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998-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淋巴瘤发病情况

    作者:袁延楠;杨雷;孙婷婷;李慧超;朱军;宋玉琴;王宁

    目的 分析1998-201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淋巴瘤(简称淋巴瘤)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方法 统计北京市肿瘤登记处1998-2010年淋巴瘤发病病例,共计9 763例,覆盖人口151 601 066人年.计算年度发病率,中国人口结构标化率(简称中标率),世界人口构成标化率(简称世标率)以及年度平均变化率(APC),累积发病率和截缩率.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人群的淋巴瘤的发病率趋势.结果 1998-2010年北京市淋巴瘤发病率为6.48/10万(9 763/150 720 187),由1998年的3.78/10万(410/10 850 626)上升至2010年的8.88/10万(1 111/12 518 114),增长了136.17%,世标率的APC为5.21%(P<0.05);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由1998年的0.25/10万(27/10 850 626)上升至2010年的0.47/10万(59/12 518 114),增长了88.00%,世标率的APC为4.33% (P <0.05);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由1998年的2.89/10万(314/10 850 626)上升至2010年的5.93/10万(742/12 518 114),增长了105.19%,世标发病率的APC为4.19% (P <0.05).1998-2010年北京城区淋巴瘤发病率为7.78/10万(7 125/91 621 898),郊区发病率为4.47/10万(2 638/59 098 289),城郊发病率比为1.74;男性发病率为7.40/10万(5 632/76 121 672),女性为5.54/10万(4 131/74 598 518).结论 1998-2010年北京市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男性高于女性,城区高于郊区,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不同.

  • 鼻腔及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

    作者:胡云龙;刘业海;姚长玉;杨清;储康宁;黄洋;陈文龙;吴静;李亦凡

    目的:探讨鼻腔及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CT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鼻窦NHL的CT表现.结果:24例中16例位于单侧,8例累及双侧.原发于鼻前庭2例、鼻腔6例、鼻窦9例、鼻腔鼻窦7例.病灶肿块表现15例,浸润表现9例.24例中22例病灶密度相对均匀,2病灶密度相对不均,增强后部分强化.原发于鼻腔的淋巴瘤1例见骨质破坏,原发于鼻窦和鼻腔鼻窦的有6例见骨质破坏;常累及邻近结构.结论:鼻腔鼻窦NHL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征象,但有一些相对特异性征象有助于鼻腔鼻窦NHL的诊断.根据CT的相对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有助于及时诊断该类疾病.

  • 66例套细胞淋巴瘤15年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分析

    作者:毋艳;王慧;刘晓娟;王彦艳;赵维莅;李军民;沈志祥

    目的:研究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66例MCL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结果:66例患者男女比例3.71:1,发病中位年龄为59岁,Ann Arbor分期以Ⅲ-Ⅳ为主(90.9%).R-HyperCVAD化疗方案的CR率高,达到55.6%,其次为R-CHOP方案,CR率为44.4%.预期5年OS为35.5%±11.5%,预期5年PFS为8.8%±5.6%.患者起病时WBC异常(>10×109/L或≤4×109/L),LDH异常,骨髓受累及,Ki-67指数,是否合并B症状,发病时MIPI分期是否为高危组及治疗过程中是否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均为M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CL患者预后较差,多见于男性,易累及骨髓及胃肠道等结外部位,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河福金;谢彦;李吉友;勇威本;陆爱平;朱军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40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细针穿刺或手术切除淋巴结新鲜标本的活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细胞涂片的形态学观察,分析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并与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0例诊断为NHL的标本,经过流式细胞免疫分型联合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进行分析,37例(92.5%)符合NHL,其中病理组织学诊断为B-NHL的20例,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均为B-NHL,符合率为100%;病理组织学诊断为T-NHL的17例中,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符合T-NHL的12例(70.6%);2例(11.8%)修正为B-NHL;3例(17.6%)未能明确诊断.结论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有助于提高NHL诊断的正确性和亚型分类的准确性.

  • CD4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作者:王帅;王银萍;郝彦勇;郑彦

    目的 观察CD4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各种临床因素、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诊断的DLBCL8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0的表达情况,并且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特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应用统计软件对CD40在DLBCL中的表达情况、各临床因素及CD40与总生存期关系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CD40阳性的DLBCL患者具有年龄低、临床分期早、结外受累数少、国际预后指数(IPI)小、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小的特点.但在性别与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141和0.729).CD40阳性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阴性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的预后与CD40表达、年龄、ECOG评分、IPI、结外受累数、乳酸脱氢酶(LDH)值等密切相关(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免疫表型CD40阳性的患者对比同种免疫表型组都具有更好的预后.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CD40表达同免疫分型、ECOG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案与预后密切相关(均P <0.05).结论 CD40可以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指标,CD40阳性提示预后较好.

  • 根据WHO新分类对49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肖畅;苏祖兰;吴秋良;郜红艺;方建晨;夏忠军;管忠震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点,评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1淋巴瘤新分类标准的实用性.方法复查1992-2003年500例既往经病理诊断为NHL的病例,观察其形态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按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定性和分类,对其中156例有随访的病例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500例中,493例NHL,其中B细胞肿瘤69.0%,T和NK细胞肿瘤29.8%;前六位常见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非特殊型周围T细胞淋巴瘤(PT-un)、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及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SLL);青少年中常见为LBL、DLBCL及Burkitt淋巴瘤.在本组病例中,LBL在所有患者尤其是青少年患者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国外报道,FL的比例明显高于国内报道.不同类型NHL的生存情况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ZL)与SLL的预后佳,LBL与PT-un的预后差,DLBCL与FL介于前两组之间.按WHO推荐的两种方法划分的FL不同级别之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瘤WHO2001新分类实用性强、便于掌握,各亚型的形态学、免疫学指标可靠,结合临床能较好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和预后.但是,建议国内同行对FL的判断及分级标准进一步审定.

  • B细胞性非霍金奇淋巴瘤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

    作者:闵大六;周晓燕;杨文涛;孙孟红;陆洪芬;张太明;郑爱华;曹裴珍;施达仁

    目的分析各种类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特点,探讨其在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方法分析135例B-NHL[包括5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15例套细胞性淋巴瘤(MCL)、7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5例Burkitt 淋巴瘤、3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18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5例T-NHL 、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样本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特点.结果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仅见于DLBCL(结内和结外)、FL和MALTL中,突变率分别为27.3%、20.7%、22.2%和22.2%,结内、结外DLBCL中BCL-6突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SLL、MCL、LPL、Burkitt 淋巴瘤、LBL、T-NHL以及NLPHL中均未见BCL-6突变(P<0.05).2例LRH的生发中心细胞可见有BCL-6突变.突变频率为0.14×10-2/bp~0.68×10-2/bp;突变类型全部为碱基替换,其中颠换略多于转换 (P>0.05).结论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可作为生发中心相关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标志,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B-NHL的发生、发展.

  •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杨文萍;朱才娣;宫丽平;吕蓓蓓;邹音;钟华生;肖强;吴艳;徐红艳;曾松涛;黄慧

    目的 探讨儿童腹腔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与EBER特征及其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按WHO(2008年)淋巴瘤分类标准分析74例儿童腹腔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制备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EBER原位杂交和c-myc基因荧光原位杂交,观察CD20、CD79a、CD3、CD10、bcl-6、MUM1、bcl-2、CD43、CD38和Ki-67蛋白的表达和EBER表达特征,并区分伯基特淋巴瘤(B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介于BL和DLBCL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DLBCL/BL)病理类型,在DLBCL中再区分其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的分化特征.结果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中BL为65例(87.8%),DLBCL为4例(5.4%),DLBCL/BL为5例(6.8%).临床以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肠套叠为主要发病症状.B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65例)、CD79a(65例)、CD10(63例)、bcl-6(62例)、MUM1(15例)、CD43(46例)和CD38(63例);不表达CD3、bcl-2;27例(41.6%)EBER阳性;54例(93.0%)c-myc基因位点断裂.DLBC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4例)、CD79a(4例)、CD10(3例)、bcl-6(2例)、MUM1(2例)、bcl-2(3例)、CD43(2例)、CD38(2例);不表达CD3;其中2例GCB,2例non-GCB;EBER阴性;1例c-myc基因位点断裂.DLBCL/BL免疫组织化学表达CD20(5例)、CD79a(5例)、CD10(5例)、bcl-6(4例)、MUM1(3例)、CD43(5例)、CD38(3例),不表达CD3和bcl-2;4例EBER阴性;3例c-myc基因位点断裂.结论 儿童腹腔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以BL为主要病理类型.临床以腹痛、腹部包块、肠梗阻及肠套叠为主要发病症状,主要累及回盲部肠组织及周围系膜淋巴结,病理形态、免疫表型、EBER、c-myc基因的检测对BL、DLBC及DLBCL/BL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 鼻及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158例临床特点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何艳姣;贾心善;蓮井和久;王恩华;何安光

    目的 探讨鼻及咽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158例鼻及咽部原发性NHL进行了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CD3、CD20、CD56、CD57)检查,按WHO 2001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标准进行分类;并对其中99例进行了EBER-1原位杂交的检测.结果 158例鼻及咽部原发性NHL中,原发于鼻腔84例(53.2%),扁桃体39例(24.7%),咽部35例(22.1%).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01例(63.9%)、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3例(14.6%),B细胞淋巴瘤34例(21.5%).99例EBER-1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阳性率: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为98.6%(70/71),而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为66.7%(8/12),B细胞淋巴瘤为43.8%(7/16).结论 鼻及咽部NHL中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为多见,与EB病毒密切相关,其病理诊断需结合其免疫表型特征及肿瘤部位.

  • 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预后和病因学分析

    作者:周志毅;石群立;周晓军;兰建云;王建东;黄文斌;陈洁宇;马恒辉;周航波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B)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指标及病因学.方法 复习17例PNHLB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免疫标志物、原位杂交检测EBER及PCR检测bcl-2/JH基因重排,并对血清LDH、治疗、国际预后指数(IPI)、免疫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7例PNHLB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94.1%),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8.8%,IPI高危类、bcl-2过表达对预后不利(2者的P值分别为0.031和0.028),治疗方式和CD10、MUM-1、bcl-6的表达对预后的判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人类β-珠蛋白基因扩增阳性的骨DLBCL患者中1例Bcl-2/JH基因重排扩增阳性.EBER原位杂交仅1例阳性.结论 PNHLB预后较好,IPI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过表达是判断预后的指标.EB病毒与病因无相关性.

  • BIOMED-2聚合酶链反应Ig基因重排对成熟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诊断的价值

    作者:张婧;吴迎辉;孔海鹰;周小鸽;金哈斯;吴晓明;张丹丹;宫丽平

    目的 探讨BIOMED-2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成熟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成熟B-NHL组织标本72例,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7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35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反应性增生病变25例作为对照.提取以上组织的DNA,并以PCR来检测其完整性和可扩增性,选取质量合格的DNA.85.6%(83/97)的样品DNA长度>300 bp,其中60例成熟B-NHL和23例反应性增生可用于BIOMED-2 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kappa轻链(IgK)基因重排的克隆性.结果 利用BIOMED-2 PCR检测的60例成熟B-NHL中,57例存在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其检测敏感性为95%,23例反应性增生病例中未出现Ig基因的克隆性重排,其检测特异性为100%.结论 BIOMED-2 PCR适用于石蜡包埋组织.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成熟B-NHL诊断的辅助价值很高.

  • 树突细胞标志物CD21的表达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利预后因素

    作者:姚伟凯;王银萍;彭芳;郑彦;邹亚斌;高静娜;刘雪力

    目的 观察CD2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明确、病例资料齐全的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共80例,并且已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了肿瘤组织中 Ki-67、CD20、CD79a、CD3、CD43、CD5、cyclin D1 、bcl-2、CD10、bcl-6、GCET-1、FOXP-1和MUM-1蛋白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肿瘤组织中CD21的表达情况.分析CD21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各临床因素及CD21与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年龄≤60岁CD21+患者比例(64.0%,16/25)显著高于 CD21-患者(38.2%,21/5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CD21+患者的比例(52.0%,13/25)显著高于CD21-患者(23.6%,13/55);结外受累数<2个CD21+患者比例(68.0%,17/25)显著高于CD21-患者(41.8%,23/55);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0~2时CD21+患者的比例(68.0%,17/25)显著高于CD21-患者(41.8%,23/55);CD21+患者为GCB分型的比例(60.0%,15/25)显著高于CD21-患者(23.6%,13/55);CD21+患者因DLBCL导致死亡的比例(32.0%,8/25)显著低于CD21-患者(56.4%,31/5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影响DLBCL患者总生存期的临床病理因素中,年龄、ECOG评分、乳酸脱氢酶(LDH)值、结外受累数、IPI评分、CD21的表达情况、治疗方案和疗效与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LDH值、结外受累数、CD21的表达情况等因素与预后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中CD21+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CD21-患者(P<0.01).结论 CD21+的DLBCL患者有发病年龄低,临床分期早,节外受累数少以及IPI评分小的特点.CD21+的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均显著高于CD21-患者.CD21的表达情况、ECOG评分、LDH值、结外受累数等因素是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D21的阳性表达对DLBCL患者的预后更有意义.

  • 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369例病理形态观察--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组织肿瘤新分类应用体会

    作者:张彦宁;周小鸽;张淑红;王鹏;张长淮;黄受方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在B-NHL诊断中的价值,评价2001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分类的可行性.方法依据2001版WHO淋巴瘤分类,应用HE、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和原位杂交技术对369例B-NHL重新诊断分型.结果 369例B-NHL确定了11个类型,未观察到毛细胞白血病和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中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9例,51.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55例,14.9%),滤泡淋巴瘤(39例,10.6%).发生于淋巴结者占42.8%(158例),结外为57.2%(211例).单纯HE形态诊断对比形态结合免疫表型的诊断结果,符合率达80%,免疫组织化学可将B-NHL的诊断正确率提高近20%.结论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绝大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2001版WHO淋巴瘤分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组织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及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金范;李甘地;刘卫平;王影;程继荣;陈宇;杨红;汤合莲;白燕琼;林德广;杜丽惠;彭凤翔;杨永红;赵春

    目的研究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蛋白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ALK蛋白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 结果 ALK蛋白在81例ALCL中有51例(63%)阳性,30例(37%)阴性.ALK阳性患者预后优于阴性患者(P《0.05).survivin蛋白在77例ALCL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高表达33例(42.9%),低表达44例(57.1%).survivin的表达与ALK蛋白表达无关(P》0.05).预后:Survivin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者差(P《0.05).在ALK蛋白阳性病例中,survivin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者差(P《0.05);ALK阴性病例中,survivin的表达状况与预后无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ALK的表达、体质性症状及survivin的不同表达状况对存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LK的表达对生存的影响大,survivin表达的影响小.结论 survivin蛋白在ALCL中的表达与ALK蛋白的表达不相关,是一个独立的指标,可有助于判断ALK阳性ALCL病例的预后.

  • Ki-67阳性指数在滤泡性淋巴瘤病理分级中的临界值探讨

    作者:侯卫华;段心科;韦萍;谢建兰;郑媛媛;张燕林;周小鸽

    目的 探讨Ki-67阳性指数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病理分级中的临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50例F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Ki-67阳性指数进行定量评估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在350例F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0,平均年龄(50.2±14.0)岁,中位年龄51岁(范围4~82岁).病理分级Ⅰ~Ⅱ级215例(61.4%),ⅢA级105例(30.0%),ⅢB级30例(8.6%).经Mann Whitney U检验,在FL低级别(Ⅰ~Ⅱ级)和高级别(ⅢA和ⅢB)中Ki-67阳性指数的平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8%±8.3%)比(50.4%±10.7%),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诊断FL低级别佳的临界值为35%,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3.3%,ROC曲线下面积(AUC)大(AUC=0.990,P<0.01,95%CI为0.982~0.998).四格表诊断试验分析Ki-67阳性指数>40%是预测FL高级别的重要因素(χ2=230.733,P<0.01).Ki-67阳性指数临界值为40%时诊断为高级别FL有大的灵敏度(98.1%)和特异度(87.7%).Ki-67阳性指数与FL的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性(r=0.836,P<0.01).结论 Ki-67阳性指数小于临界值35%是诊断FL低级别的可靠指标,>40%提示可能是高级别FL.Ki-67阳性指数的临界值可作为FL病理分级的依据或重要辅助指标.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类型构成与预后分析

    作者:周智俊;谢建兰;韦萍;周小鸽

    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reast,PLB)的组织学类型构成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6年10月115例PLB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结果,总结其基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预后.结果患者女性为主(113/115),中位年龄52岁(27~81岁),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结节.10例(8.7%)伴有B症状.肿物主要局限于乳腺(80.9%,93/115),22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肿块平均直径3.0 cm(范围0.5~9.0 cm),均为单侧乳腺受累,左右侧无差异.106例(92.2%)为非霍奇金成熟B细胞淋巴瘤,主要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4.3%)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17.4%).5例(4.4%)成熟T/NK细胞淋巴瘤,包括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7%)、非特殊类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0.9%)、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0.9%)及未分类型(0.9%).幼稚淋巴细胞淋巴瘤表现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4例(3.5%).根据Ann Arbor分期标准,ⅠE期93例(ⅠEB期6例),ⅡE期22例(ⅡEB期4例).115例中92例获得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122个月),13例死亡,5年总生存率为85.3%;B症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P<0.05),而组织学类型与预后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PLB较为少见,以无痛性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乳腺癌鉴别较困难,组织学类型较多,其中DLBCL多见,其次是MALT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罕见.PLB肿瘤分期早,预后较好,但伴发B症状者预后较差.

  • 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免疫表型的关系

    作者:刘卫平;杨自荣;曾林华;李甘地;张文燕;李俸媛

    目的探讨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瘤细胞属性的关系。方法复习19例NHL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随访、并用SP法行CD45RO 、CD20及髓过氧化物酶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CD45RO阳性的病例加作CD8、CD56、TIA-1、CD68免疫表型检测和EB ER原位杂交。结果(1)19例均有脾脏肿大,其中52.6% (10/19) 有脾脏占位病变,(2)7 3.7% (14/19)为B细胞性,滤泡型5例,弥漫型9例;中心母细胞性8例,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3例,小细胞性4例;10例原发脾脏NHL均为B细胞性;(3)26.3% (5/19)为外周T细胞性,大细胞性4例,小细胞性1例;TIA-1阳性3例,其中CD8阳性和CD56阳性各1例,且均为EBER1/2阳性, 余1例为CD8、CD56、EBER均阴性;均为继发脾脏NHL;(4)73.7% (1 4/19)有随访,9例生存者中有8例为原发脾脏NHL,生存时间为8个月~10年不等;5例死亡病例均为继发脾脏NHL,生存时间为2~6个月不等。结论脾脏NHL 的临床病理表现与瘤细胞的属性有一定关系,原发脾脏NHL的预后明显优于继发脾脏NHL,对原发脾脏NHL的诊断应从严把握。

  • 套细胞淋巴瘤349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

    作者:侯卫华;韦萍;谢建兰;郑媛媛;张燕林;周小鸽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北京友谊医院诊断的349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光镜观察肿瘤形态,采用MaxVisionTM-2染色法检测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IgH/CCND1融合基因,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349例MCL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0,中位年龄61岁(范围25~83岁),其中51~70岁者243例(69.6%).有B症状者占22.4%(70/313).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分期Ⅲ~ Ⅳ期占76.1%(235/309).结外侵犯者占47.9%(148/309),其中多见的是胃肠,占31.8%(47/148).脾脏受累占15.4%(47/305).309例(85.5%)经典型和40例(11.5%)侵袭性变异型均由增生的淋巴样细胞构成.所有病例肿瘤细胞表达CD20和cyclin D1,98.6%(344/349)的病例弱阳性或阳性表达CD5.12例CD5阴性/弱阳性或cyclin D1部分细胞阳性的病例FISH检测结果均阳性.243例(69.6%)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26个月(3~108个月),患者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0%和3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脾脏受累、侵袭性变异型、非全网型(依据滤泡树突细胞网与肿瘤细胞的吻合程度≥90%和<90%将其分为全网型和非全网型)及Ki-67阳性指数>40%的患者预后差(P<0.05).剔除侵袭性变异型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脾脏受累、滤泡树突细胞网与肿瘤细胞吻合度及Ki-67阳性指数是影响MCL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MCL以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年龄、脾脏受累、滤泡树突细胞网与肿瘤细胞吻合度及Ki-67阳性指数是MCL预后风险评估的独立预测因子.

  • 胃肠道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海玉;刘勇

    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常侵犯的部位,而常见的淋巴瘤类型是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研究证实,胃肠道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主要的组织学类型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 mantle cell lymphoma,MCL)、滤泡性淋巴瘤( follicular lymphoma,F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 Burkitt lymphoma,BL)。这些肿瘤可发生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但常发生的部位是胃部,其次是小肠和结肠[1]。在过去十年中,胃肠道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率不断攀升,其经典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近一些关于胃肠道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在此,我们对各种经典类型的胃肠道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胃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陈定宝;SHEN Dnn-hua

    结外发生的淋巴瘤绝大多数是非霍奇金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胃肠道是常见的部位且大多数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MALT淋巴瘤)[1].

771 条记录 1/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