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冰黄消炎散治疗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冰黄消炎散治疗静脉渗漏性损伤的疗效.方法 雄性美系新西兰6月龄以上成年健康家兔60只,随机分4组用药,观察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浅肌层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显微摄影.结果 冰黄消炎散对损伤组织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肌层炎症的控制,尤其是血肿的消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冰黄消炎散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渗漏药物吸收并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减轻了局部的症状.
-
金黄散湿敷治疗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静脉注射是给药的重要途径,静脉渗漏性损伤是发生于静脉输注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现象,轻者局部红肿疼痛,重者组织坏死,神经、肌腱、关节损害,甚至致残[1].临床使用金黄散湿敷治疗静脉渗漏性损伤疗效肯定[2],现从实验角度探讨金黄散对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消肿作用及促损伤组织修复的作用效果观察.
-
老年患者高渗药物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预防与管理
目的:探究医护合作在老年高渗药物静脉渗漏的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与管理价值.方法:建立医护合作小组,按照各自的专业特点明确职责和任务,对高渗性药物输液的方式方法进行科学合作.结果:在高渗性药物的输液过程中,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置管的比例更高(P<0.05),输液渗漏发生率在医护合作组与对照组比较中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中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等级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高渗性药物输液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提高输液护理质量.
-
医护合作预防老年患者高渗药物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效果研究
目的 评价医护合作在预防老年患者高渗性药物输液渗漏性损伤中的效果.方法 成立医护合作小组,明确岗位职责发挥专业特点,规范高渗性药物输液流程及管理.结果 高渗性药物治疗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比例、输液渗漏发生率、医护合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医护合作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高渗性药物输液渗漏性损伤发生,提高输液护理质量.
-
静脉输液外渗损伤的防治近况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若药物外渗于血管周围组织,轻则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诸多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渗漏性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综述如下.
-
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中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液渗漏,而许多药物对局部血管及邻近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轻者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疼痛,重者局部静脉血管产生索状的红线或局部组织变黑坏死、闭锁,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以此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影响治疗,造成再次输液时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有资料表明70% 以上的住院病人需要接受静脉治疗,这些病人80%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因此对于静脉炎应预防为主[1].因此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对减少静脉炎有积极意义,现报告如下.
-
芦荟局部外敷治疗静脉渗漏性损伤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但是由于一些药液浓度较高,对血管刺激大,或者因病人烦躁不合作等原因,容易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引起局部水肿或血肿,甚至形成血栓,严重者还会出现静脉炎,影响输液的正常进行.而对那些烦躁、意识不清的病人,则更易导致上述症状的出现.2002年9月-2003年3月,我们尝试用新鲜芦荟汁液,为神经内科100例因静脉输液而造成渗漏性损伤病人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渗漏的教训及护理
垂体后叶素是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用药,持续静脉点滴可直接收缩内脏血管床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使内脏血流量减少,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曲张静脉压力[1],大治疗量可达0.2~0.4 U/min.临床中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液渗漏,从而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2].1996年5月-2003年12月我科共发生垂体后叶素渗漏引起的局部损伤13例,现就护理方法及教训报道如下.
-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护
临床常见的给药途径是外周浅表静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药物渗透到血管周围组织,可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以及神经、关节损伤等.1 可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①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阿拉明等;②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长春新碱等;③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甘露醇等;④其他,如一些抗生素及造影剂等.2 药物渗漏的原因在临床操作中,如穿刺时,针头未完全进入血管,或由于固定不牢都可引起药物性渗漏,主要原因可能是局部静脉内压力增高及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引起的.3 渗漏性损伤的预防①提高操作技能,针头应全位于血管内,固定要牢,对老年人、儿童及糖尿病患者要勤观察;②正确选用静脉,输高渗液时要选择粗、直的静脉,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好不选下肢静脉,避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如有渗漏及时更换;③保持静脉通畅,避免静脉内压力升高.4 渗漏性损伤的防护渗漏性损伤有时后果严重,原则上主张早期发现,及时恰当处理.①局部外敷:包括冷、热敷,硫酸镁湿敷以及中药外敷,主要是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灭活作用,局限损伤部位,适于化疗药物;②局部封闭:0.25%普鲁卡因和透明质酸酶,也可二者合用,普鲁卡因可阻断局部恶性传导,减少局部组织血管收缩,改
-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
外周浅表静脉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因为各种原因而致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临床并少见.但只有一部分药物渗漏后才出现局部软组织坏死以及神经、肌腱和关节损害等,即渗漏性损伤.
-
从一例渗漏性损伤看护理程序在临床中的应用
静脉输入某些药物特别是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常因各种原因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中,导致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出现组织坏死和神经、肌腱与关节的损伤,称之为渗漏性损伤.在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后的护理观察和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护理人员必须运用护理程序对这一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才能取得良好的预后与效果.现将我院发生的一例静脉渗漏性损伤病人的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
肿瘤化疗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进展
随着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加及化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地位的提高,化疗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静脉注射是肿瘤化疗佳的给药途径,如发生静脉药液渗漏,轻者肿胀剧痛,重者可引起红斑、水泡、皮肤缺血性坏死、溃疡,甚至神经、肌腱、关节损害引起功能障碍或肢体残废[1].现将近年肿瘤化疗药物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的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
静脉渗漏性损伤及处理
静脉给药是疾病治疗的快捷、主要的给药方法,外周浅表静脉是临床上常用的输注途径,但在输液过程中,往往会因各种原因导致药物外渗而引起组织损伤.出现渗漏情况后,必须及时迅速地做出有效的处理,将渗漏性损伤降到低程度.近年来,我们将在临床工作中发生的输液渗漏病例的处理情况作了详细地观察与记录.
-
芒硝湿敷治疗局部药物渗漏的体会
临床上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注液体渗漏,而许多药物对局部血管及邻近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从而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轻者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疼痛,重者局部静脉变成条索状或局部组织变黑、坏死.我院于2003年8月~2005年10月对因药物渗漏引起的皮肤血管周围组织不良反应及静脉炎患者45例采用芒硝外敷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马铃薯治疗静脉输液外渗100例效果观察
2006年2月~2008年10月,我们应用马铃薯局部外敷治疗100例静脉渗漏性损伤,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上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液渗漏,而许多药物对局部血管及邻近组织有较强的刺激性,从而造成静脉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轻者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疼痛,影响穿刺.重者局部静脉变成条索状或局部组织变黑、坏死.为此,我院于2000年7月~2004年10月对因药物渗漏引起的静脉炎患者,分别用He-Ne激光照射与硫酸镁湿敷进行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目的:研究与分析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11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静脉渗漏损伤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只要能及时正确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护理,可以把对患者的损害降低到小,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
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药源性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药源性因素即药物酸碱度、药物渗透压、药物的刺激性及化学毒性进行分析,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防治措施:根据药物性质、疗程等正确选择血管及穿刺工具;合理配制药液,调节输液pH值及渗透压;使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加强护理管理及早期发现处理等,以尽量避免医源性损伤,减少患者的痛苦.
-
新生儿静脉渗漏性损伤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新生儿静脉渗漏性损伤时有发生,直接地影响了对患儿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一些医疗纠纷也因此而起.如何预防并恰当处理,以大限度地防止损伤的发生或减轻损伤程度一直是新生儿医护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之一.我院新生儿病房对此相关护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
新生儿静脉微量泵入10%葡萄糖酸钙液、多巴胺等致液体外渗1例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渗漏性损伤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新生儿,因不能自主表达主诉、自制能力缺乏,加之血管细小,能见度低,新生儿皮肤及皮下组织薄而嫩、疏松,输液严重外渗的发生率和相同原因引发的外渗局部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成人。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会发生皮下组织坏死。我科发生1例新生儿静脉微量泵入10%葡萄糖酸钙液、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致静脉渗漏性损伤,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