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平性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焦方霞

    中药药性研究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基础,平性药是中药四气理论中独立存在的药性,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针对平性药的研究相对匮乏,随着现代社会对治未病与疾病预防理念的重视,平性药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章通过总结近10年针对平性中药药性研究的文献,从现代数据库分析研究、物质基础研究、配伍理论研究、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以期为平性中药的现代研究提供很好的启示作用与理论支撑.

  • 基于数据库的平性药组方配伍规律研究

    作者:邓家刚;孙冰;郝二伟;韩海荣;张丽;胡申

    目的:通过分析1 307首古今方剂的药性组方规律,探讨了平性药组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从国家规划教材《方剂学》及《中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筛选1 307首方剂,并以《药典》等为药性的判定依据,将获得的数据录入自创的“中药方剂药性数据分析系统”,分析探讨平性药组方配伍规律,并以平性药分别作为君、臣、佐、使的应用频次上限10%确定为该组方角色常用药物,频次上限25%定为该组方角色主干药物.结果:不同药性在1 307首方剂中作为君臣佐使的频次统计:寒性、平性、热性药物,作君药者分别占42%,15%,43%,作臣药者分别占40%,17%,43%,作佐药者分别占37%,20%,43%;作使药者分别占17%,66%,17%;筛选出平性药作为君、臣、佐、使的常用药物及主干药物.结论:平性药在组方配伍方面有两大特点,一是少为君臣,重在和合;二是多为佐使,调和辅助;本研究方法所筛选出的君臣佐使常用平性药和主干平性药,将为临床组方用药及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10味平性活血药“双向适用”药效学试验的贝叶斯分析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包传红;芦晓燕;邓秀琼;唐志玲

    目的:对已获得的药效学试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验证平性活血药“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方法:采用Weka3.6.2软件进行贝叶斯分析,按数据预处理、属性选择、建立相关贝叶斯网络模型、分类预测的步骤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在瘀热互结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顺序为平性药>寒性药>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依次为热性药>平性药>寒性药.结论:对瘀热互结证,平性活血药与寒性活血药具有类似治疗效果;对寒凝血瘀证,平性活血药与热性活血药具有类似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平性药具有“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 基于1307首方剂的平性药病证配伍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孙冰;邓家刚;韩海荣;张丽;胡申;郑桂芝;孙闵

    目的:通过分析1 307首方剂的药性组方规律,探讨平性药临床用药规律.方法:从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筛选1 307首方剂,并以《药典》记的载药性为判定依据,将获得的数据录入“中药方剂药性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了寒热平药性与组方角色的关系、寒热平药性组方角色与主治病证的关系等;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平性药配伍与不同病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及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性药作使药者为寒、热药的3.9倍,平性药作君、臣药的方剂,以治疗气虚证者多,其次是瘀血证和痰湿证;平性药在寒证、热证、不寒不热证、寒热错杂证的总体应用频率分别为22%,18%,25%,18%,在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中的总体应用频率分别为27%,17%,25%;在气虚证、血虚证、寒证、不寒不热证、虚证中,平性药的应用频次分别是寒性药+热性药的1.5,1.4,1.4,1.6,1.2倍.结论:平性药在组方配伍时常作使药;平性药多用于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是气虚证、血虚证、寒证、不寒不热证、虚证等病证的常用药,比寒热药物更宜于临床配伍应用.

  • 平性药配伍理论探讨

    作者:孙冰;邓家刚;张作记;韩海荣;张丽

    笔者从中医药理论出发,通过对药性及配伍理论的文献研究,并结合数据库对1 307首古今方剂药性组方规律的分析,归纳阐述了平性药的配伍应用规律:①气味配伍,调整阴阳:气味配伍是历代组方的基本方法,平性药本身兼具寒、热之性,在临床配伍应用中,亦同寒热药性一样,也常以气味配伍的形式,以达调整阴阳的目的.②伍用寒热,调和辅助:平性药配伍寒、热药,一者表现为寒、热的“趋从性”,可用于治疗热证或寒证;二者,既可防止寒、热药同性配伍使方剂过寒或过热,又因平性药“和合调平”之性而不易致矫枉过正;第三,平性药在配伍中还可起到佐助、佐制作用.③补剂入平,缓复虚损:平性药之“补”较为和缓,适合于虚性疾病的全程,更利于善后调理,不易致偏.

  • 平性活血化瘀药对寒、热2种血瘀证双向适用的实验研究Ⅰ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杨柯;郑作文;王勤;黄丽贞;包传红;邓秀琼;芦晓燕;唐志玲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微循环的作用特点,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全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耳廓血液流速和流态指标,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苏木、王不留行等6味药物对寒、热2种血瘀证均能明显升高血液流速(P <0.01或P<0.05);5味寒性药对瘀热互结证均有明显的升高血液流速作用(P<0.01或P <0.05),仅丹参对寒凝血瘀证有一定的升高作用(P<0.05),其他药物没有明显改善作用;5味热性药中红花、川芎对寒凝血瘀证有明显的升高血液流速的作用(P<0.01或P<0.05),对瘀热互结证均没有明显改善作用.血液平均流速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升高流速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升高流速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瘀热互结证条件下,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点,在寒凝血瘀证条件下,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显示出了“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

  • 平性活血化瘀药对寒、热2种血瘀证双向适用的实验研究Ⅱ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郑作文;杨柯;王勤;唐云丽;包传红;芦晓燕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特点,进一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市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伞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肿节风、苏木等6味药物均能明显改善寒、热2种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寒性药中丹参、益母草、大黄均能明显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或P<0.05),仅丹参能够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5味热性药中红花、三七能够显著改善瘀热瓦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血液平均高切黏度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降低伞血黏度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降低全血黏度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征,在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在寒证和热证不同的条件下,显示出了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 论平性药药性在方剂配伍中的体现

    作者:

    对于平性药药性的认识历代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尚缺乏关于平性药配伍的专题研究.作者就平性药药性特点在方剂配伍中的体现做了探讨,认为:平性药与他药配伍后在"整体取性"、"相关奏效"、"中介调节"3点的体现尤为突出;通过配伍可以体现平性药"体平用偏"、"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点;气味配伍是体现平性药"调整阴阳"、"以偏纠偏"作用的主要途径.

  • 平性药药性及应用特点

    作者:穆兰澄;顾成娟;徐立鹏;王丽霞;仝小林

    平性药是介于寒热之间而偏性不显著的一类中药,其与偏性药相对而言,是客观存在的.提出平性药药性特点为药性平和、不显寒热、温凉偏差小,药性调和、随证配伍、适用广泛;认为其作用特点为性平力不平,且可针对病症、扭转病势;其以作用特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性平力缓、以补为主、多味甘,另一类是性平力峻、药效速猛、多味辛、苦、酸.中药的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治疗用药的基础,故明确平性药的药性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 平性活血药对正常大鼠微循环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邓家刚;郑作文;周雅君;毛健;黄丽贞;唐云丽;谭为;伦玉宁;兰太进;韦玮;黄鑫

    目的:研究10味平性活血药对正常大鼠微循环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14天,以5味寒性、5味温性药作对照,末次药后1h观察10味平性药对正常大鼠微循环(血流速度、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及相关活性物质(5 - HT、ADP、ET/NO、cAMP/cGMP)的影响.结果:平性药血竭、王不留行、蒲黄可增加血流速度(P <0.05~0.01);合欢皮、肿节风、蒲黄、血竭可增加网交数(P<0.05~0.01);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合欢皮、川牛膝、王不留行、蒲黄、肿节风可降低血清中5 - HT和ADP含量(P<0.01);血竭、三棱、王不留行可升高血浆中cAMP/cGMP比值(P <0.05~0.01).结论:6味平性药能增强正常大鼠的微循环功能;10味平性药均可降低血清5 - HT和ADP含量;8味平性药可降低血液ET/NO比值;3味平性药可升高血浆cAMP/cGMP比值.

  • 平性药理论渊源探析

    作者:邓家刚;郭宏伟;郝二伟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历代主要医籍中有关平性药性的论述进行了梳理,初步勾勒出平性药药性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脉络.认为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是平性药药性理论的萌芽阶段,晋隋唐时期是平性药药性理论的形成阶段,宋金元时期是平性药药性理论的发展阶段,明清时期是平性药药性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完善阶段.

    关键词: 平性药 药性 渊源
  • 平性活血化瘀药对正常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邓家刚;郑作文;杨柯;黄丽贞;唐云丽;李世阳;时博;刘磊;王小倩;冯秋瑜

    目的:研究10味平性药、5味寒性药、5味温性药对大鼠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平性药高、低剂量组,温性药对照组、寒性药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4天.末次药后各鼠全身肝素化2h,测定各鼠肝素化5min、1h、2h的心率(HR)、动脉收缩压(SP)、动脉平均压(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平均压(LVAP)、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等指标.结果:平性药桃仁、苏木、血竭、蒲黄及寒性药大黄可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加强;平性药三棱、合欢皮、王不留行及寒性药益母草、丹参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平性药肿节风可使心肌舒张功能加强;温性药红花、三七、川芎、当归可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弱;温性药桂枝可提高心率,升高动脉血压,心肌收缩功能加强,舒张功能减弱.结论:平性药桃仁、苏木、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肿节风、寒性药益母草、大黄、丹参可改善心脏功能,温性药红花、三七、川芎、当归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

  • 平性药与平性药性

    作者:秦华珍;邓家刚;刘颖;余腾飞;王晓倩;刘磊

    对平性药与平性药性的源流进行探讨.通过文献研究可知:平性药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平性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高的超过三分之一.对平性性能的记载,始于魏晋,至唐代上升为药性理论的总结.平性的涵义包括了药性的涵义与效用的涵义,从药性而言包括兼有寒凉温热之性、与凉性同义、无寒热偏性、性质平和的药性4个方面;从效用而言包括作用缓和,适应症广泛、各种病证都适用2个方面.

    关键词: 中药 平性药 平性 源流
  • 基于数据库的脏腑病证平性药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孙冰;邓家刚;韩海荣;方延宁;张丽;胡申

    利用数据库(“中药方剂药性数据分析系统”)分析1307首古今方剂药性组方规律的方法,以实证性科学数据总结探讨了平性药临床用药规律.本文报道了通过数据库筛选出的不同脏腑、病证常用平性药和主干平性药,从而总结出平性药脏腑病证用药规律.以处方中平性药的应用频率所筛选出来的各脏腑病证“常用平性药”和“主干平性药”,与临床实际用药情况较为吻合,对临床组方用药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和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本数据分析系统还具有药性的普遍适用性,亦可用于有关寒性、热性药物的应用规律的分析,值得进一步开发和推广应用.

  • 施今墨对药应用平性药配伍的规律探讨

    作者:孙冰;邓家刚

    通过对名老中医施今墨先生常用371对对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施今墨先生用药的两个非常显著特点:一是十分注重寒热、升降、气血、收散等药相反相成、双向调节的关系;二是喜用善用平性药,有39.89%的对药应用了平性药,有些类型甚至高达66.67%.重点从平性药对药分布情况.平性药与寒凉药、温热药配伍情况,寒热平"三性"之间配伍规律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施今墨先生有关平性药的配伍用药规律.

  • 平性药药性理论探讨

    作者:邓家刚;孙冰;张作记

    通过对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和探讨,首次提出中药寒热平性药模型为“寒性成分+热性成分”,认为平性药是一类具有独特药性特征和配伍规律的中药,每一味平性药都可看作是一个寒性成分和热性成分组配的天然复方;总结阐述了平性药“体平用偏”、“和合调平”、“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

  • 平性药对LPS所致淤热互结证大鼠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郭宏伟;邓家刚;郑作文;杨柯;黄丽贞;唐云丽;谭为;毛健;周雅君

    目的 观察10味平性药和5味寒性药对血淤证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灌胃给药,14 d,末次药后1 h,麻醉,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6 mg/kg,90 min后,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的血流速度、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10味平性药组和5味寒性药组均可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P<0.01);除平性药蒲黄低剂量组外,其余各平性药组和寒性药组均可增加网交数(P <0.05或P <0.01);平性药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高剂量组、合欢皮低剂量组及寒性药大黄和丹参均可扩张微血管管径(P<0.05或0.01).结论 对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的作用,10味平性药和5味寒性药均可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并增加网交数;平性药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合欢皮及寒性药大黄和丹参可扩张微血管管径.

  • 平性药桃仁对寒热不同血瘀证大鼠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包传红;芦晓燕;邓秀琼;唐志玲

    目的:观察平性药桃仁对瘀热互结和寒凝血瘀两种证型大鼠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双向适用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桃仁组、丹参组、川芎组,每组12只.各中药组灌胃给予相应药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水,2次/d,每次20 mL/kg,连续7d.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分2次进行实验.瘀热互结证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先经腹腔注射10%角叉菜胶5 mL/kg,1次/d,连续给药3d;末次注射角叉菜胶24 h后,再于大鼠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10 mL/kg造成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寒凝血瘀证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置于特制鼠笼内,然后置于-(18±2)℃冰柜,2h/次,2次/d,连续7d,造成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分别于末次造模后6、12 h,腹主动脉取血5 mL和并取腹主动脉.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cAMP浓度采用Westemblot法检测腹主动脉PKA蛋白表达.结果:平性药桃仁在瘀热互结证中能降低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浆cAMP浓度(P<0.01),抑制PKA蛋白表达(P<0.05);在寒凝血瘀证中能升高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浆cAMP浓度(P<0.01),增强PKA蛋白表达(P<0.01),对cAMP-PKA信号通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结论:平性药桃仁在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两种不同的内环境下,通过对cAMP-PKA信号通路抑制和增强的双向调节作用,以实现对以上寒、热两种证型的双向适用.

  • 平性药药性理论假说及其内涵述要

    作者:邓家刚

    关于平性药药性的认识,笔者先后发表了<中药药性效应及物质基础的文献研究>[河南中医,2007,(5)]、<平性药药性定位及其作用特点的理论探讨>[广西中医药,2007,(2)]、<试论平性药"体平用偏"的药性特点>[世界中医药,2007,(5)]等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平性药的药性定位、作用特点等方面阐明笔者对平性药药性认识的基本观点.

  • 平性药药性定位及其作用特点的理论探讨

    作者:邓家刚;秦华珍;郭宏伟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中医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医药学家总结人类应用中药的实践经验,逐步凝炼出来的中药应用规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药性理论中,对临床辨证施治,遣药组方起基础也是重要指导作用的,莫过于"寒、热、温、凉"四气(或称四性)理论.也正是出于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多年以来,对中药四气的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将其列为研究内容后,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