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家族其他蛋白抗原的研究进展

    作者:阳幼荣;吴雪琼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防御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该问题的阐明,将为结核病疫苗、免疫诊断试剂和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分子蛋白,呈螺旋状结构,它们通过ESAT-6分泌系统(ESAT-6 secretion system,ESX)分泌到细胞外.该家族共有23个成员(EsxA~W),其在基因组上相邻排列的2个蛋白编码基因形成11个类操纵子结构的基因对.该家族蛋白参与宿主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免疫系统识别的优势抗原,大多数是T细胞优势抗原,在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和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方面起关键作用.鉴于EsxA和EsxB的研究概况国内外报道较多,而其他ESAT-6家族成员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笔者着重概要地介绍ESAT-6家族其他成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 胰腺癌p53上下游基因mdm2、p21WAF/CIP1以及P14ARF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作者:于观贞;朱明华;倪灿荣;李芳梅;郑建明;龚志锦

    目的探讨p14ARF、p53、mdm2及p21WAF/CIP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167例胰腺癌、101例癌旁与13例良性病变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又称组织微阵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这4种蛋白在胰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p14ARF、p53、mdm2及p21WAF/CIPI在胰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3%(59/167)、57.5%(96/167)、64.1%(107/167)和39.5%(66/167).同癌旁组织相比,p53和mdm2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p14ARF和p21WAF/CIP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21WAF/CIP1的阳性表达与年龄、神经受累显著相关(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和神经受累均显著相关(P<0.05);mdm2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显著相关(P<0.05);p14ARF与年龄和浸润转移显著相关(P<0.05).四者阳性表达两两之间统计学上具有关联性(P<0.05).结论p53和mdm2的过表达以及p14ARF和p21WAF/CIP1的缺失表达可能会导致胰腺癌的形成和进展;4种蛋白主要以p14ARF-p53-mdm2-p21WAF/CIP1通路的方式作用于细胞的转化和肿瘤的形成;联合检测p53和mdm2的表达可用于评定胰腺癌的恶性程度.

  • B细胞性非霍金奇淋巴瘤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

    作者:闵大六;周晓燕;杨文涛;孙孟红;陆洪芬;张太明;郑爱华;曹裴珍;施达仁

    目的分析各种类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特点,探讨其在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方法分析135例B-NHL[包括5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8例滤泡性淋巴瘤(FL)、18例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15例套细胞性淋巴瘤(MCL)、7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5例Burkitt 淋巴瘤、3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18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5例T-NHL 、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5例结节型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样本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特点.结果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仅见于DLBCL(结内和结外)、FL和MALTL中,突变率分别为27.3%、20.7%、22.2%和22.2%,结内、结外DLBCL中BCL-6突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SLL、MCL、LPL、Burkitt 淋巴瘤、LBL、T-NHL以及NLPHL中均未见BCL-6突变(P<0.05).2例LRH的生发中心细胞可见有BCL-6突变.突变频率为0.14×10-2/bp~0.68×10-2/bp;突变类型全部为碱基替换,其中颠换略多于转换 (P>0.05).结论 BCL-6基因5′-非编码区突变可作为生发中心相关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标志,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B-NHL的发生、发展.

  • P53、bc1-2蛋白在鼻NK/T淋巴瘤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及其预后的关系

    作者:梁群英;郭瑞珍

    目的:探讨p53、bcl-2蛋白在鼻NK/T淋巴瘤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例鼻NK/T淋巴瘤中细胞凋亡和p53、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53、bcl-2蛋白在鼻NK/T淋巴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5%(15/24)和16.7%(4/24);细胞凋亡与p53蛋白明显负相关(P<0.005),与bcl-2蛋白表达无关(P>0.5).p53表达和细胞凋亡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鼻NK/T淋巴瘤细胞凋亡调控及其发病机制是受多基因调节的复杂过程;突变型p53是抑制该肿瘤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因子.但瘤细胞凋亡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未见明显相关性.

  • P190-CML与P190-ALL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差异研究

    作者:薛素冰;张树平;杨亦青;赵麟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主要编译融合蛋白210,关于P190的CML分子生物学特点报道较少.本文关于P190CML和P190ALL的分子生物学特点、累及的细胞其相关的血液形态特点、P190CML和P190ALL转归综述如下.

  • ErbB3在肿瘤生物学活性和肿瘤治疗方面的作用

    作者:刘凡

    ErbB3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的第3个成员,是1989年由Kraus首先发现,其生物学活性类似该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区域高度保守.近的研究发现ErbB3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ErbB3的结构与肿瘤的关系ErbB家族的所有成员都只有一个糖基化位点是保守的.这表明糖基化位点可能与ErbB家族各个成员的独特功能有关[1].其中糖基化位点Asn[2](天冬酰胺)对调节ErbB3的功能非常重要.例如在CHO细胞中,如果这个糖基化位点突变为谷氨酰胺,将导致缺少配体的ErbB2与ErbB3形成异源二聚体,增加细胞癌变的可能性.ErbB3的胞外配体结构域由四个子域组成,即Ⅰ(L1),Ⅱ(C1),Ⅲ (L2)和Ⅳ (C2).在缺少配体时,通过分子内Ⅱ区和Ⅳ区的相互作用(包括Ⅱ区中一个β环),使ErbB3处于闭合状态,从而阻止Ⅰ区和Ⅲ区相互作用.

  • 脓毒血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李萍珠;徐炜新

    目的 探讨NGAL预测脓毒血症后AKI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74例脓毒血症患者诊断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尿标本,对其中17例AKI患者,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NGAL水平,胶乳颗粒增强的免疫透射浊度法测定Cys C的值,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Set水平.同期的57例非AKI患者作为研究的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毒血症诊断后尿NGAL和Scr的动态变化.运用ROC曲线评价尿NGAL诊断AKI的准确性.结果 Scr基线值为(59.38±16.72)μmoL/L,诊断AKI的中位时间为脓毒血症确诊后的24(12,48)h,Scr为(100.35±28.26)μmol/L.本组脓毒血症后发生AKI17例,发生率为23%(17/74).脓毒血症AKI组患者2、4、6 h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0.63±0.14)mg/L、(0.68±0.16)mg/L、(0.65±0.14)mg/L,与基线值(0.61±0.15)mg/L比较未见上升;8 h时,其血清Cys C值小幅升高为(0.85±0.22)mgs/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P>0.05);12、18、24、36、48及72 h等各时间点的血清Cys C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98、3.05、3.11、3.38、3.17,P<0.01).AKI组脓毒血症后2 h尿NGAL为(96.21 ±45.32)μg/L,显著高于基线值的(4.98±1.65)μg/L.随后,在2 h至48 h等各时间点,患者尿NGAL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2.83、2.91、3.04、3.15、3.22、3.31、3.45、3.57,P<0.01).AKI组脓毒血症后各时间点尿NGAL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的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2.73、2.84、2.96、3.02、3.13、3.29、3.43、3.54、3.22,P<0.01).用ROC曲线分析脓毒血症后2 h尿NGAL水平在AKI诊断中的准确性,得到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95%的可信区间为0.683~0.971.当脓毒血症后2 h尿NGAL的cut-off值为50μg/L时,其在AKI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4.4%、87.5%和96.8%.结论 脓毒血症后2 h尿NGAL水平可以准确地预测AKI的发生,其诊断AKI的时间早于Cys C和Scr.尿NGAL可作为脓毒血症后AK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 Kras、EGFR、BRAF基因突变检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孙艳丽;李金明

    大量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关基因的发现推动了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得个体化治疗基因检测的重要性彰显出来.本文对人V-Ki-ras2 Kirsten大鼠肉瘤基因(Kra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鼠类肉瘤病毒菌癌同源物B1(BRAF)3个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与肿瘤治疗效果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酶切富集联合DHPLC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EGFR和KRAS基因突变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杨卓;龙美娟;王斐;陈倩;赵保健;郭野;黄媛;苏秀兰;张旭;崔巍

    目的 建立一种REDE-DHPLC检测外周血肿瘤游离核酸EGFR、KRAS基因突变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se Ⅰ、Msc Ⅰ、BstN Ⅰ和BglⅠ分别切断EGFR基因第19、21号外显子和KRAS基因第12、13号密码子的野生型片段以富集突变片段,建立检测血浆EGFR和KRAS基因突变的REDE-DHPLC法,并采用50%、10%、5%、1%和0.1%稀释度的质粒标准品评价REDE-DHPLC法和传统DHPLC法的检测灵敏度.然后,采用REDE-DHPLC法检测120例NSCLC和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和石蜡组织标本中的EGFR和KRAS基因突变.同时,用传统DHPLC法和测序法进行平行检测,以评价REDE-DHPLC法检测NSCLC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2个基因突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REDE-DHPLC法对EGFR和KRAS基因4个突变位点检测的灵敏度均达0.1%,传统DHPLC法检测灵敏度均为1.0%,REDE-DHPLC法对含0.1%突变的质粒标准品重复2~3次检测均为阳性.REDE-DHPLC法、传统DHPLC法和测序法检测120例NSCLC患者血浆EGFR基因总突变率分别为27.5%、16.7%和12.5%,检测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浆KRAS基因总突变率分别为38.3%、25.8%和16.7%.REDE-DHPLC法检测EGFR和KRAS基因总突变率均高于传统DHPLC法(x2值分别为4.092、4.301,P均<0.05)和测序法(x2值分别为8.438、14.127,P均<0.05);将REDE-DHPLC法检测EGFR和KRAS基因突变与传统DHPLC法相比,敏感度均为100%(20/20,31/31),特异度分别为87.0%(87/100)和83.2%(74/89);与测序法相比,敏感度均为100%(15/15,20/20),特异度分别为82.9%(87/105)和74.0%(74/100).REDE-DHPLC法与传统DHPLC法检测EGFR、KRAS基因突变的符合率分别为89.2%(107/120,Kappa=0.690,P<0.05)和87.5%(105/120,Kappa=0.718,P<0.05).REDE-DHPLC检测血浆与组织标本中EGFR和KRAS基因总突变符合率分别为91.7%(33/36,Kappa=0.939,P<0.05)和90.2%(46/51,Kappa=0.914,P<0.05).结论 REDE-DHPLC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结果易判读,且可有效避免纯合点突变漏检,有望成为临床实验室外周血EGFR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推广方法.

  • 2014年中国 KRAS 基因突变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作者:韩彦熙;张瑞;李金明

    目的:为保证KRAS基因突变检测质量,加强所使用试剂和方法的性能验证,本研究对2014年中国KRAS基因突变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总体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方法2014年两次室间质评样本盘均包含5支样本。要求各参评实验室收到样本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样本并将检测结果上传至向中心数据库。依据回报结果计算各实验室和各检测试剂的成绩,汇总和分析每份样本的总体符合率、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结果2014年两次室间质评分别收到58份和57份有效回报结果。检测结果完全正确实验室分别为79.31%(46/58)和94.73%(54/57)。阳性样本总体符合率为93.53%(217/232)和96.49%(165/171),阴性样本总体符合率为100%(58/58)和98.25%(112/114)。样本检测假阴性率分别为1.29%(3/232)和0%,假阳性率分别为4.14%(12/290)和3.15%(9/285)。结论各实验室在KRAS基因突变检测总体符合率上有显著提高,但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是影响KRAS基因突变检测的主要问题。各实验室需要标准化基因突变检测流程,严格执行扩增产物污染防治措施;各试剂厂家需要通过改良试剂探针设计,优化结果判读标准,终提高KRAS基因突变检测质量。(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5,38:661-665)

  • fas基因与bcl-2反义RNA转导胃癌耐药细胞的药敏上调效应

    作者:肖冰;时永全;赵燕秋;尤涵;王佐佑;刘宪玲;尹芳;乔太东;樊代明

    目的比较fas基因和bcl-2基因在胃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表达的差异,将fas基因和bcl-2反义核酸导入胃癌耐药细胞,并分析转导前后的细胞在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转导株与非转导株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区别.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fas 基因和反义bcl-2片段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CMV和pDOR-SV40的多克隆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两个重组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受体细胞SGC7901/ VCR,G418筛选克隆细胞,Northern blot, 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以及转导细胞中fas基因和bcl-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MTT法药敏实验检测转导细胞与非转导细胞对VCR、顺铂、5-FU 的敏感性.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BK-fas cDNA和pDOR-bcl-2 cDNA转导胃癌耐药细胞后,分别从2×105细胞中筛选出大约80和120个抗性克隆,转导率各为0.4‰和0.6‰,随机各挑选2个克隆继续筛选与扩增培养,均获得了稳定的抗性细胞,我们将此命名为SGC7901 fas/ VCR cell和SGC7901 anti bcl-2/ VCR cell. 杂交结果表明,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 VCR与非耐药细胞相比,bcl-2基因的表达明显较高,而fas基因表达极其微弱. 转导株SGC7901 fas/ VCR cell的fas 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导株,SGC7901 anti bcl-2/ VCR cell中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非转导株. 2株转导细胞对VCR、顺铂、5-FU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非转导株.结论胃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相比,bcl-2基因处于高表达状态,而fas基因处于极其低弱的表达状态.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有效地阻断了bcl-2蛋白在SGC7901 anti bcl-2/ VCR cell的表达,明显增强了fas mRNA及其蛋白在SGC7901 fas/ VCR cell的表达. bcl-2反义核酸和fas基因转导胃癌耐药细胞后,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明显增加.

  • 通心络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平滑肌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冬梅;刘闺男;韩冬云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血管成形术后家兔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通心络组(每组20只).通过两次球囊损伤加高脂饮食制备家兔血管成形术模型,再进行4周的通心络治疗观察,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变化,以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组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凋亡较对照组减少,通心络组细胞凋亡明显多于高脂组.高脂组Bcl-2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主要分布于内膜及中膜附近;通心络治疗组Bcl-2表达下降,Bcl-2阳性细胞光密度与对照组及高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心络组Bax阳性表达显著高于高脂组,主要位于内膜附近.结论通心络具有促进VSMC凋亡,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上调Bax蛋白表达的作用.

  • 老年人胃癌组织中原癌基因Yes相关蛋白异常表达及其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

    作者:樊清波;秦秉玉;王存真;刘晗;刘卫青;张慧峰;程剑剑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组织中原癌基因Yes相关蛋白(YAP蛋白)表达异常表达及其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性. 方法 统计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YAP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71.3%(57/8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8%(11/80)(P<0.05);YAP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胃癌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0.05),但和肿瘤分化无相关性(P>0.05);YAP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YAP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YAP蛋白表达、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胃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 结论 老年人胃癌组织中YAP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YAP蛋白高表达率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 Bcl-2和Bax在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作者:陈晓春;朱元贵;朱理安;黄春;陈清棠

    目的探讨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率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率。结果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凋亡,两者间呈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0.45 mmol/L多巴胺作用24 h,细胞的凋亡率为53.3%±3.1%。在凋亡过程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随之增高。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抑制剂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PP32)抑制剂对抗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作用与Bcl-2蛋白增加、Bax蛋白降低有关。结论 Bcl-2和Bax蛋白是多巴胺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蛋白,iNOS和CPP32在凋亡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创面愈合组织三种生长相关因子表达及信号转导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傅小兵;顾小曼;孙同柱;陈伟;杨银辉;孙晓庆;盛志勇

    目的探讨烫伤后创面组织中生长相关因子c-fos、c-myc和bFGF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c-fos在伤后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蛋白激酶C通路对上述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大鼠188只,制成30%深Ⅱ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单纯烫伤组、c-fos抗体处理组、bFGF治疗组、蛋白激酶C通路抑制剂(H7)组以及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剂二乙酰一肟组(各36只).采用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创面组织c-fos、c-myc与bFGF基因及蛋白表达规律. 结果 (1)烫伤诱导c-fos表达增加在前,其次是bFGF,后是c-myc,分别于伤后3 h、1 d以及3 d到达面密度峰值(14.5±1.3,t=13.306;0.15±0.04,t=3.460和0.11±0.05,t=2.292;与单纯烫伤组比较均P<0.05).(2)应用外源性c-fos抗体减少创面组织3种因子的表达, 其中c-myc与bFGF基因表达量分别下降80%和85%.(3)?H7明显抑制?c-fos?与?bFG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而使?c-myc?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高峰时间延迟至伤后?6 h;?二乙酰一肟作用与?H7?相反,?它可以使c-myc表达高峰提前至伤后6 h,同时使c-fos与bFGF表达量分别增加至0.23±0.07(t=2.942)和0.69±0.07(t=5.134,与单纯烫伤组比较均P<0.01). 结论烫伤可以激活3种生长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c-fos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蛋白激酶C通路在创面修复的信号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

  • Cx43、Bax和Bcl—2在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艳艳;崔世红;程国梅;许雅娟;王晓娟;刘灵;张林东

    目的 检测间隙连接蛋白43(Cx 43)在胎膜早破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胎膜早破发生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剖宫产分娩的孕32~42周胎膜早破孕妇30例(胎膜早破组),其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15例,足月胎膜早破(tPROM)15例;无胎膜早破孕妇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PV法)检测Cx43、Bax和Bcl-2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①各组胎膜组织中均可见Cx43、Bax、Bcl-2不同程度的表达.②tPROM组Cx43、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Bax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tPROM组Cx43的表达高于pPRO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Bcl-2、Bax在两组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PROM组人工胎膜破口附近Cx43、Bcl-2的表达低于非人工胎膜破口附近,Bax的表达则相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④PROM组Cx43的表达水平与Bax呈负相关(r=-0.309,P<0.05).结论 胎膜组织中Cx43的低表达及细胞的过度凋亡可能对胎膜早破的发生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 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判断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力;莫秀瑛;张玮;韦敏怡;陈发龙;姚德生

    目的 初步探讨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判断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1-2001 年间确诊为卵巢癌Ⅱ~Ⅲ期的患者共80例,患者均接受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为主的化疗,其中预后好组(指存活期≥2年)46例,预后差组(指存活期<2年)34例.采用组织芯片与免疫组化法对两组患者癌组织进行多个基因蛋白(共17个,即ToPo-Ⅱ、Ki-67、MGMT、PCNA、p27、p53、p16、P-gp、LRP、GST-π、bcl-2、C-myc、Fas、bax、MSH2、MRP、BCRP蛋白)表达的检测,并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对两组中表达有差异的6个蛋白(即P-gp、BCRP、MGMT、MSH2、p27和p16蛋白)进行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并对据此判断的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1)预后差组P-gp、BCRP、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和50%)明显高于预后好组(分别为33%、28%和28%,P<0.05);而预后好组MGMT、p27、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54%和43%)明显高于预后差组(分别为18%、29%和24%,P<0.05).(2)Cox模型分析显示,MRP、C-myc、LRP、p16、p27、MGMT、ToPo-Ⅱ、P-gp、GST-π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1).其中,MRP、C-myc、LRP、ToPo-Ⅱ、P-gp、GST-π蛋白阳性表达者预后差,而MGMT、p27、p16蛋白阳性表达者预后好.(3)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结果显示,P-gp+MGMT蛋白联合检测呈阳性表达者与预后密切相关(P<0.01),两者联合检测对卵巢癌患者预后总的预测准确率达70%.结论 P-gp、MGMT、p27、p16蛋白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而多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则能更好地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 节律基因Period2在人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在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对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王朝霞;李莉

    目的:探讨节律基因Period2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并探讨Period2基因在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过度表达对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存档的卵巢癌石蜡标本22份(卵巢癌组),其中Ⅰ期8份、Ⅱ期8份、Ⅲ期6份,另选取同期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石蜡标本6份(良性肿瘤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肿瘤组织中Perio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使用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构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3组,即重组质粒组、空质粒组、对照组,每组8只裸鼠;利用基因转染技术转染Period2基因,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转染后3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eriod2 mRNA的表达,监测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并计算其抑瘤率;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后3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RE、促凋亡基因TNFR1、抑癌基因NIX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患者肿瘤组织中Period2 mRNA的表达水平,卵巢癌组Ⅰ、Ⅱ、Ⅲ期分别为2.59±0.50、0.47±0.08、0.42±0.08,良性肿瘤组为6.59±1.05;患者肿瘤组织中Period2蛋白的表达水平,卵巢癌组Ⅰ、Ⅱ、Ⅲ期分别为0.835±0.087、0.412±0.035、0.199±0.031,良性肿瘤组为0.874±0.094。除良性肿瘤组Period2蛋白与Ⅰ期卵巢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良性肿瘤组Perio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卵巢癌组Ⅰ、Ⅱ、Ⅲ期(P<0.01);且随着卵巢癌期别的升高,Period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2)转染后2周,重组质粒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Period2 mRNA的表达水平为6.11±0.56,明显高于空质粒组、对照组(分别为0.50±0.09、0.44±0.08;P<0.01);重组质粒组移植瘤体积为(486±70)mm3,明显小于空质粒组、对照组[分别为(835±106)、(846±110)mm3;P<0.01];重组质粒组抑瘤率高达42.9%,明显高于空质粒组、对照组(分别为3.8%和0;P<0.05)。(3)重组质粒组移植瘤组织中BRE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8±0.16、0.432±0.010,均明显低于空质粒组(分别为12.69±0.86、0.730±0.019)、对照组(分别为13.48±0.98、0.703±0.022;P<0.05),TNFR1、NI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质粒组、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组织中Period2 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转染并稳定表达Period2基因后可使卵巢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抑瘤率明显提高。Period2基因可能通过抑制BRE基因,促进TNFR1、NIX基因的表达而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抑瘤作用。

  • 17β-雌二醇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作用

    作者:郭瑞霞;魏丽惠;王建六;孙蓬明;孙秀丽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作用以及PI-3K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检测一定浓度(1×10-6 mol/L)17β-E2 作用于Ishikawa细胞不同时间(分别为0、5、15、30、60、120 min)后和不同浓度(分别为0、1×10-10、1×10-8、1×10-6、1×10-4 mol/L)17β-E2作用Ishikawa细胞一定时间(30 min)后PKB的活化情况[以磷酸化PKB和总PKB比值(p-PKB/PKB)表示],以及用同法检测PI-3K抑制剂LY294002对17β-E2活化PKB的影响.结果 1×10-6 mol/L 17β-E2作用于Ishikawa细胞15 min时,PKB的活化水平(0.533±0.029)已明显高于对照(0.361±0.029,P<0.05),30 min时明显(0.666±0.021,P<0.001),而且持续至少达120 min时;随着17β-E2浓度(分别为1×10-10、1×10-8、1×10-6、1×10-4 mol/L)的增加,PKB的活化水平逐渐增高,与对照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除1×10-10 mol/L外, P值分别为>0.05、<0.05、<0.05、<0.001).随着LY294002作用浓度 (分别为0.1、10、50、100 μmol/L) 的增加,17β-E2作用Ishikawa细胞后PKB的活化水平逐渐下降(分别为0.415±0.032、0.111±0.035、0、0),同对照(0.443±0.0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除0.1 μmol/L外, P值分别为>0.05、<0.05、<0.001、<0.001),50 μmol/L 的LY294002已完全阻断了17β-E2对Ishikawa细胞PKB的活化作用.结论 17β-E2可通过非转录效应,迅速激活Ishikawa细胞的PI-3K/PKB信号传导通路,LY294002可抑制17β-E2对此通路的激活.

  •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张淑兰;赵长清;林蓓;李妍;高红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urvivin 基因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并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各10例进行对照.结果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肿瘤组织中,survivin 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83%及80%,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20%及0%( P均<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均>0.05).survivin基因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1),而与bax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基因可通过抑制癌细胞凋亡,对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和发展起作用;survivin基因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展中分别起协同和拮抗作用.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