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黄醇治疗皮肤擦伤、撕裂伤240例

    作者:张学奎;姚爱玲;孙国兰;褚俊良

    地黄醇液是笔者单位研制的治疗烧伤的外用喷剂,分Ⅰ号、Ⅱ号两种.黄连、黄柏各1 kg,捣碎,混合成粗粉加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浸渍24 h,浸渍液加冰片250 g溶解,浸提液过滤即为地黄醇Ⅰ号.除加地榆1 kg外,余与Ⅰ号相同,其提取液即为地黄醇Ⅱ号.笔者自1980年至2000年对240例皮肤擦伤、撕裂伤患者应用地黄醇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 室外温度与室内恒温下EC随死后经历时间的变化

    作者:李永林;郑哲;孙凯;赵琳琳;莫耀南

    目的 在室外环境和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昼夜不同时间猪后腿肌肉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值,分析并比较两种环境条件下,EC值随死后经历时间(time since death,TSD)变化的规律.方法 取5块即刻屠宰的猪后腿肌肉,均分为两份,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置于秋季室外环境和室内18℃恒温环境中.在死后10d内分别于早晚8时(每隔12h)取样,测定其浸渍液EC值.结果 两种环境条件下,EC随TSD变化的趋势在整体上是一致的,二者相关性均较好(R2室外=0.971,P室外=0.004,R2室内=0.98,P室内=0.002).室外环境温度下,肌肉的EC值在白天增长明显,夜间增长不明显,尤其环境温度低于13℃时,出现明显的平台现象,与室内恒温条件下肌肉EC值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有显著的差异.结论 无论室外环境温度还是室内恒温下,肌肉EC与TSD的相关性均较好,但在具体分析时,应考虑到夜间低温平台期造成的时间延搁.

  • 大鼠死后不同组织pH值与晚期死亡时间的关系

    作者:郑哲;李永林;孙凯;赵琳琳;莫耀南

    目的 测定并分析25℃环境温度下10d内不同PMI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pH值的变化,从而探究不同组织pH变化与晚期PMI的关系.方法 55只SD大鼠采用颈椎错位的方法处死后,保存于25℃左右环境中,于大鼠死后10d内(间隔时间为1d)不同时间提取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四种组织,剪碎研磨并分别与去离子水混合制成匀浆浸渍液,之后测定各组织的pH值.结果 大鼠死后1d内肝、肺两种组织的pH值逐渐下降,1d-10d内pH值逐渐增加,此二种组织的pH值与晚期PMI相关性较好(R2肝=0.95,R2肺=0.96);骨骼肌pH值同样在1d内出现下降,但1d-3d迅速上涨,3d-10d基本保持稳定;脑组织pH值则在1d内出现短暂地上升,但其10d内脑组织pH整体变化较小,仅出现少许的上升趋势.结论 在25℃环境温度下,大鼠肺、肝pH与PMI相关性均较好,故尸体pH在推断晚期PMI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大鼠死后不同组织电导率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郑哲;翟仙敦;夏志远;赵琳琳;莫耀南

    目的 测定不同死亡时间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电导率,研究不同组织器官EC与PMI的关系.方法 SD大鼠处死后,保存于25℃恒温条件下,于死后即刻(0d)、1d、2d、3d、4d、5d、6d和7d提取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四种组织器官与去离子水按照一定比例制成浸渍液,测定各组织器官浸渍液EC值;分析其EC值与PMI的关系,建立与PMI关系的回归方程;比较大鼠死后四种组织器官EC变化规律,探讨不同组织器官腐败进程.结果 死后1d内骨骼肌与脑组织EC无显著变化,2~7d快速增加;而肝、肺EC值在1d内已开始增加,且2~7d内均快速上涨.四种组织器官EC与PMI的关系用三次方程拟合较好,其中肝的相关系数高,R2=0.96,且四种组织器官的EC值在不同的PMI区段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规律.结论 大鼠脑、肺、肝和骨骼肌EC与PMI相关性均较好,测定尸体组织器官EC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PMI推断的有效方法.

  • 大鼠肌肉电导率测定与死亡时间的推断

    作者:夏志远;翟仙敦;刘蓓蓓;莫耀南

    目的 探讨大鼠肌肉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与死后经历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为EC用于现场PMI的快速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8只健康大鼠,随机分成16组,每组3只,颈部脱臼处死后保存在19℃±1℃环境中,于不同PMI提取肌肉样本,并用超纯水以1g:10mL制备浸渍液,并在25℃、20℃和18℃环境下检测EC值.浸渍液稀释不同浓度后,再次检测其EC值.分析不同温度浸渍液EC差异,并计算温度补偿系数(TCC);分析不同浓度浸渍液EC与稀释倍数的关系;分析浸渍液EC(25℃)与PMI的关系.结果 EC温度补偿系数α=2.0%/℃;不同稀释浓度浸渍液EC与稀释比例之间存在严格的二次相关性(R2=1).浸渍液EC在24h内随PMI变化不明显,而24h后变化显著,拟合三次回归方程为y=-0.01x3+0.264x2-13.657x+1 769.148(R2=0.925).结论 肌肉浸渍液EC的测定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能成为现场晚期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