常规取穴针灸,将压痛明显的2组穴位通以电针仪装置,疏密波条件下留针30 min;观察组采用俞募配穴法进行针刺,2组针刺手法一一对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McGill疼痛评分、贝克焦虑量表评分以及外周单核细胞NMDA受体、血浆缓激肽的表达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McGiⅡ疼痛评分及贝克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P<0.05);2)治疗后2组外周单核细胞NMDA受体及血浆缓激肽表达量均较治疗前下调,其中观察组下调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俞募配穴可以明显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外周血NMDA受体及血浆缓激肽的表达有关.

  • 俞募配穴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郑海鹰;曲雷鸣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常规取穴针灸,将压痛明显的2组穴位通以电针仪装置,疏密波条件下留针30 min;观察组采用俞募配穴法进行针刺,2组针刺手法一一对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McGill疼痛评分、贝克焦虑量表评分以及外周单核细胞NMDA受体、血浆缓激肽的表达变化.结果:1)治疗后2组McGiⅡ疼痛评分及贝克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的趋势更明显(P<0.05);2)治疗后2组外周单核细胞NMDA受体及血浆缓激肽表达量均较治疗前下调,其中观察组下调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俞募配穴可以明显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外周血NMDA受体及血浆缓激肽的表达有关.

  • 基于俞募配穴法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沙书娅;张铭;孟庆良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非特异性腰痛均接受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法及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俞募配穴法进行针刺,2组均使用电针仪通电,疏密波条件下留针30 min.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评McGILL评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腰腹肌等长收缩值,同时检测3组受试人员外周血β-内啡肽(β-EP).结果:2组治疗后McGILL评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前β-EP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干预后2组β-EP均一定程度下调,其中观察组下降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结论:俞募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缓解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不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机体β-EP水平有关.

  • 电针配合大承气汤协同调控急性胰腺炎大鼠肺肠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陈欢;苏杭;袁玲;苗艺凡;张玉梅;李娟;唐文富

    目的:观察电针肺与大肠俞募配穴联合大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肺和肠道炎性反应损伤的影响,探讨电针与大承气汤协同增效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电针治疗组和针药合用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3%牛磺胆酸钠(0.1 mL/100 g)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复制AP模型.电针治疗组和针药合用组电针双侧“肺俞”与“大肠俞”“中府”“天枢”各3次,每次20 min,每次间隔7h.造模24 h后,针药合用组和大承气汤组给予大承气汤灌胃1次.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和肺、大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肺、大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并予以病理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胰腺、肺、大肠病理评分,肺与大肠MDA、MPO含量,血清IL-6、IL-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承气汤组、电针治疗组、针药合用组胰腺、肺、大肠病理评分,肺与大肠MDA、MPO含量,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与大承气汤组和电针治疗组比较,针药合用组肺与大肠病理评分、MPO和MDA含量,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肺与大肠俞募配穴法电针与大承气汤针药合用与单纯大承气汤、电针相比,在调控急性胰腺炎大鼠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反应中更有优势,以协同减轻肺肠损伤.

  • 俞募配穴针灸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任蓉;庄礼兴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针灸组主穴为中脘、胃俞、足三里,脾胃虚弱者采用温针灸,肝胃不和者采用电针,每日1次,每治疗5 d休息2 d.药物组予奥美拉唑胶囊(洛赛克)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然后评价临床疗效,并用SF-36量表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针灸组治愈6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药物组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优于药物组.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对患者的躯体职能、情感职能的改善针灸组优于药物组(P<0.05).健康效用值的提高方面,针灸组较药物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俞募配穴为主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不仅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俞募配穴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潘艳霞;刘志顺

    目的:通过对俞募配穴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探讨其临床运用特点.方法:手工查阅古代文献,以背俞穴、募穴、俞募配穴为关键词电子检索VIP(1979-至今)CNKI(1979-至今激据库,并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相关文献记录135条,现代文献784篇,其中相关文献52篇.结论:临床适应症以脏腑病为主,常用于:①慢性支气管炎,②慢性胃炎,③结石(胆+泌尿系),④消化性溃疡,⑤青少年遗尿等;进针深度:①背俞穴:3-4.6分;②募穴:0.75-8.8分.进针方向:①背俞穴:偏向脊柱方向为宜;②募穴:多数以直刺或斜刺为宜.

  • 俞募配穴的理论基础及协同效应机制探讨与思考

    作者:蔡荣林;申国明;王浩

    俞募配穴法是在中医阴阳学说和气街理论指导下产生的经典配穴方法,俞募配穴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在临床上应用亦相得益彰,但是其协同效应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文章通过总结分析当前俞募配穴的新研究进展,结合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探讨俞募配穴的协同效应机制;并提出基于“靶向趋同”假说的深入开展俞募配穴协同效应及中枢整合机制研究的新思路,为进一步阐明穴位配伍的效应机制奠定基础.

  • 胃俞募配穴针刺对胃扩张状态下受试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的影响

    作者:蔡荣林;申国明;武红利;管媛媛;徐春生;张新春;李传富

    目的:观察胃俞募配穴与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对胃扩张受试者大脑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荡振幅(ALFF)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的脑内中枢整合机制.方法:17名健康受试者在不同的时间先后纳入胃俞组、中脘组和胃俞配伍中脘组,在水负荷胃扩张状态下分别接受针刺,针刺前后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和胃电图检测,分析比较各组针刺前后和各组间ALFF与胃运动变化情况,并将针刺前后ALFF和胃运动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针刺前比较,3组针刺后胃电图振幅均显著降低(P<0.01),胃俞配伍中脘组低于胃俞组及中脘组(P<0.05);与针刺前比较,3组针刺后引起了不同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ALFF值变化,俞募配穴相比单穴针刺引起了更多更广泛的脑区发生改变;与单穴针刺比较,胃俞募配穴均引起了后扣带回、丘脑、楔前叶、舌回ALFF值出现差异变化.相关性分析可见,胃俞配伍组脑岛、梭状回、海马旁回ALFF值变化与胃运动振幅变化呈正相关,额内侧回ALFF值变化与胃运动振幅变化呈负相关.结论:胃俞募配穴针刺相比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可引起更广泛的脑区ALFF值发生改变;后扣带回、丘脑、楔前叶、舌回可能是胃俞募配穴针刺脑内整合机制的重要脑区;脑岛、梭状回、海马旁回和额内侧回参与了胃俞募配穴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

  • 不同腧穴配伍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效应规律

    作者:王朝辉;张娇娇;王富春

    探讨不同腧穴配伍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效应规律,寻求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的较佳腧穴配伍.从合募配穴和俞募配穴治疗胃腑病的理论依据、实验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募配穴适用于急症、热证、腑病,俞募配穴更适用于治疗慢性胃腑疾病;合募配穴(足三里配中脘)防治应激性胃溃疡疗效确切.

  • 胃俞募配穴针刺与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对健康受试者胃扩张状态下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的影响

    作者:蔡荣林;管媛媛;武红利;徐春生;李传富;胡玲;申国明

    目的:观察胃俞募配穴针刺与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对胃扩张受试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影响及其与胃运动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胃俞募配穴的中枢整合机制.方法:采用交叉试验设计,将24例健康受试者分3次先后纳入胃俞组、中脘组和胃俞配伍中脘组(配穴组),每次每组纳入8例,每组共纳入24例受试者,在水负荷胃扩张状态下分别接受胃俞穴、中脘穴和胃俞配伍中脘穴针刺,每次针刺前后分别进行胃电图检测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对针刺前后胃运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采集的fMRI图像均进行ReHo值计算,分析比较各组针刺前后和各组间ReHo变化;对针刺前后胃运动情况和ReHo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针刺后,各组受试者胃电图振幅均明显低于针刺前(均P<0.01),胃电图频率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俞组及中脘组胃电图振幅均高于配穴组(均P<0.05).②与针刺前比较,胃俞募配穴针刺及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引起了不同的大脑ReHo变化;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右颞下回、左侧丘脑、楔前叶、后扣带回ReHo显著增高(均P<0.05),右侧颞极颞中回、距状沟、楔前叶ReHo明显减低(均P<0.05).与单穴组比较,胃俞募配穴针刺均引起了后扣带回ReHo值增高和颞极ReHo值减低(均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配穴组后扣带回、丘脑、楔前叶ReHo变化与胃运动振幅变化呈正相关,颞极ReHo变化与胃运动振幅变化呈负相关.结论:胃俞募配穴针刺及胃俞、中脘单穴针刺引起了不同的脑区ReHo变化.胃俞募配穴较单穴针刺可引起某些新的脑区ReHo变化,丘脑、后扣带回、楔前叶等脑区可能是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胃运动效应的重点整合脑区.胃俞募配穴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与丘脑、边缘系统和默认网络部分脑区密切相关.

  • 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

    作者:安贵霞

    目的:研究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针具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采取疲劳量表(FS-14)、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抑郁状态问卷(DSI)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疼痛和抑郁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分别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IL-2、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疲劳、疼痛和抑郁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但实验组治疗后的2组评分均显著低于时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的IL-2、TNF-α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1);对照组治疗后的IL-2、TNF-α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劳、疼痛和抑郁症状,同时通过提升体内细胞因子水平方式改善患者免疫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俞募配穴针灸治疗CFS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双秋

    目的 探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CFS患者(2013年11月-2015年3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俞募配穴针灸治疗(针灸组)、40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对比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体液免疫水平.结果 治疗前,针灸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S-1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FS-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灸组患者C3、C4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俞募配穴针灸治疗CFS患者的效果肯定,能调节患者免疫水平及改善生存质量.

  • 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郑盛惠;郑生智;焦建凯;任蓉;魏林林;杨丽霞;姜健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 (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 (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77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另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Streitberger’s安慰针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血清IL-2、TNF-α水平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FN-γ水平用ELISA法测定,并采用同一方法在治疗前同时测定正常组血清IL-2、TNF-α、IFN-γ水平.结果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1.8%(28/39),对照组总有效率15.8%(6/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对照组稍有升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俞募配穴针灸对CFS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升高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免疫力,可能是本法治疗CFS取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 观察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比观察俞募配穴与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俞募组(41例)和药物组(39例).俞募组取穴双侧天枢、大肠俞;药物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1、4周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及排便困难程度与基线期的差值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周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困难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两组的周总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排便困难度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4周两组的排便困难程度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两个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俞募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 俞募配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 俞募配穴埋线法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

    作者:谢元平;吴湘;伦新;刘磊;貌杨萍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对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的120例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60例)和西药组(60例),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西药组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β-EP的变化.结果:埋线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5.00%,痊愈率分别为35.00%、18.33%,两组间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β-EP水平埋线组为(139.19±22.27)ng/L,西药组为(150.13±27.1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疗法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神经递质分泌,调节紊乱的免疫状态,降低血清AsAb水平,抑制AsAb的产生,促进受孕机会.

  • 针刺募穴配合俞穴刺血拔罐治疗痤疮41例

    作者:张丽娟;雷鸣;于建波;武效芬

    目的观察针刺募穴配合俞穴刺血拔罐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痤疮患者,采用针刺募穴配合俞穴刺血拔罐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临床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结论针刺募穴配合俞穴刺血拔罐治疗痤疮疗效肯定,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 俞募配穴联合刺血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疗效观察

    作者:余汉荣;吴彬浩;温振华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联合刺血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俞募配穴联合刺血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的75.00%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俞募配穴联合刺血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较常规针刺疗效更好.

  • 俞募配穴法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

    作者:董坚;乌兰格日乐;孙飞

    俞募配穴疗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中极有优势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对脏腑之病确有疗效.俞穴因其分布于背部,又称"背俞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多适用于五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募穴是脏腑精气汇集于胸腹的部位,多用于六腑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喘证 俞募配穴
61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