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州市越秀区2001~2008年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

    作者:杜雨华;苏汝钊;包婉玲

    广州市越秀区从1993年开始全面推行DOTS策略,建立了一个由"政府承诺、督导管理和监控评价"的结核病控制模式.在此基础,2001年开始实施<广东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方案.为评价8年来<规划>实施效果,本文对越秀区近8年来结核病防治资料分析如下.

    关键词: 结核 预防 控制
  • 水泥尘与吸烟对肺通气功能影响的调查

    作者:张勇;刘伟;郑庆云;杨玉民

    水泥生产接尘工人中吸烟者占一定比例,本文调查了接触水泥尘与吸烟对肺通气功能的联合作用,以及水泥尘与吸烟的关系。……

    关键词: 水泥尘 通气功能
  • 山西省定襄县2004-2010年学生肺结核发病特征分析

    作者:牛志宏;温丽芳

    目的 掌握学生肺结核病发病特征,为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Excel2003和SPSS11.5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以来学生肺结核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已降到2.31/10万,但2005、2006、2009三个年度出现升高;学生肺结核占全部登记肺结核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每年均列肺结核职业构成顺位的第二位;不同阶段学生肺结核发病中,高中学生发病数占学生总发病数的68.8%,初中学生占27.9%,小学生仅占3.3%;发现方式中,转诊和因症就诊分别占登记学生病例的55.7%和32.8%,健康体检少仅占1.6%.结论 学校肺结核疫情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集中出现疫情的可能性随时存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工作重点应放在高中阶段,学校应形成与结防机构的互动联防机制,及时发现可疑肺结核患者,同时要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干预不良行为,减少感染传播的机会.

  • 肺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璐;李慧;徐娜;李忠锟;夏洪;任洪涛;于昊;李娜;鲍慧铮

    目的 探讨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7年3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淋巴血液科收治的253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肺淋巴瘤患者30例(肺淋巴瘤组)和非肺淋巴瘤患者223例(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法和乳胶比浊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表达.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肺淋巴瘤组患者均为继发性病变.肺淋巴瘤组与对照组相比,吸烟患者比例高[43.3 %(13/30)比24.2 %(54/223),χ2=4.964,P=0.026],Ⅲ~Ⅳ期患者比例高[93.3 %(28/30)比57.0 %(127/223),χ2=14.750,P<0.001],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偏高患者比例高(χ2=21.888,P<0.001).肺淋巴瘤组β2-MG 表达升高患者比例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 %(20/30)比50.2 %(112/223) ,χ2=6.682, P=0.091];肺淋巴瘤组LDH升高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3 %(19/30)比41.5 %(86/223), χ2=6.682,P=0.010].肺淋巴瘤组患者病理类型中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常见(15例),其次为霍奇金淋巴瘤(HL)(7例);影像学上单发肿块/结节型占36.7 %(11/30),多发肿块/结节型占30.0 %(9/30),双肺浸润占63.3 %(19/30),胸腔积液占36.7 %(11/30).两组外周血PD-1、PD-L1和CTLA-4等免疫检查点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肺DLBCL应考虑为继发性而非原发性病变,肺淋巴瘤患者吸烟率高,与其他结外淋巴瘤相似,IPI评分高、分期晚且LDH升高.

  •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临床分析

    作者:孙星;李玉富;杜建伟;董丽华;高雪;李钢苹;魏旭东;宋永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的诊断、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PPNHL且具有完整资料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PPMALT)淋巴瘤13例,非PPMALT淋巴瘤6例;19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2.3%,其中PPMALT淋巴瘤和非PPMALT淋巴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 PPNHL发病率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主要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PPNHL尚缺少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预后差别较大,但大部分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因此预后相对良好.

  • 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王东关;周晓秋;王琳琳;孙希印;李青;李新功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oma)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和可靠的诊断依据,并与形态非常相似的3种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相鉴别.方法 分析3例肺MALToma患者的病史、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检查,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性炎性假瘤、滤泡性支气管炎鉴别.结果 肺MALToma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与肺癌不易鉴别.病理示边缘区淋巴细胞增生、围绕生发中心并相互融合,侵入支气管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侵入滤泡生发中心形成“滤泡植入”.结论 肺MALToma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无特异性,确诊需依据病理组织学.与其他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主要鉴别点在于边缘带的范围大小、有无融合、有无“滤泡植入”、有无“淋巴上皮病变”、滤泡之间的细胞类型等.

  • 肺霍奇金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于凡;王燕婴;黄月华;于卓;李昕权

    目的 探讨肺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报道1例原发于肺的H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经皮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分析,有助于尽早明确诊断,治疗采用表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地辛+达卡巴嗪(ABVD)方案,疗效满意.结论 原发于肺的HL少见,影像学无特异性征象,临床不易判断,早期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确定诊断有明确作用.

  • 继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辛春红;兰春祥;曲伟;王志永;尚应辉;景瑞;于文青;王华;冯四洲

    目的 提高对继发性肺淋巴瘤的认识.方法 报道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1例继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对该病的影像学表现、 发病率及治疗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初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半年后肺CT示右肺下叶及肺门区多发团块灶,肺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继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二线方案R-EDOCH治疗有效.结论 继发性肺淋巴瘤比较少见,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四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东关;刘本洪;孙希印;周晓秋;李青;李红静;燕丽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PP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PHL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等特征,结合文献总结PPHL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4例PPHL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24.5岁。患者多有咳嗽、咯血、胸痛、体质量降低等病史;影像学检查可见单发或多发肿块,支气管空气征、支气管扩张较常见,临床常诊断为结核或其他炎症性病变;组织学类型常见的是结节硬化型,其次是混合细胞型;肿瘤组织常有围支气管生长趋势,有结节性和弥漫性两种分布形式,可通过间质和肺泡腔两种方式向周围浸润。肿瘤细胞免疫表型CD30、PAX5、Vimentin均阳性,CK、EMA、ALK、CD20、CD3、CD10、CD68均阴性。结论PPHL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年轻人多发,以结节硬化型常见。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与肺癌、结核及其他炎性病变不易区别,靠病理组织学可确诊。

  • 原发性肺淋巴瘤十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玉萍;王列样;白敏;王艳丽;温晓莲;苏丽萍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并分析预后.方法 收集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支气管镜检查、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 PPL为少见病,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易误诊为肺癌,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胸痛、气短、发热,影像学检查肺部可见结节肿块影,可伴支气管充气征,纤维支气管镜下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PPL需要通过手术或在CT、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取得活组织检查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才能确诊,治疗应采用包括手术、化放疗等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原发性肺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袁晓莉;朱尊民;张茵;邱录贵

    目的 报告1例原发性肺淋巴瘤(PPL)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方法 对此例PPL的发病及诊治过程进行详细论述.结果 该例患者终因本病进展而死亡.结论 PPL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外科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标本有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 淋巴瘤 诊断
  • 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19例

    作者:朱卫民;田陪军;陈士军;邓蕾;叶荫棠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1年至2006年5年中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淋巴瘤1例.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多表现为不典型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有效,并不影响恶性血液病治疗的转归.结论 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并不少见,在恶性血液病治疗完全缓解后出现的不明原因发热,仍应高度警惕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关键词: 血液肿瘤 结核 感染
  • 肝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双肺浸润一例

    作者:黎佳全;杨志君;李玉林;陈湘光;张彩云

    患者 男性,60岁.因"右上腹反复隐痛不适伴双下肢麻木4个多月"入院.患者于2014年9月初开始出现右上腹轻度隐痛不适,疼痛呈间歇性,不影响工作及睡眠.同时伴有双下肢麻木感及双下肢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疼痛,行走正常.在当地诊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到当地医院检验显示类风湿因子升高及氨基转移酶升高,自服抗风湿药物、护肝药物及用活络油外涂双下肢关节等处,症状无好转.近半个月来常出现盗汗,时有低热,体温37.5 ~ 38.0℃之间.

  • 是“心心说”,还是“肺心说”?——整合医学理论对哈维血液循环理论的修正

    作者:蒋宏岩;蒋术一

    整合现代医学对血液的起源、血液成分、静脉血与动脉血在肺脏中自然转换的认识,把观察到的事实与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进行整合,提出了人体内存在以肺脏为中心的血液自然上行、下行运动学说,并按理论的评价标准,从逻辑上的完备性、同事实的一致性、简单性及理论的预见性等角度,对血液循环理论进行了评价和修正,建立了新的血液运动理论体系.

  • GC/MS法检测血液及肺组织中二氧化硫1例

    作者:应剑波;黄思成

    1 简要案情2005年11月7日,某男子对该厂脱硫塔进行维护时,出现昏迷,送到医院时已死亡.11月16日进行解剖,取血和肺进行毒物分析.

  • 大鼠死后不同组织pH值与晚期死亡时间的关系

    作者:郑哲;李永林;孙凯;赵琳琳;莫耀南

    目的 测定并分析25℃环境温度下10d内不同PMI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pH值的变化,从而探究不同组织pH变化与晚期PMI的关系.方法 55只SD大鼠采用颈椎错位的方法处死后,保存于25℃左右环境中,于大鼠死后10d内(间隔时间为1d)不同时间提取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四种组织,剪碎研磨并分别与去离子水混合制成匀浆浸渍液,之后测定各组织的pH值.结果 大鼠死后1d内肝、肺两种组织的pH值逐渐下降,1d-10d内pH值逐渐增加,此二种组织的pH值与晚期PMI相关性较好(R2肝=0.95,R2肺=0.96);骨骼肌pH值同样在1d内出现下降,但1d-3d迅速上涨,3d-10d基本保持稳定;脑组织pH值则在1d内出现短暂地上升,但其10d内脑组织pH整体变化较小,仅出现少许的上升趋势.结论 在25℃环境温度下,大鼠肺、肝pH与PMI相关性均较好,故尸体pH在推断晚期PMI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大鼠死后不同组织电导率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郑哲;翟仙敦;夏志远;赵琳琳;莫耀南

    目的 测定不同死亡时间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电导率,研究不同组织器官EC与PMI的关系.方法 SD大鼠处死后,保存于25℃恒温条件下,于死后即刻(0d)、1d、2d、3d、4d、5d、6d和7d提取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四种组织器官与去离子水按照一定比例制成浸渍液,测定各组织器官浸渍液EC值;分析其EC值与PMI的关系,建立与PMI关系的回归方程;比较大鼠死后四种组织器官EC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组织器官腐败进程.结果 死后1d内骨骼肌与脑组织EC无显著变化,2~7d快速增加;而肝、肺EC值在1d内已开始增加,且2~7d内均快速上涨.四种组织器官EC与PMI的关系用三次方程拟合较好,其中肝的相关系数高,R2=0.96,且四种组织器官的EC值在不同的PMI区段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规律.结论 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EC与PMI相关性均较好,测定尸体组织器官EC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PMI推断的有效方法.

  • 高氧环境下大鼠肺白细胞毒素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张维东;何冠英;王国林;李飞

    目的研究白细胞毒素在高氧环境下大鼠肺的组织学分布及与肺部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分组后分别置于高氧环境和正常空气中24h、48h、72h和96h,制作石蜡标本切片,用特异的抗白细胞毒素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置于高氧环境下大鼠肺中的中性粒细胞对白细胞毒素呈阳性反应,且随置入高氧环境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强.此外,巨噬细胞也呈现阳性反应.结论用免疫组化方法证明了中性粒细胞产生白细胞毒素,提示白细胞毒素是导致高氧环境下肺损伤的重要化学介质之一.

  •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遗传学分析

    作者:曹焱;邹霜梅;冯林;刘宇;温芃;韩通珺;张开泰;林冬梅

    背景与目的:初步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特点.材料与方法:提取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石蜡包埋的肿瘤组织DNA,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技术检测瘤组织DNA拷贝数缺失和扩增片段.结果: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DNA拷贝数改变有诸多类似之处,且均以多条染色体DNA小片段(小于10 Mb)扩增为主,很少有缺失区域;具体涉及的基因分别为150个和556个,共同改变的基因为77个.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细胞遗传学改变可能主要以小片段DNA扩增为特点,该特点可以诠释此肿瘤的交界性或低度恶性临床病理特征.

  • 光气对小鼠MDA、GSH和SOD的影响

    作者:李文丽;海春旭;张晓迪;梁欣;王鹏

    背景与目的:研究小鼠光气染毒后不同时间对肺脏、血清和肝脏的氧化损伤.材料与方法: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小鼠给予11.9 mg/L剂量的光气,时间为5 min,染毒后2、4、8 h,测定各组小鼠肺脏、血清和肝脏的丙二醛(Malondialolehyde,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力.结果:随着光气染毒后时间的增加,小鼠肺脏、血清和肝脏的MDA含量升高;肺脏的T-SOD活力升高;肺脏和肝脏的GSH含量在染毒后2 h降低.结论:光气染毒可引起小鼠肺脏、血清和肝脏的氧化损伤.

    关键词: 光气 氧化损伤
7203 条记录 356/361 页 « 1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3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