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典型蛋白激酶C在人卵母细胞成熟及受精过程表达研究

    作者:武学清;李晓红;张晓;郐艳荣;王嵩;程慧虹;郭应禄

    目的通过检测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在人各期卵母细胞及受精卵中分布及转位,探讨cPKC在人卵母细胞成熟及受精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PKC在人GV、MII期卵母细胞、受精卵中的分布及转位. 结果在人GV、MII期卵母细胞中,PKCα、βⅠ和γ均有表达.在受精后的卵母细胞中,PKCγ分布没有明显改变,PKCα转移至细胞外周,PKCβⅠ转移至染色质周围,与两个染色质没有重叠. 结论 PKCα、βⅠ和γ在人卵母细胞中存在,并且参与卵子受精后事件.

  • 钙对人卵母细胞皮质颗粒排放的调节及与经典型蛋白激酶C关系

    作者:武学清;李晓红;张晓;郐艳荣;王嵩;程慧虹;郭应禄

    目的探讨经药物处理人卵母细胞,钙引起人卵母细胞皮质颗粒排放的机制.方法分别用蛋白激酶C(PKC)激活剂、抑制剂及钙离子载体处理人卵母细胞,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KC的转位及皮质颗粒的排放.结果使用PKC激活剂处理后,卵母细胞出现了明显的PKCα和γ的转位,但未观察到皮质颗粒的排放.钙离子载体A23187可以引起明显的皮质颗粒的排放,但未出现PKC的转位. 结论PKC不介导人卵母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引起的皮质颗粒的释放放.

  • 鸡迟发性神经病模型脑组织中蛋白激酶含量的改变

    作者:傅真真;张振玲;刘毅;谢琳;王蕊;薄存香

    目的 用鸡建立迟发性神经病的动物模型,观察其脑组织中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β-肌动蛋白(β-actin)含量的改变.方法 分为甲胺磷组、磷酸三甲苯酯组和对照组,甲胺磷组经口给予10 mg/(kg·d),连续给药14 d建立模型;磷酸三甲苯酯组经口给予磷酸三甲苯酯原油1 ml/(kg·d),连续给药7 d建立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染毒组的中毒表现,染毒组和对照组母鸡于染毒后7、14、21和28 d处死,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PKA、PKC和β-actin含量的改变.结果 甲胺磷组动物大脑中PKC与对照组比较,在染毒后的7、14、2l和28d分别降低了24%(P<0.05)、28%(P<0.05)、30%(P<0.05)和62%(P<0.01),磷酸三甲苯酯组分别降低了64%(P<0.01)、58%(P<0.01)、58%(P<0.01)和43%(P<0.05).甲胺磷组β-actin含量在14 d升高了30%(P<0.05),磷酸三甲苯酯组在7 d降低了26%(P<0.01).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甲胺磷和磷酸三甲苯酯使脑组织中的PKC含量在OPIDN的进行阶段出现降低,提示PKC含量的降低可能是OPIDN的发病机制之一.

  • 铅与幼鼠脑蛋白激酶C活性及记忆功能改变的关系

    作者:侯伟健;孙黎光;朱启文;吴哲;刘素媛;邢伟

    铅具有很强的神经亲和性,可在神经组织中蓄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主要是学习记忆功能)的长期损害[1~4].铅可干扰神经发育和学习记忆机制中的多个环节.现已知,铅通过对PKC(protein kinase C,蛋白激酶C)的异常激活或抑制而干扰LTP(长时程增强)的形成和维持,并影响发育期大鼠脑海马中PKC活性和PKC γ同工酶的分布[5~6].在本研究中我们在体外测定了铅暴露的不同发育期小鼠脑组织PKC活性变化,并结合动物行为学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铅对不同发育期小鼠脑组织中PKC活性变化及其对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

  • 铝暴露对海马LTP及PKC生物活力的影响

    作者:许金华;李晓丰;邢伟

    学习记忆能力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环节,对人类智慧的形成、意识的产生、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对学习与记忆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海马是学习记忆的关键部位之一,其突触传递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是研究学习记忆的一个可用电生理模型,动物行为实验的研究显示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学习与记忆也有密切关系.但学习与记忆经常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障碍,现仅就铝暴露对海马LTP及PKC生物活性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 神经病靶标酯酶与Gβ2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陈瑞;刘承芸;杨琳;常平安;李薇;伍一军

    目的神经病靶标酯酶(NTE)被认为是有机磷引发迟发性神经毒性(OPIDN)的主要作用靶标,但NTE的生理功能并不清楚,妨碍了对OPIDN发生机制的阐明.本研究从信号转导角度出发,以期阐释NTE的生理功能,为揭示OPIDN的产生机制提供依据.

  • 葡多酚对小鼠肝细胞蛋白激酶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辉;钟进义;于萍;李蕾

    目的 观察葡多酚(GPC)对小鼠肝细胞蛋白激酶C(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每日给小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的GPC,30天后取肝组织,用MTT法测各组小鼠肝细胞的增殖活性水平,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PKC和PCNA的表达.结果 高剂量GPC组PKC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和82.76%,阴性对照组则分别为6.42%和32.62%,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肝细胞的PKC和PCNA阳性表达率随GPC剂量的增高而增高.结论 葡多酚可促进小鼠肝细胞PKC的表达,提高肝细胞增殖活性.

  • 锌对大鼠成骨细胞膜Ca2+-ATP酶活性的调节

    作者:岑小波;王瑞淑;王航

    为了研究锌对大鼠成骨细胞膜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设对照组和3个补锌组.采用孔雀绿比色法同步测定膜Ca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以研究Zn2+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蛋白激酶C或钙调素特异性抑制剂对Zn2+诱导的成骨细胞膜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可以显著提高成骨细胞膜Ca2+-ATP酶活性,但对Na+,K+-ATPase活性无影响;钙调素特异性抑制剂R24571对Zn2+诱导的Ca2+-ATPase活性无影响,钙调素对膜Ca2+-ATP酶基础活性也无激活作用;蛋白激酶C特异性抑制剂三氟拉嗪可使Zn2+诱导的Ca2+-ATP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因此,锌可能通过蛋白激酶C介导调节成骨细胞膜Ca2+-ATP酶活性.

  •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关青;李中言;Soban Uumar;吕士杰

    目的 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RGD肽)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人大网膜VEC为模型,检测不同浓度RGD肤作用下VEGF浓度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结果 100~300mg/ml RGD肽作用24h后,VEGF浓度及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RGD肽呈浓度依赖性刺激VEC分泌VEGF,PKC介导了RGD肤刺激VEC分泌VEGF的作用.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受体在婴儿痉挛症致痫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杨小林;张晓青;陈兵;李维;杨梅花;陈欣;张伟;杨辉;邹丽萍;刘仕勇

    目的 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IS),又称West综合症,属于年龄依赖性癫痫综合症,脑组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多被认为是IS的可能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在人IS患者致痫灶中得到直接依据.试验研究IS患者手术切除致痫灶中CRH的表达,探讨CRH信号途径与IS癫痫痉挛发作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17例IS患者临床手术切除的致痫灶标本与6例尸检正常对照作比较,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S致痫灶标本中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CRHR1)的表达和细胞定位,分析其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进一步检测下游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号的表达,分析其与CRHR1及癫痫发作的关系.结果 在17例IS致痫灶标本中,CRH和CRHR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CRH主要在神经元表达,CRHR1则分布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CRH和CRHR1的表达水平与癫痫发作频率存在相关性.PKC高表达于IS致痫灶,分布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且与CRHR1的表达水平及癫痫发作频率存在相关性.结论 CRH、CRHR1及其下游信号PKC高表达于IS致痫灶,且与痉挛性癫痫发作呈明显正相关,提示CRH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IS的发病机制,支持IS的CRH发病假说.

  • 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作者:邓芙蓉;郭新彪

    目的探讨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以荧光染料在细胞间的扩散作为评价缝隙连接通讯的指标,观察亚砷酸和砷酸对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亚砷酸可显著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间荧光黄染料的扩散,在0.005~5.0 μmol/L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砷酸也可明显抑制荧光黄染料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间的扩散,但剂量依赖关系不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亚砷酸可显著增高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胞膜和胞浆蛋白激酶C的活性,其中对胞膜蛋白激酶C活性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无机砷可显著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提示它们在癌症发生的促长阶段扮演重要角色。无机砷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抑制可能与其引起细胞内蛋白激酶C的异常活化有关。

  • 全氟辛烷磺酸对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和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柯;金一和;于棋麟;刘利;赵翠霞

    目的 通过观察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雄性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活性的影响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PFOS所致神经毒性机制.方法 44只雄性昆明系小鼠按体重分为4组,每组11只.PFOS染毒剂量分别为5、10、20 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2%吐温-80,连续经口染毒10 d.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非放射性蛋白激酶检测法测定PKC和PKA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损伤.结果 10、20 mg/kg染毒组小鼠大脑谷氨酸含量分别为(1.57±0.11)、(1.62±0.16)mmol/g蛋白,与对照组[(1.45±0.13)mmol/g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9,P<0.05);5、10、20 mg/kg染毒组PKC活性分别为(29.05±2.89)、(33.65±3.82)和(34.20±3.16)pmol·min-1·(mg蛋白)-1,与对照组[(24.53±2.88)pmol·min-1·(mg蛋白)-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5,P<0.05).5、10、20 mg/kg染毒组PKA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升高了(24.12±3.86)%、(34.02±3.04)%和(33.42±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27,P<0.01).但PKC和PKA活性的升高趋势在PFOS剂量为20 mg/kg时趋缓.给予小鼠PFOS可对大脑皮质细胞造成细胞核膜凹陷的超微结构损伤.结论 PFOS染毒导致小鼠脑组织谷氨酸含量、PKC和PKA活性升高,并对大脑皮质细胞造成超微结构损伤,可能是PFOS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 益气活血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蛋白激酶C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爱明;娄利霞;张冬梅;聂波;赵久丽;赵明镜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蛋白激酶C( protein kinase C,PKC)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片4.39 mg/( kg·d)溶解灌胃;益气活血组给予生脉注射液3.51 mL/(kg·d)联合血塞通注射液17.54 mg/(kg·d)腹腔注射。治疗4周后取材,称重计算心脏质量指数;RT- PCR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PKC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KC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脏质量指数显著增加(P<0.01),PKC的mRNA和蛋白表达亦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脏质量指数显著降低(P<0.05),同时PKC的mRNA和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药(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脏重构,其机制与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PKC的高表达有关。

  • 温和灸对自然衰老模型大鼠肝组织Rb、P53、Bcl-2、PKC表达的影响

    作者:谭琳蓥;赵天平;国兰琴;赵琛;刘慧荣;朱慧华;崔云华

    目的 研究温和灸对自然衰老大鼠肝组织Rb、P53、Bcl-2、PKC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自然衰老组、艾灸组.正常饲养20个月,待其自然进入衰老期以制备自然衰老大鼠模型,温和灸自然衰老大鼠双侧肾俞穴对其进行干预.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Rb、P53、Bcl-2、PKC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自然衰老组大鼠肝组织Rb、P5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P<0.05),Bcl-2、PKC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自然衰老组大鼠比较,艾灸组大鼠肝组织Rb、P53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Bcl-2、PKC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P<0.05).结论 温和灸肾俞穴能降低自然衰老大鼠肝组织Rb、P5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Bcl-2、PKC mRNA及蛋白表达.

  • 藏药小檗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KC-β、VEGF、HIF-1α表达的影响

    作者:岳丽珺;孟宪丽;张燕;向丽;范刚;赖先荣

    目的:探讨藏药小檗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PKC-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影响。方法: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内注射的方法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皮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羟苯磺酸钙组、小檗碱组和对照组。成模后开始灌胃给药,小檗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按成人剂量的5、10、20倍给药,二甲双胍组和小檗碱组按成人剂量的10倍给药,模型组和对照组予灌服蒸馏水。所有实验大鼠于灌胃6周后处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PKC-β、VEGF和HIF-1α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PKC-β、VEGF、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皮高、中剂量组视网膜PKC-β、VEGF和HIF-1α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KC-β、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小檗皮低剂量组大鼠PKC、VEGF和HIF-1α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小檗皮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整体多点调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PKC-β、VEGF、HIF-1α表达有关。

  • 中医辨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蛋白非酶糖基化和蛋白激酶C激活的影响

    作者:武永华;黄俊臣;胡彦辉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对其蛋白非酶糖基化和蛋白激酶C激活的影,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中医辨证治疗,比较2组肾功能、蛋白激酶C(PKC)活性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并分析2组治疗后肾脏血流相关参数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肾功能相关指标、PKC活性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胞质PKC活性、胞膜PKC活性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SC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肾主动脉(MRA)、段动脉(SRA的Vs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min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IRA的Vdmin、Vsmax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有效的抑制PKC通路的激活,减轻蛋白非酶糖基化的发生,纠正肾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肾功能,效果显著.

  • 针刺对脑梗死大鼠脑血管平滑肌蛋白激酶C的影响

    作者:徐彦龙;高靓;石磊;李晶;刘维红;杜元灏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死大鼠脑血管平滑肌蛋白激酶C(PKC)变化的动态调节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针刺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和空白组(6只),前3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阻滞(MCAO)后0.5、1、3、6h4个时相组,每组6只.以线栓法复制脑梗死大鼠模型.针刺组在MCAO后即刻针刺“水沟”穴,电针刺激20 min.各组动物均按时相处死,在外科显微镜下分别分离和剪取梗死侧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和后动脉各8 mm.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脑血管平滑肌PKC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与免疫印迹结果均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MCAO后各时相PKC表达均上调(P<0.05,P<0.01),针刺组PKC表达均较模型组下调(P<0.01,P<0.05).结论:针刺干预可显著抑制MCAO模型大鼠脑表面血管PKC表达上调趋势,使其维持在正常值左右,这对于缓解脑缺血后血管平滑肌痉挛具有重要作用.

  • 加味逍遥汤对抑郁大鼠海马cAMP,PKA,PKC的影响

    作者:丁国安;余国汉;伍远菲;黄俊东;梁绍才;李佑辉;黄雪君;梁富成

    目的:从信号转导通路上重要调节因子cAMP(环磷酸腺苷),PKA(蛋白激酶A)及PKC(蛋白激酶C)的角度,探讨抑郁大鼠模型受体后信号转导的变化及加味逍遥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10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氯米帕明组(13.5 mg·kg-1)、加味逍遥汤高、中、低剂量组(生药11.7,5.85,2.925 g·kg-1).造模同时各组按10 mL·kg-1体重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4 d.末次给药后1h,快速断头处死,在冰上剥离大脑,分离海马迅速放入冻存管,投入液氮中,随后置于-70℃低温冰箱保存备用.按ELISA试剂盒说明用酶标仪检测大鼠海马cAMP,PKA及PKC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能增加大鼠海马cAMP,PKA及PKC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加味逍遥汤各剂量组cAMP,PKA及PKC的含量增加,随剂量增加作用加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加味逍遥汤高、中剂量组与氯米帕明组相比cAMP,PKA及PKC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加味逍遥汤高、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汤可能是通过调节受体后cAMP,PKA及PKC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

  • 桂枝汤对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组织蛋白激酶A和C活性的影响

    作者:周军;李沧海;霍海如;李兰芳;康旭亮;姜楠;姜廷良

    目的:研究低体温大鼠下丘脑蛋白激酶A(PKA)、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及桂枝汤的升温作用机理.方法:选用腹腔注射氨基比林低体温大鼠模型,先观测桂枝汤(p.o.)对模型大鼠体温的影响,继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法,测定给予桂枝汤后低体温大鼠下丘脑组织中PKA、PKC的活性.结果:桂枝汤可使低体温模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受抑的PKA、PKC活性显著增强,促进体温恢复.结论:PKA、PKC参与了大鼠的低体温过程,桂枝汤的升高体温的作用可能与提高下丘脑组织中PKA、PKC活性有关.

  • 桑叶黄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黄链莎;刘铜华;孙文;许光远;郭璇;李迎真;陈淑惠;周鹏

    目的:通过观察桑叶黄酮降血糖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按血糖、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桑叶黄酮组,每组8只,另设同周龄正常SD大鼠8只为正常组.治疗6周后,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cholesterd,CHO),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 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resistance,HOMA-IR);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Fins,HOMA-IR,体质量,CHO,TG,FFA明显升高(P<0.05,P<0.01);肝脏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05,P<0.01),腺苷酸激酶2(adenylate kinase2,AK2),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alpha,PGC1α)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叶黄酮组FBG,Fins,HOMA-IR,体质量,CHO,TG,FFA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PK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05,P<0.01),AK2,PGC-1α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桑叶黄酮具有降低血糖,FFA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FA诱导的PKC途径以及改善基于AK2,PGC1α表达的能量稳态发挥抗糖尿病效果.

1172 条记录 1/59 页 « 12345678...58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