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血增白汤在小鼠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张栋;孙金芳;孙静

    目的 探讨生血增白汤对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干细胞因子(SC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各30只:正常组,未做任何处理;对照组、G-CSF组、生血组、生血+G-CSF组,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生血组及生血+G-CSF组胃饲生血增白汤浓缩煎剂.骨髓移植后的第9、14、24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SCF表达水平,进行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计数,并做骨髓组织学观察.结果 骨髓移植后第9、14、24天生血组ICAM-1(34.21±5.54、14.42±3.36、8.59±4.03)及SCF(50.40±5.03、45.61±3.85、43.22±4.71)的表达水平、外周血白细胞(2.66±0.89)、血红蛋白(149.67±21.64)、骨髓单核细胞计数(2.81±0.20)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结论 生血增白汤可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中ICAM-1及SCF的表达.

  • 当归补血汤干预移植肌卫星细胞受体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研究

    作者:王晓玲;汪涛;汪雅妮;赵舒武;王学谦

    目的 观察当归补血汤对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受体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分离雄性同系小鼠的MSC并培养鉴定.经8Gy137CS-γ射线照射的雌性昆明种受体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移植MSC组、当归补血汤不同剂量(1、3、5、10倍临床等效剂量灌胃7天)干预的移植雄性MSC 4组.观察移植后1、2、3周受体鼠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spleen,CFU-S)数、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变化,3周存活率等指标,并采用PCR方法鉴定其造血重建的来源.结果 培养的MSC呈desmin染色阳性;第2周时移植MSC各组WBC明显升高(P<0.05),给药2、3、4组Hb明显回升(P<0.05);第3周时与移植MSC组比较,给药3、4组WBC及Hb升高明显(P<0.05),给药4组PLT恢复显著(P<0.05).第2周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3、4组CFU-S明显增多(P<0.05),对移植的存活小鼠进行Y染色体PCR分析,证实重建雌性受体鼠造血功能的细胞来自雄性供体.结论 当归补血汤干预有助于移植MSC的受体鼠造血功能重建.

  • 生血增白汤对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静;张栋

    目的 探讨生血增白汤对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G-CSF组)、生血组、生血+ G-CSF组(联合组);建立小鼠骨髓移植模型,生血组及联合组胃饲生血增白汤浓缩煎剂.骨髓移植后第9、14、24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核细胞凋亡率( APO)并分析细胞周期变化,进行外周血细胞和骨髓单核细胞计数,并做骨髓组织学观察.结果 骨髓移植后第14天,生血组外周血细胞中血红蛋白高于模型组及G-CSF组(P<0.05),联合组高于模型组(P<0.05);骨髓移植后第24天,生血组外周血细胞中白细胞高于模型组(P<0.05).骨髓移植后第24天时,G-CSF组、生血组和联合组骨髓单核细胞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骨髓移植后第24天,生血组第24天APO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及G-CSF组(P<0.01).结论 生血增白汤能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骨髓细胞凋亡,可能是生血增白汤重建造血的机制之一.

  • CD34-造血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王冬梅;裴雪涛

    新近研究发现,在小鼠和人体内存在一类CD34抗原阴性的造血干细胞,它们以其更广泛的增殖和分化潜能,向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选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CD34-造血干细胞目前的研究进展加以阐述.

  • 髓系抗原表达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疾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晓宁;刘华胜;张梅

    本研究旨在观察髓系抗原表达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造血重建及疾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20例行allo-HSCT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伴有髓系抗原表达(My+ ALL),15例不伴髓系抗原表达(My-ALL).观察My+ ALL与My-ALL患者allo-HSCT后造血重建及疾病预后的差异.结果表明,My+ALL患者allo-HSCT后血小板植入不良较My-ALL患者多见.My+ ALL患者中3例出现皮肤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其中2例局限型,1例皮肤广泛型);My-ALL患者中3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其中2例为Ⅰ度,1例为Ⅱ度;5例出现cGVHD,其中3例局限型,2例广泛型.两组患者1年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和85.7%,53%和69.8%,1年及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3.3%和54.7%,26%和2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系抗原表达可能对AL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植入有不良影响.My+ ALL与My-ALL患者移植后1年及2年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作者:杨兵兵;甘一峰;陈鹏;陈怡;俞康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对并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4例接受allo-HSCT的ABO血型不合受者及同期54例ABO血型相合受者进行了比较,观察两组造血重建的特点.结果:ABO血型不合组与相合组对比中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ABO血型不合allo-HSCT可导致红系恢复延迟,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增多(P<0.01);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量和年龄是影响红系重建的重要因素.ABO血型不合组受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及1年、3年总生存率与ABO血型相合组受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0血型不合组allo-HSCT较ABO血型相合组红系恢复慢,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需求量大;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植活.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回输造血干细胞的量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预后关系分析

    作者:王晓宁;张梅;贺鹏程;刘心;习杰英;王梦昌;陈丽梅;李静;刘华胜

    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的回输量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预后关系.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复发及死亡的发生情况;按照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MNC)及CD34阳性细胞数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不同剂量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GVHD、移植后复发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回输时受者为非粒细胞缺乏者造血重建快于粒细胞缺乏者;高剂量MNC组造血重建快于低剂量MNC组;CD34阳性细胞计数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造血重建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高剂量MNC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GVHD发生率高(P<0.05).不同回输造血干细胞量及回输时白细胞数组间复发及死亡率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NC计数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造血重建相关;高剂量MNC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GVHD发生率高;回输造血干细胞的量与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的复发及死亡无显著关系.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造血重建分析

    作者:陈颖莹;赵小利;李红华;薄剑;赵瑜;靖彧;王全顺;高春记;于力;黄文荣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过程中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auto-PBHSCT的177例病人的造血重建成功率、造血重建时间和移植后28 d造血重建状态,探索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结果:粒系中位植入时间为12(8-21)d,植入率98.9%,均在28 d内植入;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7(7-420)d,植入率95.5%,移植后28 d血小板累积植入率8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回输CD34+细胞数量和rhTPO的使用是粒细胞植入时间的影响因素;而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血小板植入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粒细胞植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疾病种类、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血小板植入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疾病种类和回输CD34+细胞数量是移植后28 d造血重建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auto-PBHSCT而言,疾病种类、预处理方案、回输CD34+细胞数量、rhTPO的使用是造血重建的影响因素.

  • 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白血病患者造血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恒湘;纪树荃;陈惠仁;闫洪敏;刘静;朱玲;薛梅

    为研究未去除T细胞的单倍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特点,对15例HLA 2-3个位点不匹配骨髓移植亲属供者使用G-CSF 3-4 μg/(kg*d),连续7天后采髓.预处理方案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环磷酰胺和全身照射.应用环孢菌素A和氨甲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霉酚酸酯(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后观察血像、骨髓像、行染色体分析及HLA位点鉴定.移植后分别于3,6和12个月及2年追踪鉴定植入状态.结果发现,15例患者全部移植物植入,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8(13-23)天及22(16-32)天.骨髓像显示各系造血均恢复.7例应用染色体检查,8例应用HLA位点,4例应用血型,1例应用DNA指纹检测,植入鉴定结果除1例复发患者于移植后2个月骨髓复发植入鉴定为供、受者嵌合外,其他患者均呈持续全部稳定植入.移植后发生I度急性GVHD 8例,II-IV度GVHD 5例,可评价的慢性GVHD共8例.结论:供者应用G-CSF后采髓,加大预处理剂量,联合应用作用机理不同的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HLA单倍体的骨髓移植,可跨越人类HLA多样性屏障.

  •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中VCAM-1/VLA-4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宁;孙汉英;刘文励;何莉;孟凡凯;李春蕊;刘丹;徐惠珍

    为了探讨同基因骨髓移植(BMT)小鼠骨髓细胞表面黏附分子VCAM-1/VLA-4(CD49d)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取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不做处理),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BMT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BMT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0.2 ml/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 mg/只,2次/天.在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1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1 mRN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表面VLA-4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BMT后第7、14、21、28天川芎嗪组VCAM-1/VLA-4的表达水平、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BMT组(P<0.05或P<0.01).结论: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 抗小鼠CD122抗体促进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的重建

    作者:盛梦瑶;石慧;邢文;汪文君;司晓慧;白洁;袁卫平;周圆;杨逢春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小鼠CD122抗体促进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对NOD/SCID小鼠进行半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照射后腹腔注射200 μg同型对照抗体或者抗小鼠CD122抗体,6-8h后经尾静脉注射人脐血CD34+细胞或者注入PBS作为对照.处理后第2、3、4周取仅注射抗小鼠CD122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的小鼠外周血,动态监测小鼠NK细胞比例变化.在经过脐血CD34+细胞移植的小鼠中,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移植后小鼠骨髓中人CD45+比例以及CD45+细胞亚群中人CD34,CD19和CD33比例进行分析,观察抗小鼠CD122抗体对人造血干细胞在小鼠体内重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抗CD122抗体处理后2周和3周时,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比例分别为(4.6±0.6)%和(5.7±1.7)%,与注射同型对照抗体的NOD/SCID小鼠(12.2±1.4)%和(13.3±1.2)%相比下降约60%.在移植了人脐血CD34+细胞的小鼠中,同时用CD122抗体处理组在移植后6周和8周时小鼠骨髓中hCI45+比例分别为(63.0±12.2)%和(53.2±l6.3)%,明显高于同型对照抗体组中hCD45+比例(7.7±3.6)%和(6.1±2.4)%.此外,经过抗CD122抗体处理组的小鼠移植8周后骨髓中仍能够明显的检测到人CD34+细胞的存在.结论:抗小鼠CD122抗体通过降低NOD/SCID小鼠的NK细胞的比例,大大促进了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

  • 小鼠脐血联合骨髓c-kit(+)细胞移植加快造血重建的研究

    作者:袁颖华;李静;俞夜花;石军

    本研究探讨小鼠脐血与骨髓造血祖细胞联合移植以加快移植后早期造血重建作用,并达到脐血来源细胞长期嵌合的程度.采用MACS间接免疫分选法纯化BDF1小鼠骨髓中lin-sca-1-c-kit+(c-kit+)及lin-sca-1+ (sca-1+)细胞群,用半固体集落培养结合细胞形态学方法比较二者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将(60)Coγ射线照射的BDF1小鼠(CD45.2)作为受体鼠;

  • 地塞米松对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及其移植受体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刘华胜;王晓宁;刘海波;刘心;贺鹏程;陈丽梅;习杰英;王孟昌;李静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

    作者:雷俊霞;朱美玲;郭振宇;赵东长;余伟华;温冠媚;张秀明;李艳;项鹏;李树浓

    为了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大鼠同种异体骨髓移植模型,通过外周血像检测、病理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综合评价MSC对骨髓移植(bone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的积极作用.结果表明:①共移植后30天,MSC可在致死量照射的受者存活,并被发现受者胸腺、脾脏和骨髓;②MSC可促进BMT后造血重建,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明显恢复;促进骨髓细胞数恢复及B淋巴系、巨核系分化增强;有利骨髓组织学的明显恢复发善.结论:大鼠MSC与骨髓共移植可在受体的造血器官长期存在,MSC可明显促进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

  •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CD44表达的作用研究

    作者:罗琳;刘文励;孙汉英;周剑峰;付丽;刘丹;徐慧珍;路武

    为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早期造血重建过程中黏附分子CD44表达水平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骨髓移植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和骨髓移植+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天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和川芎嗪.于骨髓移植(BMT)后第7,14,21,28天处死小鼠,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分析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及成熟红细胞容量,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细胞上CD44的表达水平,并于第10天取小鼠脾脏,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结果显示,骨髓移植后第7,14,21,28天川芎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移植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在第7,14,21天也较对照组为高;同时,川芎嗪组CFU-S计数明显高于同期移植对照组,骨髓中成熟红细胞容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川芎嗪组CD44的表达在第7,14,21,28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可提高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4的表达水平,促进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PECAM-1/CD31分子表达与造血重建的作用

    作者:刘丹;孙汉英;刘文励;孟凡凯;刘振芳;徐慧珍;路武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PECAM-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骨髓移植+川芎嗪),接受7.5 Gy60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2次/天.骨髓移植后第7,14,21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骨髓移植后第7,14,2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 骨髓腔内输注人造血干/祖细胞促进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功能的恢复

    作者:孟昭婷;高静韬;卢士红;闫昕;李妍涵;杨舟;郑以州

    本研究比较经骨髓腔内输注(intra-bone marrow infusion,iBMI)及静脉输注(intravenous infusion,iⅥ)人脐血(cord blood,CB)造血干/祖细胞(HS/PC)对NOD-SCID受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将纯化的CB CD34+细胞移植到受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受鼠体内.受鼠随机分为3组:①iBMI组:骨髓腔内输注CD34+细胞5× 105/只;②iⅥ组:尾静脉输注CD34+细胞5×103/只;③阴性对照组:输注PBS缓冲液.于异种移植后第3、5及第8周通过流式细胞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及造血祖细胞集落分析的方法比较人造血系统各系细胞植入率,通过二次移植实验比较NOD-SCID受鼠体内人HS/PC长期造血重建能力.结果表明:移植后第8周,iB-MI组受鼠骨髓、外周血及脾脏中人CD455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iⅥ组(P<0.05);iBMI组及iⅥ组移植的HS/PC均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移植后第8周,iBMI组受鼠骨髓中CD45+CD19+细胞、CD45+CD33+细胞、CD45+CD56+细胞及CD45+CD34+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iⅥ组(P<0.05),CD45+CD14+细胞及CD45+CD41a+细胞比例亦高于iⅥ组(P>0.05).iⅥ组及iBMI组长期存活受鼠的肝脏、脾脏、肺脏、外周血、骨髓细胞中均可检测到人17号染色体α-卫星特异性片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在移植后第8周的iBMI组受鼠的脾脏、肝脏和肺脏中均可检出人CD45抗原的表达.iBMI组受鼠的骨髓细胞各系集落总数于移植后第8周显著高于iⅥ组(P<0.05).二次移植后第6周,iⅥ组及iBMI组受鼠的各组织脏器中均可检出人17号染色体α-卫星特异性片段的表达.结论:与iⅥ相比,经iBMI移植人CB CD34+细胞至NOD-SCID受鼠可以促进HS/PC的造血重建及多向分化,提高植入率.

  • 川芎嗪促进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造血重建机制的探讨

    作者:何莉;孙汉英;张克俭;左学兰;谭细友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BMT)后小鼠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BMT后统计小鼠存活率和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并采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动态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SCF的表达.结果表明:川芎嗪组小鼠在BMT后第10天CFU-S计数、第7、14、21天存活率及川芎嗪组干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能够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的恢复,改善骨髓微环境,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 转染IL-3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促进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功能重建

    作者:蒋激扬;李爱玲;王光明;马建波;郝洁;关志强;谢蜀生

    为了探讨可调控表达IL-3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系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功能重建的促进作用,建立了可诱导表达IL-3基因的工程化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tet-on+IL-3,加入多西环素(Dox)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系表达IL-3并检测其活性.C57BL/6(H-2b)小鼠经γ射线致死剂量照射后,输入供体BALB/C(H-2d)小鼠去除T细胞的骨髓细胞1×107/只,同时输注骨髓基质细胞QXMSC1tet-on+IL-3 5×105/只,并灌服多西环素诱导IL-3表达.在第30天,60天检测骨髓移植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CFU-S,CFU-GM,CFU-E和CFU-GEMM数.结果表明:成功建立可诱导表达IL-3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系QXMSC1tet-on+IL-3,异基因骨髓移植共输注基质细胞系QXMSC1tet-on+IL-3可使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明显恢复,骨髓中有核细胞数,CFU-S,CFU-GM,CFU-E,CFU-GMEE明显增加.结论:输注基因工程化基质细胞,并诱导细胞因子IL-3基因表达可以进一步促进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造血功能重建.

  • 供体TReg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GVHD和造血重建的影响

    作者:杨凯;刘启发;范志平;张钰

    本研究探讨供体CD4+ CD25+ 调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造血重建的影响.建立C57BL/6→BALB/c小鼠allo-BMT模型,体外磁珠分离纯化供鼠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接授移植的小鼠随机分为3组,在移植骨髓后6-8小时分别予尾静脉输注CD4+CD25+T细胞、CD4+ CD25-T细胞和RPMI 1640培养液(空白对照).以移植后GVHD表现,肝、脾、小肠组织病理形态、生存期及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重建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TReg阴性细胞移植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WBC>1.0×109/L的时间分别为(8.14±3.26)天、(17.62±5.71)天、(19.81±6.77)天;Plt>20.0×109/L的时间分别为(5.29±1.34)天、(8.97±3.44)天、(9.52±3.92)天,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WBC和Plt恢复时间比TReg阴性组与空白对照组快(P<0.05).3组小鼠在移植后15天GVHD评分为(1.33±0.58)、(1.80±0.27)、(1.93±0.45),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小鼠与TReg阴性细胞移植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25-30天)的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小鼠肝、脾、小肠GVHD病理损害较同期TReg阴性细胞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有一定程度的减轻.3组小鼠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41.45±17.88)天、(18.75±14.39)天和(25.67±16.84)天,TReg阳性细胞移植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TReg阴性细胞、空白对照组小鼠延长(P<0.05).结论:小鼠allo-BMT后输注供体TReg细胞可以减轻移植后GVHD程度,延长小鼠生存期,促进造血重建.

175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